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南芥基因研究显示:环境对遗传多样性影响巨大

一项针对多种拟南芥的基因研究表明,环境因素对物种遗传多样性和基因组的影响比之前人们预期的更大。相关论文发表在7月20日的《科学》杂志上。 除了实验室中科学家的“最爱”,世界各地还分布着多种野生拟南芥。它们的生长速度、叶子颜色以及发枝方式都是不同的。在最新的研究中,由德国马普发育生物学研究所(Max Planck Institute for Developmental Biology)Detlef Weigel领导的国际科学家小组,从美洲、非洲和亚洲以及其他极地和亚热带区域搜集了19种拟南芥,并将它们的基因序列(约1.2亿个碱基对)与实验室用拟南芥基因组(2000年测定完成)进行了对比研究,从而确定了相关的遗传差异。 所得到的结果令人吃惊:它们遗传差异的广度远远超过了所谓的“改进基因组”(streamlined genome)。研究人员发现,平均每180个碱基对中就有一个是可变的。同时研究表明,大约4%的实验室......阅读全文

拟南芥基因研究显示:环境对遗传多样性影响巨大

一项针对多种拟南芥的基因研究表明,环境因素对物种遗传多样性和基因组的影响比之前人们预期的更大。相关论文发表在7月20日的《科学》杂志上。 除了实验室中科学家的“最爱”,世界各地还分布着多种野生拟南芥。它们的生长速度、叶子颜色以及发枝方式都是不同的。在最新的研究中,由德国马普发育生物学研究所(Max

Cell:全基因组测序揭示人类遗传多样性

  遗传的历史就书写在现代非洲人的DNA中,但还需要一些调查工作来对其进行注释。在即将出现在8月3号《细胞》(Cell)杂志封面上的一篇报道中,宾夕法尼亚大学的遗传学家们和他们的同事对分属三个不同狩猎者(hunter-gatherer)群体的15个非洲人的完全测序基因组进行了分析,并破解了一些必定涉

大豆基因组重测序表明:野生大豆遗传多样性更高

  “中原有菽,庶民采之。”五千年前,华夏始祖将野生大豆驯化,变成今天的“五谷”之一。而今,一项被称为“大豆回家”的基因组研究计划在其故乡中国取得突破。   11月15日,由香港中文大学、华大基因研究院、农业部基因组重点实验室、中国农业科学院等单位合作完成的《31个大豆基因组重测序揭示遗传多样性和

Science:表观遗传学的“神秘花园”

  许多研究者都在探寻各种复杂性状背后的遗传学基础。然而,大家往往忽视了天然表观遗传学变化为表型带来的多样性。表观遗传学突变发生在DNA序列之外,将其与DNA序列突变区分开是一项富有挑战性的工作。   在本期Science杂志上Cortijo等人向人们展示,表观等位基因( epialleles

南京大学PNAS文章:基因转换事件

  来自来自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医药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英国巴斯大学等处的研究人员指出了减数分裂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进化进程:拟南芥重组事件中大部分都属于基因转换事件,这将有助于解析拟南芥着丝点附近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的遗传模式。相关成果公布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杂志上。   文章的

PNAS:从基因到植物微生物群

像人类和动物一样,植物也有微生物群。一个由芝加哥大学领导的研究小组,包括INRAE,研究了一种植物物种内的遗传变异是否控制其叶片微生物群的组成。研究人员在两年多的时间里在四个地点的实验装置中种植了3万多株植物,以分析一株模型植物的200个基因型的叶片微生物群的变异和繁殖成功率(通过种子产量估计)。7

什么是遗传多样性?

  遗传多样性可以表现在多个层次上,如分子、细胞、个体等。在自然界中,对于绝大多数有性生殖的物种而言,种群内的个体之间往往没有完全一致的基因型,而种群就是由这些具有不同遗传结构的多个个体组成的。

遗传多样性的定义

广义的遗传多样性是指地球上所有生物携带的遗传信息的总和。遗传多样性通过物种演化过程中遗传物质突变并累积而形成。物种具有的遗传变异越丰富,它对生存环境的适应能力也就越强,进化潜力也越大。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是基于物种的多样性,也就离不开不同物种所具有的遗传多样性。可以说,遗传多样性既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

通过拟南芥揭示高温下植物基因突变的原理

    团队以拟南芥为对象研究多代高温下植物基因突变的原理(扬州大学供图)  近日,扬州大学园植学院教授校金飚和农学院徐辰武在《基因组生物学》期刊在线发表题为“多代高温胁迫下拟南芥全基因组DNA突变研究”的最新研究成果。该研究首次从种群遗传谱系和单粒种子遗传谱系两个层面揭示了长期多代高温下植物的DN

拟南芥转基因植株的鉴定

实验概要本实验介绍了拟南芥转基因植株的初步鉴定方法,包括:阳性苗的筛选,GUS基因表达分析,组织PCR和RT-PCR分析。主要试剂0.2%的Triton X-100,10%的次氯酸钠,含20 mg/L Hygromycin的MS培养基,X-Gluc,75%乙醇,0.25 N NaOH,0.25

Nature解析癌症遗传多样性

  正如没有任何两个人具有相同的遗传构成一样,最近的一项研究表明乳腺癌患者中没有任何两个单一的肿瘤细胞具有相同的基因组。  由德克萨斯大学M.D.安德森癌症中心遗传学系助理教授Nicholas Navin领导的这项研究发现对于乳腺癌的诊断和治疗或许会产生重要的影响。  这一研究还有可能帮助对抗乳腺癌

概述遗传多样性的解析

  遗传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任何一个物种都具有其独特的基因库和遗传组织形式,物种的多样性也就显示了基因遗传的多样性。另一方面,物种是构成生物群落进而组成生态系统的基本单元。生态系统多样性离不开物种的多样性,也就离不开不同物种所具有的遗传多样性。因此遗传多样性是生态系统多样性和物

关于遗传多样性的简介

  遗传多样性是指地球上所有生物所携带的遗传信息的总和。但一般所指的遗传多样性是指种内的遗传多样性,即种内个体之间或一个群体内不同个体的遗传变异总和。种内的多样性是物种以上各水平多样性的最重要来源。遗传变异、生活史特点、种群动态及其遗传结构等决定或影响着一个物种与其它物种及与环境相互作用的方式。而且

简述遗传多样性的价值

  1、为人类提供了基本食物,是人类食物的根本和不可替代的来源(现实和潜在)。  2、人类药物和衣着的主要来源。  3、提供多种多样的工业原料,如木材、纤维、橡胶、造纸原料、天然淀粉、油脂等等  4、生物多样性是维护自然生态平衡的基础。  5、生物多样性是遗传育种的基因源泉。

全基因组测序揭示蒙古族遗传结构

  内蒙古民族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白海花团队对175名蒙古人进行了全基因组测序,从而揭示了蒙古族的遗传结构。11月6日,相关成果发表于《自然—遗传学》。  历史上,蒙古族的统治疆域曾北至俄罗斯的西伯利亚,南至中国南海,东北至黑龙江,西南至缅甸泰国境内,蒙古族民众也因此四散各地。不过,对于蒙古族人如何影响

全基因组测序揭示蒙古族遗传结构

内蒙古民族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白海花团队对175名蒙古人进行了全基因组测序,从而揭示了蒙古族的遗传结构。11月6日,相关成果发表于《自然—遗传学》。  历史上,蒙古族的统治疆域曾北至俄罗斯的西伯利亚,南至中国南海,东北至黑龙江,西南至缅甸泰国境内,蒙古族民众也因此四散各地。不过,对于蒙古族人如何影响其他

PNAS:sRNA测序揭示杂种优势之谜

  Illinois大学的功能基因组学副教授Steve Moose及其团队发现了玉米杂种优势的新因素,即20至25个核苷酸长的双链小RNA分子sRNA。文章发表在6月26日的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杂志上。   “杂种优势

干细胞基因选择影响人群环境适应遗传

紫外辐射与气温是随纬度变化而变化的环境因子。在人类遗传上,是否存在同时导致对这两种环境因子变化适应的基因,一直是学界探寻的课题。我国多机构研究人员合作的一项最新成果,在进化遗传学国际期刊《分子生物学与进化》上回答了这一疑问。 据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宿兵研究员介绍,现代人在20至30万年

科学家开发高性能大片段插入删除变异鉴定工具

  10月13日,华中农业大学生物信息团队杨庆勇课题组联合新加坡国立大学Sung Wing-Kin(宋永健)课题组在《核酸研究》(Nucleic Acids Research)在线发表论文,开发出高性能的大片段插入删除变异(InDel)鉴定工具IndelEnsembler,使大片段InDel鉴定准确

拟南芥基因组DNA的提取

实验概要本实验介绍了用CTAB法提取拟南芥基因组DNA。主要试剂CTAB提取液(2%CTAB,50mMEDTA,50mM Tris-HCl,PH 8.0,0.84M NaCI,0.05%巯基乙醇),氯仿,无水酒精,70%的酒精主要设备1.5 mL离心管,65℃水浴锅,高速离心机,研钵实验材料拟南芥叶

中科院植物所植物适应性进化研究取得新进展

  中科院植物研究所郭亚龙研究组在研究中首次提供了在全基因组水平上开展植物平衡选择研究的案例。图片来源于网络  适应性是生物在变化多样的环境中生存所需的最基本能力,其中一个核心因素是遗传多样性的高低,丰富的遗传多样性是保证物种在变化多端的生态环境中生存繁衍的根本。中科院植物研究所郭亚龙研究组在研究中

遗传多样性随着衰老而增加

染色质修饰包括组蛋白转录后修饰,组蛋白多样性。连同DNA一起调控表观遗传表型。虽然染色质修饰在多种生理学过程和人类疾病中都有重要的意义,但是由于此前存在的技术检测通道有限,无法同时检测各种免疫细胞亚群特异性marker和各种染色质修饰。因此在人类免疫细胞中进行染色质研究具有挑战性。近期出现的一个技术

Science揭示大脑的遗传多样性

  科学家们通过对来自死亡大脑或是培养物衍生的单个人类神经元进行基因组分析,揭示出存在相当程度的DNA拷贝数变异。这些遗传差异有可能影响了脑细胞功能,甚至可能塑造了我们的人格、学习能力,影响了对一些神经系统疾病的易感性。相关论文发表在10月31日《科学》(Science)杂志上。   斯克里普斯研

简述遗传多样性的主要影响

  遗传多样性是物种进化的本质,也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一个基因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兴衰,一个物种影响一个国家的经济命脉”,已是被无数实例证明了的事实。如第一次“绿色革命”和水稻杂交优势的利用, 就是发现和利用了矮秆基因和不育基因的结果。显而易见, 遗传多样性的研究无论是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新几内亚岛民最具遗传多样性

  如果你沿着新几内亚岛蜿蜒曲折的塞皮克河旅行,那么你很快就会发现,从河流的一个拐弯到下一个拐弯,沿岸居民说着完全不同的语言。一个研究小组上周在美国《科学》杂志上报道说,这座岛屿上显著的语言多样性反映了真实的基因差异。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研究小组得出的结论是,这种遗传变异可以追溯到距今2万年前到1万

简述遗传多样性的检测方法

  检测遗传多样性的方法随生物学尤其是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的发展而不断提高和完善。从形态学水平、细胞学(染色体)水平、生理生化水平、逐渐发展到分子水平。然而不管研究是在什么层次上进行,其宗旨都在于揭示遗传物质的变异。任何检测遗传多样性的方法,或在理论上或在实际研究中都有各自的优点和局限,还找不到一种能

中国科学家主导完成盐芥基因组研究

  由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等多家单位共同完成的盐芥(Thellungiella salsuginea)基因组研究成果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在线发表(http://www.pnas.org/content/early/2012/07/05/12099541

中国科学家主导完成盐芥基因组研究

  由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等多家单位共同完成的盐芥(Thellungiella salsuginea)基因组研究成果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在线发表(http://www.pnas.org/content/early/2012/07/05/12099541

遗传发育所研究团队领衔完成小麦A基因组测序

  3月24日,国际著名学术刊物《自然》在线发表了题为Draft genome of the wheat A-genome progenitor Triticum urartu的研究论文。该项研究首次完成了小麦A基因组的测序和草图绘制,比较全面地揭示了A基因组的结构和表达特征,对未来

Nature子刊惊人发现:基因测序揭秘脑瘫的遗传因素

  脑瘫是导致儿童残疾的最常见原因。历史上,它被认为是由出生窒息、中风、婴儿大脑发育受感染等因素引起。脑瘫患儿在早期运动发育中遇到障碍,症状表现为癫痫、学习、演讲、听觉和视觉障碍等。平均每1000个新生儿中有2个受脑瘫的影响,其中一些孩子受到轻微影响,而另一些则不能独立行走或交流。一般对于寻找残疾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