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主编发表社论让科学少做承诺,多出成果

3月27日出版的《科学》刊登了主编H. Holden Thorp题为《少做承诺,多出成果》的社论。Thorp呼吁科学界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谨慎承诺,多出成果。 Thorp提到,在许多情况下,科学分析往往都是事后进行的,例如气候变化对极端天气事件的影响、核事故原因,以及非典或中东呼吸综合征等疫情背后的病毒学原理。但是,现在科学却被要求快速提供方案,解决一个还没有被完全描述清晰的难题。他担心,科学最终可能会对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做出过度承诺。 因为科学方法的形成是一个经过长时间磨砺、深思熟虑的过程:基础研究描述了问题,随后是建立在这种理解之上的应用研究。“现在,科学家正在同时做这两件事。(这种困难程度)就好比不仅仅是在飞机飞行的时候修理它,而是在飞机的蓝图还在被绘制的时候就修理它。”Thorp写道。 例如,在病毒检测方面,核酸检测技术使人们能够快速知道自己是否感染了新冠病毒。然而,Thorp认为,一个阴性的核酸检测结果可能导致......阅读全文

《科学》主编发表社论-让科学少做承诺,多出成果

  3月27日出版的《科学》刊登了主编H. Holden Thorp题为《少做承诺,多出成果》的社论。Thorp呼吁科学界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谨慎承诺,多出成果。  Thorp提到,在许多情况下,科学分析往往都是事后进行的,例如气候变化对极端天气事件的影响、核事故原因,以及非典或中东呼吸综合征等疫情

美《科学》杂志发表社论《中国的科学在进步》

定于12月7日出版的最新一期美国《科学》杂志发表题为《中国的科学在进步》的社论说,中国目前是世界上科学研发投入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 社论的两位作者是美国科学促进会首席执行官、《科学》杂志执行社长艾伦·莱什纳和科促会负责国际事务的首席官员沃恩·图雷基安。他们在文章中表示,截至去年,中国在全球“国家研发

《科学》社论:让化学成为真正的“中心科学”

  3月18日出版的《科学》杂志刊登社论——《鼓舞人心的化学》(Inspirational Chemistry),对化学在当今科学研究中的地位以及应该受到何种待遇展开讨论。以下为文章主要内容:  放眼世界,各个国家都在庆祝2011这个国际化学年。全球对化学重要性的共识(到达如此地步)似乎有

《科学》社论:莫让创新科学被模仿科学所取代

  国家应该加大对年轻科学家创新的扶持力度   11月27日出版的《科学》杂志刊登其总编辑Bruce Alberts撰写的社论——《论创新激励》(On Incentives for Innovation),称国家应该加大对年轻科学家创新的扶持力度。   社论说,科学要兴旺繁荣,关键在于科学界要鼓

湖南大学教授:科研应崇尚少拿项目多出成果

最近,“项目多”引发关注和热议。“项目多”主要体现在一是政府相关部门设置的项目种类繁多,而且因各自为政而重复严重,二是部分骨干科研人员承担的项目过多,特别是,科研人员不管有否或有多少在研项目,仍要不断申请项目,拿项目竟然也成了科学研究的目标。“项目多”的根源看似在政府相关部门,实则与科研人员项目需求

马少华:科学成果与社会理性

  中国的探月飞行和世界的诺贝尔奖凑在一起,使我们在本周更多地接触到科学的信息。但是,大众传媒帮助人们接近这些伟大科学成果的方法,仍然是大量诉诸生活经验的修辞,而不是超越于生活经验的科学知识和科学思维。  比如,探月飞行最重要的影响因素是“引力”——地球的和月球的,实际上是普遍存在于宇宙中

《科学新闻》社论:药监出路

  距离中国食品与药品监督管理局前局长郑筱萸被执行死刑仅仅隔了三年,6月13日,中组部新闻发言人证实,国家药监局副局长张敬礼涉嫌严重违纪,目前正接受组织调查,其职务也被免去。   而就在两个月前,国家药监局药品注册司生物制品处调研员卫良等五名药监局官员也被批捕。  我们想要问的是,为何经过郑筱萸事件

《科学》发表我国科学家关于果蝇幼虫光偏好行为成果

  人类有爱有恨,有欢喜有厌恶,儿童爱不释手的玩具可能被成人不屑一顾。然而,这种喜好并不是人类的ZL,低等动物同样会有抉择。成语“飞蛾扑火”诠释了昆虫为求光明甚至不惜牺牲,然而,昆虫幼虫恰恰喜欢茫茫黑暗却往往不为人知。  近日,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刘力、副研究员龚哲峰等初步揭示了

《科学》社论呼吁促进转化医学研究

  由生物技术产业组织(BIO)举办的BIO国际大会是生物技术界最大的全球事件,是探寻合作机会、讨论工业界发展趋势、投资和产业政策的关键论坛。在2011年BIO国际大会于日前在美国华盛顿召开前夕,美国戴维·格拉斯通研究所所长桑德斯·威廉和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校长苏姗·戴斯蒙德-赫尔曼,在最近出版的《科

《科学》社论:以强有力方式推进欧洲科学研究

   欧洲研究委员会主席海尔格·诺沃特尼博士  海尔格·诺沃特尼博士是新当选的欧洲研究委员会主席、瑞士联邦理工学院荣誉退休教授、2010年度欧洲科学开放论坛科学项目委员会主席;她主要致力于科学社会学和科学与社会共同进化的研究。  当2010年度欧洲科学开放论坛在7月于意大利西北部城市

如何让科学家少跑一趟,少等一天,少签一次?

“不能以出成果的名义干涉科研工作,要让领衔科技专家有职有权,要减少评审频次和时间……”6月29日,中国科学院在北京召开会议,中科院党组成员、秘书长邓麦村的一席话,道出了中科院科研管理所遵循的原则。同一天,中科院向全社会公布了进一步落实“放管服”改革、建立绿色通道的10项具体改革举措,涉及科研项目管理

中国科学家Science发表遗传研究新成果

  来自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华大基因研究院等机构的研究人员采用全外显子测序和RNA测序技术,发现了与肾上腺库欣综合征(Adrenal Cushing's Syndrome)相关的一些潜在功能性突变基因。   库欣综合征是由于过度生成糖皮质激素所引起的一种临床综合征,可导致一系列的代谢性疾病如肥

著名科学家Nature发表重要研究成果

  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神经递质门控离子通道能够根据神经递质的结合情况,调节穿过神经元细胞膜的离子流,介导快速的兴奋性和抑制性信号传导。  甘氨酸是神经系统的主要抑制性递质,它通过甘氨酸受体(GlyR)起作用,打开氯离子通道进而抑制神经元的激发。GlyR控制着多种运动和感知功能,包括视觉和听觉。Gly

Nature:著名科学家发表重要研究成果

  5-羟色胺是大脑中一种至关重要的神经递质,广泛影响着人类的生理机能和行为活动,包括睡眠、情绪、认知、疼痛、饥饿和攻击性。5-羟色胺转运蛋白负责在神经传导之后将5-羟色胺回收再利用,被认为是大脑最重要的转运蛋白。俄勒冈健康与科学大学的研究人员四月六日在Nature杂志上发表文章,揭示了5-羟色胺转

《科学》社论关注转化生态学

  8月6日出版的《科学》杂志刊登社论——《转化生态学》(Translational Ecology),文章称,随着生态学这一独立科学学科的稳步发展,以及人们对于生态环境的日益关注,如何像“转化医学”那样,从生态学中发展出一门“转化生态学”,将生态学研究与应用普及紧密结合,是一个值得思考

《科学》社论:美国环保署处境维艰

限制权力 不给经费  美国杜克大学尼古拉夫环境学院院长威廉·查米迪斯(William L. Chameides)在日前出版的《科学》杂志上发表社论指出,当美国人为世界地球日庆祝时,环境保护署却处境维艰,前途不明。  今年4月8日,在美国联邦政府面临关门前一个小时,国会民主党和共和党终于就2

中央放权激励科研创新-让科学家少为钱操心

   近日,中办、国办印发《关于进一步完善中央财政科研项目资金管理等政策的若干意见》,从经费比重、开支范围、科目设置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松绑+激励”的措施,下放管理权限,允许部分“打酱油的钱”可以“买醋”,激发科研人员创新创造活力。  让科研经费真正成为创新的“助推器”  还为科研报销找发票发愁吗?

《科学》刊登主编声明关注“长寿基因”文章

  据《科学》网站消息,4个月前发表在《科学》上的一篇有关长寿基因的文章因被质疑存在缺陷而引发争议,《科学》杂志于11月12日刊登了一份主编声明,表示对此事的关注。  该声明称文章作者正在验证实验数据,《科学》主编Bruce Alberts在声明中强调“《科学》和论文作者看待此事的态度是严

《自然》发表社论:全球科学家万众一心合作抗疫

   英国《自然》杂志官方网站日前发表社论称,新冠肺炎疫情已经入侵地球上大部分国家,来自全球各国、各地的科学家已经集结起来,正采取各种办法携手抗疫。由全球科学家网络推动的知识共享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他们开展跨国、跨洲合作,将自己的时间、想法、专业知识、设备和金钱源源不断地投入到紧急公共卫生工作中。 

《科学》发表上海科技大学重大研究成果

  上海科技大学物质科学与技术学院左智伟团队,在光促进甲烷转化这一重要能源化工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成功发展了一种廉价、高效的铈基催化剂和醇催化剂的协同催化体系。  这一基础研究领域的突破,解决了利用光能在室温下把甲烷一步转化为液态产品的科学难题,为甲烷转化成高附加值的化工产品(例如火箭推进剂燃料)提

华人科学家陈觉Nature发表研究新成果

  近日来自普渡大学、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发表了题为“Crystal structure of the multidrug transporter P-glycoprotein from Caenorhabditis elegans”的文章,报道了来自秀丽隐杆线虫的多药蛋白P-糖蛋

中南民族大学PNAS发表神经科学成果

  生物通报道:中枢神经系统利用SNAREs和其他突触蛋白介导的Ca2+触发的突触小泡融合,将神经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Complexin——一个小的胞浆蛋白,对于调节自发性minirelease和激活Ca2+触发的融合,发挥着双重的作用,但是目前其分子机制还不是非常明确。  来自中南民族大学、斯坦福

华人科学家陈觉Nature发表研究新成果

  近日来自普渡大学、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发表了题为“Crystal structure of the multidrug transporter P-glycoprotein from Caenorhabditis elegans”的文章,报道了来自秀丽隐杆线虫的多药蛋白P-糖蛋

中国科学家Nature-Genetics发表GWAS研究新成果

  来自复旦大学、电子科技大学、新加坡国家眼科中心等机构的研究人员,采用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WAS)鉴别出了与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相关的新易感基因。研究结果发表在8月31日的《自然遗传学》(Nature Genetics)杂志上。  复旦大学的孙兴怀(Xinghuai Sun)教授以及任职于电子科技大

科学家可以在任何年龄发表最佳成果

   希望你的下一篇论文是一部大头戏?它可能的确会这样。无论你处于哪个职业阶段,下一篇论文成为你引用率最高论文的几率像往常一样大。  这是美国马萨诸塞州波士顿东北大学的Albert-László Barabási 带领的团队所作的发现。研究人员分析了不同学科数千名研究人员的论文。他们将发表纪录看作是

中国科学家Nature-Genetics发表GWAS研究新成果

  来自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中国农业大学等处的研究人员证实,ZmVPP1基因遗传变异有助于玉米幼苗抗旱性。这一研究发现发布在8月15日的《自然遗传学》(Nature Genetics)杂志上。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的秦峰(Feng Qin)研究员,和中国农业大学的杨小红(Xiaohong Yan

中国天眼已开启“多出成果”“出好成果”阶段

  20日上午,2021年度FAST运行和发展中心年终总结会在贵州省平塘县中国天眼(FAST)观测基地举行。  据了解,目前利用FAST望远镜观测产生的科学成果不断涌现。FAST已发现509颗脉冲星,是世界上所有其他望远镜发现脉冲星总数的4倍以上。  此外,2021年又有两篇基于FAST数据的论文在

中国天眼已开启“多出成果”“出好成果”阶段

  新华社贵阳12月20日电(记者周宣妮)20日上午,2021年度FAST运行和发展中心年终总结会在贵州省平塘县中国天眼(FAST)观测基地举行。  据了解,目前利用FAST望远镜观测产生的科学成果不断涌现。FAST已发现509颗脉冲星,是世界上所有其他望远镜发现脉冲星总数的4倍以上。  此外,20

《科学》社论:基金委资助模式值得推广

  10月28日,《科学》杂志发表社论指出,中国最大的基础研究资助机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NSFC)在其成立25周年之际,接受国际评估委员会(IEC)的评审,为中国开创了一个新的典范。   IEC在中国的评审活动完全独立,其评估报告现已完成。IEC调查了中国国内外研究人员、大学管理人员、基

众议科研经费松绑政策:让科学家少为钱操心

   “这两天,老师们的微信群里不断有人转发这个文件,大家都很期待、很关注!”电话那头,电子科技大学教授彭真明的语调轻快。  彭真明口中这个备受关注的“文件”,就是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刚刚联合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完善中央财政科研项目资金管理等政策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从经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