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科院重大科技任务推动大豆花生单产提升

记者4月25日从中国农业科学院获悉,该院重大任务局近日启动实施“大豆花生控毒固氮耦合绿色高效关键技术研究”重大科技任务,旨在聚焦大豆花生油料产能提升的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探索大豆花生控毒固氮、提质增产、绿色低碳发展新途径。任务首席科学家、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研究员张奇介绍,当前,我国大豆、花生等典型粮油作物主要面临“黄曲霉毒素污染重、阻控难”和“自然状态豆科作物根瘤少、固氮效果差”两大产业发展难题。该任务旨在探索黄曲霉毒素土壤源头阻控与结瘤固氮耦合的新机制,通过创建大豆花生提质固氮耦合绿色增产关键技术与生产模式,加快新型ARC微生物菌剂的产业技术跨越,实现大豆花生单产提升、产能增效、质量安全水平提高、绿色低碳发展,辐射带动我国大豆花生大面积单产提升。任务专家组成员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研究员李培武,中国农科院绿色低碳领域首席科学家梅旭荣等。专家组对该任务的重大意义表示肯定,并就ARC菌剂新产品系列......阅读全文

“数字农科院3.0”正式启动

“数字农科院3.0”启动    1月12日,在中国农业科学院2022年工作会议开幕式上,举办了中国农科院“数字农科院3.0”系统启动仪式,农业农村部党组成员、中国农业科学院院长吴孔明,中国农业科学院党组书记张合成共同按下启动键。据悉,“数字农科院3.0”以“服务一线科学家、统一财务核算、智慧管理

河南农科院实现花果同树

  梨花梨果同树齐争春的一幕,日前在河南省农科院现代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梨试验站的核心示范园上演。梨树不仅花团锦簇,枝头还挂满了梨。这些梨平均一斤多重,最大的近两斤。   实现眼前这一花果同树奇观的,是河南省农科院园艺研究所副所长王东升及其团队。“将去年的果实在树上完好无损地保存到现在,需要攻克

农科院推出蔬菜绿色生产新模式

本报北京5月7日电 (记者蒋建科)中国农业科学院日前在山东寿光市举办“蔬菜作物绿色发展技术集成模式研究示范现场展示会”,集中展示了“三健康一高效”模式,即有利于消费者健康、生产者健康、产地环境健康和经营者的高效益。 据项目首席科学家、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研究员于贤昌介绍,我国蔬菜总

中国农科院重金引进青年英才

  为更好实施中国农科院科技创新工程,1月21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宣布启动实施“青年英才计划”,大力引进海外杰出青年人才、国内优秀青年人才、“青年千人计划”人才和海内外优秀青年人才。   据中国农科院党组成员、人事局局长魏琦介绍,候选人应熟悉本学科领域前沿发展动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基础,独立主持或作

农科院发文加强绿色增产增效模式研究

  为了进一步推进中国农业科学院绿色增产增效技术集成模式研究与示范工作,落实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创新驱动发展”的战略部署和中央一号文件“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加强科技创新引领,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的要求,中国农科院研究制定了《进一步加强绿色增产增效技

中国农科院破译芝麻基因组

  记者日前从中国农科院油料所获悉,由该所牵头与深圳华大基因联合开展的芝麻基因组破译工作顺利完成。相关结果在线发表于《基因组生物学》杂志。   据项目主持人、油料所研究员张秀荣介绍,在主要油料作物的种子中,芝麻的含油量平均较高,一般约为种子干重的50%~60%,最高可达65%,但其油脂合成基因相对

中国农科院发现大豆耐盐基因

  最近,来自中国农科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和澳大利亚阿德雷德大学的研究人员合作进行的一项研究,在大豆中确定了一个特异性基因,对于大豆作物改良具有很大的潜力。因此我们有望培育出更好适应土壤盐化的大豆品种。  本项目首席研究员、阿德雷德大学副教授Matthew Gilliham说:“从种植面积和收获量的角度

山东农科院试水科技服务新模式

  一方面,大量的“实验室博士”让科研成果少了地气,导致成果转化难;另一方面,农民需要技术,但专家有限,如何让有限资源服务更多的农民?日前,山东农科院创造了一种科技服务新模式,它让博士们以田间地头为实验室,通过与农民兄弟打成一片,把问题收集上来,反哺研发;同时也创新形式使专家对农民的“1对1”向“

农科院油料所突破生物柴油关键技术

   近日,中国农科院油料所等单位研发了以小桐子、光皮树、废弃油脂等非食用油脂资源为原料转化成生物柴油的关键技术,并获得2014年度中国农科院科技成果奖一等奖。  据介绍,这项生物柴油转化技术包括非食用油脂资源预处理关键技术、高效油脂制取与回收技术和关键设备、适于不同原料的高效转化技术和实现生物柴油

中国农科院:生物肥赶上好机遇

        肥料结构不合理是中国化肥应用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重化肥,轻有机肥和微生物肥料;重氮肥,轻磷钾肥;重大量元素,轻中微量元素。当前,化肥的不合理使用已经影响到生态环境和食品安全,而微生物肥料已成为解决前述问题、发展绿色农业不可或缺的产品。   微生物肥料又称为菌肥和生物肥料

江苏农科院“支招”降低小麦镰刀菌毒素

  近年来,受耕作制度和全球气候变化等因素影响,小麦赤霉病连年暴发,镰刀菌毒素在长江中下游及江淮等部分小麦产区污染十分严重,已成为影响我国小麦产业发展的主要危害因子。日前在泰州市举办的小麦镰刀菌毒素风险评估及管控现场会上,项目首席科学家、江苏省农业科学院食品质量安全与检测研究所所长史建荣研究员介绍,

江苏农科院:miRNA调控茄科抗盐胁迫

  茄科包括许多重要的蔬菜作物,它们经常遭受盐胁迫。microRNA(miRNA)已被发现参与调控植物的基因表达来应答盐胁迫。然而,几乎没有关于茄科植物miRNA参与此类应答的报道。由江苏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庄勇副研究员领衔的课题组采用小RNA测序技术对此展开了深入分析,研究成果发表在近期的Int

中国农科院筹建海外农业研究中心

  近日,记者从中国农业科学院了解到,该院将正式筹建海外农业研究中心。该中心将作为该院农业科技“走出去”的公共平台,采用“小核心,大网络”的组织方式,通过整体布局、任务牵引、协同创新、项目驱动等方式实现农业科技的联合集成、交叉研究与综合提升,成为服务于国家农业“走出去”和“一带一路”战略的国家级海外

湖北农科院用CRISPR制备基因敲除克隆猪

  来自湖北省农科院畜牧兽医研究所、河南科技大学和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的研究人员,用CRISPR/Cas9系统和Cre/LoxP,敲除了猪初生细胞中肌生成抑制蛋白(MSTN)的一个等位基因,制备了无选择标记的MSTN基因敲除克隆猪。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8月17日的《Scientific Reports

农科院构建首张苎麻分子标记遗传图谱

  中国农业科学院麻类研究所刘头明博士及其团队在苎麻产量性状的遗传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构建了苎麻的首张分子标记遗传连锁图谱,并完成了苎麻纤维产量相关性状的数量性状位点(QTL)定位。图谱中的QTL将可以直接应用于苎麻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  苎麻是我国特色的天然纤维作物,其产量、品质等重要农艺性状

山东农科院采购229台/套仪器设备

  项目名称:山东棉花研究中心实验室仪器设备采购  项目编号:SDSM2011-057包号品目名称数量国产/进口APCR仪1允许进口离心浓缩仪1允许进口离心机1允许进口B冰箱1国产电暖气4国产大功率LED植物生长灯6国产  项目名称:山东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实验室仪器设备设备  项目编号:SD

汪洋考察农科院-强调科技创新-关注快速检测

  国务院副总理汪洋25日到中国农业科学院考察调研。他强调,科技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决定力量。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和李克强总理的重要批示要求,贯彻落实全国科技创新大会精神,认真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强农业科技研发,强化农业技术推广,以科技创新引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农业现代化。

中国农科院水稻研究刊登国际主流期刊

  水稻是一种兼性短日植物(SDP),开花时间的调控途径在拟南芥和水稻中是保守的,但是可在功能上进行修饰。Hd1是拟南芥CONSTANS (CO)的一个同源基因,是在长日照条件下抑制开花的一个关键调节因子,但是可在短日照条件下,通过影响成花素基因Hd3a的表达,促进开花。另一个关键的调节因子Ehd1

霍启光铜像在中国农科院落成

中国农科院饲料研究所所长戴小枫(右一)等人为霍启光先生铜像揭幕。 饲料研究所供图12月28日,中国农业科学院饲料研究所(简称饲料研究所)“十四五”与中长期发展规划研讨会暨建所三十周年学术活动在中国农科院召开。会上首先举行了我国动物营养和饲料科学奠基人之一霍启光研究员的铜像落成仪式。霍启光先生一生致力

农科院饲料用非淀粉多糖酶研究获突破

  中国农业科学院饲料研究所姚斌研究团队通过近10年潜心研究,圆满完成了“新型饲料用非淀粉多糖酶制剂产品的创制”项目。    科研人员从酶的分子生物学基础研究入手,解决了木聚糖酶等多种非淀粉多糖水解酶的基因资源高效获取酶的性能、酶的应用性能和高效率生产问题,实现了多种非淀粉多糖酶的廉价生产,其

安捷伦与中国农科院共建合作实验室

  12月1日,安捷伦与中国农科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就共建“创新性色谱质谱联用合作实验室”签署合作协议并举行揭牌仪式。  双方将在食品安全检测方法开发和食品安全培训项目方面展开合作,共同开发高效液相色谱、超临界流体色谱串联质谱联用仪以及三重四极杆气质联用仪应用方法,以全面掌握食品、农产品添加剂和农兽药

农科院特产所采购100余台仪器设备

   北京华盛中天咨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招标代理机构”)受中国农业科学院特产研究所(以下简称“采购人”)的委托,就“农业部特种经济动植物及制品质量安全监督检验中心仪器设备政府采购项目”进行公开招标,欢迎合格的供货商前来进行密封投标。    1.1 项目名称:农业部特种经济动植物及制品质量安全

山西农科院攻克亚麻籽综合加工技术难题

   记者2月28日从山西省农科院获悉,亚麻籽综合加工利用关键技术由该院科研人员攻克,研究项目成果日前通过有关部门验收。据悉,该技术可将亚麻籽加工附加效益提高5倍以上,其中亚麻仁油、亚麻分离蛋白、亚麻胶等填补了国内外亚麻籽加工产品的空白。  据了解,山西省是全国亚麻主产区之一,产量、品质均

上海农科院转基因检测技术填补国内空白

  据上海农科院有关人士透露,该院通过几年努力,完成了转基因生物检测技术方法标准方面的研究和转基因检测标准体系的建设,填补了我国在转基因农产品的定性、定量检测技术方面空白,很大程度上满足了我国农产品进出口贸易的需要,并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此外,配合农业部和上海市地方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开展转基因农产品

中国农科院发布青年人才工程规划

  中国农业科学院日前发布《青年人才工程规划(2017-2030)》。这项规划提出,到2030年,中国农科院45岁以下的青年人才总规模将力争达到4750人左右,使全院青年人才成为与农业科研国家队地位相匹配的青年主力军。  这是记者日前在中国农业科学院人才工作会议上了解到的。  近年来,中国农科院依托

农科院1100万元仪器采购大单揭晓

  采购人名称: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   采购代理机构名称:中国乡镇企业总公司   采购项目名称: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优势农产品产地加工技术研发中心建设项目(第二批)   采购项目招标编号:CTEC2011B113A   招标公告日期:2011年12月12日   中标人

中国农科院棉花所发布智慧农业技术

  在7月24日召开的“黄河流域棉花智能化机械化生产技术集成与示范”现场观摩暨全国智慧农业技术交流会上,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以下简称“中棉所”)发布了最新智慧农业技术。该技术由棉花智慧栽培创新团队自主研发,与传统植棉管理方式相比,可以降低棉花水肥管理用工成本80%以上,并实现棉花水肥精准化管理

浙江农科院:初探豌豆种子发育的调控网络

  了解调控豌豆种子发育过程的分子机制,对豌豆育种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为此,浙江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龚亚明研究员领衔的团队,对调控豌豆种子发育和营养累积的基因和基因网络进行了深入研究,相关成果发表在11月的Frontiers in Plant Science。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使用转录组测

福建农科院等Nature发表重大转基因成果

  科学家们最近开发了一种新型转基因(GM)水稻,能显著减少农业对气候的影响。这种水稻装备了大麦的DNA,不仅产量更高,而且甲烷(一种很强的温室气体)释放量只是传统水稻的1%。这种水稻有助于提高粮食生产的可持续性,因此备受关注。  全球变暖有20%是甲烷引起的,而主要的人类甲烷排放来自农业活动,包括

农科院饲料所构建新型羽毛降解工程菌

  近日,记者从中国农业科学院饲料研究所获悉,由该所姚斌研究员领衔的饲用酶工程创新团队通过筛选获得野生型快速羽毛降解菌株——解淀粉芽孢杆菌K11 (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 K11),该菌株能在24小时内,有效将羽毛降解,其降解效率是目前普遍使用的地衣芽孢杆菌的3倍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