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中科院成都山地所50年:再聚创新力奔向主战场

成都山地所与中铁二院在川藏铁路沿线开展联合野外科学考察崔鹏院士等在中巴公路改扩建工程现场处置堰塞湖灾害 当一家科研机构决定向“改革”要发展动力的时候,必然要经历一个“重新审视、痛定思痛”的艰难历程。 他需要再次回答“什么是特色”、“主战场在哪里”、“需求如何带动学科发展”等一系列核心问题,并得让这些答案经得起时间的检验。 作为改革先行者,在中科院“率先行动”计划所推进的研究所分类改革中,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以下简称成都山地所)凝练“特色”的过程也是如此。 以学科积累为根基,以山地灾害研究为特色,以山区重大工程安全和生态保障为己任,并能够提供科技支撑和系统的解决方案。 这些就是他“不可替代性”的具体体现。那么,他是如何做到的? 一条铁路与“一个链条” 11月末的成都,几乎都是大段大段的阴天,空气也很湿冷。在拥挤而略显凌乱的办公室里,刚刚卸任所长职务的邓伟研究员,喝着咖啡,向记者讲述着川藏线上科技人员攻坚克难的故......阅读全文

中科院成都山地所:以科学为尺丈量川藏交通廊道

  6月22日起,2017走进中国科学院·记者行——“科技支撑川藏交通廊道建设”活动一行,自四川成都开拔,沿国道318一路驱车前往林芝,考察川藏交通廊道。  一路上,一侧是汹涌的江河作陪,一侧是陡峭的悬崖峭壁为伴。在险峻的风光中,偶尔横亘在路中央的巨大石块和车队行进中遭遇的崩塌,不时提醒过往车辆这里

有一种科研,需要冒着生命危险

  在川藏线上修建铁路无疑是对人类工程技术的极大挑战。那些需要跨越的21座4000米以上的雪山和14条大江大河,如同一张张试卷,摆在了中国科学家的面前等待答案。   成都山地所的科学家在川藏交通廊道的规划建设中交出了一份份合格的答卷。不论是穿山而过的隧道,还是遇水遇障而建的大桥,许多都凝结着科学

有一种科研,需要冒着生命危险

  在川藏线上修建铁路无疑是对人类工程技术的极大挑战。那些需要跨越的21座4000米以上的雪山和14条大江大河,如同一张张试卷,摆在了中国科学家的面前等待答案。   成都山地所的科学家在川藏交通廊道的规划建设中交出了一份份合格的答卷。不论是穿山而过的隧道,还是遇水遇障而建的大桥,许多都凝结着科学

科学家把脉“最难建的铁路” 挺进“魔鬼”川藏线

 在318国道川藏线康巴高原折多山段拍摄的恰似“银蛇”舞动的盘山公路  52岁的游勇是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总工程师,形象地说他就像是给山地瞧病的“大夫”,其诊断对象是我国山区地质灾害,专治山洪、滑坡、泥石流等“疑难杂症”。如今,他迎来了从业以来最为棘手的一个“病例”:给川藏铁路沿线的山

成都山地所山地遥感与数字山地系列讲坛正式启动

  11月6日下午,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山地遥感与数字山地系列讲坛正式启动。讲坛由数字山地与遥感应用中心主任李爱农研究员主持,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所研究员廖克开坛并作了生动翔实的学术报告。成都山地所科研人员及研究生三十余人聆听了此次报告。  廖克院士结合近

中科院成都山地所成立50年:率先行动风头正劲

2012年8月17日,中国科学院院长白春礼现场考察指导西藏樟木滑坡防治工作2016年10月26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中国科学院《西藏生态安全屏障保护与建设工程建设成效评估》发布会。  自然灾害频繁、生态环境脆弱、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遭到威胁,横亘在中国山区面前的问题,让陆域国土面积三分之二的山区、40

中科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以灾害链聚研究链

  从四川成都到西藏拉萨的川藏交通廊道,横跨14条大江大河,穿越21座海拔4000米以上的雪山,因而规划建设中的川藏铁路被誉为“最难”铁路线。然而,这条“难于上青天”的交通干线所处的川藏交通廊道,一直是中科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的主战场之一。  在2017走进中科院“科技支撑川藏交通廊道建设”记

中科院成都山地所50年:再聚创新力奔向主战场

成都山地所与中铁二院在川藏铁路沿线开展联合野外科学考察崔鹏院士等在中巴公路改扩建工程现场处置堰塞湖灾害  当一家科研机构决定向“改革”要发展动力的时候,必然要经历一个“重新审视、痛定思痛”的艰难历程。  他需要再次回答“什么是特色”、“主战场在哪里”、“需求如何带动学科发展”等一系列核心问题,并得让

成都山地所滑坡监测研究取得新成果

  近日,中科院成都山地所“一种滑坡监测仪”和“一种倾斜检测组件及倾斜仪”获国家知识产权局实用新型专利。该专利发明主要涉及滑坡监测领域,特别涉及滑坡无线实时监测领域的监测设备。   目前已有的自动监测主要通过使用普通滑坡监测装置或大型滑坡监测预警系统来实现对滑坡的监测,普通滑坡监测装置使用地表的G

成都山地所与川地信局开展震区次生地质灾害遥感影像解译

  四川省芦山“4·20”7.0级强烈地震发生后,中科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科技救灾应急信息支撑组联合四川省测绘地理信息局共同开展震区次生山地灾害遥感解译工作。目前部分解译结果已上传至“四川芦山县‘4.20’7.0级地震地理信息发布平台”。通过这一平台可第一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