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大学校长张希:科技论文的署名是责任

大家知道,科学研究的目的在于拓展人类认知的边界,解决重要的问题,推动科技的进步,回馈社会的需求。根据解决问题的属性不同,科学研究成果可以多种方式呈现,如期刊论文、会议论文、发明ZL、研究报告、转移转化的效益等。在基础研究领域,论文仍是成果的主要呈现方式。我们反对“唯”论文,是反对将论文作为唯一的评价标准,而不是不要论文,反而更看重高质量的论文和代表作。 科技论文的署名作者有多有少,一些论文仅有一个作者;一些论文只有一个第一作者,而有些论文出现了多名共同第一作者;一些论文只有一个通讯作者,而一些论文出现了多名共同通讯作者,等等。这是否是合理的现象?谁应该是论文的署名作者?通讯作者意味着什么?第一作者又意味着什么?署名作者如何排序?与师生们分享一孔之见。 有些科学问题的解决可以由个体独立完成,由此产生的论文可能只有一个作者;而有的科学问题的解决需要团队的协作与合作,团队成员可能都对该项研究有实质性的贡献,由此产出的论文署名作......阅读全文

探讨:现在的论文作者署名方式公平吗?

  学术界的每一位科学家都听说过谁谁谁在论文署名上受到了不公平的对待,又或者他自己就有过切身遭遇。但人们没有意识到的是,目前这种反映作者贡献的方式已经大大困住了用交叉学科方法破解难题的脚步,由此形成的负反馈环也会妨碍研究进步。Gretchen L. Kiser  科学家普遍承认研究问题和研究方法正变

一篇论文8778个作者,署名占了17页

一篇论文有8778位作者是什么感觉?在PDF里,光作者列表就要占17页。有人试图把所有名字排版在同一页,字已经小到看不清。这篇论文来自欧洲核子研究中心的ATLAS对撞机合作组,刷新了他们在2015年创下的5154个作者的记录。在粒子物理学科,像这样大几千人合著的论文越来越多,几百上千作者的更是家常便

只认-“第一作者”!论文署名顺序-“内卷”-伤了谁?

   导 读  近日,中科院院士李家洋指出,国内学术界存在只认第一作者、只认第一作者单位、只认通讯作者的现象。然而,当今的科学研究已经从 “小科学时代” 进入到 “大科学时代”,而国内的评价体系还停留在前者,管理水平滞后于科学现实。  “合作、开放科学和可重复性这样的东西推动了一个领域的发展,但推动

赵国屏院士:一篇论文53位作者,怎么署名?

论文署名的矛盾和计较,每个科研工作者都会遇到。只要有合作,就会涉及不同课题组,甚至国内外的不同机构。 然而,国内当下普遍存在的“三认三不认”现象,会变相鼓励科研人员只争第一作者、只争第一作者单位、只争通讯作者,给本应目标一致的科研协同与合作掺了沙子。

《科学》一篇论文有53位作者,是怎么署名的?

2003年,来势汹汹的“非典”突然在中国广东暴发。那一年,中国科学院院士、时任国家人类基因组南方研究中心(以下简称南方中心)执行主任赵国屏为打开发病早期SARS冠状病毒变异进化的“黑匣子”、摸清SARS病毒传染规律,组织了一场横跨15个单位、53位科研人员参与在内的科研大协作。

硕士生发现“错误”引发撤稿!论文作者邀其署名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2/10/488201.shtm 在近一年的时间里,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硕士研究生保罗•洛德(Paul Lodder)都很烦,因为不管他怎么努力,也重复不了一篇已发表论文中的研究。他不禁产生了怀疑。 幸运的是

高校副教授论文一稿三发-作者署名不一

   近日有读者反映称,一篇题为《“卓越计划”下大学数学教学方法的探索》的论文,只字未改发表在了《数学教育学报》、《天津城建大学学报》和《中国建设教育》三个期刊。其中一篇的作者为独立署名的“陈成钢”,另两篇却在“陈成钢”后面加了第二作者“顾沛”。  一稿三发,这已有学术不规范之嫌;内容相同而作者署名

南开本科生称发论文遭歧视-无法署名第一作者

  南开大学经济学院本科生杨超(应受访人要求化名)最近在核心学术期刊上发表了一篇论文。这是令他高兴的事。不过,回顾投稿过程,他认为自己遇到了明显的歧视。    “本科生为什么不能做第一作者?”杨超对中国青年报记者说。     杨超独立写出了这篇论文,投稿时也是独立署名。经过审稿,杂志社给了他

多位论文作者要求删除署名!原因是:耻于与他同列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6/502151.shtm编译 | 卜金婷 近日,一篇发布在预印本网站arXiv的论文掀起了众怒,多位合著者纷纷要求删除他们的名字。背后的原因并不在于这篇预印本论文的内容,而在于它的作者之一、被列为16名作

论文署名是不是抢荣誉?

  署名作者有多有少是否是合理的现象?谁应该是论文的署名作者?通讯作者意味着什么?第一作者又意味着什么?署名作者如何排序?今天就为大家分享吉林大学校长张希院士关于科技论文署名的思考见解。

你凭什么在论文中署名?

  一项对上千名研究人员进行的调查显示,关于哪些研究贡献能让参与者在一篇学术论文中获得作者身份的观点在不同学科间明显不同,甚至在同一领域内也是如此。超过2/3的受访者表示,他们会将作者身份授予那些诠释数据或者起草手稿的人。但近一半受访者几乎从不或者只是偶尔将作者身份授予筹集经费的人。

你凭什么在论文中署名?

一项对上千名研究人员进行的调查显示,关于哪些研究贡献能让参与者在一篇学术论文中获得作者身份的观点在不同学科间明显不同,甚至在同一领域内也是如此。超过2/3的受访者表示,他们会将作者身份授予那些诠释数据或者起草手稿的人。但近一半受访者几乎从不或者只是偶尔将作者身份授予筹集经费的人。

曾有多少师徒,最后因论文“署名”恩断义绝

  广大硕博群体在校期间,一定少不了需要发表专业领域的科研论文,而在论文的发表过程中,有一个问题十分敏感:文章作者署名。  说到这里,想必很多朋友们都有一肚子的话要说吧?  有的研究生在论文一作署名上吃了亏、受了委屈,但只能忍气吞声、委曲求全,毕竟涉及到一作,利益相关的大多是自己的导师、领导,甚至有

吉林大学校长张希:科技论文的署名是责任

大家知道,科学研究的目的在于拓展人类认知的边界,解决重要的问题,推动科技的进步,回馈社会的需求。根据解决问题的属性不同,科学研究成果可以多种方式呈现,如期刊论文、会议论文、发明ZL、研究报告、转移转化的效益等。在基础研究领域,论文仍是成果的主要呈现方式。我们反对“唯”论文,是反对将论文作为唯一的评价

中科院就论文署名发出诚信提醒

  4月24日召开的中科院科研诚信建设工作视频会议发出《关于在学术论文署名中常见问题或错误的诚信提醒》,提醒全院科研工作者在学术论文署名中注意并改正一些常见问题或错误,以高度的责任心,坚决抵制学术不端行为。  文件指出,应坚持对参与科研实践过程并做出实质性贡献的学者进行署名,反对进行荣誉性、馈赠性和

学术不端再现!未作任何研究也能署名第一作者?

  2020年5月2日,安徽理工大学胡劲松团队在CHEMICAL COMMUNICATIONS 发表的题为“Dynamic Adsorption Self-assembly of Au nanocube (NC) for opposite charge Au nanoparticles (NPs)

武大樊明文一论文由于署名问题被撤销

  国际学术期刊《组织工程与再生医学期刊》近日刊登一份撤销声明,由于其中两位作者的署名问题,撤销通讯作者为的一篇论文。   声明称,由于荷兰内梅亨大学Walboomers XF和and Jansen JA没有参与此项研究,没有被告知署名并对投稿一事不知晓。经作者、期刊主编以及John Wiley

把论文写在大地上——走近“最美科技工作者”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7/505293.shtm

论文署名标注非小事-中科院发诚信提醒

  写完论文后你会准确署名吗?某人不是作者,但对你的论文有所贡献怎么办?论文发表后又发现了文章的缺陷怎么处理?4月24日,中科院科研道德委员会发布了《关于在学术论文署名中常见问题或错误的诚信提醒》(以下简称《诚信提醒》),以提醒的方式告诫全院科研工作者应注意的10个问题。  在署名问题上,《诚信提醒

论文署名赠送行为上热搜说明了啥

 张端鸿 同济大学教育政策研究中心主任近日,有网友爆料,一位刚入职四川大学的老师疑似存在学术不端行为。爆料者称,这位教师在任职华南理工大学时,与其课题组中的一位博士生发生婚外情,并带这位博士生发表了多篇高水平论文。爆料者还透露,该博士生部分署名第一作者的论文系他人成果,且这些论文刊发在《自然》等国际

《科学》网站关注大陆与台湾合作论文署名问题

  8月12日,《科学》网站刊登文章,就中国大陆与台湾科研合作署名问题进行了报道。  文章表示,中国大陆与台湾科学家的合作已变得日益紧密,这反映出两岸关系逐渐恢复友好,但对于在合作论文中有关台湾科研机构的署名仍是一个问题。  文章接着详细谈到北京大学饶毅教授关于两岸科研合作署名问题的讨论(

惨痛教训!因为论文署名,我和好友闹翻了

亲兄弟,明算账。一起搞科研的合作者们都应将此奉为圭臬。它可以避免在合作论文署名排序的过程出现争议。这不,阿联酋哈利法大学的助理教授纳伊姆(Naim Rashid)就曾经两次碰到这样的糟心事,甚至和好友都闹翻了。近日,他在Science职业生涯上发文,详细记述了因合作论文没有提前商量分工和署名,最终造

科技期刊应尝试审稿人署名

稿件的鉴审对决定论文是否发表及其质量水平具有重要作用,国内外正规的学术期刊都把同行专家审稿作为评价稿件学术质量的关键环节,能被学术期刊尤其是国内外著名学术期刊聘为审稿专家,意味着一种学术荣誉和公认的学术地位。但现实中,同行审稿除依靠自己的学识能力和理性思维之外,还不可避免地受主观意识、心理状态、品德

硕士生发现“小错误”引撤稿!作者邀其共同署名

在近一年的时间里,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硕士研究生保罗·洛德(Paul Lodder)都很烦,因为不管他怎么努力,也重复不了一篇已发表论文中的研究。他不禁产生了怀疑。幸运的是,他的“质疑”获得了论文作者的“全力配合”——洛德甚至获得了论文的原始代码。最终,他发现竟是简单的打字错误导致了结果差异。上述论文

论文作者名气大影响审稿人评审

一项新研究证实,在科学界拥有知名度将有助于论文发表。当一篇论文的唯一作者不为人知时,只有10%的审稿人建议接收这篇论文,但当同一篇论文的署名者是诺贝尔奖得主时,59%的审稿人表示赞同。这项研究招募了数百名研究人员来审查一份经济学手稿。“令人难以置信。”未参与这项研究的美国斯坦福大学博士后研究员、《研

Nature撤回封面论文!全体9位作者反对

文|张晴丹 2020年10月14日,美国罗切斯特大学物理学家Ranga Dias和他的同事在Nature杂志上发表了一篇轰动整个物理界的成果,并登上了当期封面。他们声称发现了一种新型氢化物,在15℃的温度下可以观察到超导现象。 “这是人类首次实现室温超导!”然而,这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磅研究

“石头剪刀布”论文作者:曾被质疑“搞笑”

   热帖  “石头剪刀布研究”入选《麻省理工科技评论》“年度最佳”,让半年前曾引发热议的一篇学术论文再次成为网络焦点。对此,项目的研究者浙江工商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许彬教授坦言“没想到”;而另一位研究者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周海军研究员则表示,要获得认可还“需要学术界的同行的肯定”。  曾被质疑“来

《自然》支持70多国作者免费发表OA论文

自1月10日起,被世界银行列为低收入或中低收入经济体的70多个国家的作者,如有原创研究被《自然》及其系列研究期刊接受发表,将可免费以金色开放获取(OA)形式发表。 记者从施普林格·自然了解到,该计划的关键是让相关作者无需请求即可从中受益。来自上述国家的通讯作者,如原创论文被接受以金色OA形式发表

中国作者在IOP发表论文数世界第二

“过去10年,出版领域发生了许多变化。”英国物理学会(IOP)首席执行官罗伯特·基尔比-哈里斯博士说,“互联网的广泛应用使得科学信息的传播出现新的模式,并远远超过以往的印刷模式。作为一个致力于传播物理学和相关科学信息的学会,我们期待同中国物理学家和物理学会一道从在线获取带来的新机遇中获益更

院士打破惯例-将论文第一作者让给学生

相关报道:还原“第一作者”,才能还原科学的真实灵魂 来源 : 长江商报  导师与学生合著的论文,“第一作者”是导师,似乎是学术界的“惯例” 。然而工程院院士沈寅初,打破了这一“规则”。近日,由他和两名学生撰写的论文在国际顶尖专业杂志——美国的《化学评论》上发表,他的名字排在了最后。(6月5日《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