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赴印度洋的国大洋49航次科考结束

历时250天,航程29821海里,8月12日,赴印度洋执行中国大洋49航次科考任务的“向阳红10”船顺利回国靠港,返航舟山。 本航次对履行全球首个国际海底多金属硫化物勘探合同有什么重要意义?“潜龙二号”水下自主机器人(AUV)等国产装备深海练兵情况如何?印度洋“体检”状况到底怎样? 西南印度洋勘探合同区硫化物资源前景看好 多金属硫化物是海底热液活动的产物, 因富含铜、锌、铅、金和银等金属元素,成为一种重要的潜在矿产资源。2011年,我国与国际海底管理局签订了《西南印度洋多金属硫化物资源勘探合同》。这也是世界上第一个国际海底多金属硫化物勘探合同。 目前,我国已到执行资源勘探与环境评价的关键阶段。大洋49航次前4个航段主要任务是完成西南印度洋合同区多金属硫化物资源勘探与环境基线调查,基本完成热液与矿化异常调查。 “本航次对1万平方千米100个合同区块中的28个开展了综合拖曳异常调查和地质取样,使得合同区的热液与矿化异......阅读全文

“向阳红10”船赴印度洋科考

  12月6日,“向阳红10”船从舟山起航赴印度洋,执行我国大洋科考第49航次科考任务。图片来自互联网  本航次具有综合业务化、资源环境并重、调查手段高精化和瞄准国际海洋热点等特点。  本航次计划时间为250天,分5个航段执行,航程超过25000海里,预计2018年8月12日完成所有调查任务返回舟山

东北印度洋冬季航次科考任务完成

  “向阳红03”船2月9日顺利靠泊厦门东渡码头,标志着“全球变化与海气相互作用”专项——东北印度洋冬季航次任务圆满完成。本航次任务由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海洋三所)牵头实施,历时69天,航程约12000海里,区域覆盖了东北印度洋孟加拉湾和安达曼海域,圆满完成了多套潜标布放及回收,调查项目涉及物

“实验6”科考船完成2023年东印度洋科考任务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12/513470.shtm12月1日,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以下简称南海海洋所)“实验6”科考船圆满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23年东印度洋综合科学考察共享航次科考任务,顺利抵达广州新洲码头。南海海洋所副所

“实验1”号圆满完成印度洋科考首航

  5月29日,中科院声学研究所、南海海洋研究所和沈阳自动化研究所联合建造的我国第一艘小水线面双体科考船“实验1号”航行7900海哩,经48天海上调查,圆满完成2010年4月首次印度洋综合科学考察任务,胜利返回广州新洲码头。  本航次于2010年4月12日从广州母港起锚,主要调查印度

我国载人深潜器首次完成覆盖西南印度洋和中印度洋科考

3月10日,搭载着“深海勇士”号载人潜水器的“探索一号”科考船在三亚港靠岸。 这是“深海勇士”号载人潜水器(3月10日摄)。 3月10日,搭载着“深海勇士”号载人潜水器的“探索一号”科考船在三亚港靠岸。   历时121天,航行17000余海里,我国“探索一号”科考船搭载“深海勇士

“蛟龙”首赴西北印度洋-开启大洋38航次科考

  搭载着中国自主研发“蛟龙”号载人潜水器的“向阳红09”船6日从青岛启航,奔赴西北印度洋,开启为期124天的中国大洋38航次科考之旅。   本航次分三个航段,将在西北印度洋多金属硫化物、南海、雅浦海沟、马里亚纳海沟开展大洋资源和深海前沿科学调查,航次不仅要开展中国大洋协会多金属硫化物资源与环境

远赴印度洋-的国大洋49航次科考结束

   历时250天,航程29821海里,8月12日,赴印度洋执行中国大洋49航次科考任务的“向阳红10”船顺利回国靠港,返航舟山。  本航次对履行全球首个国际海底多金属硫化物勘探合同有什么重要意义?“潜龙二号”水下自主机器人(AUV)等国产装备深海练兵情况如何?印度洋“体检”状况到底怎样?  西南印

印度洋缘何成为-中国大洋科考前沿阵地

  穿越马六甲海峡、航经安达曼海,正在执行中国和巴基斯坦首次北印度洋联合考察任务的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实验3”号科考船近日驶入印度洋。  浩瀚的印度洋是世界第三大洋,也是中国大洋科考的前沿阵地。印度洋的魅力何在?为何吸引了中国海洋科学工作者的关注?  “年轻气盛”——地质年代在所有海洋中最小 

中国“蛟龙”号载人潜水器首次赴印度洋科考

  中国自主研发设计并海试成功的7000米级载人潜水器“蛟龙”号25日从江苏江阴起航赴西南印度洋执行2014-2015年“蛟龙”号载人潜水器试验性应用航次(中国大洋35航次)第二、三航段任务,这是“蛟龙”号首次赴印度洋和海底热液区作业。  随船科学家、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研究员陶春辉告诉记者,此

印度洋岩石圈构造演化科考获阶段性成果

  近日,“向阳红01”科考船执行的印度洋岩石圈构造演化科学考察航次首条综合地质断面调查正式结束,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科考船将穿越赤道开展后续调查任务。“向阳红01”船大讲堂开讲  据了解,本航次首条综合地质断面调查初步查明了沉积层厚度和莫霍面深度,实现了海底浅层向壳幔深层的综合性探测,为探索印度洋海

大洋49航次科考在西南印度洋发现新矿化异常区

本报讯(特派记者赵宁)“向阳红10”船圆满完成中国大洋49航次第四航段任务,于当地时间6月19日上午停靠毛里求斯路易港补给。本航段科考队员首次在西南印度洋开展海洋微塑料调查作业,并发现一处新的矿化异常区。 今年是我国履行与国际海底管理局签订的《西南印度洋多金属硫化物资源勘探合同

中国大洋49航次科考首次开展印度洋海域微塑料调查

  记者从自然资源部获悉:8月12日上午,“向阳红10”科考船载着中国大洋49航次科考队员已停靠浙江舟山码头。本航次科考自2017年12月6日从舟山起航以来,历时250天、航程29821海里,在西南印度洋合同区硫化物勘探、慢速扩张卡尔斯伯格脊构造演化和热液系统调查、印度洋微塑料污染调查等方面取得了五

我国科考队在印度洋布放多套海底地震仪

  截至当地时间5月27日,中国大洋49航次第四航段科考队员已在西南印度洋成功布放10套长周期海底地震仪。“地震仪记录的数据将为多金属硫化物勘探提供重要基础信息。”第四航段首席科学家倪建宇透露,后续还将在此区域布放5套,预计本航段布放的15套海底地震仪将在明年回收。  此次布放的位置为西南印度洋多金

“实验6”科考船完成东印度洋综合科学考察任务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12/513449.shtm中新社广州12月1日电 (记者 王坚)12月1日下午,“实验6”科考船返抵广州新洲码头,标志着由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组织实施的2023年东印度洋综合科学考察共享航次结束。此航次于

“实验1”科考船赴印度洋执行基金委共享航次计划

  3月10日,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实验1”号从广州新洲码头基地启程,赴印度洋海域执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东印度洋综合科学考察航次,南海海洋所相关负责人,研究室及课题组负责人等到码头送行。   据介绍,本航次计划约65天,总航程10500海里,设计观测站位92个,中科院南海海洋所、大

中国大洋49航次科考队在西南印度洋发现硫化物矿区

  记者2日从中国大洋协会了解到,中国大洋49航次近日结束第三航段科考任务,第三航段期间在西南印度洋我国多金属硫化物勘探合同区内发现一处独立硫化物矿化区,并发现两处硫化物矿化异常区、两处水体异常区。  据大洋49航次第三航段首席科学家邓显明介绍,本航段通过深海电视抓斗取样查证,在合同区的一个区块内采

我国首次环球海洋综合科学考察首战告捷

  记者12日从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获悉,正在执行我国首次环球海洋综合科学考察的“向阳红01”科考船近日在印度洋完成了首次定点作业任务,成功布放了7000米级深海气候观测系统――白龙浮标。   据介绍,此次布放白龙浮标是该航次的第一个定点作业任务,在“向阳红01”船到达印度洋的第二天即开

西工大等研发的潜标在印度洋底实现综合性探测

      潜标出水       深夜印度洋海潮翻涌,李紫鹏和黄春龙一起连接深海潜标       西北工大提供照片       日前,由国家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海洋地球物理团队组织实施的印度洋岩石圈构造演化科学考察,从正在执行航次的“向阳红01”科考船传来捷报

深海“探宝”这样进行

           科考队员在回收单拖体瞬变电磁仪。中国大洋协会供图  6月中下旬,西南印度洋晴空万里,海风徐徐。随着科考队员将微塑料采样器回收至“向阳红10”船甲板,中国大洋49航次第四航段科考作业顺利收官。在30多天的时间里,科考队员24小时轮班开展作业,强大的海底资源勘查设备轮番上

我国首次在印度洋开展微塑料污染相关科学调查

         科考队员在回收单拖体瞬变电磁仪。  中国大洋协会供图         6月中下旬,西南印度洋晴空万里,海风徐徐。随着科考队员将微塑料采样器回收至“向阳红10”船甲板,中国大洋49航次第四航段科考作业顺利收官。在30多天的时间里,科考队员24小时轮班开展作业,强大

我国首次在印度洋开展微塑料污染相关科学调查

科考队员在回收单拖体瞬变电磁仪。  中国大洋协会供图6月中下旬,西南印度洋晴空万里,海风徐徐。随着科考队员将微塑料采样器回收至“向阳红10”船甲板,中国大洋49航次第四航段科考作业顺利收官。在30多天的时间里,科考队员24小时轮班开展作业,强大的海底资源勘查设备轮番上阵,采集了大量珍贵样品和重要

大洋科考采集大量样品-深海“探宝”怎样进行

  科考队员在回收单拖体瞬变电磁仪。中国大洋协会供图6月中下旬,西南印度洋晴空万里,海风徐徐。随着科考队员将微塑料采样器回收至“向阳红10”船甲板,中国大洋49航次第四航段科考作业顺利收官。在30多天的时间里,科考队员24小时轮班开展作业,强大的海底资源勘查设备轮番上阵,采集了大量珍贵样品和重要数据

从“登山科考”转为“科考登山”

“以前是登山队带着科考队,现在是科考队带着登山队。”日前在科技部与中科院联合举办的“巅峰使命”珠峰科考学术交流会议上,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二次青藏科考队队长、珠峰科考总指挥姚檀栋指出,本次科考实现了从“登山科考”到“科考登山”的模式转变,实现了从“我要征服你”到“我要了解你”的思路转变,实现了新技术和

南海海洋所“实验6”举行升国旗仪式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10/509682.shtm9月29日,在国庆节到来前夕,正在东印度洋海域执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23年东印度洋综合科学考察共享航次的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以下简称南海海洋所)“实验6”科考船举行了升国旗仪

“实验1”号科考船载誉凯旋

  我国第一艘小水线面双体科考船“实验1”号,近日圆满完成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首次印度洋综合科学考察任务,胜利返回珠江新洲码头。  据介绍,“实验1”号执行的首次印度洋综合科学考察任务从今年4月12日开始,经48天,航行7900海里,主要调查印度洋及南海西部海区。在首席科学家、中科院南

从“登山科考”向“科考登山”进军

5月4日,海拔8848.86米的珠穆朗玛峰峰顶迎来了13名科考队员。他们穿越冰雪,发起“冲顶”,成功在峰顶架设自动气象观测站并启动观测。科考队员成功开展珠峰峰顶综合科考工作(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供图) 这次登顶在青藏高原科学考察研究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实现了多个科学领域的世界首次和全球之最,填

“蛟龙”号首潜海底热液区

  “蛟龙”号载人潜水器23日在西南印度洋下潜,这是我国载人潜水器首次到海底热液区下潜作业。   海底热液区由海底火山活动频繁的地带喷出的高温液体形成,含有丰富的化学物质,其中的热液硫化物是目前日益受到国际关注的一种海底矿藏。海底热液区是“蛟龙”号从未去过的特殊海底地形,生物环境和地形比之前考察的多

我国首次在西南印度洋开展海洋微塑料调查

  当地时间5月8日下午,中国大洋49航次科考队在西南印度洋开展拖网采样作业,对海洋新兴污染物微塑料进行监测。这是我国首次在此海域开展微塑料调查。图片来源于网络  微塑料通常被认为是粒径小于5毫米的塑料纤维、颗粒或者薄膜,它源自人类活动,通过物理、化学过程和食物链富集,进入生物体甚至人体。微塑料也带

大洋34航次科考第一航段圆满收官

第一航段和第二航段科考人员完成任务设备交接后合影。本报记者 刘莉摄  科技日报毛里求斯路易港12月30日电 (记者刘莉)当地时间上午9点30分,在海上漂泊了44天的我国主力科考船“大洋一号”停靠东非岛国毛里求斯路易港。中国大洋34航次科学考察第一航段考察任务结束,当天第一航段和第二航段科考人员进行了

“深海勇士”号完成南海试验性应用航次返航

   北京6月4日电,我国4500米级载人潜水器“深海勇士”号4日结束为期2个多月的南海试验性应用科考航次,返回三亚。本次科考任务成果丰硕,最大下潜深度达到3407.7米。为了对潜水器性能进行全方位测试,“深海勇士”号最长连续昼夜下潜天数达到19天,成功实现夜间下潜常态化。不仅如此,潜水器搭载了各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