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自然—遗传学》:研究发现中国超级稻增产关键基因

中国超级稻的高产奥秘一直备受关注,中国研究人员3月22日在英国《自然—遗传学》(Nature Genetics)杂志网络版上报告说,他们发现一个名为“DEP1”基因的突变对促使中国超级稻增产起着关键作用,这一发现将有助于研究和培育出更高产的水稻新品种。 水稻产量由分蘖数、穗粒数、粒重等多种农艺性状决定,其增产研究也是涉及多个基因和环境综合作用的复杂问题,目前对水稻产量形成的分子基础的认识还非常有限,而且研究难度很大。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傅向东研究员等人经过5年的研究发现,水稻中“DEP1”基因会发生突变,突变后的基因被称为“DEP1”,它能促进细胞分裂,使得稻穗变密、枝梗数增加和每穗籽粒数增多,从而促使水稻增产。 研究人员还发现,目前在中国东北和长江中下游地区大面积种植的高产水稻品种中都含有“DEP1”基因,表明这一基因已经在中国超级稻的增产中发挥了作用。 傅向东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介......阅读全文

“未来水稻”:你在多远的未来?

  “未来水稻”时代,是个增加了分子生物学技术“工具”的育种时代,能促使水稻产量、品质、抗性等的全方位、大幅度提升。  不久前,第19届国际植物学大会活动之一的“2017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与国际水稻研究所联合研讨会”,在深圳举办。一种基于生物分子育种技术的“未来水稻”,受到广泛关注。  据称,

高产抗病杂交水稻找到基因“门牌号” 确保粮食安全

  1月9日,2014年国家科技进步奖获奖名单揭晓,南京农业大学万建民教授团队研究项目“水稻籼粳杂种优势利用相关基因挖掘与新品种培育”,通过20年的系统研究,发掘出水稻广亲和、早熟和显性矮秆基因,开发相应分子标记和育种技术,成功培育籼粳交高产水稻新品种,荣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项目组江玲教授告

超级杂交稻四期攻关启动 冲刺大面积亩产千公斤

  2011年9月,超级杂交稻在湖南实现大面积亩产926.6公斤,提前四年实现第三期900公斤目标。今春,由袁隆平院士领衔的科研团队率先启动第四期超级杂交稻大面积亩产1000公斤攻关,在海南三亚南繁基地,为冲刺亩产1000公斤目标选育的“种子选手”已摆开擂台,接受挑选。  在位于三亚的国家

媒体披露中国大米污染分布图 专家称无需恐慌

媒体披露中国大米污染分布图  南京农业大学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的潘根兴教授,早在几年前,就开始对稻米的镉污染进行过系统的研究,这是缘于种植水稻的土壤中发现了重金属超标的状况,而土壤关系着食用大米的品质,水稻自身的独特的“基因”,也影响着水稻米粒吸收土壤中特殊物质的能力,而其中稻米对于镉污染的吸附作用

我国科学家发现水稻早熟高产新机制

  水稻如何能既早熟又高产?我国多个科研团队合作发现,一个名为Ef-cd的基因可将水稻成熟期提早7天至20天,不造成产量损失甚至具有不同程度的增产效果。挖掘和利用该基因,将有力促进绿色超级稻品种培育的减肥增效需求。该研究成果27日在线发表于知名学术期刊《美国科学院院刊》。  在我国杂交水稻发展的早期

专家发现通过对水稻关键基因调控或可实现低肥高产

  中国科学家最新研究发现,水稻关键增产基因DEP1能调控氮肥高效利用,或可帮助改良水稻品种,实现少施肥高产量的目标。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傅向东和中国水稻研究所钱前等人带领的科研团队近日在英国《自然-遗传学》杂志上报告说,DEP1是他们之前研究发现的一个中国超级稻增产关键基因。这次在

《PNAS》八大热点文章

  《PNAS》(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是与Nature、Science齐名,被引用次数最多的综合学科文献之一,PNAS收录的文献涵盖生物、物理和社会科学,主要内容包括具有高水平的前沿研究报告、学术评论、学科回顾及前瞻、学术论文以及美国国家科学学会学术动态的报道和出版。近期其最受关注的文章(生物类)如

我科学家搭建超级杂交稻产量基因解析平台

  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杂志日前在线发表了一篇关于解析超级杂交稻产量相关基因遗传位点的最新研究论文,这项由中国水稻研究所、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和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研究所等合作的科研成果,为解析与超级杂交稻产量有关的基因位点提供了宝贵的材料和有效的平台。   中国的杂交稻为世界粮食生产

PNAS:科学家搭建超级杂交稻产量基因解析平台

  记者从中国农科院获悉,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杂志日前在线发表了一篇关于解析超级杂交稻产量相关基因遗传位点的最新研究论文,这项由中国水稻研究所、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和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研究所等合作的科研成果,为解析与超级杂交稻产量有关的基因位点提供了宝贵的材料和有效的平台。   中国

深圳将打造全球“种业硅谷”

  2故事   白手起家来深创业   建起分子设计育种平台   除了冯树英团队,深圳还培育引进了深圳市分子设计育种研究院邓兴旺分子设计育种创新团队、中国农科院黎志康绿色超级稻创新团队、创世纪转基因技术公司杨雅生团队、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中心清华深圳龙岗研究所袁隆平超级杂交稻创新团队、深圳市

中科院Nature Genetics发表水稻研究新成果

  来自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研究所、中国水稻研究所、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等机构的研究人员证实,异三聚体G蛋白(Heterotrimeric G proteins)调控了水稻的氮利用率。这一重要的研究发现发表在4月28日的《自然遗传学》(Nature Genetics)杂志上。   论文的通讯作

我科学家参与完成非洲稻基因组测序

  最近,美国亚利桑那大学(UA)研究人员带领的一个国际研究小组,完成了非洲稻(Oryza glaberrima)的全基因组测序。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的陈明生(Mingsheng Chen)和Jinfeng Chen也参与了此项研究工作。相关研究结果,以“The genome sequenc

合肥研究院等发现水稻抗倒伏分子机制

  随着我国超级稻计划的实施与推进,水稻产量不断提升的同时倒伏问题日趋严重,“增产不增收”阻碍了水稻增产和农业增效。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技术生物与农业工程研究所离子束植物遗传研究室研究员吴跃进课题组与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傅向东课题组合作,在水稻抗倒伏基因sdt的分子机制研究方面

我国超级稻基因组数据从“云端”向全球共享

  “我们的3000份绿色超级稻基因组原始测序数据,覆盖了全球25万份种质基因全部遗传变异的95%。这份核心数据,将正式通过阿里云平台,向全球免费开放。”9月15日,中国农业科学院、阿里云计算有限公司、华智水稻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北京聚道科技有限公司在长沙共同启动“云之稻项目”,中国农科院农作物基因资

我国科学家揭示水稻早熟高产新机制

  水稻的生育期是决定品种种植地区与种植季节的重要农艺性状,选育早熟高产新品种一直是水稻遗传育种研究的主攻方向之一。在我国杂交水稻发展的早期阶段,“高产不早熟、早熟不高产”即所谓“优而不早、早而不优”现象,是杂交稻品种培育上遇到的重大难题。对此,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及其带领的团队从国际水稻研究所引进

中国农科院与英国科技合作成效显著

  2月1日上午,英国首相特雷莎·梅到访中国农业科学院参观国家现代农业科技展示园。  特雷莎·梅对中国科学家在农业高新技术领域所取得的成就表示赞赏,并表示英方愿与中国在农业领域开展更加紧密的合作。  中国农科院院长唐华俊向梅介绍了中国农科院与英方合作的情况,并表示将以此次首相来访为契机,进一步拓展中

第十届中国生物产业大会在穗闭幕

  中国生物产业看广东,广东生物产业看广州。7月5日,为期3天的第十届中国生物产业大会暨首届官洲国际生物论坛在广州白云国际会议中心闭幕。此次大会作为中国生物产业领域规模最大、层次最高的品牌盛会,众多院士、专家纷纷点赞广州。  本届大会由中国生物工程学会等20家国家级(协会、商会)与广东省政府联合主办

中科院实验“超级稻” 发现农作物氮高效利用基因

  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傅向东团队发现,中国超级稻增产关键基因DEP1在水稻氮高效利用方面能起到关键作用,从而找到一条在保证粮食总产量不断提高的同时,提高氮肥利用效率、降低水稻生产成本且减少环境污染的可持续发展农业新途径。4月 28日,《自然—遗传学》杂志在线发表了该研究成果。   “

我国已完成400多个水稻基因转基因克隆工作

  我国的水稻研究已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领域,目前华大基因农能平台已经完成400多个水稻基因的转基因克隆工作,依托华大基因强大的高通量测序技术,今后将进一步加快水稻转基因育种研究工作。这是记者在6月29日结束的“水稻基因组学与农业应用研讨会”上获悉的消息。  作为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

依托高通量测序技术 400多个水稻基因转基因克隆工作完成

  我国的水稻研究已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领域,目前华大基因农能平台已经完成400多个水稻基因的转基因克隆工作,依托华大基因强大的高通量测序技术,今后将进一步加快水稻转基因育种研究工作。这是记者在6月29日结束的“水稻基因组学与农业应用研讨会”上获悉的消息。  作为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水稻

研究揭示超级稻粒宽粒重基因调控产量机理

  近日,中国水稻研究所水稻基因组模块创制创新团队在《新植物学家》在线发表了最新研究成果。该研究克隆了一个水稻粒宽粒重QTL/基因并开展了功能分析,为阐明水稻粒形的遗传调控机制和高产分子育种奠定了基础。  此前,科学家已克隆了一些控制水稻籽粒大小的重要基因/QTL,但水稻粒形和粒重调控的分子机理仍不

研究揭示超级稻粒宽粒重基因调控产量机理获

  近日,中国水稻研究所水稻基因组模块创制创新团队在《新植物学家》在线发表了最新研究成果。该研究克隆了一个水稻粒宽粒重QTL/基因并开展了功能分析,为阐明水稻粒形的遗传调控机制和高产分子育种奠定了基础。近等基因系的表型及产量。水稻所供图  此前,科学家已克隆了一些控制水稻籽粒大小的重要基因/QTL,

“十二五”农村领域科技2014预备项目评审结果公示

关于对“十二五”农村领域科技计划2014年预备项目评审结果公示的通知   “十二五”农村领域科技计划2014年预备项目评审已结束,现将评审结果予以公示。公示期为2013年8月26日-9月1日,共7天。   如对公示结果有疑问,请于公示期间以信函或传真的方式署真实姓名向我单位反

中国科学家成功克隆水稻增产基因

  中国科学家在新一期英国《自然·遗传学》杂志上报告说,他们成功克隆了一个可帮助水稻增产的关键基因,该基因能使水稻向秆壮穗大的理想株型发展,在高产育种中具有重要应用前景。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李家洋院士和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水稻研究所钱前研究员等组成的科研团队取得了这一突破性进展。李家

我成功克隆水稻多个功能基因 已用于培育超级稻品种

  我科学家成功的克隆了水稻多个产量、品质、抗逆和生长发育相关的功能基因,成果相继发表在Nature等顶尖学术刊物上,基因申请了发明专利,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引起了广泛关注。  这些基因的克隆代表了该领域的最新进展,研究论文产生了重大影响,多个基因已被用于培育多抗、优质、高产、营养高效的新型超级水稻品

科学家发现杂交稻稳产高产基因

  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水稻研究所钱前院士、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熊国胜研究员与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李家洋院士领衔的研究团队发现了杂交稻实现“绿色革命”的伴侣基因,这一基因决定了杂交稻稳产高产的性能。该项成果日前发表于《分子植物》杂志。  钱前院士介绍说,植物株型是一种非常复杂的农艺性状,是

863计划将农产品快检装备列为重点征集领域

  近日,科技部发布了“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农村领域2014年备选项目征集指南”,其中将农产品质量无损与快速检测技术与装备列为研究征集方向,详情如下:   一、生物种业专题   研究方向:绿色超级稻新品种选育   1、研究任务:   (1)全基因组选择技术平

学者发现增加水稻分蘖数和产量的重要基因

SD1和HTD1等位基因在现代水稻育种中的导入模式图。水稻所供图  上世纪50-60年代,育种学家利用“矮化基因”改良水稻、小麦等作物株型,培育高产品种,被称为“绿色革命”。虽然“绿色革命”带来了高产的株型,但是这种复杂且决定产量的性状究竟由什么因素决定,科学家并不清楚。  近日,中国科学院院士钱前

熊立仲教授到武汉植物园作学术报告

   熊立仲教授应邀到武汉植物园作学术报告  12月10日下午,应中国科学院植物种质创新与特色农业重点实验室、武汉植物园生物多样性保护中心研究员杨平仿的邀请,作物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基因组研究与水稻遗传改良”创新团队成员、华中农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副院长熊立仲教授来武

水稻种植另辟节水蹊径

  以“超级稻”为代表的我国水稻“高产路线”,有力保障了国家的粮食安全。目前,国内水稻专家另辟蹊径,从节水抗旱的角度入手,探索一条与“高产”路线并行不悖的“绿色生态”路线。   作为项目主持方的上海市农业生物基因中心负责人新近宣布,育成的节水抗旱稻已在全国推广,并在亚非贫水国家示范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