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如何诊断脊髓前角灰质炎?

脊髓灰质炎早期及顿挫型病例因无特殊症状诊断多较困难,只有参考流行病学资料加以推断;对有条件者可做病毒分离及血清学检查来确诊。在本地区流行过后,当有典型的麻痹发生时诊断往往比较容易只要注意对具有不对称、无感觉障碍有腱反射减弱或消失且不伴有大小便失禁特点的弛缓性麻痹,一般可以确诊。 要明确确认某一组肌肉发生麻痹,必须进行详细的检查在幼儿往往需重复检查多次才能确定;必要时可做肌肉及神经电生理检查。......阅读全文

如何诊断脊髓前角灰质炎?

  脊髓灰质炎早期及顿挫型病例因无特殊症状诊断多较困难,只有参考流行病学资料加以推断;对有条件者可做病毒分离及血清学检查来确诊。在本地区流行过后,当有典型的麻痹发生时诊断往往比较容易只要注意对具有不对称、无感觉障碍有腱反射减弱或消失且不伴有大小便失禁特点的弛缓性麻痹,一般可以确诊。  要明确确认某一

关于急性脊髓前角灰质炎的诊断介绍

  大部分急性脊髓前角灰质炎,根据其发病年龄季节、瘫痪前系统症状,典型的不对称性弛缓性瘫及脑脊液改变,诊断不难。  鉴别诊断:  1,瘫痪型脊髓灰质炎需与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炎鉴别,后者肌无力多为对称性,可伴有末梢型感觉障碍,脑脊液蛋白质虽高细胞数一般正常。肌电图及神经传导速度亦有助于两者鉴别

脊髓前角灰质炎的基本介绍

  众所周知,脊髓灰质炎是一种由病毒引起传播广泛且对儿童健康危害很大的急性传染病尽管近年来由于预防措施的积极推广其发病已明显减少尤其是在城市及居民点集中部,但在边远及不发达地区仍可发现,包括既往患者残留的后遗症等,均需治疗。本病的病理改变部位主要位于脊髓灰质前角,少数病例可波及脑干及脑实质病毒侵袭的

关于脊髓前角灰质炎的检查介绍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检查,少数患者白细胞数轻度增加(10~15)×109/L,中性粒细胞也略见增高部分患者血沉增快。也可行脑脊液检查,病毒分离及免疫学检查。  其它辅助检查: 必要时可做肌肉及神经电生理检查。

治疗脊髓前角灰质炎的原则介绍

  (1)急性期:对患者应常规按急性传染病进行隔离,使其卧床休息加强护理,减少刺激增强其机体抵抗力。  (2)恢复期:以促进神经细胞及麻痹肌肉的恢复防止或减轻畸形发生以及加强功能锻炼为原则。除一般的神经组织滋养剂外,目前尚无可以有效促进已损神经组织恢复的药物。  (3)后遗症期:在早期,主要是减少后

简述脊髓前角灰质炎的基本症状

  脊髓灰质炎的病原体是一种滤过性病毒,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其直径为8~17µm称脊髓灰质炎病毒。此病毒分为ⅠⅡ、Ⅲ三种不同类型其中Ⅰ型最多见Ⅲ型次之,Ⅱ型少见  除脊髓灰质炎病毒外,其他某些病毒例如个别肠道病毒包括柯萨奇(coxsackie)病毒、埃可(echo)病毒等亦可使中枢神经系统产生损害并引

概述脊髓前角灰质炎的发病机制

  本病的典型病理变化在神经系统,主要在神经细胞内而以脊髓的腰膨大和颈膨大处最易受损因此,以上、下肢瘫痪多见,尤以下肢更为多发;其次为脑干处病变居第2位。其主要病理变化如下:  1.脑脊膜明显充血有炎症细胞浸润,其中以淋巴细胞及单核细胞为主病理改变一般与神经组织变化相平行。但有的病例脊髓变化更为严重

关于急性脊髓前角灰质炎的简介

  急性脊髓前角灰质炎(acuteanteriorpoliomyelitis)是由脊髓灰质炎病毒感染造成的急性传染病,临床以脊髓和脑干运动细胞受累,致所支配肌肉发生弛缓性瘫痪为特征,尽管该病已存在多个世纪,至1840年JacobHeine才做了明确描述,1890年Medin建立了该病的流行病学因此急

概述急性脊髓前角灰质炎的病理

  根据埃及木乃伊的尸骨推断,本病在公元1400年以前即已存。在中国在明、清两代的医学记载中可以看到类似本病的记载,称为“小儿惊瘫”。本病好发于儿童,通过粪便和咽部分泌物传播。感染后绝大多数无症状。有症状者大部分表现为发热、上呼吸道炎肢体疼痛,头痛等症状,随之出现肢体瘫痪。故中国国内又称为“小儿麻痹

治疗急性脊髓前角灰质炎的概述

  1,本病的治疗因不同病期而异,合理和细致的护理在早期治疗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前驱期和瘫痪期患者应卧床休息并保持安静,避免疲劳给予充分营养及水分。  2,疑为脊髓灰质炎的患者在出现神经系统受累症状时即应住院卧床,仔细观察其吞咽功能,呼吸脉搏、血压等生命体征,神经系统症状局限于脑膜刺激症状和肌痛的,

概述脊髓前角灰质炎的临床表现

  视病变的程度与范围不同本病的临床表现及症状的轻重程度和范围相差悬殊轻者可无症状,重者则可引起严重瘫痪,甚至危及生命。  临床上一般将其分为四期。  1.潜伏期 平均为7~14天,短者2~3天,长者可达3~5周不等。在此期间一般并无明显症状,属隐性病例但本期末有传染性  2.病变发展期 有三个发展

预防急性脊髓前角灰质炎的相关介绍

  如果诊断及时各型脊髓灰质炎的总病死率为1%~10%,年龄是影响病死率的重要因素,4岁以下的病死率为4.8%40岁以上为30.1%。但近年来发现有年龄越小病死率越高的趋势。延髓脊髓型的病死率更高,累及延髓或膈神经及肋间神经者病死率可达25%~75%。脑型的病死率可达100%。休克、肺水肿和并发感染

关于急性脊髓前角灰质炎的检查介绍

  一、实验室检查:  1,周围血白细胞可增高,血清学检查若能测到IgM型病毒特异抗体,或感染早期和3~4周后双份血清特异抗体效价,后者增高4倍以上,则有临床意义。  2,脑脊液压力可增高瘫痪前期脑脊液细胞数,即开始升高,初以多形核细胞为主,数天后转为淋巴细胞,脑脊液蛋白质轻度升高,在瘫痪特别严重的

关于急性脊髓前角灰质炎的病因分析

  脊髓灰质炎病毒(poliovirus)为小核糖核酸病毒科的肠道病毒属。电子显微镜下观察病毒呈小的圆球形,直径为24~30nm呈圆形颗粒状。内含单股核糖核酸,核酸含量为20%~30%。病毒核壳由32个壳粒组成,每个微粒含4种结构蛋白,即VP1~VP4VP1与人细胞膜受体有特殊亲和力,与病毒的致病性

脊髓前角病变的鉴别诊断

  脊髓前角病变的鉴别诊断:  1.顿挫型应与流行性感冒和其他病毒所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相鉴别。可根据流行病学资料结合实验室检查,特别是从咽部分离病毒的结果来进行鉴别。  2.无瘫痪型应与其他病毒(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EB病毒、流行性腮腺炎病毒、淋巴细胞脉络丛脑膜炎病毒、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感染所致

概述急性脊髓前角灰质炎的临床表现

  潜伏期为3~35天,一般为7~14天。临床上可分为无症状型,顿挫型,无瘫痪型及瘫痪型等4种类型。   大部分感染者为无症状型(即隐性感染),占全部感染者的90%~95%。顿挫型约占全部感染者的4%~8%。临床上表现为发热、疲乏、头痛、嗜睡、咽痛、恶心呕吐便秘等症状,而无中枢神经系统受累的症状。

简述急性脊髓前角灰质炎的并发症

  1,水、电解质紊乱,呼吸肌瘫痪患者长期使用人工呼吸机时,易导致水和电解质紊乱,高热出汗,呕吐,腹泻,不能进食及血气改变皆可引起严重生化紊乱。补液过多可引起水肿和低钠血症。  2,心肌炎病毒可直接侵犯心肌,引起心电图T波、ST段和P-R间期改变,见于10%~20%病例。  3,高血压可由下列因素引

脊髓前角病变的检查及鉴别诊断

  检查  (一)表现为下运动神经元瘫痪,因前角细胞分布广泛,故完全瘫痪者较少见;  (二)肌萎缩明显;  (三)可有肌束震颤;  (四)肌张力减低;  (五)腱反射迟钝或消失;  (六)无感觉障碍。见于脊髓灰质炎、进行性脊髓性肌萎缩等。  鉴别诊断  脊髓前角病变的鉴别诊断:  1.顿挫型应与流行

关于脊髓前角病变的鉴别诊断介绍

  1.顿挫型应与流行性感冒和其他病毒所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相鉴别。可根据流行病学资料结合实验室检查,特别是从咽部分离病毒的结果来进行鉴别。  2.无瘫痪型应与其他病毒(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EB病毒、流行性腮腺炎病毒、淋巴细胞脉络丛脑膜炎病毒、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感染所致的脑膜炎、化脓性脑膜炎、结核

关于急性脊髓前角灰质炎的流行病学介绍

  脊髓灰质炎分布于世界各地,气温高的地区更为流行。可以散发的形式或流行病的形式发生于一年中的任何时间7~9月份最多见。  急性脊髓前角灰质炎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很少见于6个月前的婴儿,早期流行的脊髓灰质炎90%以上为5岁以下患儿,目前较多为5岁以上的青少年患者及青年患者。  以往脊髓灰质炎是相当常

脊髓前角病变的病因

  脊髓灰质炎病毒(poliomyelitisvirus)为小核糖核酸病毒科的肠道病毒属。电子显微镜下观察病毒呈小的圆球形,直径为24~30nm,呈圆形颗粒状。内含单股核糖核酸,核酸含量为20%~30%。病毒核壳由32个壳粒组成,每个微粒含四种结构蛋白,即VP1~VP4。VP1与人细胞膜受体有特殊亲

脊髓前角病变的检查

  (一)表现为下运动神经元瘫痪,因前角细胞分布广泛,故完全瘫痪者较少见;  (二)肌萎缩明显;  (三)可有肌束震颤;  (四)肌张力减低;  (五)腱反射迟钝或消失;  (六)无感觉障碍。见于脊髓灰质炎、进行性脊髓性肌萎缩等。

怎样缓解脊髓前角病变

  脊髓灰质炎疫苗的免疫效果良好。  自动免疫最早采用的为灭活脊髓灰质炎疫苗(Salk疫苗),肌注后保护易感者的效果肯定,且因不含活疫苗,故对免疫缺陷者也十分安全。某些国家单用灭活疫苗也达到控制和几乎消灭脊髓灰质炎的显著效果。但灭活疫苗引起的免疫力维持时间短,需反复注射,且不引起局部免疫力,制备价格

脊髓前角病变的鉴别方法及鉴别诊断

  鉴别诊断  脊髓前角病变的鉴别诊断:  1.顿挫型应与流行性感冒和其他病毒所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相鉴别。可根据流行病学资料结合实验室检查,特别是从咽部分离病毒的结果来进行鉴别。  2.无瘫痪型应与其他病毒(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EB病毒、流行性腮腺炎病毒、淋巴细胞脉络丛脑膜炎病毒、流行性乙型脑炎病

如何诊断脊髓前动脉综合征?

  脊髓前动脉综合征的诊断标准为:除较急发病的脊髓性瘫痪(多为四肢瘫、截瘫)、分离性感觉障碍、膀胱直肠功能障碍等早期出现的典型症状之外,尚需根据脑脊液、脊髓造影、MRI等检查及长期追踪观察以否定肿瘤、多发性硬化症、脊髓动静脉畸形等疾病。

脊髓前角病变的原因及检查

  原因  脊髓灰质炎病毒(poliomyelitisvirus)为小核糖核酸病毒科的肠道病毒属。电子显微镜下观察病毒呈小的圆球形,直径为24~30nm,呈圆形颗粒状。内含单股核糖核酸,核酸含量为20%~30%。病毒核壳由32个壳粒组成,每个微粒含四种结构蛋白,即VP1~VP4。VP1与人细胞膜受体

关于脊髓前角病变的检查介绍

  (一)表现为下运动神经元瘫痪,因前角细胞分布广泛,故完全瘫痪者较少见;  (二)肌萎缩明显;  (三)可有肌束震颤;  (四)肌张力减低;  (五)腱反射迟钝或消失;  (六)无感觉障碍。见于脊髓灰质炎、进行性脊髓性肌萎缩等。

脊髓灰质炎的诊断问题与鉴别结论诊断

  有流行病史及接触史初起时有发热,汗出,咳嗽,流涕,烦躁,腹痛,腹泄等呼吸道及轻度消化道诊断症状,经过l~日后症状希望消退,但数日后身热复起,全身后来不适感觉的药过敏肌肉疼痛,不愿人抱或有嗜睡,继则逐渐出现肢体瘫痪瘫痪呈弛缓性不对称分布下肢多于上肢,幸运其他肌群亦可受累如长期不见再世恢复,人品除病

关于脊髓前角病变的缓解方法介绍

  脊髓灰质炎疫苗的免疫效果良好。  自动免疫最早采用的为灭活脊髓灰质炎疫苗(Salk疫苗),肌注后保护易感者的效果肯定,且因不含活疫苗,故对免疫缺陷者也十分安全。某些国家单用灭活疫苗也达到控制和几乎消灭脊髓灰质炎的显著效果。但灭活疫苗引起的免疫力维持时间短,需反复注射,且不引起局部免疫力,制备价格

关于脊髓前角病变的基本信息介绍

  脊髓前角病变是脊髓灰质炎的表现。脊髓灰质炎是由脊髓灰质炎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  脊髓灰质炎病毒(poliomyelitisvirus)为小核糖核酸病毒科的肠道病毒属。电子显微镜下观察病毒呈小的圆球形,直径为24~30nm,呈圆形颗粒状。内含单股核糖核酸,核酸含量为20%~30%。病毒核壳由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