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获取首个中国地区古人基因组数据

记者从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获悉,由该所研究员付巧妹、高星、同号文及博士后Melinda Yang领衔的古人类研究团队,与德国马普进化人类研究所等团队合作,于前不久获取了第一个中国地区古人的基因组数据。这也是截至目前东亚地区最为古老的人类基因组数据。 10月12日,这项成果以“4万年前亚洲人为欧亚早期人群结构提供新洞见”为题,发表在国际刊物《当代生物学》(Current Biology)上。 尽管在欧洲和西伯利亚地区,不乏一些古人类样本基因组“被测序”,但在东亚,尤其是中国地区,被测序的古人类基因组样本非常少,这与中国地区发现的丰富的早期现代人考古材料形成鲜明对比。也因此,这项研究显得弥足可贵。 据介绍,这项研究分析了一具出土于北京房山田园洞的距今4万年的男性个体基因组,发现东亚早期人群组成十分复杂。中科院古脊椎所古人类研究团队称,“虽然田园洞人是古东亚人,但他并不是现代东亚人的直接祖先,暗示了4万年前亚洲......阅读全文

基因组测序发现古人类“混血”证据

  据英国《自然》杂志8月22日在线发表的一项古基因组报告,德国研究人员对俄罗斯丹尼索瓦洞穴中的一块古人类骨块进行基因组测序后发现,该骨块是来自一名尼安德特人女性和一名丹尼索瓦人男性的“混血”后代。  著名的尼安德特人简称尼人,常作为人类进化史中间阶段的代表性居群。2010年,科学家公布了尼安德特人

首个针对中国地区古人类全基因组研究成果发布

  首个针对中国地区古人类的全基因组研究成果10月12日在《当代生物学》杂志上发表,题目为“四万年前亚洲人为欧亚早期人群结构提供新洞见”。这项研究分析了距今四万年前出土于北京房山田园洞的一具男性个体的基因组,发现东亚早期人群组成十分复杂。  该项目由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与德国马普进化人

古人类基因组数量超万个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4/499340.shtm

我国南方古人类与古印第安人基因组相近

记者从中国科学院获悉,中科院昆明动物所专家运用科学手段,对在云南蒙自发现的“马鹿洞人”头骨化石开展古DNA遗传学分析研究。结果发现,中国南方的古人类和最早的美洲土著人类之间存在深度的古老祖源遗传联系。这一科研成果于北京时间7月14日在国际学术期刊《当代生物学》上发表。 在云南蒙自出土的“马鹿洞人

Nature:一块古人类骨块进行的基因组测序

  近日,《自然》在线发表的一篇论文指出,研究人员对俄罗斯丹尼索瓦洞穴中的一块古人类骨块进行基因组测序后发现,该骨块来自一位尼安德特人女性和一名丹尼索瓦人男性的后代。  已知在尼安德特人东迁的过程中,他们与丹尼索瓦人共同生活在欧亚大陆,而且之前已发现过混血儿样本,但是混血程度一直不甚明确。  上述骨

在西非人基因组中发现了神秘古人类的“幽灵”

  据研究人员报告,现代西非人的祖先曾与一种还有待发现的古人类杂交,这与古欧洲人曾与尼安德特人发生交配的方式相似。他们的研究有助于了解古人类如何增添了当今非洲人的基因变异,而人们对后者知之甚少,其部分原因是因为非洲的化石记录稀缺以及要获取古人类的DNA颇为困难。作者的计算机建模技术克服了这些挑战,从

付巧妹-破译古人类基因密码

  在同龄的年轻科研人员当中,32岁的付巧妹无疑是佼佼者。  就在不久前,《自然》杂志刊登了名为《中国科学之星》的特写报道,选取了“十位中国科学之星”,付巧妹便赫然在列,并成为其中最年轻的一位。入选理由是“帮助重写了欧洲最早的现代人类的历史,并希望用古人类遗骸的DNA改写亚洲的史前史。”  今年1月

全球最大古人类基因库创建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4/1/515887.shtm

华龙洞古人类化石研究取得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刘武研究员和吴秀杰研究员领导的中外合作团队,在《人类进化杂志》(Journal of Human Evolution)上,发表了题为Morphological and morphometric analyses of a late Middle Pleis

首个中国地区古人全基因组数据被测序

  近日,《当代生物学》发表了首次针对中国地区古人类的全基因组研究成果。该项目由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和德国马普进化人类研究所等团队合作完成,研究分析了距今4万年前出土于北京房山田园洞的一具男性个体基因组,发现东亚早期人群组成十分复杂。  虽然欧洲和西伯利亚地区都有古人类样本基因组被测序

基因让你征服高原-旱獭和古人类研究揭示遗传进化秘密

  寒冷的喜马拉雅山脉是“雪的故乡”,这里也是一种小小“雪猪”的家园。  这种名为喜马拉雅旱獭的动物可以在海拔5000米的地区生存,是许多野生动物,如牦牛、藏羚羊和藏獒的“小”邻居。  而在遥远的大洋彼岸,稀缺的氧气、寒冷的气候和强烈的紫外线辐射使得安第斯山脉生命罕至。那么古人类是如何适应这种高地生

科学家获取首个中国地区古人基因组数据

  记者从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获悉,由该所研究员付巧妹、高星、同号文及博士后Melinda Yang领衔的古人类研究团队,与德国马普进化人类研究所等团队合作,于前不久获取了第一个中国地区古人的基因组数据。这也是截至目前东亚地区最为古老的人类基因组数据。  10月12日,这项成果以“4万

Genes:DNA能够帮助古人类学研究

  谢菲尔德大学的科学家创造了一种工具,使他们能够通过对古老的DNA进行研究,从而更准确地识别古欧亚种群。  目前,对古代DNA的研究需要大量信息来将骨骼分类为群体或找到其生物地理起源。现在,科学家们已经定义了一个名为古代遗传信息标记(aAIMs)的新概念  -一组具有足够信息的突变,可以识别和分类

东亚古人类牙齿生长发育研究取得进展

  01月17日,《科学》子刊《科学进展》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邢松等与国际同行合作完成的关于许家窑古老型人类幼年个体的牙齿生长发育研究结果。该研究发现:在形态特征上还比较原始的许家窑人在牙齿生长发育规律(被认为反应生活史)上已经步入现代人变异范围内。提示人类在演化成如今模样之

东亚古人类牙齿生长发育研究获进展

  牙齿的生长发育对了解人类生活史的演化具有重要意义。近日,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副研究员邢松等与国外研究人员合作,完成了中国河北许家窑古老型人类幼年个体的牙齿生长发育研究,相关结果日前在线发表于《科学—进展》。  区别于现存的其他灵长类,现代人具有独特、较长的生理系统生长发育期。具体表

东亚古人类牙齿生长发育研究取得进展

  01月17日,《科学》子刊《科学进展》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邢松等与国际同行合作完成的关于许家窑古老型人类幼年个体的牙齿生长发育研究结果。该研究发现:在形态特征上还比较原始的许家窑人在牙齿生长发育规律(被认为反应生活史)上已经步入现代人变异范围内。提示人类在演化成如今模样之

古人类亦能高效直立行走

当黑猩猩直立行走时,它们利用一种不太高效的曲腿步法。这和人类的直腿行走不同。图片来源:KONRAD WOTHE/MINDEN PICTURES  脚趾相对且是平足的早期人类祖先通常被描绘为奇怪的行走者——左右摇晃,或者用脚掌外边缘蹒跚而行。如今,一项最新研究发现,这一笨拙的直立移动画面是错误的:人类

古人类,比你想的还厉害

肯尼亚维多利亚湖岸边的一次考古发掘找到了数百件300万年前的石器和化石,同时出土的还有早期人类牙齿及被屠宰的河马类动物遗骸。这为早期人类使用石器捕食大型动物的观点提供了直接证据。相关研究2月9日发表于《科学》。古人类(包括智人及其近亲在内的灵长类动物)至少在330万年前开始使用工具。研究人员之所以有

用古基因组探究现代人的演化之路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4/3/518275.shtm人类基因组测序观察到现代人与黑猩猩的基因差异和“分家时间”,“人类基因组计划”揭开了现代人广泛的基因多样性,早期现代人和灭绝古人类基因组的发现为理解过去人类迁徙和演化提供新见解……近年

中外科学家合作揭示亚洲人复杂遗传史

  10月12日,《Current Biology》杂志发表了首次针对中国地区古人类的全基因组研究成果,题为“四万年前亚洲人为欧亚早期人群结构提供新洞见”。该项目由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付巧妹、Melanda Yang、高星、同号文与德国马普进化人类研究所等团队合作完成。该项研究分析了距

最新研究:两次环境巨变影响河姆渡古人类

  全新世(距今1万年)以来,全球快速回暖,海平面上升,中国东部滨海地区地貌随之发生改变,这对新石器时期以宁(波)绍(兴)平原上河姆渡文化为代表的古人类生产生活等有何影响?  中国学者最新发表于国际专业学术期刊《古地理、古气候、古生态》上的研究论文表明,古地磁场长期变化和古强度变化的区域对比,可以为

古脊椎所发表关于古基因组解读现代人的演化之路主题评论

“何以为人”——如何定义人类自身及理解人之为人的独特性,是复杂而艰巨的问题。遗传学的兴起和发展为我们从生物学角度理解现代人的由来和独特性提供了新视角——20多年前,第一例人类基因组的测序观察到现代人与黑猩猩的基因差异和分歧时间;“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完成揭开现代人广泛的基因多样性;早期现代人和灭绝古人

古脊椎所发表关于古基因组解读现代人的演化之路主题评论

  “何以为人”——如何定义人类自身及理解人之为人的独特性,是复杂而艰巨的问题。遗传学的兴起和发展为我们从生物学角度理解现代人的由来和独特性提供了新视角——20多年前,第一例人类基因组的测序观察到现代人与黑猩猩的基因差异和分歧时间;“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完成揭开现代人广泛的基因多样性;早期现代人和灭绝

哈尔滨古人类头骨化石发现始末

  近日,河北地质大学举行2018年重大科学发现信息交流会,发布该校古生物研究院首席科学家季强在古生物研究中的重大新发现——在中国东北发现似海德堡人古人类头颅化石。河北地质大学校长王凤鸣表示,这一发现很可能刷新我们对人类起源和演进历史的已有认知。  目前,该发现已在《地质学刊》2018年第3期上刊登

古基因组洞察现代人的史前史

  过去十年里,古DNA研究领域日益兴盛,并在古人类样本的全基因组数据测序方面取得前所未有的成功。大多数研究将目光聚焦于古代人类,包括与现今某个或多个人群有密切联系的现代人,亦有如尼安德特人等已灭绝古人类。  来自不同时间和地点的古代人类的基因组数据不断涌现,随之带来的是从时间和空间上大规模研究人类

古脊椎所发表人类史前史研究综述文章

  过去十年里,古DNA研究领域日益兴盛,并在古人类样本的全基因组数据测序方面取得前所未有的成功。大多数研究将目光聚焦于古代人类,包括与现今某个或多个人群有密切联系的现代人,亦有如尼安德特人等已灭绝古人类。  来自不同时间和地点的古代人类的基因组数据不断涌现,随之带来的是从时间和空间上大规模研究人类

科学家通过进行基因比对-发现存在未知的古人类物种

  目前,科学家在分析从非洲迁移至澳大利亚的人类DNA数据中,发现存在未知古人类物种,是人类早期迁移时繁衍的后代。  据腾讯科技援引外媒报道称,研究人员指出,亚洲南部和东南部生活着数量不多的未知灭绝古人类,他们并不存在于欧洲和亚洲东部。目前这项最新研究报告发表在近期出版的《自然遗传学》杂志上。  南

环境变化彻底改变古人类工具制造

  几十万年生存的关键工具——石制手斧——在70万年里几乎没有什么变化。研究人员一直在争论长时间停滞背后的原因。10月21日,《科学进展》发表的一项对肯尼亚古湖床异常环境数据的研究表明,大约40万年前,在气候变化、地貌演变和动物种群快速变化的综合影响下,新的社会技术形成了,包括更小的黑曜石刀片和远距

丹尼索瓦洞穴发现古人类骨骼

  上个月,科学家在俄罗斯西伯利亚的丹尼索瓦洞穴中发现的一块小骨头碎片引起了巨大轰动。科学家认为,这个被他们称为“丹尼”的家伙属于一个古老的混血人种,即有一个尼安德特人的母亲和一个丹尼索瓦人的父亲。  如今,发现丹尼遗骸的研究人员已经在同一个洞穴中发现了另外4个原始人类的骨骼。  这些发现是通过梳理

《Cell》付巧妹:细数古DNA技术发展史

在过去的10年里,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付巧妹领导的研究人员利用古DNA (aDNA)技术,挖掘出了古人类,尤其是东亚古人类的历史。作为他们工作的一部分,研究人员重建了两个已经灭绝的古人类群体——尼安德特人和丹尼索瓦人的整个基因组;绘制了全球人口迁移和相互作用的历史地图;揭示了最古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