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11月王牌聚焦:论文发表那些破事儿

说起学术圈也不简单,“贵圈”确实很会玩,当然这不仅是指国内学术圈,全世界都一样,但这个月,国内学术圈的论文发表确实“玩出了水平”。首先是两大顶级学府抢发论文事件,然后又有了钻学术期刊网络漏洞空子,同行评审造假集体作案,纷纷要做到“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地步去。 论文抢发事件此前已经被曝光,多个学术媒体都关注了这一事件,到本月,事情终于尘埃落定了。今年9月,清华大学神经科学家张生家(Zhang Sheng-jia)和同事们在《科学通报》(Science Bulletin)上发表论文称,通过借助一种特殊的磁感应蛋白,利用磁场远程操控了线虫的神经元和肌肉细胞。然而,北京大学的生物物理学家谢灿(Xie Can)则说,张生家的论文利用了他的实验室生成的一个研究发现(当前谢灿研究组的论文尚在审稿中),并违反了两者达成的合作协议。Nature关注:清华、北大学者的学术之争 由此两方面各持一词,引发了争论。最终的结果是: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的......阅读全文

熊丙奇:造假者就该被驱逐出学术圈

  著名学术打假人士方舟子9月4日在微博发布消息称,我国“千人计划”入选者王志国因两篇论文造假,被加拿大蒙特利尔大学心脏病研究所关闭实验室。媒体从该研究所网站证实:王志国确因学术不端被免去科研权利,其实验室也被关闭。  王志国受到的处罚还不止这些。此前他已获加拿大联邦政府、相关科研机构及协会数百万美

翟天临事件对国自然申报的指导价值

  最近瓜好甜,有些人说翟天临是引爆自己照亮娱乐圈,但是我们觉得吧,他可能是想写国自然了,作为一个八卦正经的学术平台,我们题目都拟好了。  1. 翟天临/陈浥/张辉信号轴在北电学术不端事件中的作用及作用机制研究  2. 学术不端调控翟天临/陈浥/张辉信号轴促进北电严格审核博士学位发放的研究  3.

复旦大学:“代表作”制度挑战学术评价市场逻辑

  中国学术界缺乏的正是由学者信誉认可带来的晋升可能。这也是复旦大学把人事学术晋升权力由学校下放到学科,以求减少行政干扰、发挥学术共同体作用的初衷。  仅凭一两篇有价值的论文,不论是否在“权威”和“核心”杂志上发表,就能获得大学教授参评资格?以前这仅是天方夜谭,如今复旦大学推行的“代

方舟子遇袭案引思考:学术监督咋沦为个人恩怨

  舆论关注的方舟子遇袭案日前告破。雇凶袭击方舟子的,是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泌尿外科主任肖传国。几年前因方舟子对其打假,导致未评上中科院院士而心怀不满。案件虽已告破,然而从中折射出的少数知识分子道德感丧失、缺乏学术监管机制等问题,仍令人痛心。不少业内人士认为,如果科技界、教育

当大学教授:奥巴马够格吗

   随着1月20日离任美国总统,奥巴马未来的去向成了世人关注的焦点。就在同一天,《美国高等教育纪事》发表了一篇文章《奥巴马教授需要一个新工作,我们就来替他转发一下他的学术简历吧》。文章以半玩笑半认真的态度,整理并推出了奥巴马的最新学术简历,接着还采访了一些大学中的招聘委员会委员,其中不乏知名学者与

美国诺贝尔奖得主“臣妾做不到啊”投影片震惊中国

(作者:张轩中,授权转载)  照片的始作俑者是香港科技大学物理系的王一老师。  最近,国内的学术圈被一张国际学术会议照片给震惊了。  在那个普遍使用英文,讲英文的场合出现了中文。  一共六个汉字:“臣妾做不到啊”。  这一事件的情况是这样的,先看图吧: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蝌蚪五

干细胞研究屡现学术不端:学术明星为何连爆丑闻

  临近五一,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山中伸弥再次走到聚光灯下。只是,这位研究干细胞的日本科学家面对的不是荣耀,而是学术不端行为的指责。   在他2000年发表的一篇论文中,有一处图片被发现有捏造数据的嫌疑。山中伸弥否认捏造数据,但能够证明清白的原始数据已经丢失。   尽管他所在的京都大学组成的

五专家解读科研经费管理:根本在于改革管理制度

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原常务副理事长张碧晖  前不久,教育部公布4起科研经费使用违规违纪典型案件,7名教授套取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资金的消息引发热议,科研经费的使用与管理问题再次受到人们的关注。那么,科研经费的管理存在哪些漏洞?如何从制度上加以监督完善?本文中五位相关专家谈了他们的看法。他们分别是中

国际学术会议何以变成人傻钱多速来的名利场

  来自中国科协及全国学会每年组织的学术交流会议的数据显示,我国每年组织的学术交流会议(包括国内会议和国际会议)逐年递增,由2004年的2962次,2005年的3193次增加到2006年的3427次。参加会议人次也逐年攀升,2006年达53.9万人次。学术会议何以越来越火?记者调查发现,发论文、拉关

学术圈内卷幕后:为什么你会“饿”死?

  什么是内卷?有知乎网友举了个非常有趣的例子:  在看电影时,有人想获得更好的视野就从座位上站了起来,而后面被挡住的人不得不也站起来看,于是为了能看清电影除了第一排所有人都站了起来。第一排的人不用站起来只是恰好买了第一排的票而已,但他们会告诉你是你不努力才坐不到第一排的。久而久之,大家就会忘了,假

学术圈普遍存在的现象: 宁愿累死自己,也要饿死同行?

什么是内卷?有知乎网友举了个非常有趣的例子:在看电影时,有人想获得更好的视野就从座位上站了起来,而后面被挡住的人不得不也站起来看,于是为了能看清电影除了第一排所有人都站了起来。第一排的人不用站起来只是恰好买了第一排的票而已,但他们会告诉你是你不努力才坐不到第一排的。久而久之,大家就会忘了,假如没人站

哈佛“清理门户”带来的警示

  这几天,美国哈佛大学撤销知名教授31篇论文并认罚1000万美元一事在学术界引发轰动。大家关注的焦点无外乎两个:一是身为前哈佛医学院教授、再生医学研究中心主任,Piero Anversa竟然在至少31篇论文中存在篡改、伪造数据行为,情形之恶劣实属罕有;二是哈佛大学在处理这起学术不端事件上的积极与果

造假十多年撤稿31篇,这位心机大牛因何骗过全世界?

近日,一条堪比“八级地震”的造假事件震惊了学术圈:一位“心肌细胞”领域大牛——皮耶罗·艾佛萨(Piero Anversa)的31篇论文被撤稿,撤稿的理由是这些论文涉嫌伪造数据。请求撤稿的不是皮耶尔本人,而是他所在的哈佛大学医学院和附属布里格姆妇女医院。  哈佛大学医学院为何执意检举自己的教授,要求期

中国冰冻圈科学大会探索减缓冰冻圈影响科学对策

  第一届中国冰冻圈科学学术大会日前在京召开。会议以“冰冻圈变化、影响与可持续发展”为主题,探讨了冰冻圈的变化机理以及对全球和区域气候、环境的影响,并探索减缓和适应冰冻圈影响的技术和科学对策。  冰冻圈科学委员会主席秦大河介绍说,2000年世界气候研究计划专门启动了新的核心计划——气候与冰冻圈计划,

各国高校教授工资收入比对:教授应该挣多少钱

   几天前,《泰晤士高等教育》网站刊发了英国一位匿名大学教授在自己博客上的网文《学者挣得太多了吗?》,该文呼应了前一段在国内网上流传的《中国大学老师到底有多穷?》一文。两篇文章都在谈大学教师的工资收入问题。  在美国,私立高校的工资收入都不对外公开。但公立高校教职工和管理人员的薪水则完全公开透明。

论文投稿与基金申报,你有权回避这几类专家!

     论文投稿,科技成果奖申报,科研项目申报过程除了基本的资格和形式审查外,都避不开同行专家评价。谁来评价?谁有资格评价?谁可以公平的做出评价?谁可以做出准确的评价和推荐?   很多时候,似乎很多成果的发表、项目经费的立项批准和科技成果奖的获得都是几个专家决定的,似乎存在运气因素。实际上一方面取

高校“海归”如何适应“淡水”生活

有人感叹,怎么有些人在国外颇有成就,一回到国内就难有作为呢 教育部数据显示,从1978年到2006年底,中国各类出国留学人员总数达106.7万人,留学回国人员总数达27.5万人。“海归”人员有相当一部分加入到高校教师和科研队伍中。然而,尽管一些高校不断采取新的政策和措施保障“海归”人员的科研、教学

打招呼做工作 教授曝科研项目人才评审乱象

   “不打招呼就觉得是不重视、不尊敬”“甚至要用本子记下给谁打招呼,以后怎么还人情”“会做工作、沟通能力强现在是一个正面评价”……半月谈记者在国内知名高校采访时,一些专家教授和从事人才工作的学者对当前科研项目和人才评审中的不良风气表达了愤慨,呼吁加强监督,完善惩戒,净化科研评审环境。  打招呼、做

打招呼做工作 教授曝科研项目人才评审乱象

  “不打招呼就觉得是不重视、不尊敬”“甚至要用本子记下给谁打招呼,以后怎么还人情”“会做工作、沟通能力强现在是一个正面评价”……半月谈记者在国内知名高校采访时,一些专家教授和从事人才工作的学者对当前科研项目和人才评审中的不良风气表达了愤慨,呼吁加强监督,完善惩戒,净化科研评审环境。图片来源于网络 

打招呼做工作 教授曝科研项目人才评审乱象

“不打招呼就觉得是不重视、不尊敬”“甚至要用本子记下给谁打招呼,以后怎么还人情”“会做工作、沟通能力强现在是一个正面评价”……半月谈记者在国内知名高校采访时,一些专家教授和从事人才工作的学者对当前科研项目和人才评审中的不良风气表达了愤慨,呼吁加强监督,完善惩戒,净化科研评审环境。

参与国际同行评议,咱们还得加把油

  中国学者很少参与国际同行评议吗?根据最新一项全球规模的调研,答案为“是的”:2013~2017年,中国学者的论文发表量占13.8%,但同行评议贡献量仅有8.8%。  近日,第二军医大学海军医学系教授孙学军就此在科学网发表博文,引发研究人员热议。他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直截了当表示:“国

抄袭丑闻频曝表明学术界已丧失基本耻感

  没有最牛,只有更牛——西南交大副校长抄袭的丑闻刚过去,武汉理工大学校长周祖德及其学生谢鸣的一篇收录在某次学术会议论文集中的论文又被曝抄袭,而且是明目张胆地剽窃,将国外一位同行的论文删节加工一下署上自己的大名。   论文竟敢作如此傻瓜的抄袭和剽窃,可见学术腐败已发展到多么荒唐的地步,又是多么无耻

袁志彬:中国科学家为什么不善科普?

由于在科普和科学传播方面的贡献,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郑永春博士前段时间获得了美国天文学会行星科学分会颁发的卡尔·萨根奖(Carl Sagan Medal for Excellence in Public Communication in Planetary Science

刘尧:学者、学术与学术生命

  当历史的车轮进入21世纪,伴随着我国大学飞速发展而夹杂着功利主义甚嚣尘上的滚滚洪流,承载着追求真理使命的教授,在坚守知识化身、正义力量、人类进步张力、人类精神家园守护神的道路上,时常遭遇学术功利的陷阱,学术生命之灯在学术功利的疾风暴雨中挣扎着。近年来,因学术功利恣意蔓延而引发的“学术堕落”丑闻越

基金申请该如何影响“青椒”晋升

   很多高校和科研院所都以SCI论文和基金作为评选标准的导向。比如,评副教授的标准之一是拿过青年基金,评教授的标准之一是拿过面上基金,等等。我认为,基金可以作为一个加分项,但如果被当作‘门槛’就未必有那么合理了。  应当提高科研人员收入当中稳定支持的部分,保证他们即使在没有拿到科研项目的情况下也能

颜宁:我一直在琢磨学术圈到底有没有自净功能?

  颜宁:我一直在琢磨学术圈到底有没有自净功能?  我一直在琢磨学术圈到底有没有自净功能?从比较超脱的角度、很长的时间维度而言是有的,那就是假的错的滥竽充数的工作早晚会被淘汰掉,所以我总是用【大浪淘沙】来形容科研成果,真正能记入科学史的工作毕竟凤毛麟角。  对于个体科技工作者而言,如果追求的是自己的

“科研孤儿”:学问做得再好没有人脉也寸步难行?

   申请基金失败,与重大项目无缘,评人才“帽子”落空……不少人将自己在学术圈里接连遭遇的挫折归结为人脉不足。  学问做得再好没有人脉也寸步难行?“混”学术圈凭的不仅是学术能力,更是交际能力?这些似是而非的论调给很多青年学者带来了困扰。  对于人脉不足的“科研孤儿”而言,怎样才能主动突破困境,而不是

3年半发300篇论文?南邮学生被名校录取,牵出“水牛”导师

  5月25日,南京邮电大学教授桂冠和他的学生黄同学同时登上知乎热搜榜。  曾冒充北大学生但保研资格最终被清华取消的黄同学,如今靠着一堆论文申请到2020年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电气工程系唯一一个大陆博士生。  在大家关注黄同学的同时,其导师桂冠被网友顺藤摸瓜,扒出他竟然是混迹学术圈的“水牛”。  据网友

基金申请该如何影响“青椒”晋升

  很多高校和科研院所都以SCI论文和基金作为评选标准的导向。比如,评副教授的标准之一是拿过青年基金,评教授的标准之一是拿过面上基金,等等。我认为,基金可以作为一个加分项,但如果被当作‘门槛’就未必有那么合理了。   应当提高科研人员收入当中稳定支持的部分,保证他们即使在没有拿到科研项目的情况下也

院士邓中翰:走出中国式创新之路

  41岁的“新科”院士邓中翰:走出中国式创新之路   2009年,对中星微电子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邓中翰来说,是不寻常的一年:   今年,他从美国硅谷回国创业满10周年,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星光中国芯”成功打入全球市场,成为图像输入芯片领域的“一哥”,“星光”系列多媒体芯片已植入了苹果、索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