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研发水下机器人北极进行海洋环境监测

流线式外形,鹅黄色“皮肤”……在“雪龙”号船舱底部,“藏匿”着中国第三次北极科考的一名神秘“队员”——“北极ARV”。 “北极ARV”是中国自主研发的首个自主与遥控混合作业模式水下机器人,它将携带多种测量设备,在此次北极科考中开展海洋环境监测活动。科考队首席科学家张海生说,这是中国自主研发的智能型水下机器人首次“亮相”北极科考。它不仅可以在研究人员遥控下作业,也可以通过预编程方式自主作业。 “北极ARV”自带能源,可通过微光缆与水面支持系统相连接。尽管体重达350千克,这一“彪形大汉”却不会在海中沉没。由于身穿可产生浮力的木质“外衣”,“北极ARV”可以在北极冰下100米以内的水域悬停,并可进行作业半径达3000米的水下航行。 “北极ARV”由航行控制系统、导航系统、推进系统等构成,是一个可以搭载科考所需的冰下声学、光学等测量仪器的水下运动平台。据李硕介绍,“北极ARV”此次将在科考队进入北极冰区后投入工作,以获取冰底形态......阅读全文

自主研发水下机器人-北极进行海洋环境监测

流线式外形,鹅黄色“皮肤”……在“雪龙”号船舱底部,“藏匿”着中国第三次北极科考的一名神秘“队员”——“北极ARV”。 “北极ARV”是中国自主研发的首个自主与遥控混合作业模式水下机器人,它将携带多种测量设备,在此次北极科考中开展海洋环境监测活动。科考队首席科学家张海生说,这是中国自主研发的智能型

我国自主研发海洋环流数值模式‘妈祖”发布

12月29日,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自然资源部海啸预警中心)(以下简称“预报中心”)自主研发的质量守恒海洋环流数值模式“妈祖1.0”正式发布,该模式填补了我国海洋环流数值预报领域的空白,将在气候变化评估、海洋科学研究、海洋环境安全保障等领域有重大应用价值。与国外主流海洋环流模式相比,“妈祖”模式具有

以色列研发出全自主类蝙蝠机器人

  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日前表示,受蝙蝠启发,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完全自主的地形机器人,它能像蝙蝠一样发出声音并分析回声,以识别、绘制和避开户外障碍物。研究人员认为,声音导航在未来机器人的应用方面拥有巨大潜力。  这款名为Robat的地形机器人由特拉维夫大学研究生伊塔马尔·埃利亚金与动物学、神经科学和工

自主研发的植物生理及环境监测系统!

植物的生态因子是指对植物有影响的各种环境因子。其中包括生物因子和非生物因子。各种因子对不同植物有不同的影响,同一种植物在不同的生育期受影响的程度也不同。。生物因子:病害、虫害和杂草。非生物因子:温度(高温、低温)、水(含、涝)、辐射(红外光、可见光、紫外光和离子辐射)、化学因素(盐类、离子、气体、除

自主研发的植物生理及环境监测系统!

植物的生态因子是指对植物有影响的各种环境因子。其中包括生物因子和非生物因子。各种因子对不同植物有不同的影响,同一种植物在不同的生育期受影响的程度也不同。。生物因子:病害、虫害和杂草。非生物因子:温度(高温、低温)、水(含、涝)、辐射(红外光、可见光、紫外光和离子辐射)、化学因素(盐类、离子、气体、除

中国自主研发风能机器人在南极冰盖首次“行走”

  由中国自主研发的风能机器人“极地漫游者”2月8日在南极中山站附近冰盖上“走”出了第一步,这是我国研发的首台基于再生风能驱动的机器人。  “极地漫游者”本体长1.8米,高1.2米,宽1.6米,重300公斤,可在风能发电驱动下不间断地昼夜行走,能跨越高度近半米以上的障碍物,并在冰盖复杂地形下进行

医工联手科技攻关-自主研发手术机器人

医疗专家演示三维影像导航技术。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供图11月28日,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华中科技大学机械工程与科学学院、武汉联影医疗科技有限公司三方合作的“三维影像导航手术机器人整机系统研发项目”正式启动。此项目也是2021年度武汉市“卡脖子”技术“揭榜挂帅”攻关项目之一。机器人做手术、“阿尔法狗

中科大自主研发机器人柔性手爪国际获奖

   随着全球机器人产业发展进入高潮,需求驱动的源头技术竞争日趋白热化。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自主研发的一款机器人柔性手爪,可抓握多种形状、尺寸和材质的物体,日前获得第21届RoboCup机器人世界杯及学术大会“最佳操作奖”。  传统机器人是刚性机器人,基于关节-连杆结构,自上世纪60年代起在传统制造业中

我国自主研发世界首台脊柱微创手术机器人

  7月11日,由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与中科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联合研发的、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脊柱微创手术机器人在新桥医院投入前期临床试验。据悉,这是世界首台专门用于脊柱微创手术的机器人系统,同时标志着我国临床脊柱微创手术即将步入全新的国产机器人时代。图为7月12日,医生在演示“机

我国自主研发海洋探测装备协同作业实现重大突破

  连日来,“科学”号搭载我国自主研发的系列海洋探测装备在南海开展协同作业。在本航次,科考队员实现了深海探测从过去单项装备分别作业向协同作业的迈进,在大幅提升科考效率的同时,也为解决重大海洋科学问题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互支撑与依托:深海探测迈向协同作业  “科学”号此次执行的是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

我国自主研发海洋探测装备协同作业实现重大突破

   7月10日至29日,“科学”号搭载我国自主研发的系列海洋探测装备在南海开展协同作业。本航次,科考队员实现了深海探测从过去单项装备分别作业向协同作业迈进,在大幅提升科考效率同时,也为解决重大海洋科学问题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互支撑与依托:深海探测迈向协同作业  “科学”号此次执行的是中国科学院战

2018世界机器人大会落幕-自主研发机器人格外引人注目

8月17日,奶茶机器人为观众调制奶茶。8月15日,羽毛球机器人正在和人打球。新京报记者 王贵彬 摄观众在观看神经外科手术机器人演示脑部手术。参加机器人比赛的选手们在比赛前调试设备。一名参加机器人足球比赛的小选手获胜后庆祝。小朋友在观看水下机器鱼。时间:2018年8月19日地点:北京亦创国际会展中心事

我国自主研发有缆遥控水下机器人完成首次科考

  10月26日,由我国自主研制的“海星6000”有缆遥控水下机器人完成首次科考应用任务,在多个海域获取了环境样品和数据资料后顺利靠岸。其间,“海星6000”最大下潜深度突破6000米,再创我国有缆遥控水下机器人(ROV)的最大下潜深度纪录。  航次首席科学家、中科院沈阳自动化所水下机器人研究室主任

自主研发的新型监测仪有望成为海洋调查必备装备

  “近年来,放射性技术的发展比较缓慢,自2014年以来,我国近海每年都有2个航次的放射性监测。需求在逐渐上升,而技术却没有进步,所以自主研发新型仪器显得尤为重要。”石红旗告诉记者,“下一步研发团队将开发其他放射性元素滤芯,从而更加全面地监测水体中的放射性元素水平,为海洋渔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提供基础

上新!我国自主研发的全球海洋预警系统正式运行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5/500502.shtm 5月12日,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从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以下简称预报中心)获悉,预报中心自主研发的全球风暴潮、海啸监测预警系统经过历时两年的试运行,今天正式

自主研发微型环境监测系统快速准确获取区域空气质量

  记者4日从中国航天科工二院23所获悉,该所下属北京航天微电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微电公司”)自主研发出微型环境监测系统,可快速、准确地获取局部区域的空气质量。  当前中国城市中环境监测中心站点很少。北京市海淀区仅有3个监测站点,能够从宏观上反映城市地区的整体空气质量,但对反映小区、学校、单位等

沪科研团队研发出自主智能无针疫苗注射机器人

同济大学齐鹏团队应用世界领先的人体三维模型识别算法及自适应机器人技术,结合机电一体化无针注射器设计,联合多家技术企业和中国心血管医生创新俱乐部(CCI),共同开发了一款全自动无针头疫苗注射机器人。17日,该款全自动无针头疫苗注射机器人正式发布,这也是国内首次发布此项完整技术验证方案。    该自

自主研发新一代微创血管手术机器人完成多例临床试验

2023年2月中旬,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和华东医院自主研发的全新一代微创血管介入手术机器人VasCure成功完成首批5例临床冠脉支架植入手术。手术治疗成功率及器械递送成功率均达100%,不良并发症发生率0%,进一步验证了该手术机器人在临床阶段应用的安全性、稳定性、有效性,为推广该机器人进入临床应用

机器人首次自主实施软组织手术

  美国科学家5月4日说,他们第一次证明机器人能独立实施软组织手术。这项进展意味着机器人手术医生正走向现实。  研究人员在新一期美国《科学转化医学》杂志上报告说,这种名为“智能组织自动化机器人”的设备配备了机器臂和手术工具,它在猪体内进行肠吻合手术的效果超过外科专家及目前市场上最知名的“达·芬奇”机

2022国际自主智能机器人大赛举办

赛场上的智能六足机器人。  北京市科协供图8月26-28日,2022国际自主智能机器人大赛在北京科学中心举办。本届大赛主题为“自立自强,赋能未来”,旨在依托竞赛这一载体,在信息与人工智能技术领域更加主动地参与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培养高精尖专业人才、开展高水平国际学术交流、推进科技成果转化,更好地助力北

环境监测领域首个自主提出地方标准

  近日,天津市地方标准《扬尘在线监测系统建设及运行技术规范》(DB12/T 725-2017)正式发布,将于6月1日起实施。该标准是我国环境监测领域首个自主提出,具有技术指导性的推荐标准,填补了国内标准在扬尘监测方面的空白。  标准按照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

自主材料能让机器人改变颜色和形状

  美国科学家在最新一期的《科学》杂志上撰文指出,材料科学领域的不断进步使组成机器人的各个部分能独立自主地做出动作和反应,因此,未来的机器人或许能自动改变形状,且能在更多领域找到用武之地。   该论文的作者之一、科罗拉多大学的计算机科学家尼古拉斯·康奈尔解释说,现在,用来制造机器人的材料正在变得越来

安光所自主研发环境监测仪器在北极科考中获极地环境数据

  据来自北极科考一线的消息,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安徽光机所研制的多轴被动差分吸收光谱仪(MAXDOAS)在北极连续运行3个月以来,已成功获取了极地大气成分BrO、O3 、NO2等实时监测数据。其中BrO(氧化溴)是造成极地臭氧损耗的关键性物种。目前仪器运行良好。   近年来,安

我国自主研发产品表现亮眼

  5月7日,由中国农药工业协会举办的第二届农药行业经济运行分析会暨2015农药行业排行榜发布会在济南市召开,会上公布了2015年农药销售百强企业及制剂销售30强企业榜单,并首次公布了中国植保市场品牌销售排行榜。从各项榜单中可以看出2014年中国农药行业发展进入转型、缓慢增长期,自主研发产品市场份额

让海洋机器人学会团队协作

项目群主要负责人 海面上,多个海洋机器人列队出征,它们通过组网通讯共享信息,随着作业局势的不断改变,快速变换着独特的队形,在线执行的观察、调整、决策、行动等动作一气呵成,最终完成协同探测、作业等任务,这些长着“大脑”和“眼睛”的机器人们可以完全自主作业,不需要人的干预。 2月初,由哈尔

我国自主研发新一代微创血管介入手术机器人完成多例临床试验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2/494479.shtm2023年2月中旬,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和华东医院自主研发的全新一代微创血管介入手术机器人VasCure成功完成首批5例临床冠脉支架植入手术。手术治疗成功率及器械递送成功率均达100

智能微型机器人用电子“大脑”自主行走

据发表在21日的《科学·机器人》杂志的论文,美国康奈尔大学的研究人员在100到250微米大小的太阳能机器人上安装了比蚂蚁头还小的电子“大脑”,这样它们就可以在不受外部控制的情况下自主行走。 这项创新为新一代微型设备奠定了基础,这些设备可以跟踪细菌、嗅出化学物质、摧毁污染物、进行显微手术并清除动脉

自主机器人发现已知最坚韧结构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9/507639.shtm

机器人在活体肺组织内“半自主导航”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9/509306.shtm 半自主医疗机器人肺部的3个阶段。图片来源:KUNTZ等人/北卡罗来纳大学科技日报记者?张梦然有些肿瘤非常小,隐藏在肺组织深处,医生很难触及它们。为应对这一挑战,美国北卡罗来纳

中国机器人首次在南极冰盖实现自主行走

  经过近两个月的试验,由中国自主研发的长航程极地漫游机器人顺利通过在南极的“身体素质”测验,并在内陆冰盖地区完成了30公里的自主行走。这是中国机器人首次在南极冰盖实现自主行走。   这个机器人重约半吨,可在极地零下40摄氏度的低温环境中作业。橘红色的机器人看上去就像一辆越野吉普车,其车体采用越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