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学术“近亲繁殖”,没那么简单

不久前,一篇题为《国内高校近亲繁殖统计表》的文章,让很多人想起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名词——学术“近亲繁殖”。之所以说它“熟悉”,是因为早在十几年前,人们就已经开始讨论国内高校的“近亲繁殖”问题;而之所以说它“陌生”,是因为除了“国内高校学术近亲繁殖严重”这样的论断,除了“大量本校毕业生留校导致近亲繁殖”这样的概念之外,您对它还了解多少? 在上述文章中,大量数据足以说明以上提到的两点,但除此之外呢?关于学术“近亲繁殖”,真的只有这样简单吗?本报记者试图通过对具体高校、专业的分析,对此进行某些更深入的探讨。虽然受条件所限,此次探讨所涉及的“样本量”不大,但希望其中的某些结论,能够让我们在看待学术“近亲繁殖”的问题时,有一些新的观察视角。 质疑 三问学术“近亲繁殖” 提起学术上的“近亲繁殖”,相信每一位学者都不陌生。近十几二十几年来,也不断有学者发出“要摘掉这颗大毒瘤”的声音。 2014年,随着“湖南大学出台相关规定,本......阅读全文

清华、北大还要做多久的世界三流大学?

  本文作者李志文先生是美国杜兰大学商学院蔻翰讲座教授,清华大学经管学院特聘教授。他对当今国际教育和中国大学发展道路有独到的见解。文章较长,可以收藏后仔细阅读,定有收获。  为什么大家明明感觉中国的顶尖级大学:清华、北大和浙大的学生水平已经不低了,然而国际上仍然不承认这几所大学的地位呢?  其实,真

用化学常识解释转基因

  河南日报退休高级编辑,大河健康报退休总编,河南农大兼职教授,中国新闻奖获得者。  各位女士、各位先生:  大家好。大家都是经常来图书馆借书、看书的读者,如今喜欢看书的人真是难能可贵。看年龄,大家多数是60后、50后,少数是70后、40后。大家可能都不是生物专业的大学生,但是大家在中学阶段都学过化

中国人才环境面临的“新常态”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随着综合国力的日臻强盛,以及高等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当前我国的整体人才环境已经出现了崭新的气象。伴随着来自国内外的高水平人才的集聚,可以说,我国的人才环境已经出现了一种“新常态”。  那么,这种新常态究竟有何特征?更重要的是,面对这种“新常态”,各级政府以及相关科

交大博士血泪自述:不是读博的料,别上博士这条船

  一、前言  原先我是准备等到毕业的那一天,痛痛快快地哭过了之后,一口气写掉这篇文章的。其实一直在零散时间打腹稿,差不多已经煲熟了。刚才有同样读博士读得凄凄惨惨切切的师兄表示期待,于是一横心决定现在就写了。何况,早点让更多还没上博士这条船的弟妹们看到,提醒他们读博要谨慎谨慎再谨慎,能多挽救一个像我

人才选拔:“假”论文背后的“真”痛点

  “没时间达到录取分数线,有时间作出高质量研究?”“本科生独立写论文都困难,何况高中生了”“潜规则都快变成‘明规则’了”……就在“苏小妹”学术不端事件刚刚谢幕后不久,一篇题为《九省市高中名校学生论文涉嫌造假或涉自主招生黑幕》的文章又引发了网友们的关注和激烈讨论。从辛辣讽刺的言语中,不难窥见公众对于

“挖”人才创一流的隐忧:高校人才“孔雀东南飞”现象透视

   “双一流”大幕开启,人才招聘引进工作“席卷”全国,而这其中,中西部和东北地区高校成为人才被挖的“重灾区”。“挖人大战”会给高校,尤其是中西部高校带来怎样的冲击?应当如何看待高校人才流动现象?又当如何构建合理有序的人才流动机制?  800万元房补,100万元年薪。这是华东政法大学在2017年高层

中国的科技创新被科研体系扼杀了吗?

  看到本文的标题,人们一定会大吃一惊。翻开今天的中外媒体,充斥的全是中国科技飞速进步,感觉是马上要领导世界的架式。2016年中国科技论文数量超越美国,更是让中国人信心爆棚。  这些成就仅从论文统计数据本身角度来看,客观上确实是不错的。坦率地说,我本人是长期对中国的发展持最乐观态度者。即使在很多年前

科研器材造假,有多少试验可以重来

科学网联合《科学新闻》就此话题进行在线访谈  近日,科学网接到了一位科学家的举报,称自己的细胞培养实验一次又一次的宣告失败,罪魁祸首竟是假试剂。科学网遂联合《科学新闻》双周刊对此事展开调查,并于4月17日下午,邀请到了这位“受害”的科学家——北京大学工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系特聘

遗传学家、生物统计学家李景均先生其人其书及其精神

今年是遗传学家、生物统计学家李景均先生著作的英文版《群体遗传学导论》一书出版70周年。该书是中国现代史上迄今为止极少数在中国出版但在西方某个科技领域产生重大影响的专业书。绝大多数新中国成立后出生的人可能都不知道李景均是谁。在美留学的大陆学生,除非所学专业和人类遗传学有关,恐怕大多数也不知道李景均是谁

铁腕规定层出不穷 学术近亲繁殖窘状不绝

  35岁的刘刚又一次和职称晋升擦肩而过。一气之下,他选择了辞职。   硕士一毕业,他就进入北京市一家数得着的教育研究机构工作。可8年间,他以优异成绩攻下了博士学位,发表了不少高质量论文,甚至还有了译著,职称却纹丝不动——助理研究员。起初他也很疑惑,直到这一次,领导无意间的一句“要选自己人”让他恍

顾海良:中国博士培养模式是高水平的“不伦不类”

  【精彩掠影】    1、获得过”百篇博士论文”的导师和社会公认的优秀导师应当有权利选择学生,对导师看中的学生我们也应当给予特殊的放行;   2、给博士上课,应当更多地采取“讲座”的形式,让同个学科不同方向的博士生导师分别来给学生上课;   3、如果一个教授不能很好地从事教学,对教学没有热忱和

学术干货:4位学术牛人教你如何读文献、用文献

  【一】学术牛人1:用自己的话概括和梳理文献 及时回顾  心得和经验:我现在每天还保持读至少2-3篇的文献的习惯。读文献有不同的读法,但最重要的自己总结概括这篇文献到底说了什么,否则就是白读,读的时候好像什么都明白,一合上就什么都不知道,这是读文献的大忌,既浪费时间,最重要的是,没有养成

施一公:研究生最重要的素质是什么?

  施一公(1967-),河南郑州人,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科学院、美国艺术与科学院外籍院士,结构生物学家。2008年,婉拒了美国霍华德休斯医学中心(HHMI)研究员的邀请,全职回到清华大学工作,现任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生命科学与医学研究院院长。  编者按:8月27日,施一公院士为清华大学201

一个科研狗对“南开校长曹院士论文造假事件”的完全剖析

  最近南开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曹雪涛被曝出40多篇论文涉嫌学术造假,数据图有PS痕迹。  曹院士是免疫学大牛,在全世界的学术地位都极高!但学术界是一个特别容不得造假的地方。这一锤下去,半个科研圈都惊得信仰崩溃了。  微博网民一开始喷曹院士骗子,再喷南开药丸,后来质疑曹的这个院士头衔估计也是骗来

2016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攻略

  国家基金重点在探索与创新,求新!但许多申请书试图通过“目前研究很少”,“无人问津”来说明创新性。殊不知,研究很少有几种可能:一是研究遇到了无法克服的困难,如量子计算机;二是意义不大;三是已经解决;四是根本行不通,如水变油。   创新点主要是指独特的研究特色(如独特的视角、解决问题的方式等),或

2016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最全攻略

  国家基金重点在探索与创新,求新!但许多申请书试图通过“目前研究很少”,“无人问津”来说明创新性。殊不知,研究很少有几种可能:一是研究遇到了无法克服的困难,如量子计算机;二是意义不大;三是已经解决;四是根本行不通,如水变油。  创新点主要是指独特的研究特色(如独特的视角、解决问题的方式等),或有何

和美相比 中国科技到底是巨弱无比还是强悍到窒息

拓展阅读  中国科技实力正以多快的加速度逼近美国     科技水平是国家实力、人民生活水平的最本质的标志。当今世界科技水平最高的国家显然是美国。中国的科技水平处于什么位置呢?  文︱袁岚峰  本文于2015年8月原载于作者博客,原文有删节,不代表新华社瞭望智库观点。  如何理解当

过完年,别忘了还有国自然呢!

         大过年了,可千万别忘了还有国自然呢!这基本上就是时下最恶毒的拜年方式了。  “国自然”的全称自然不是“国家自然保护区”,而是“国家自然不会痛痛快快出钱给你搞科学基金”。要中国自然自然

博士培养改革:从“延时”动刀

   ●推行四年基本学制不是简单地延长一年,而是要调整和丰富培养环节的结构性元素。  ●申请考核制把评价和考核的权力交给各院系,是日后全国范围内博士生培养体制改革的方向。  7月3日,是北京某“985工程”高校应届硕士毕业生晓希离校的日子。被本校某专业录取、即将继续读博的她刚回到家,还没有来得及享受

反对学术近亲繁殖:不能“一刀切”

  在国际学术界,“近亲繁殖”一直被学术共同体所反对,因为学术近期繁殖会给学术的交流和融合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不过,也有很多研究生导师表示,留用自己的研究生继续从事研究工作,对整个团队的人才培养成本、团队磨合来说也有一定积极影响,那么我们究竟应该以怎样的态度和做法对待“学术近亲繁殖”呢?  学术近亲

王宝山:什么样的科学家害怕考核评价指标?

  通常下班回家经过生科院,会碰到很多里面出来吃饭或回宿舍的研究生,每天听他们边走边说的都是“你发了个几分的?”。刚开始我还不太明白,什么几分几分的?后来知道原来他们说的是自己文章的影响因子,搞生物研究的真不简单,已经和考试答题一样,直接算总分了,连影响因子都不讲了。  学校里的新闻也经常报道,某某

2018国自然标书撰写全攻略

  今天已经是2018年1月23日,到2018年3月初,2018年NSFC只剩1个月就提交了!为何说是只剩1个月呢?请大家仔细看看:  首先,我们来看看基金委去年的要求: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以下简称自然科学基金委)2017年度项目申请集中接收工作自2017年3月1日开始,3月20日16时截止

117篇论文被撤稿:第三方中介机构扮演重要角色

  “论文造假”的舆论风暴又起。  12月12日,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以下简称“基金委”)召开的2016年“捍卫科学道德反对科研不端”通报会上,曝出2015年国际著名学术刊物撤销论文的重磅消息。  据通报,自2015年3月开始,《英国现代生物》《斯普林格》《爱思唯尔》《自然》等国际出版集团出现

他不经意拯救了100%全人类,但99.99%的人不知道他是谁

  有人在不经意间或是在世界上绝大部分人都毫不知情的情况下拯救了世界吗?  有。而今天,就是要给你说这样一个人的故事。  他花了一生的时间在做一件看似毫无意义的研究,却在不经意间拯救了我们无数人的生命,如果没有他,我们可能没有机会在这里玩微信了。  故事的主人

学术上的傲慢与偏见

   最能代表学术上傲慢的短语是“这个你不懂”;最能代表学术上偏见的短语是“这根本就不对”。   这两句短语有问题吗?没有。语法、选词、没问题。与任何句子作为修饰成分来组句,或作为其它句子成分来组句,在语义上都没有问题。   在逻辑上,这类短语是简单判断句。在语法上,这是强调性的否定句。在辩论场合,

韩春雨:已能重复实验结果 将有消息公布

  发表论文 比肩诺奖  今年5月,这位非名校的普通副教授,在国际顶级期刊《自然·生物技术》杂志发表了一篇被称为可比肩诺奖的研究成果:发明了一种新的基因编辑技术——NgAgo,向现有最时兴的CRISPR-Cas发起了挑战。  这一成果曾经轰动一时,韩春雨被称为“三无”科学家(指其无博士学位、无留学背

韩春雨:已能重复实验结果 将有消息公布

  发表论文 比肩诺奖  今年5月,这位非名校的普通副教授,在国际顶级期刊《自然·生物技术》杂志发表了一篇被称为可比肩诺奖的研究成果:发明了一种新的基因编辑技术——NgAgo,向现有最时兴的CRISPR-Cas发起了挑战。  这一成果曾经轰动一时,韩春雨被称为“三无”科学家(指其无博士学位、无留学背

学术腐败将动摇国本!中国曾经也有世界一流大学……

  抄袭造假、虚假引进、学术乱伦、买卖论文等学术腐败在中国学界盛行,监督约束机制在权力和市场的扭曲下失效,大学没有自由的精神,学者没有独立的思想,反而沉沦堕落,丧失基本的学术道德和伦理,导致学者不重学术重权术,大学不重教学重创收。尽管中国学术经费上升,但由于根本体制不变,成效并不显着。必须防止学术竞

王志珍:尊重人才成长规律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

  王志珍是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女科技工作者协会会长,曾任全国政协副主席,曾在德国、美国、加拿大以及中国香港地区做过访问学者或访问教授。一直以来,她对中国的学术和教育环境比较关注,进行过较多的思考探讨。因此,在《中国科学院院刊》组织“建设世界科技强国”专刊之初,即向王志珍院士

施一公:做祖国发展的参与者

   全职归国6年,施一公仍然对成为祖国发展的参与者而兴奋。无论是痴迷科研的“本性难移”,还是坚守讲台的为师之道,或是大胆改革的理想主义,都擦亮了他“美国梦”是过去、“中国梦”是未来的事实:“大我与小我从来无法割裂,踏实做好自己的事情,就是最好的报国。”  6月,苏州,冷泉港结构生物学研讨会上,施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