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胡建兵:科研精英为何屡成科研经费的硕鼠

近日,安徽省委教育工委、省纪委驻教育厅纪检组通报四起省属高校科研经费违纪典型问题,包括公款私存、用项目资金购买理财产品、以“学生助研补助费”名义冒领科研经费。四名高校教授受到党纪处分,一人被免去系主任职务,另外三名大学教授直接被降级为讲师。 科研经费的使用关乎国家综合国力的提升。我国的GDP已位列世界第二,但我国的科技实力却排在世界二十位左右,如果说,以前科技实力不行怪科研经费不够,但如今,国家每年把大量的科技项目资金划拨到各地,甚至多得用不了。而一些人却看准了这块“肥肉”,通过不择手段,侵吞科研经费或通过科研项目获利。 只要有利益的存在,就会有滋生腐败的土壤。如:安徽农业大学茶与食品科技学院茶叶系主任、教授李立祥在科研经费支出中虚构材料采购事项,套取科研经费20万元;安徽理工大学化工学院教授胡坤伦,把项目经费公款私存,购买理财产品;安徽理工大学能源与安全学院教授何启林以多种名义,从科研经费中列支“学生助研补助费”,虚报......阅读全文

科研经费七成按行政级别分配 权大钱多成惯例

   《经济参考报》记者在北京、湖北、江苏等地调研时发现,高校教师、科研人员反映最多的是科研经费获取不公平,“官大学问大,权大经费多”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科研管理体制尤其是经费资源分配过度行政化饱受诟病,促使官本位意识泛滥,滋长投机意识,造成学术氛围不良、科研水平低下等负面影响。科研人员呼吁,要痛下

把科研项目当“圈钱”工具只会身败名裂

  近日,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教授王新海,因涉嫌贪污罪和行贿罪走上法庭受审。他利用担任科研项目负责人的职务便利,单独或伙同他人,套取科研经费共计576万元。王新海案的审理,释放出一个强烈信号:全面从严治党没有盲区、正风肃纪没有禁区,把科研项目当“圈钱”工具只会身败名裂。  靠行贿拿科研项目,通过虚构

高校科研经费腐败 仪器采购成大黑洞

  “如不尽快采取措施,掌握大笔科研经费的教授群体可能沦为新的腐败高发人群。”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检察院一位检察官日前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时发出警示。  中国青年报近日推出“穷教授VS富教授”系列报道与讨论后,得到了读者的积极响应,不少读者提出,问题不在于教授的穷富,而是穷富的原因,富教授致

中青报:科研反腐困局拷问经费结算制度

  掌握大笔科研经费的教授沦为新的腐败人群,来自公共资金的科研经费被冒领、多领、挪用、浪费……面对近年来不断发生的科研腐败弊案,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检察院两名承办多起该类案件的检察官近日呼吁,传统科研经费结算制度已成滋生腐败的温床,亟待变革。传统科研经费结算制度成滋生腐败温床  海淀区是我国高

打车票需注明往返地:多所高校科研经费报销收紧

  近日,7位教授非法套取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资金2500多万的新闻一出,震惊坊间、令人咋舌。北京青年报记者近日调查发现,各高校纷纷收紧科研项目管理,报销发票制度也越来越严格:有高校要求打车票报销需注明往返地;在会议差旅费的报销上,时间审核较以往更加严格;另有大学为项目开专用“公务卡”,采用非现金方式结

蒋高明:科学经费该怎么花

  不久前,科研经费使用中存在的腐败问题,再次被媒体曝光。某高校科学家贪污巨额科研经费,被依法惩治。其实,科研经费中的腐败问题出现多年了,有些早已成为“潜规则”。   据报道,江南某大学教授被指控授意其博士生,陆续以开具虚假发票、编造虚假合同、编制虚假账目等手段,将1022万元专项科研经费,套取或

交大博士血泪自述:不是读博的料,别上博士这条船

  一、前言  原先我是准备等到毕业的那一天,痛痛快快地哭过了之后,一口气写掉这篇文章的。其实一直在零散时间打腹稿,差不多已经煲熟了。刚才有同样读博士读得凄凄惨惨切切的师兄表示期待,于是一横心决定现在就写了。何况,早点让更多还没上博士这条船的弟妹们看到,提醒他们读博要谨慎谨慎再谨慎,能多挽救一个像我

冯丹:要像抓酒驾一样抓食品安全

冯丹坚持在擅长的领域内提出专业建议  人物档案  冯丹,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华中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973项目“面向复杂应用环境的数据存储系统理论与技术基础研究”首席科学家。  检察印象  作为湖北省检察院的人民监督员,我参加过检察院举办的一些活动,总体感觉这些年在预防和惩治

科研经费管理陷“恶性博弈”:花不动、胡乱花

  “松绑”滋生腐败,“收紧”引发争议——当前,我国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研发经费投入国家,科研经费管理缘何陷入收紧还是松绑的“恶性博弈”?  花不动:“彩票”变负担,预算、报销繁琐而劳心  田武(化名)在某985大学担任副教授,最近在申报一个社科类课题时碰到了麻烦,预算将课题经费列入“设备资料

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率仅为10% 经费使用效率不高

  一年1.2万亿元研发投入  科技成果转化率仅10% 科研经费都去哪了?  临近年末,报销成为不少人的“噩梦”,却也成为另一些人的“美梦”。记者在多地调查发现,近年来,科研经费被挤占挪用、科技“掮客”“游客”现象等造成大量科研经费流失。  在一些高校和科研单位,大量科研经费没有用于科研本身,却几乎

日本科技史专家谈STAP造假事件

  《赛先生》:小保方晴子万能干细胞论文造假一事,在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广泛关注。有人指出这是因为日本追逐诺贝尔奖的结果,也有人认为是理化学研究所(以下简称RIKEN)为了争取经费过度宣传所致。为何这一造假事件会在以行事谨慎著称的日本科学界发生?  张明国:概括地说,这些原因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这是因为

记者观察:科研经费,各国如何监管

  漫画:科研经费催生多少富翁?  科研经费的使用和监管,决定了资源配置的效率,影响一国竞争力的提升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现。没有系统的预防和惩治措施,任何一个神圣的学术殿堂都可能沦为硕鼠的乐土  美国  监管机制未能完全堵死漏洞  弄虚作假,将面临巨额罚款  去年1月

中科协调查:科研资金仅四成用于项目

名为做课题实为圈钱  科研人员段振豪涉嫌贪污的丑闻已经过去一个多月,除了近日院士初选段振豪出局外,似乎看不到别的下文。不过,段振豪事件拉开的有关科研经费使用和管理的黑幕却一时难以闭合。   社会上针对整个科研经费管理体制的质疑之声不绝于耳,来自公共资金的科研经费究竟有多少被冒领、多领、挪用、浪费,

葛均波院士:五大措施聚焦科研经费管理

  “我国科研经费使用不当已经存在很长时间,但是目前并未形成一套有效机制避免或消除这一行为。”对当前科研项目经费管理出现恶性问题,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葛均波感到愤怒、痛心、错愕。今年在两会期间,他的一项提案即和加强科研经费科学管理有关。   葛均波说:“我们绝不容忍这些现象,要坚决杜绝经费

基础研究怎么补短板

   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改革开放40年来,党和国家对基础研究一直非常重视,不断加强对基础研究的战略部署。“基础研究投入持续增长,从2011年的411亿元增加到2016年的822亿元,已经跃居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山大学校长、华中科技大学物理学院教授罗俊向《中国科学报》表示,尤其

武汉大学“3+3”聘用制引发争议,教师淘汰率97%

  2018年是武汉大学在2015年推出所谓「3+3」聘期制教师制度的第一个考核期,结果在第一个三年工作考核期后,网络曝光只有4人通过评审,进入正式武汉大学的教师编制,而没有通过考核的特聘副研究员等,则面临没有薪水的失业状态。一名武汉大学考核未过关的教师在论坛吐槽制度的不合理,认为「所谓的聘期制就是

科研院所成反腐新领域 涉案人员多为精英

精英硕鼠 张浩/漫画 北京海淀检察院调查表明:科研经费使用、后勤服务、图书资料购置是科研院所职务犯罪滋生三大“病灶”   大学已经成为世人关注的职务犯罪高发区,而科研院所里的腐败,人们了解的并不多。   据北京市海淀区检察院统计,2005年至2009年,该院反贪局共立案侦查发生在海淀区科研

揭秘科研经费流失黑洞:掮客与企业合谋套取

  编者按:随着科研经费的快速增长,我国在众多领域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多项重要科技指标大幅上升。但我国科研活动与经济发展在不少领域脱节,突出表现为科研投入分散、考核机制扭曲、研发层次低端、市场效率低下等方面,阻碍了创新驱动能力的提升。作为创新的“血液”,科研经费的流失与低效触目惊心,本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管理新规出台 经费今后怎么花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资金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日前由财政部、自然科学基金委联合修订发布。作为科研资金使用与管理的改革新举措,相关政策制定有何考虑?身处科研一线的工作者怎么看?如何让科研资金财尽其用、真正促进我国科技创新?就相关问题,记者采访了自然科学基金委相关部门负责人和科研一线工作

蒋高明:科学家应远离SCI和经费“紧箍咒”

时下,学术界“拜金主义”风气日盛:提院士、晋职称、岗位分级聘任、申请科技奖励、申请“杰出青年”、“百人计划”,几乎无不例外地要求申请人填写主持重大或重点科研项目情况。主持的科研项目越大,负责的课题经费越多,在竞争中就越容易获胜。 这个规定在一些单位就变成了研究人员晋升的硬指标,如某高校对教

科研经费管理陷“恶性博弈”:花不动、胡乱花

  花不动:“彩票”变负担,预算、报销繁琐而劳心  田武(化名)在某985大学担任副教授,最近在申报一个社科类课题时碰到了麻烦,预算将课题经费列入“设备资料购置费用”,遭遇到固定资产审批和政府采购的强制性规定而被搁置。  “填不完的表格,写不完的论证,搞不完的评审。好不容易拿到经费,开支和使用更为繁

中国农大教授工程院院士李宁涉嫌挪用转基因项目千万经费

  2014年8月21日 《财经》记者经过多方证实,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大学生物学院教授李宁在7月初被相关部门带走调查,因其涉嫌将承担的一个转基因项目的经费转移至自己控股的公司,涉及资金达千万元。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大学生物学院教授 李宁  李宁被带走的消息最初从科技部内

杰青基金20周年:培育青年才俊 服务创新驱动发展

 2002年度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高自友教授的研究成果“基于行为的城市交通流时空分布规律与数值计算”获2011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997年度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薛其坤教授(左3)团队庆贺发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2009年度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潘建伟教授在

首届创新中国论坛在京举行

李政道李佩王志珍黄祖洽叶铭汉秦伯益朱清时张信刚张杰吴德星胡建淼林崇德韩水法章启群熊丙奇   王长乐  10月31日,以“求答钱学森之问:中国如何培养创新人才”为主议题的首届创新中国论坛举行,来自全国教育界、知识界、学术界的专家学者会聚一堂,针对创新与人才培养领域的有关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美

北大清华教授谈硕士培养:应摈弃精英化视角 强调过渡性

■ 访谈动机 “工作起来‘研究生不如双学士,双学士不如本科生’。”随着硕士研究生毕业人数的急剧增长,最近几年,质疑硕士研究生“含金量”的声音越来越高。一些观察者甚至担心,硕士研究生教育中存在着的“惯性”正使硕士研究生培养“积重难返”——硕士研究生学历正在经历着“集体贬值”。而随着就业压力的

光明日报:用法律堵住科研经费管理漏洞

   科研机构和工作者的头上应该时刻悬着一把法律之剑,让那些非法使用国家科研经费的人受到法律的严惩。唯其如此,才能让宝贵的科研经费“好钢用在刀刃上”。  据媒体报道,全国政协的一份统计材料显示,2013年,全国公共财政科技支出超过5000亿元,而1978年这一数据仅为52亿多元——不到40年,我国的

中青报:别让巨额科研经费流入个人腰包

   近日,包括李宁等院士、大学教授因陷入科研经费腐败丑闻被查,科技投入问题再次成为社会热议话题。据全国政协的一份统计材料:2013年,全国公共财政科技支出超过5000亿元。与巨额投入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我国真正世界级的科研成果和大师级的科学家还鲜有出现。与此同时,由科技部、财政部共同起草的《关于深化

中国科研产出位列全球第二 体制是关键

  从优秀论文的角度来看,中国取得的成就值得肯定  “自然指数”是一个比较权威的指数  这次英国自然出版集团发布的自然指数,衡量的是各个国家和科研机构在高质量论文方面的产出情况。 按照加权分数式计量,中国得分为5819.79分,虽然远远低于美国的19165.25分,但却高于德国的4125.92,因此

张尧学院士谈985高校机制体制改革

  作者简介:张尧学,中南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国务院信息化咨询委员会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曾任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学位管理与研究生司司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主任、985工程办公室主任、211工程建设办公室主任等学术和行政职务,是国内外10多个学术期刊的编委。著有《

学术腐败将动摇国本!中国曾经也有世界一流大学……

  抄袭造假、虚假引进、学术乱伦、买卖论文等学术腐败在中国学界盛行,监督约束机制在权力和市场的扭曲下失效,大学没有自由的精神,学者没有独立的思想,反而沉沦堕落,丧失基本的学术道德和伦理,导致学者不重学术重权术,大学不重教学重创收。尽管中国学术经费上升,但由于根本体制不变,成效并不显着。必须防止学术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