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解读菲莱:创造空间科学多个“首次”

近日,在科幻电影《星际穿越》热映之际,欧洲航天局“罗塞塔”号彗星探测器搭载的登陆器“菲莱”在彗星“丘留莫夫—格拉西缅科”的彗核上成功登陆,完成现实版的“穿越”。 11月12日,“罗塞塔”彗星轨道飞行器从22.5千米的高空释放下“菲莱”。不幸的是,它落到了阳光不够充足的阴影中,无法为电池充电。“菲莱”最终在15日进入休眠。 在科学家看来,“菲莱”与彗星的亲密接触,创造了空间科学史上的多个“首次”。他们期待,利用“菲莱”获得的数据,刷新人类对太阳系起源的认识。 打开冰封的“时间胶囊” 多年来,天文学家、空间科学家一直致力于通过探测小行星、月球、火星等天体上的水和有机物信息,获取太阳系形成及地球生命起源的相关证据。 “罗塞塔”也不例外。该项目的主要目标是探索46亿年前太阳系的起源之谜,以及彗星是否为地球“提供”生命诞生时所必需的水分和有机物质。 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研究员季江徽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彗星是太阳系冰封......阅读全文

美SOHO探测器拍摄到彗星冲入太阳毁灭场景

  SOHO探测器目睹一颗彗星拖着长长的尾巴冲向太阳的场景。但之后再也没有看到它出来。这颗彗星可能属于克鲁兹彗星族,由业余天文爱好者塞吉•谢帕科夫最先发现。  这张SOHO探测器拍摄的图像显示在彗星冲入太阳之前的一瞬间,太阳表面发生一起大规模的日冕物质抛射事件,大量太阳物质被抛入太空

美“深度撞击”彗星探测项目宣告结束

  在与地球失去联系一个多月后,美国航天局20日宣布,被称为“彗星猎手”的“深度撞击”探测器已经“死亡”。项目科学家说,他们“为失去一位老朋友而悲伤”。   在辉煌的8年多太空旅程中,“深度撞击”史无前例地飞近并释放撞击器击中一颗彗星,还飞近另两颗彗星近距离拍摄,此外还观察了6颗恒星,向地球发回约

巨型掠日彗星撞击太阳伴随耀斑爆发

掠日彗星:当彗星一头扎入太阳的熊熊烈焰,太阳爆发一次X级耀斑,这是耀斑分级中的最高级撞击发生前:欧空局的探测器在下午2:42成功捕获这颗自杀彗星的实时画面撞击时刻:这是彗星一头扎入太阳的瞬间画面  北京时间10月9日消息,近日,一颗罕见的巨型掠日彗星撞击了太阳,闪光照亮了夜空。在轨道

NASA首次拍到彗星撞击太阳消亡的画面

撞击画面  据美国媒体7月13日的消息,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日前首次拍到彗星撞击太阳而消亡的画面。  NASA官员表示,撞击发生在7月6日。这颗彗星撞击太阳时逐渐融化,由于炽热的温度和辐射最终完全被蒸发掉。整个过程持续了约15分钟,全程被NASA的太阳动力学观测

太阳系首个“星际来客”可能是彗星

“Oumuamua”可能有一颗冰冷的心。图片来源:ESO/M. Kornmesser 来自太阳系外的第一个已知的被称为“Oumuamua”的拜访者可能是一颗冰冷的彗星,而不是一颗由岩石构成的小行星。新的测量方法帮助确认了早期的猜测,即这个星际闯入者的成分,同时也为研究人员在太阳系

太阳系首个“星际来客”可能是彗星

“Oumuamua”可能有一颗冰冷的心。图片来源:ESO/M. Kornmesser 来自太阳系外的第一个已知的被称为“Oumuamua”的拜访者可能是一颗冰冷的彗星,而不是一颗由岩石构成的小行星。新的测量方法帮助确认了早期的猜测,即这个星际闯入者的成分,同时也为研究人员在太阳系中寻

美研究发现太阳或许从邻近恒星“盗窃”彗星

  当你看到明亮的彗星划过夜空时,这壮观的景象说不定是以离我们不远的一颗恒星的损失为代价的。据美国物理学家组织网近日报道,美国西北研究院(SWRI)的科学家用最尖端的计算机模拟,揭开了太阳从邻近恒星那里“盗窃”彗星的内幕。  “如果计算结果正确,我们的太阳就是从邻居恒星家的‘后院’里

美“广角红外测量探测器”首次发现一彗星

  新华网洛杉矶2月12日电(记者高原)美国航天局喷气推进实验室日前发布公告说,2009年12月升空的美国“广角红外测量探测器”首次成功发现一颗彗星,专家希望借助这颗彗星的观测数据了解太阳系形成的早期情况。   公报说,“广角红外测量探测器”是一台红外太空望远镜,它在今年1月22日对太空进行

奥尔特云起源新解-太阳或从邻近恒星“偷”彗星

  当你看到明亮的彗星划过夜空时,这壮观的景象说不定是以离我们不远的一颗恒星的损失为代价的。据美国物理学家组织网近日报道,美国西北研究院(SWRI)的科学家用最尖端的计算机模拟,揭开了太阳从邻近恒星那里“盗窃”彗星的内幕。   “如果计算结果正确,我们的太阳就是从邻居恒星家的‘后院

百年不遇彗星大爆发体积超过太阳

北京时间11月16日消息,据美宇航局太空网报道,大约两周前,一颗名为“霍尔姆斯”的彗星突然爆发,亮度增加了近百万倍,天文学家对这种百年不遇的天文景观欣喜若狂。如今,这颗彗星亮度虽然变暗,但不断膨胀的“身体”让其体积超过了太阳。 设于莫纳克亚山上的加拿大-法国-夏威夷望远镜拍摄到的彗星“霍尔姆斯

专家解读菲莱:创造空间科学多个“首次”

   近日,在科幻电影《星际穿越》热映之际,欧洲航天局“罗塞塔”号彗星探测器搭载的登陆器“菲莱”在彗星“丘留莫夫—格拉西缅科”的彗核上成功登陆,完成现实版的“穿越”。  11月12日,“罗塞塔”彗星轨道飞行器从22.5千米的高空释放下“菲莱”。不幸的是,它落到了阳光不够充足的阴影中,无法为电池充电。

35000粒“灰尘”暴露彗星67P化学成分

  据物理学家组织网3日消息称,欧空局“罗塞塔”号彗星探测器上质谱仪收集了35000多颗尘粒,其中包含人们已知的最原始、富含碳的物质,经分析后得到了彗星67P/楚留莫夫-格雷西缅科的化学成分列表。研究人员表示,这颗彗星的成分自太阳系形成至今,几乎没有变化。  彗星67P/楚留莫夫-格雷西缅科(简称彗

欧洲探测器“微距”拍摄沟壑纵横的彗星

格拉希门克彗星中央峡谷的高清图像  据国外媒体报道,欧洲空间局“罗塞塔”探测器近日拍摄到67P/楚留莫夫-格拉希门克彗星的高清照片,在周六最新公布的照片显示,探测器距离彗星大约58英里,即93.5公里。彗星外形酷似花生状,两头较大,中央拥有一个非常深的峡谷,进一步的三维

我国首次实现太阳过渡区探测

近期,中科院空间新技术试验卫星(SATech-01)上搭载的46.5nm极紫外太阳成像仪(英文名Solar Upper Transition Region Imager,简称SUTRI,图1)顺利开机,成功获得首批太阳过渡区(太阳色球与日冕之间的层次)动态成像观测数据,并捕获到近期太阳上的一些

美首次拍到掠日彗星三维画面

  据英国《每日邮报》在线版5月26日报道,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太空科学实验室的太阳物理学家宣布,他们利用美国宇航局的日地关系天文台(STEREO),成功追踪到一颗掠日彗星,并第一次拍到此类彗星“自寻死路”飞速冲向太阳的三维画面。   掠日彗星正如其名,即掠过太阳及接近太阳的彗星

“深度撞击”号探测器与地球失去联络

“深度撞击”号探测器与地球失去联络。图片来源:Ball Aerospace & Technologies Corp.美国宇航局(NASA)的“深度撞击”号探测器如今有了大麻烦。这架探测器在8月11日至8月14日期间与地球失去了联络。该项目主要负责人、马里兰大学学院市分校的Michae

美“深度撞击”探测器近距离拍摄哈特利2号彗星

  2010年11月4日,美国宇航局“深度撞击”探测器对“哈特利2”号彗星进行了近距离拍摄。当时探测器距彗星的距离约为700公里。“哈特利2”号彗星是一个短周期彗星,1986年由天文学家马尔科姆・哈特利发现,其直径约为1.2千米至1.6千米,每6.47年绕太阳一周。专家认为,这颗彗星

美“深度撞击”探测器将探访“哈特利2”号彗星

  美国航天局喷气推进实验室10月26日宣布,美国“深度撞击”彗星探测器将于11月4日探访“哈特利2”号彗星。  “哈特利2”号彗星是一个短周期彗星,每6.47年绕太阳一周,其正面宽度约有800米。喷气推进实验室介绍说,“深度撞击”探测器目前正以大约每秒12.5公里的速度向该彗星进发,预计

美探测器近距飞掠哈特雷2号彗星进行拍照

  据国外媒体报道,11月4日,美宇航局“深度撞击”号飞船以435英里(约合700公里)的距离飞掠彗星“哈特雷2号”,并在这次近距离飞掠中拍摄到一组照片,再次揭示了彗星内部秘密。  根据美宇航局喷气推进实验室公布的这组照片,显示了一个花生形状的彗星。这是彗星核心第五次被近距离抓拍。不

冥王星或由10亿颗彗星聚集而成

冥王星早已被“开除”出大行星家族,降级为矮行星。一项新分析显示,它可能根本不是行星,而是由近10亿颗彗星聚集而成的“巨型彗星”。冥王星大气的主要成分是氮气,表面斯普特尼克平原上的巨型冰川也由富含氮的冰组成。氮气对冥王星地质活动的重要性,有如水对地球的重要性。美国西南研究院的研究人员在美国《国际太阳系

欧航局宣布“罗塞塔”状况良好-将继续彗星探测之旅

  尽管彗星着陆器“菲莱”进入休眠状态,但“罗塞塔”探测器还在环绕目标彗星运转。欧洲航天局19日宣布,“罗塞塔”的彗星探测任务还远未结束,探测器目前状况良好,所有系统和仪器均按预期方式正常运行。  据欧航局介绍,未来一年,“罗塞塔”将重新进入日常科学观测和数据采集阶段,并观察彗星“丘留莫夫—格拉西缅

美星尘号探测器拍得坦普尔1号彗星照片

由星尘号探测器在之前拍摄的坦普尔1号彗星的彗核  情人节这天对于Steve Chesley来说无疑具有双倍的浪漫。这位美国宇航局(NASA)喷气推进实验室(JPL)的行星科学家不但在这一天向他的女朋友——火奴鲁鲁夏威夷大学的天文学家Jana Pittichova——求婚,而且他所供职

彗星“送来”地球大气中22%的氙气

  地球大气层中的氙气起源一直是个谜。据《新科学家》官网日前报道,现在,科学家通过分析欧洲空间局“罗塞塔”号彗星探测器的轨道探测数据,确定了其中22%的氙气来自彗星。这一结果为解释天体与地球演化之间具有联系的假设提供了新证据。   地球大气氙气同位素比太阳风或流星体中的氙气更重,几十年来研究人员

美望远镜拍到1600万公里长慧星照片

塞丁泉彗星(Siding Spring)1600多万公里长的慧尾仙女座星系的尘埃螺旋臂  新浪科技讯北京时间2月18日消息,据美国《连线》杂志网站报道,自去年12月发射升空后,美国宇航局红外太空望远镜“广域红外探测器”(WISE)已经发回超过 25万张原始图片。美国宇航局选择其中的四张进行

彗星炙热烙印揭秘星系形成机制

人们曾经假设,彗星是由冰——太阳系中未曾改变的遗迹——构成的。因此当科学家在去年开始研究由彗星返回的第一个样本时,他们无不大吃一惊。这颗彗星所携带的矿物质竟然要在1400摄氏度的高温下才能够形成,这意味着这些矿物质一定来自于太阳附近。一个新的计算机模型模拟了这一切究竟是如何发生的,而这一发现将可能改

印度发射探测器探索太阳奥秘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9/507751.shtm

印度首个太阳探测器发射升空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9/507692.shtm

ISON项目为掠日研究带来新契机

这颗彗星形成于45亿年前,在2013年11月28日消亡。   在美国波托马克河河岸附近的一间办公室里,Karl Battams一直观测从太阳表面掠过的彗星。   10年前,当天体物理学家Karl Battams刚加入华盛顿市美国海军研究实验室时,他对彗星还没有浓厚的兴趣。不过,

“菲莱”在彗星表面检测到有机分子

  据欧洲媒体报道,欧洲航天局的科学家19日证实“菲莱”号登陆器在降落的“丘留莫夫—格拉西缅科”彗星表面检测到了有机分子。  据悉,含碳有机分子是地球生命基础,这个发现可以为人类了解地球形成早期的化学成分提供线索。科学家还表示,“菲莱”的传感器在穿过了10至20厘米厚的灰尘之后,触碰到了一层像冰一样

科学家首次获得7颗星际尘埃微粒

  科学家首次获得7颗星际尘埃微粒。图片来源:NASA   经过长达数年的大量工作,研究人员终于从返回地球的星尘号探测器中采集到7颗星际尘埃微粒。科学家在上周于美国得克萨斯州林地市召开的月球与行星科学大会上报告说,尽管整个样本的重量只有几百万兆分之一克,但这却是科学家第一次将自己的手放在自太阳系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