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细菌通过诱导线粒体自噬求存活

线粒体自噬与感染类疾病有关。中科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钱友存研究组发现,单增李斯特菌通过诱导巨噬细胞发生线粒体自噬反应促进自身的存活。相关成果2月26日在线发表于《自然—免疫学》。 线粒体自噬是一类选择性自噬过程,通过特异性降解细胞内受损或者多余的线粒体,完成对细胞代谢水平和命运决定的调控。然而,生理或者病理条件下,哪些物质可诱发线粒体自噬反应,又有哪些分子特异性介导线粒体自噬通路的激活,是亟待解答的关键问题。 为探究细菌感染能否激活线粒体自噬通路,研究人员在实验过程中尝试了多种细菌,包括李斯特菌、沙门氏菌、大肠杆菌和柠檬酸杆菌,并且系统性分析了线粒体自噬的发生情况。研究发现,李斯特菌和沙门氏菌具有诱导线粒体自噬的功能。在对李斯特菌进行深入研究时还发现,李斯特菌可产生名为溶血素O的蛋白。该蛋白可造成细胞线粒体损伤,进而诱导线粒体自噬。 此外,研究人员还首次鉴定出一个新型线粒体自噬受体NLRX1,并发现该受体介导了李斯特......阅读全文

营养与健康所发现李斯特菌劫持巨噬细胞线粒体自噬机制

  2月25日,国际学术期刊《自然-免疫学》(Nature Immunology)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钱友存课题组的最新研究成果“Listeria hijacks host mitophagy through a novelmitophagy receptor to evade

Nature Immunology:李斯特菌劫持巨噬细胞线粒体自噬新机制

  线粒体自噬(mitophagy)是一类选择性自噬过程,通过特异性降解细胞内受损的或者多余的线粒体从而完成对细胞代谢水平和命运决定的调控。然而生理或者病理条件下哪些物质可以诱发线粒体自噬反应,又由哪些分子特异性介导了线粒体自噬通路的激活,是此研究领域仍亟需解答的关键科学问题。  中国科学院上海营养

钱友存组鉴定出新型线粒体自噬受体

  线粒体自噬(mitophagy)是一类选择性自噬过程,通过特异性降解细胞内受损的或者多余的线粒体从而完成对细胞代谢水平和命运决定的调控【1】。然而生理或者病理条件下哪些物质可以诱发线粒体自噬反应,又由哪些分子特异性介导了线粒体自噬通路的激活,是此研究领域仍亟需解答的关键科学问题【2】。钱友存课题

科学家揭示线粒体自噬新机制

  线粒体自噬与感染类疾病有关。日前,中国科学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钱友存研究组发现单增李斯特菌通过诱导巨噬细胞发生线粒体自噬反应来促进自身的存活,为抗感染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相关研究成果2月26日在线发表于《自然-免疫学》。  线粒体自噬是一类选择性自噬过程,通过特异性降解细胞内受损的或者多余的线

深度长文!细胞自噬在健康和疾病中的作用

  自上世纪60年代科学家发现细胞自噬现象以来,人们获知衰老、癌症可能与我们身体的最小组成单位——细胞受损有关,但其详细机制如何,一直未有定论。这一生命之谜陷入长久僵局。2016年,日本科学家大隅良典因发现细胞自噬的分子机制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为这一领域打开新的大门。本文将从细胞自噬的发现、发

NLRP3炎性小体可有效控制炎症

  炎症是一种机体平衡的生理反应,机体需要炎症来消灭外来入侵者和刺激物等,但过度的炎症反应常常会损伤健康细胞,引发机体衰老和慢性疾病发生;为了能有效控制炎症,免疫细胞就会雇佣一种名为NLRP3炎性小体的分子机器,NLRP3在健康细胞中处于失活状态,但当细胞中的线粒体因压力或暴露于细菌毒素而损伤时,N

损伤线粒体中NLRP3炎性小体引发炎症反应

  炎症是一种机体平衡的生理反应,机体需要炎症来消灭外来入侵者和刺激物等,但过度的炎症反应常常会损伤健康细胞,引发机体衰老和慢性疾病发生;为了能有效控制炎症,免疫细胞就会雇佣一种名为NLRP3炎性小体的分子机器,NLRP3在健康细胞中处于失活状态,但当细胞中的线粒体因压力或暴露于细菌毒素而损伤时,N

一文速览丨2019年曹雪涛团队在Science,PNAS发表成果盘点

  2019年,曹雪涛团队在Science,Nature Immunology,PNAS 等杂志上发表了13篇重要研究成果,在免疫学领域取得重大进展,iNature系统盘点一下曹雪涛团队的研究成果:  【1】干扰素-γ(IFN-γ)对于细胞内细菌固有的免疫反应至关重要。 非编码RNA和RNA结合蛋白

多篇文章解读线粒体在机体健康中扮演的关键角色

  期以来,我们都知道,线粒体是细胞的能量工厂,近年来,随着科学家们研究的深入,他们渐渐发现,线粒体或许在机体健康的多个方面都扮演着关键角色,本文中,小编就对相关研究成果进行整理,分享给大家!图片来源:daily.jstor.org  【1】Nature:线粒体代谢在T细胞中发挥重要作用  doi:

化学生物学助力新药研究模式转变

   专家们认为,这些研究不仅为肿瘤、炎症等生物学基础研究提供了小分子化合物工具,也将推动疾病治疗领域创新药物的发现。  “基于化学小分子探针的信号转导过程研究”重大研究计划(以下简称“重大计划”)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在“十一五”期间启动的第一个重大计划,也是化学生物学领域第一个重大计划。  在

2017年5月Science期刊不得不看的亮点研究

  5月份即将结束了,5月份Science期刊又有哪些亮点研究值得学习呢?小编对此进行了整理,与各位分享。  1.Science:重磅!开发出延缓癌细胞生长的新方法  doi:10.1126/science.aai9372  癌症是一种非常复杂的疾病,但是它的定义是相当简单的:细胞发生异常和不受控制

21世纪海洋生物技术发展展望(三)

3.4分子标记技术与遗传多样性研究了将鱼类基因内含子作为遗传多样性评价指标的可行性,应用SSCP和定序的方法研究了大西洋和地中海几种海洋生物的遗传多样性。研究了南美白对虾消化酶基因的多态性;利用寄生性原生动物和有毒甲藻基因组DNA的间隔区序列作标记检测环境水体中这些病原生物的污染程度,应用18S和5

肠道感染是关键|帕金森免疫成因机制终破解

  被誉为人类的"第二基因组"的肠道菌群,近年来已经成为最火爆的研究领域之一。已有研究表明,肠道细菌可以加速阿尔茨海默病的发展。近日,肠道细菌重出江湖,再显神威,研究人员首次发现,小鼠肠道革兰氏阴性菌感染可诱发帕金森病的发生发展。科学家们发现,在缺失帕金森病相关基因Pink1的小

Nature子刊:磷酸甘油穿梭酶GPD2调节巨噬细胞炎症反应

  巨噬细胞在微生物感染过程中被激活,以协调炎症反应和宿主防御。来自哈佛大学陈曾熙公共卫生学院遗传与复杂疾病学系和上海科技大学的Tiffany Horng今日发现在被细菌脂多糖(LPS)激活的巨噬细胞中,线粒体甘油3-磷酸脱氢酶(glycerol 3-phosphate dehydrogenase

范祖森Nature子刊发表自噬研究新成果

  人体免疫系统主要由先天免疫和适应性免疫两部分组成。先天免疫是机体对抗疾病的一线防御,该系统能够识别造成感染的病毒和细菌,对入侵者发起攻击并触发炎症应答。如果病原体成功逃脱,先天免疫系统就会激活适应性免疫应答,对入侵者发起更为猛烈的攻击。自然杀伤(NK)细胞是先天免疫系统的重要成员,能够识别和消灭

年终盘点:2016年国内不容错过的重磅生物研究

  时间总是过得很快,2016年马上就要过去了,迎接我们的将是崭新的2017年,2016年,我国有很多优秀科研机构的科学家们都做出了意义重大、影响深远的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顶级期刊上。本文中小编盘点了2016年我国科学家发表的一些重磅级研究,以饕读者。   --结构生物学 --  1.清华大学 施一

时玉舫团队揭示MSC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分子机制

  近期,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时玉舫/王莹团队等人在Cell Metabolism上在线发表了题为“IGF-2 Preprograms Maturing Macrophages to Acquire Oxidative Phosphorylation-Dependent An

炎症反应相关研究进展一览

  1. Sci Sig:炎症机制研究新突破  炎症反应是机体应对损伤或者感染时发生的免疫反应,然而这一过程如果失控之后将导致疾病的发生。最近,来自莫纳什生物医学研发研究所的研究者们发现了炎症反应过程中的关键生物学事件。该发现或许能够促进新的治疗炎症疾病的疗法的开发,例如动脉粥样硬化、中风以及II型

【盘点】衰老与疾病的关联性研究进展

  人为什么会变老?对于人类来说,如何才能长生不老真的是一个令人着迷的问题。但是至今为止都没有一个让人满意的答案。衰老一直是生命过程中的核心环节,也是影响整个人类社会健康发展的重要问题。目前世界各国均面临着严重的人口老龄化,数据显示到2050年约三分之一的中国人口年龄将超过60岁。因此,深入了解衰老

2019年中国学者发表CNS统计,谁是CNS发表之王?

  【51/52】2019年4月4日,清华大学柴继杰课题组、中科院遗传发育所周俭民课题组和清华大学王宏伟课题联合同期背靠背发表两篇重量级Science文章,完成了植物NLR蛋白复合物的组装、结构和功能分析,揭示了NLR作用的关键分子机制,是植物免疫研究的里程碑事件。两篇文章分别是: "Li

2019中国生命科学领域CNS盘点:曹雪涛 颜宁 施一公上榜

  截至2019年12月23日,中国学者在Cell,Nature及Science在线发表了107篇文章(2019年的Cell ,Nature 及Science 已经全部更新),iNature团队对于这些文章做了系统的总结:  按杂志来划分:Cell 发表了31篇,Nature 发表了44篇,Scie

大跃进 | 中国学者CNS发表超过100篇生命科学领域研究成果

  【50】2019年4月12日,中科院上海药物所徐华强,王明伟,浙江大学张岩及匹兹堡大学医学院Jean-Pierre Vilardaga共同通讯在Science发表题为“Structure and dynamics of the active human parathyroid hormone r

2018年微生物领域都有哪些惊人发现?

  细胞是构成人体的基本单位。一个成年人的细胞数量大约是10的13次方,而与人体共生的细菌比人体细胞还要多10倍,其中肠道菌群就包含了500-1000种不同的细菌。早在1886年,就有学者发现了大肠杆菌对消化有辅助作用。由此而展开的,对大肠杆菌、双歧杆菌等常见肠道菌的发现和功能探索也开启了早期人类对

结核杆菌介绍

  结核杆菌(Mycobecterium Tuberculosis)引起结核病。对人类致病的有人型结核杆菌和牛型结核杆菌,非典型分枝杆菌也可引起类似结核样病变,但少见。  一、生物学性状  (一)形态染色  结核杆菌细长略弯曲,端极钝园,大小约1~4×0.4um ,呈单个或分枝状排列,

我国学者成功利用改性β-葡聚糖制备肝肿瘤抑制剂

  3月7日,国际学术期刊Redox Biology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营养代谢与食品安全重点实验室尹慧勇研究组的研究论文“Yeast β-D-glucan exerts anti-tumour activity in liver cancer through impairing

201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结果名单之复旦大学(生物类)

  301 81201256 牛辰 复旦大学 丝/苏氨酸蛋白激酶Stk调控表皮葡萄球菌生物膜和毒力的分子机制研究 H1901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23 2013-1-1 2015-12-31   302 81201277 毛日成 复旦大学 干扰素刺激基因MS4A4A抑制乙型肝炎病毒复制的机制

Nature:梳理衰老研究指出人类最终有望健康衰老

  几十年来,对衰老和限制寿命的过程的了解一直困扰着生物学家。三十年前,通过鉴定延长多细胞模式生物寿命的基因变异,衰老生物学获得了前所未有的科学可信度。  在本文,我们总结了标志着这一科学成就的里程碑事件,讨论了不同的衰老途径和过程,并提出衰老研究正在进入一个具有独特的医学、商业和社会意义的新时代。

组织学研究方法

(一)一般光学显微镜术应用一般光学显微镜(简称光镜)观察组织切片是组织学研究的最基本方法。取动物或人体的新鲜组织块,先用固定剂(fixative)固定(fixation),使组织中的蛋白质迅速凝固,防止细胞自溶和组织腐败。常用的固定剂如洒精、甲醛、醋酸、苦味酸、四氧化锇等,一般常将几种固定剂配制成混

2014年度NSFC-ISF合作研究项目初审结果

  经过公开征集,今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NSFC)共收到2014年度中以NSFC-ISF合作研究项目申请61份。经初步审查并与以方核对清单,确定有效申请58份。现将通过初审的项目公布如下: 序号 科学部编号 项目名称 中方申请人中方单位名称 以方申请人以方单位名

盘点科学家在炎性疾病研究方面取得的新成果

  近年来,科学家们通过大量研究在炎性疾病研究上取得了多项成果,本文中,小编就对相关重要研究成果进行整理,分享给大家!图片来源:CC0 Public Domain  【1】Nat Immunol:好事过头反变坏事 过度活跃的免疫细胞或会引发机体炎症  doi:10.1038/s41590-0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