遏细菌耐药国家计划:到2020年研发新抗菌药

国家卫生计生委等14部门近日联合印发《遏制细菌耐药国家行动计划(2016-2020年)》。《行动计划》明确,从国家层面实施综合治理策略和措施,对抗菌药物的研发、生产、流通、应用、环境保护等各个环节加强监管,加强宣传教育和国际交流合作,应对细菌耐药带来的风险挑战。到2020年,实现在新药研发、凭处方售药、监测和评价、临床应用、兽药使用和培训教育共6个方面的具体指标。 文件指出,我国是抗菌药物的生产和使用大国。抗菌药物广泛应用于医疗卫生、农业养殖领域,在治疗感染性疾病挽救患者生命、防治动物疫病提高养殖效益以及保障公共卫生安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是,由于新型抗菌药物研发能力不足、药店无处方销售抗菌药物、医疗和养殖领域不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制药企业废弃物排放不达标、群众合理用药意识不高等多种因素,细菌耐药问题日益突出。 文件提出,从国家层面实施综合治理策略和措施,对抗菌药物的研发、生产、流通、应用、环境保护等各个环节加强监管......阅读全文

细菌耐药现状及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分析

  临床医生经常质疑,药敏试验报告敏感的药物治疗为什么没有效?临床想用的药物为什么不做药敏试验?针对这些问题检验科医师通常使用CLSI药敏试验相关规则进行解释,如药敏试验值检测可能有效的药物,天然耐药的药物不进行药敏试验;只检测预报药和指示药,而不是检测所有药;药敏试验所报告的药物对感染菌治疗效果不

关于细菌耐药性的抗菌药物作用靶位改变

  由于改变了细胞内膜上与抗生素结合部位的靶蛋白,降低与抗生素的亲和力,使抗生素不能与其结合,导致抗菌的失败。如肺炎链球菌对青霉素的高度耐药就是通过此机制产生的;细菌与抗生素接触之后产生一种新的原来敏感菌没有的靶蛋白,使抗生素不能与新的靶蛋白结合,产生高度耐药。如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

合理选择抗菌药物-建立对多重耐药菌监测

  据卫生部网站消息,卫生部办公厅日前发布《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试行)》。指南强调,要建立和完善对多重耐药菌的监测,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指南称,医疗机构要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的医院感染。特别要加大对重症监护病房(ICU)、新生儿室、血液科

华人学者筛选潜在抗菌药物解决耐药菌难题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是一种重要且危险的致病菌,是临床治疗中的棘手问题。日前,研究人员开发了新化合物,成功使感染了MRSA的小鼠恢复健康。这些新化合物靶标的是细菌生存所必需的酶,并不存在于人类细胞中。   Illinois大学和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的研究团队开发了数种潜在的新抗菌药物,

Antimicrob-Agent-Ch:新药物猎杀耐药“超级细菌”

  匹兹堡中心疫苗研究大学(CVR)正在研究一种远比传统抗生素更有效地、能抑制抗药性细菌的生长的药物,这些抗药性细菌包括所谓的“超级细菌”——几乎耐受所有现有的抗生素。  结果发表在杂志Antimicrobial Agents and Chemotherapy上,这一研究成果有助推动抗生素发展,由于

细菌耐药防突变浓度与抗菌药的合理应用

由于大量应用抗菌药物,特别是毫无节制的不合理应用所致的耐药,使寻找并克服细菌耐药方法成为刻不容缓的艰巨任务。美国学者Zhao等首先提出了细菌耐药防突变浓度(MPC)和突变选择窗(MSW)理论,为优化抗菌药物治疗方案和限制耐药突变菌株选择性增殖提供了新思路,也为新药开发提出了新要求。    一、细菌耐

我国将建立儿童抗菌药物使用及耐药监测网络

  12月4日,北京晨报记者从北京儿童医院获悉,为加强抗菌药物管理,遏制细菌耐药,《中国儿童合理使用抗菌药物行动计划(2017-2020)》正式发布,将力争用5-10年改善抗菌药物滥用的状况。  儿童疾病中以感染性疾病居多,是应用抗菌药物最多的群体。儿童抗菌药物的使用不当会导致细菌耐药产生,还会影响

铜绿假单胞菌感染耐药机制及抗菌药物的选择

铜绿假单胞菌(PA)是临床比较常见的条件致病菌,微生物学上划分为于非发酵菌属。由于自身结构及抗菌药物诱导作用,该菌感染后很容易发生耐药,临床上也常见多重耐药和泛耐药的情况,因此给治疗带来很大的困难。现就该菌耐药的机制以及感染发生后抗菌药物的选择做一个简述。一、PA的耐药机制      该菌的耐药机制

细菌性脑膜炎的抗菌药物治疗

  (1)B型流感杆菌:选用氨苄青霉素400mg/(kg.d),分6次静注,热退5d后停药,疗程10~14d;或用足疗程后脑脊液中淋巴细胞

泛耐药的细菌感染,如何选择治疗药物呢?

  Q1:对于同一患者同一种致病菌,不同的标本培养出的药敏结果不尽相同,该怎么理解呢?  A:未必就是同一个菌群,比如胃肠有胃肠的鲍曼不动,呼吸道有呼吸道的鲍曼不动杆菌,两者不是一个菌群很正常,比如呼吸道里有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但是胃肠里的鲍曼不动可能是一个不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两者都是鲍曼不动,但

细菌耐药机理及其耐药细菌的检测与临床

全球面临主要耐药问题 ?  MRS(Methicilln-Resistant Stapylococci) 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包括MRSA,MRSE等。 ?  VIA(Vancomycin-Intermediate Staphyococcus Aurus) 万古霉素中介的金葡菌 ?  VRE(Vanc

水杨酸盐对细菌产生多重抗菌药耐药性的影响

  生长在水杨酸盐类中的-些细菌对抗菌药的耐药性提高。通常,细菌对抗菌药耐药性的产生-方面来源于外源基因的获得,另-方面源自自身染色体基因的突变。在多数情况下,水杨酸盐类诱导的细菌的耐药性是由于改变细菌膜蛋白合成,从而减少药物在细菌内的聚集所致。  水杨酸盐类使革兰阴性大肠杆菌对氨苄西林,头孢菌素类

遏细菌耐药国家计划:到2020年研发新抗菌药

  国家卫生计生委等14部门近日联合印发《遏制细菌耐药国家行动计划(2016-2020年)》。《行动计划》明确,从国家层面实施综合治理策略和措施,对抗菌药物的研发、生产、流通、应用、环境保护等各个环节加强监管,加强宣传教育和国际交流合作,应对细菌耐药带来的风险挑战。到2020年,实现在新药研发、凭处

临床常见耐药菌及其抗菌治疗

  随着抗生素的广泛使用,耐药菌株已成为引起临床感染较为常见的病原菌。特别是医院内耐药菌株的感染使病死率大幅增加,其治疗已成为临床上的难题。现对临床常见耐药菌及抗菌药物研究进展进行简单介绍。    1 临床常见耐药菌    目前临床常见的重要耐药革兰阳性菌有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MRSA)、对青霉

什么是耐药细菌

什么叫细菌耐药是细菌与药物多次接触后,对药物的敏感性下降甚至消失,致使药物对耐药菌的疗效降低或无效.

什么是耐药细菌

就是指他的抗药性很强,例如:平常细菌用1克药物可杀死,而耐药细菌却需要>1克的剂量,甚至几倍的关系

抗菌药物概论

第三十四章   抗菌药物概论第一节  抗菌药物与化学疗法一、            常用术语1、抗菌药:对病原菌有抑制或杀灭作用,用于防治细菌感染性疾病的药物。仅抑制病原菌生长繁殖而无杀灭作用的药物为抑菌药。不仅抑制病原菌的生长繁殖,而且具有杀灭作用的药物为杀菌药。2、抗菌谱:抗菌药的抗菌范围。又分

细菌耐药的几个重要概念及常见细菌的天然耐药

交叉耐药:病原体对某种药物耐药后,对于结构近似或作用性质相同的药物也可显示耐药性;即同样的耐药机制影响到同一类药物中的几种抗生素。例如,庆大霉素耐药的葡萄球菌对氨基糖苷类所有抗生素耐药。协同耐药:同一细菌的不同耐药机制相互影响到不同类药物中的几种抗生素。例如,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的肠杆菌科细菌对氨

抗菌治疗应注意多重耐药菌感染

  抗菌药物的诞生结束了感染性疾病无药可医的历史,被公认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与原子弹和雷达相并列的第3个重大发明。但随着抗菌药物在临床的长期使用,特别是不规范的滥用导致了日益严重的细菌耐药问题。细菌耐药性的产生往往导致临床治疗失败。使病死率上升、住院时问延长及医疗费用增加,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严重问

细菌耐药性与耐药机制概述

1.产生一种或多种水解酶、钝化酶和修饰酶2.抗菌药物作用靶位改变,包括青霉素结合蛋白位点、DNA解旋酶、DNA拓扑异构酶Ⅳ的改变等3.抗菌药物渗透障碍,包括细菌生物被膜形成和通道蛋白丢失4.药物的主动转运系统亢进上述四种耐药机制中,第一、二种耐药机制具有专一性,第三、四种耐药机制不具有专一性。

简述多药耐药细菌的耐药机制

  多药耐药性(MDR)系指同时对多种常用抗微生物药物发生的耐药性,主要机制是外排膜泵基因突变,其次是外膜渗透性的改变和产生超广谱酶。最多见的有革兰阳性菌的多药耐药性金黄色葡萄球菌(MDR-MRSA)和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及肺炎链球菌,革兰阴性菌如肠杆菌科的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以及常在重症

当心无药可医!警惕滥用抗菌药物致超级细菌

  新华社长沙2月9日电 记者从长沙市中心医院了解到,近日,医院收治的16岁少年王帅(化名)被诊断为超级细菌MRSA感染,双肺出现多个空洞,在呼吸疾病加强监护病房抢救15天后,脱离了生命危险。  据长沙市中心医院呼吸内科医生梁伟军介绍,超级细菌是指一些超级耐药的细菌。MRSA全称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

欧盟发2017/2018人畜共患病细菌抗菌素耐药性报告

  2020年3月3日,欧盟食品安全局(EFSA)发布2017/2018人畜共患病细菌抗菌素耐药性(antimicrobial resistance ,AMR)的总结报告。  2017-2018年期间,欧洲食品安全局和欧盟疾病预防控制中心(ECDC)共同分析了28个欧盟成员国提交的人畜共患病细菌的抗

Lancet:抗菌药物循环和混合策略,谁更能减小耐药性?

  先做下名词解释:抗菌药物循环——为了控制抗菌药物的不均衡使用,在医疗机构中或某个特定病区对某类抗菌药物进行定期更换的行为。图片来源于网络  由于目前针对抗菌药物循环使用的研究较少,该策略控制耐药性的效果未明确,因此《加强抗菌药物管理计划发展指南》(2007年,美国感染病学会( IDSA) 和美国

木乃伊肠道现耐药细菌

  耐药基因存在于木乃伊中。图片来源:Michael Luongo/Bloomberg/Getty  来自印加帝国、有着1000年历史的木乃伊体内的肠道细菌,对今天的大多数抗生素都具有耐药性,尽管人类只是在最近100年内才发明了这些药物。  “起初,我们非常惊讶。”加州州立理工大学的Tasha Sa

细菌耐药与临床对策

近年来由于抗生素的广泛应用,细菌的耐药问题越来越严重。历史和现实的教训告诉我们:任何一种抗生素一旦问世,很快就会产生耐药株,产生耐药株的时间周期短则几年,长则十几年(表1)。目前,细菌的耐药问题已成为全球的严重问题,为此WHO专门发表了针对细菌耐药问题的专家建议(WHO/CDS/CS

细菌耐药已成“全球威胁”

  青霉素对许多致病菌不起作用了;结核病常规特效药对相当数量的病人失效了;青蒿素在非洲也遇到了耐药……   日前,中科院生物物理所等单位在《自然—基因组学》上发表了揭示结核分枝杆菌耐药性的文章;与此同时,中科院武汉病毒所在《艾滋病免疫综合征》上发表了关于HIV基因进化与传播耐药研究的重要进展;而中

专家解读耐药细菌知识

  1. 什么是耐药细菌?  抗菌药物通过杀灭细菌发挥治疗感染的作用,细菌作为一类广泛存在的生物体,也可以通过多种形式获得对抗菌药物的抵抗作用,逃避被杀灭的危险,这种抵抗作用被称为“细菌耐药”,获得耐药能力的细菌就被称为“耐药细菌”。  2. 耐药细菌是从哪里来的?是天然存在的还是物种进化的结果? 

细菌耐药表型的检测

β-内酰胺酶检测    β-内酰胺酶(β-lactamase)是细菌产生的可水解β-内酰胺环抗生素的酶。β-内酰胺酶的产生是细菌对(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耐药最常见的机制,广泛地涉及到许多社区获得性感染和医院内感染的重要病原菌,在各种耐药机制中占80%。    β-内酰胺酶是由多种酶组成的酶家族,通

细菌耐药性变化

    抗菌药物的作用靶位随时间而变化,其结果是耐药性增加。使用一种抗菌药物治疗某一细菌感染,会对其他细菌、肠道菌群及其他抗菌药物造成附加损害,影响各种抗菌药物将来用药时的临床疗效。    当前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趋势    革兰阴性(G-)菌的耐药问题必须受到关注。G-菌是当前医院获得性感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