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杯背后的科学:如何预防心脏骤停

2003年6月26日,当联合会杯半决赛喀麦隆对哥伦比亚的比赛进行到72分钟,喀麦隆球员Marc-Vivien Foe突然倒地,经抢救无效去世,年仅28岁。Foe的突然离世震惊了整个足球界。尸检发现了肥厚型心肌病的证据,这也是年轻运动员心脏性猝死的主要原因。 在之后的十年,国际足联医疗评估和研究中心(F-MARC)与全球从事运动医学的研究人员合作,引入新措施来应对突发性心脏骤停(SCA)。随着巴西世界杯首场比赛的临近,国际足联一方面保持球员心脏健康,另一方面采取充分的预防措施。 心脏骤停被定义为“心脏功能、呼吸和意识的突发、意外丧失”。它通常是由心脏泵血动作的破坏而引起的,这使得血流不再流向身体的其他部分。这与心肌梗死不同,后者是在流向心脏的血液被堵塞时发生。不过,它也可能引发心脏骤停。 据国际足联的首席医疗官Jiri Dvorak介绍,如今在每场比赛之前,他们都会对所有球员和裁判进行体检,以确定哪些人容易出现心脏问题。......阅读全文

理解心脏骤停的新希望

   英国肯特大学的新的生物科学研究可能为更多地理解导致心脏骤停的心脏突变指出道路。  肥厚型心肌病是一种每500人有1人携带的遗传病,它是青年运动员心脏骤停的首要原因。其中知名的事件包括足球运动员Fabrice Muamba在一场比赛中心脏突然停止跳动而导致他跌倒。尽管他最终被救活了,他如今无法再

心脏骤停患者复苏后的治疗

  心脏骤停患者的评估和管理分为五个阶段:(1)对心脏骤停的最初反应,包括由旁观者和急救人员进行的基本生命支持;(2)由医务人员进行的入院前高级生命支持;(3)到达急诊科后处理的交接;(4)院内的心脏骤停后处理;(5)长期的治疗策略。本文讨论的重点是针对已经到达医院的心脏骤停患者和心脏骤停后的处

心脏骤停与心脏性猝死临床用药分析

  心脏骤停是指心脏射血功能的突然终止。导致心脏骤停的病理生理机制最常见的是室颤,其次为心室停顿,较少见的为无脉性电活动。临床表现是突然意识丧失,心音消失,大动脉(搏动消失,呼吸断续,随后呼吸停止,瞳孔散大,全身发绀。    心脏性猝死是指由于心脏的原因引起的无法预测的自然死亡。患者过去可有或无心脏

心脏骤停后的心电图模式分析2

知识链接:Osborn波简介 1. Osborn波的形成 Osborn波是指QRS波结束和ST段起始的结合点(J点)抬高≥0.1mV,时程≥20ms,圆顶样或驼峰样向上偏离基线的波,是整体心室肌除极结束和复极开始的一个标志点。1938年,Tomashewski在冻伤患者的心电图中首次发现了Osbor

心脏骤停,急救掌握四个“三”

   今年发布的《中国公众心肺复苏卫生健康指南》,对心脏骤停的急救措施进行了重新总结,并提出了“预判三停、施救三法、预警三痛、防控三步”的操作建议。学会它,或许能在关键时刻救人一命。  预判把握“三停”。心脏停搏起病骤急、死亡率高,第一时间识别心跳骤停尤为重要。在确保周围环境安全的前提下,应识别心跳

心脏骤停后的心电图模式分析1

69岁,男性,于家中发生心脏骤停,经急救人员抢救成功后入院行进一步治疗。 入急诊室后,患者仍不省人事,遂入重症监护室进行护理。由于患者仍处于昏迷状态,故被放置在降温毯上,并进行了12导联心电图检查,如图1。 图1 心电图1 患者的心电图显示什么?A 窦性心律伴2:1传导阻滞B 窦性心律伴房性早搏C

心脏骤停后低温治疗不是越冷越好

  美国心脏协会年会(AHA2013)上,公布了一项随机双盲平行对照研究——心脏骤停患者目标体温管理(TTM),结果显示心脏骤停患者体温降至33°C后的表现并不比那些降温至36°C的患者好,每组约有一半的患者存活。该研究11月17日在线发表于《N Engl J Med》。    研究简介:目前的

心脏骤停与心肺脑复苏的基本介绍

  心脏骤停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心脏突然停止跳动,有效泵血功能消失,引起全身严重缺氧、缺血,临床表现为扪不到大动脉搏动和心音消失;继之意识丧失,呼吸停止,瞳孔散大,若不及时抢救可引起死亡。一般认为,心脏停搏5~10秒可出现眩晕或晕厥,超过15秒可出现晕厥和抽搐,超过20秒可出现昏迷;若心搏停止超过5分

后叶加压素对心脏骤停的应用

  对复苏困难的心脏骤停病人施以后叶加压素,其成活率是常规肾上腺素复苏法的3倍。这一结论是由奥地利的Insbrunck大学的Wenzel医生领导的44个研究小组对奥地利、德国及瑞士总计1186名病人临床观察后得出的。由于现行的治疗心跳骤停的方法成功率不高,因此上述研究结果被认为有可能导致对传统的心跳

研究表明:空气污染加大心脏骤停风险

  近期发表在《美国流行病学杂志》网站上的一项研究显示,悬浮在空气中的微小颗粒污染物会增加突发性心脏骤停的风险。  据美国每日健康新闻(HealthDay News)报道,研究人员们对2002年至2006年间纽约市空气污染程度和8216例非住院病人心脏骤停的资料进行了比

心脏骤停高危患者的药物治疗预防介绍

   长期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的患者猝死发生率未见显著降低,主要原因在于不正确地选用药物和抗心律失常药物的致心律失常作用。目前多数学者认为器质性心脏病患者伴4级以上室性期前收缩时应积极治疗,最好根据电生理药物试验结果合理选用药物。  ①β受体阻滞药:为第Ⅱ类药物,长期应用该药可减少心绞痛发作,增强患者

心脏骤停患者院前低温治疗无额外获益

  研究概述     指南推荐,心脏骤停复苏后昏迷患者可给予低温治疗。但之前小规模研究尚不能证明在院前给予低温治疗有效。因此,研究人员设计了一项随机临床试验,探讨院前低温治疗对患者生存率和出院时神经功能的影响。     研究人员纳入在2007年12月15日至2012年12月7日期间华盛顿州

世界杯背后的科学:如何预防心脏骤停

  2003年6月26日,当联合会杯半决赛喀麦隆对哥伦比亚的比赛进行到72分钟,喀麦隆球员Marc-Vivien Foe突然倒地,经抢救无效去世,年仅28岁。Foe的突然离世震惊了整个足球界。尸检发现了肥厚型心肌病的证据,这也是年轻运动员心脏性猝死的主要原因。  在之后的十年,国际足联医疗评估和研究

心脏骤停后诱导低体温的获益受质疑

  降低心脏骤停昏迷患者的核心体温可改善结局的观念也被广为接受,但在美国心脏协会(AHA)年会上发布的两项最新研究对这一观念提出了质疑。这两项研究显示,降至低体温水平与正常体温相比、院前与院内相比,降温治疗均不能明显改善死亡率或神经结局。这两篇论文分别同期发表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和《美国医学会

心脏骤停致死率竟随居住楼层而增加?

  根据加拿大的一项新研究,住在建筑高层或者中部的人,比起住在高楼下部的人,经历心脏骤停之后的存活比例高了很多。这是第一次建立心脏骤停也居住高度之间的关联性。相关研究发表在《 Canadian Medical Association Journal》上。  一旦患者的心脏停止跳动,在进行(使用电刺激

研究显示心脏骤停与某种特殊的基因变异有关

  一项最新研究发现,某种特殊的基因变异可能与心脏骤停有关,这一发现将有助于预防和治疗心脏骤停。   来自美国、加拿大、芬兰和荷兰等国的研究人员参加了这项研究。为探讨遗传变异与心脏骤停之间的关系,研究人员将4402名心脏骤停患者的基因与3万名正常人的基因进行比对。研究发现,BAZ2B基因与心脏骤停

目标体温管理不影响心脏骤停患者预后研究概要

  研究显示,血管内降温与基础外部降温两种目标体温管理(TTM)策略对院外心脏骤停患者主要临床预后无明显差异。[Circulation 2015 Jun 19]    Nicolas Deye(法国巴黎Lariboisière医院)表示,ICEREA试验通过在400例患者中比较两种降温测量,结果

警惕化疗联合免疫的严重不良反应:心脏骤停

 目前,手术、放化疗、靶向药物、免疫药物等多种治疗措施在肿瘤治疗领域各自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中,靶向药物和免疫治疗以其优秀的疗效得到了广泛运用。为了取得更好的疗效,让更多的患者获益,目前将几种治疗策略联合使用正成为趋势,比如化疗联合PD-1、PD-L1抑制剂。  这种联合治疗策略对患者肿瘤的PD-L1

非药物治疗心脏骤停高危患者的预防措施介绍

  药物治疗室速无效,不能控制复发又危及生命属猝死高危者宜选用非药物治疗。  ①手术治疗:精确标测室速起源点,进行室速灶或室壁瘤的切除,或室速灶心内膜全部或部分环切等手术治疗。先天性多形性室速伴长QT间期综合征,药物治疗晕厥不能控制时可进行高位左胸交感神经节(胸1~5)切除,术后可明显降低死亡率。 

四类药使用不当可致心脏骤停

  心脑血管病患者用药时需特别谨慎,一些药物使用不当容易造成心源性猝死。如治疗心力衰竭的药物洋地黄、地高辛,若过量使用或同时使用其他能提高地高辛血药浓度的药物,可出现“洋地黄中毒”,如果再贻误治疗,会因心室纤颤而导致死亡。    抗心律失常药 可分为四类,使用不当均会导致心律失常。如奎尼丁是治疗心律

天津爆炸现场测出神经性毒气-可致心脏骤停

  天津港“8·12”瑞海公司危险品仓库特别重大火灾爆炸事故,已经发生5天了,救援救治、善后处置工作仍在紧张推进。人们关心的问题许多,仍待进一步解答。大家在关心伤员的救治和遇难者的善后处置,也在关心危险品的查找、处理。专业防化人员在现场都看到了什么?他们又采取了什么措施呢?  北京消防总队的生化侦检

“鸡尾酒疗法”改善心脏骤停者出院生存率

  初步数据显示,抗利尿激素、类固醇和肾上腺素(VSE)联用可改善ROSC和生存率。所以,Mentzelopoulos和同事们拟通过一项大型随机试验确定上述联合用药是否能改善预后。研究中共有268例患者接受血管加压素(20IU/心肺复苏周期)或心肺复苏期间输注含生理盐水的标准肾上腺素(即少量肾上腺素

心脏骤停后综合征分期、病理生理学和治疗

  尽管心肺复苏技术获得诸多进展,但心脏骤停后存活率仍然偏低。最近北美的数据显示,心肺复苏后出院存活率仅7.9%,而且神经转归往往偏差,研究显示,复苏后治疗能够显著影响该类患者的整体预后。在救治过程中,必须关注一个名词“心脏骤停后综合征”(PCAS),即心脏骤停成功复苏后,机体长时间缺血以及缺血

检测血液中性激素水平被发现--可确定病人心脏骤停可能性

  检测血液中的性激素水平可确定病人有没有心脏骤停的风险。心脏骤停是一种心律紊乱疾病,致死性高达95%。一项最新研究显示,那些有过心脏骤停经历的男人,其睾丸素(主要雄激素)水平相对较低;如果雌二醇(主要雌激素)水平较高,无论男女突然心脏骤停的可能性都会更高。相关论文在线发表于同行评议杂志《

一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致呼吸心脏骤停病例分析

 病例 女,45岁,因“右肱骨骨折术后10个月,外固定钉孔红肿、流脓5d”入院。检查提示:生命体征平稳,心电图、血常规、胸片等辅助检查均正常。拟择期在臂丛神经阻滞下行右肱骨病灶清除和外固定架固定术。否认有糖尿病、心脏病、药物等过敏史。 术前用药:阿托品0.5mg、苯巴比妥钠0.2mg肌肉注射。入手术

病例分析:新生儿心跳290次/分,骤发骤停

 出生刚满28天的新生儿“琪琪”,心跳竟然每分钟达到290次,还出现急性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这可把家长吓到了。1月4日,经**福州总医院儿科专家多方努力,“琪琪”的心律被成功“减速”,目前已顺利出院。   因妈妈身体不好,小“琪琪”出生后一直靠母乳、奶粉混合喂养。一周前,体重4.3Kg的“琪琪”,

关于心跳骤停的病因分析

  1.冠状动脉疾病  (1)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冠心病是心脏性猝死中最常见的病因。  (2)冠状动脉痉挛 是由于冠状动脉痉挛所致,而缺少显著的、明确的冠状动脉病变,目前已较肯定,严重的冠状动脉痉挛足以使ST段抬高,且可以是无症状性的,也可以伴有严重的心律失常,自发性ST段抬高与严重心律失常在

心脏超声指导胶质瘤切除术术中心搏骤停复苏病例...2

 2.6心脏超声 心脏超声可以直接观察心脏瓣膜、心腔、心包、主要血管及这些结构内的血流,动态观察心肌的收缩与舒张活动,提供即时信息,已越来越多地应用于术中麻醉管理。当术中出现不明原因心搏骤停时,TTE可快速诊断病因,如心包填塞、气胸和肺栓塞等,有助于指导进一步治疗。 Markin等回顾了364例围手

心脏超声指导胶质瘤切除术术中心搏骤停复苏病例分析

 1.病例资料 1.1一般资料 患者女性,53岁,身高165cm,体重64kg,因“耳鸣3年,间断头痛伴癫痫发作1年余”就诊。既往高血压病史15年,规律服用培哚普利治疗,平素血压110~120mmHg/70~80mmHg(1mmHg=0.133kPa);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病史10年,

安装起搏器患者全麻下肝动脉化疗栓塞术中心脏骤停...

安装起搏器患者全麻下肝动脉化疗栓塞术中心脏骤停抢救成功病例分析 我院老年病科收治1例肝癌并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患者,且已安装心脏起搏器,在全麻下行第8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中出现心脏骤停,经积极抢救心肺脑复苏(CPCR)成功,无神经系统并发症,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1病例介绍 1.1临床资料 患者,男,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