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遴选百人冲击诺奖”引争议

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又称“万人计划”)第一批入选名单近日正式发布。据新华社、《人民日报》报道,该计划将用10年左右时间遴选支持1万名高层次人才,包括100名“具有冲击诺贝尔奖、成长为世界级科学家潜力”的杰出人才。 昨天(10月30日),这一说法引发网友质疑:诺贝尔奖是可以冲击出来的吗?对此“万人计划”首批杰出人才入选者中国科学院院士周忠和认为,诺贝尔奖不是冲击出来的,希望社会对基础科学研究不要过于急功近利。 □计划内容 将为科学家设立工作室 部分人才可获百万经费 昨天,《人民日报》刊发了“‘万人计划’首批名单出炉记”一文,介绍一项与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千人计划”并行的国内人才支持计划。该文经网络转载标题改为“中央将遴选100名具冲击诺贝尔奖潜力人才”后,凭借“诺贝尔奖”的眼球效应,在网上迅速传播,引起不同观点之争。 报道称,计划将遴选3个层次7类人才,第一层次100名,为具有冲击诺贝尔奖......阅读全文

中国海外人才归国潮:不能融入西方主流社会

  人才“争夺战”   150多年来,一波波海外留学大潮兴起,一代代海归学成回国,成为推动中国现代化进程的重要力量。如今,一方面,中国年轻一代“出国潮”热度不减;另一方面,在西方社会经济发展前景不明朗、科技投入有所减弱的情况下,“回国潮”也必然成为大趋势。中国出台的各种人才政策,进一步推动了这一趋

周岁雄安:“科技范儿”十足

  一年前那个春光旖旎的四月,在被誉为“华北明珠”的白洋淀之畔,一座名为“雄安新区”的城市应运而生,它喷薄而出、气势雄浑,成为新时代中国改革开放再出发的新标志和新起点。  “快马加鞭未下鞍。”经过一年努力奋斗,在这草长莺飞、万物葱茏的时节,周岁雄安已初绽出让人为之惊叹的新颜。各类科技创新要素、各种科

院士教授:科学人才首先是全面人才

    为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努力培养拔尖创新人才,从2010年开始,北京市十一学校将举办国内首个高中“科学实验班”。首届科学实验班学生人数不超过30人,在课程设置、师资配备、毕业出口、课时安排、招生方式等多个方面都进行独具特色的

什么是成就诺奖科学家的科学精神

美国耶鲁大学工程创新与设计中心一角(资料图片)   10月初,诺贝尔奖的公布再一次吸引了全球的目光。科学类的诺贝尔奖表彰了相关科学家为人类发展做出的卓越成就,包括寄生虫疾病的治疗、发现中微子振荡和DNA修复的细胞机制方面的成果。然而,这些成就来自于这些科学家们毕生的努力

首届创新中国论坛在京举行

李政道李佩王志珍黄祖洽叶铭汉秦伯益朱清时张信刚张杰吴德星胡建淼林崇德韩水法章启群熊丙奇   王长乐  10月31日,以“求答钱学森之问:中国如何培养创新人才”为主议题的首届创新中国论坛举行,来自全国教育界、知识界、学术界的专家学者会聚一堂,针对创新与人才培养领域的有关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美

饶毅:中国未来与科学的隐患

   编者按  人文社科、社会发展等方面的智慧难以有共识、并且随时间变化可能判断上有较大差别。相对而言,自然科学的智慧不仅容易有共识,而且也有人们普遍认为具有永恒价值的智力成果。从这个意义自问,中华民族有多大智慧尚待证明。有自信的中国民众敢于直面我国科学传统缺乏,将可能刺激我们思考未来科学与中国发展

饶毅:中国未来与科学的隐患

  人文社科、社会发展等方面的智慧难以有共识、并且随时间变化可能判断上有较大差别。相对而言,自然科学的智慧不仅容易有共识,而且也有人们普遍认为具有永恒价值的智力成果。从这个意义自问,中华民族有多大智慧尚待证明。有自信的中国民众敢于直面我国科学传统缺乏,将可能刺激我们思考未来科学与中国发展的关系。这一

白春礼:为什么我们所期望的科学大师迟迟难以出现

  中国改革开放30年了,经济发展迅速,科技投入不断增加,为什么我们所期望的科学大师却迟迟难以出现?  这里面有很多原因,学术界也众说纷纭。其中有一点值得深思,就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某些循规蹈矩、中庸保守的因素,在很大程度上禁锢了人们的创新思维,不利于培养科学大师和领军人才,甚至一些有可能成为

别让“冲击诺奖”变成科研包袱

  日前,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第一批入选名单正式发布。据《人民日报》报道,这项启动于2012年9月的“万人计划”,将用10年左右时间遴选一万名高层次科研人才,其中包括100名“具有冲击诺贝尔奖、成长为世界级科学家潜力”的杰出人才。这一消息经某些网站“标题党”转载后,引发巨大争议。   事实上

雄安瞄上了海归 海归盯上了雄安

       雄安新区越来越成为海归关注的热土,在7月1日举办的“国学双语成果转化及产业合作研讨会”上,举办“中外青年中西文明雄安论坛”成为本年度中国先秦史学会国学双语研究会的重点任务,众多海归参与其中。邓啸林 摄       这是2018年6月1

雄安瞄上了海归 海归盯上了雄安

  作为未来宜居宜业城市发展样板和疏解非首都职能、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承载地,成立一年多的雄安新区,吸引了全国乃至全世界的目光。越来越多的海归也选择雄安新区作为创业之地。  雄安新区成立一周年  变化悄然发生  在全面投入使用的“雄安基建第一标”——市民服务中心内人流如织,京东无人超市里人头攒动

4个月,9位诺奖得主加盟国内高校!

  近几个月,多位诺贝尔奖得主以名誉教授、国际顾问等名义受聘国内高校或研究机构。  天津医科大学  “天津医科大学”8月30日发布消息:日前,诺贝尔奖获得者、德国癌症研究中心哈拉尔德·楚尔·豪森教授及夫人来访天津医科大学,并受聘天津医科大学名誉教授。校长颜华在贵宾室会见了来宾一行。副校长于春水、肿瘤

探路国内高校“科家班”

   近些年来,国内一些高校中以著名科学家命名的特色班,正在尝试和探索着拔尖科研人才的培养。“竺可桢学院”“严济慈班”“姚期智班”这些“科家班”,或在课程设置上独具特色,或在导师指导上有所侧重,或在科教结合上整合资源,或在国际交流上予以重视。  教师节到来之际,我们选取了三所高校中的“科家班”,介绍

DNA百万大奖遭抨击: 科学巨奖或难打造科学界超级英雄

  日,争夺美国国防部的DNA分析挑战赛100万美元大奖的科学家表示强烈抗议。数位排名前10位的竞争者指责利用国防威胁降低局(DTRA)的算法规则和评分标准,来检测生物恐怖威胁的DNA样本,结果含糊不清。提交期7月14日截止,103个“解决方案中”的3个——包括个人和团队——将参加最后的角逐,现在他

构建生命科学领域宏伟蓝图 打造科技改革试验田新坐标

  ——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成立十周年成就纪实  王晓东(右三)实验室的研究成果有望用于治疗各种程序性坏死相关疾病  邵峰实验室的研究成果对败血症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大楼外景  钱学森、钱三强、竺可桢、李四光、周培源……这些是大家再熟悉不过的科学家。新中国成立以来,以这些科

郑州重金揽才 顶尖人才将获500万元奖励

  郑州官方23日面向全球发布“招贤令”,其中明确,对引进的诺贝尔奖获得者、中国两院院士等顶尖人才,将给予500万元(人民币,下同)奖励和不超过300平方米的免租住房。  郑州市委、市政府当天举行“智汇郑州”人才政策发布会,公布“智汇郑州”人才工程“1+N”政策体系,出台广纳人才新政。该市希望通过此

科技人才“大龄化”忧思:或影响科研产出效率

  美国近4年投入到基础科研的资金,大部分资金没有分配到年轻科学家手中,而是流入到年龄更大的科学家口袋里。这并非特有现象,在中国、在世界其他国家都有表现。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如果一个科学家在30岁之前还没能有所成就,那么他就再也不会有成就了。这是为了说明,很多早期的伟大科学家,他们的科学创造最佳年

专家称中国离世界科学中心尚远

  编者按:   近年来,随着中国科研水平的提高,中国科学家在国际期刊上发表的论文数量以及科研成果质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正逐步缩小。那么,中国的科研实力是否已经位居世界前列?中国何时可以成为下一个世界科学中心?中国在迈向科技大国的道路上亟待改进的问题有哪些?本报约请了几位专家,共同探

饶毅否定的诺奖得主发表伪科学言论:新冠含HIV核酸序列

  中国时间2020年4月17和18日,较多中文媒体(和少量英文、法文媒体)报道发现艾滋病毒的法国科学家、2008年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获得者吕克 蒙塔尼耶(Luc Montagnier)公开声称新冠病毒含艾滋病毒的核酸序列,新冠病毒传播是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所泄漏所致,他还有一句话“中国实验室受到来自

周庆安谈媒体评论:我们离诺贝尔奖还有多远

10月8日,随着2007年度诺贝尔生理/医学奖的公布,一年一度的诺贝尔奖季又将开始。截至10月15日,诺贝尔物理学奖、化学奖、文学奖、和平奖、经济学奖将陆续揭晓。这一次的生理/医学奖由来自美国的马里奥·卡佩奇、奥利弗·史密斯和来自英国的马丁·伊文思因胚胎干细胞研究而分享。 每一次诺贝尔奖颁

赵文津:“钱学森之问”实为中华民族之忧

    许多例子说明,我们过去在一些重要科技领域曾经起步较早,但最后又落在国外的后面。所以要认真总结其中的经验教训,安排好有关的研究工作,还应总结反思一下几起几落的教训。没有政策的连续性,急功近利,工作反反复复是难以征战“科技高地”的。  在杰出人才能不能够受重视、能不能够发挥重要作

卢煜明:香港有条件培育更多优秀科研人才

  本年度诺贝尔化学奖结果5日揭晓,热门人选之一、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教授卢煜明与这项殊荣擦肩而过。卢教授的研究成果对医学发展影响深远,他在科研路上展现的坚毅精神为年轻一代树立了良好榜样。他日前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香港有条件培育更多优秀科研人才。  9月中旬,卢煜明凭血液DNA研究而开创的“无创产前诊

饶毅对话鲁白:海归要带头营造好科研环境

饶毅的演讲尖锐、诚恳鲁白的发言引人深思  讲座吸引了近300名海归人士、科研工作者、高校师生以及关注科研改革的普通市民出席,“提问环节”气氛热烈。  6月2日下午,北京大学生命科学院院长饶毅做客第54期文汇讲堂,主讲《海归能推动中国科研改革吗?》,葛兰素史克中国研发部副总裁鲁白受邀出

20年步入世界一流 中国大学何以做到

  近日,列入一流大学一流学科建设的高校纷纷公布了一流大学一流学科建设方案,提出了2035、2050年的愿景目标与时间表、路线图,令人振奋的同时不免想多问一句:中国的世界一流大学真的可以在20多年的时间里集中产生吗?本文作者以发达国家的经验为鉴,认为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已经进入“黄金时代”,中国的一流大

学者:“唯博士是举”是粗放式评价

屠呦呦的获奖引发对人才评价问题的大讨论。   “四唯”陷阱要不得   时下人才评价的实践中仍然存在一些“陷阱”,其中比较突出的是人才评价中“四唯”(唯学历、唯职称、唯资历、唯身份)现象。比如在大学里,一名教师如果没有博士学位,在争取科研经费、申报课题、评职称时都会遇到麻烦。   在谈到用文凭来

《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出台述评

  在“十三五”开局之际,中央印发《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作为第一个针对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综合性文件,《意见》的出台,让我国人才事业发展再次站在新的起点。至此,全面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大幕迅速拉开。  遵循人才成长规律,聚焦创新驱动,突出“高精尖缺”,着

诺奖得主戴维·巴尔的摩评议发展中国家科学

诺贝尔奖得主、美国科学促进会去年的主席戴维·巴尔的摩(David Baltimore)讨论了如何发展优秀的科学研究机构。 巴尔的摩说:“……你只有拥有了非凡的人才,才有可能创造非凡的科学。”(Science) 戴维·巴尔的摩是在一群显赫的科学家兼成功的管理者中著名的一位。1975年他因为发现

美国科学院院士沈志勋:建国家实验室对创新有多重要?

  对实验室而言,大科学装置很重要,但实验室不能仅仅有装置的建设,只有科学家和科学问题的有机结合才能出成果。科学是人做出来的,机器只是个手段。  “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必须加快探索产学研体制机制改革。”围绕这一主题,由上海市市长杨雄率领的上海市政府代表团于当地时间8月底访问美国。代

科学研究方面的一些问题

  笔者非常喜爱音乐和乐器,最近看了一些中央电视台的民族器乐大奖比赛的节目。在观看过程中,笔者不仅为参赛者的精湛技艺和才艺所折服,而且也为大赛评委的公正感到十分欣慰。显然,这样的比赛为我国民族音乐的普及和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环境和基础。可以看出,中国音乐界和中央电视台对这次比赛做了充分的准备。毫无疑问,

Nature:最受伤的诺贝尔陪跑者

  上周,七位实至名归的科学家获得了2016年的诺贝尔科学奖。然而,有些同样优秀的科学家们多年来一直在陪跑。尽管他们获得了大量的诺贝尔奖提名,却从未接到来自斯德哥尔摩的电话。  诺贝尔基金会对提名信息的保密期为五十年,他们将过了保密期的资料放在一个在线数据库中。Nature最近对这个数据库的公开档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