蜈蚣机器人来了

很多人看到巨大的蜈蚣会吓得发抖,而美国乔治亚理工学院生物物理学家Daniel Goldman实验室却研究出了这些无脊椎动物如何擅长在人脚、沙土、岩石甚至水中欢快地奔走。在最近一次学术会议上,他们报告称已经研发了一种蜈蚣机器人,有望在田间穿行以清除杂草。 蜈蚣身长腿多,能进行各种运动。这种节肢动物拥有工程师羡慕的“速度、优雅和效率”。尽管如此,它们如何移动尚不清楚。 未参加这项工作的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大学生物力学专家Jake Socha表示,该研究表明灵活性使动物有广泛的行为能力,这些发现揭示了此前未知的蜈蚣运动原理。 Goldman一直以来对蜈蚣很着迷,但分析它们的运动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它们有太多的身体节段和腿需要追踪。他的博士后Yasemin Ozkan-Aydin此前在《科学—机器人》上发表研究,把两个或三个四足机器人连接在一起时,更长的机器可以跨越更宽的间隙并爬过更大的障碍物。这次,他们共同研究蜈蚣运动。 另一......阅读全文

蜈蚣机器人来了

  很多人看到巨大的蜈蚣会吓得发抖,而美国乔治亚理工学院生物物理学家Daniel Goldman实验室却研究出了这些无脊椎动物如何擅长在人脚、沙土、岩石甚至水中欢快地奔走。在最近一次学术会议上,他们报告称已经研发了一种蜈蚣机器人,有望在田间穿行以清除杂草。  蜈蚣身长腿多,能进行各种运动。这种节肢动

美国研制出适应崎岖路面的蜈蚣型机器人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5/500088.shtm

红头蜈蚣-触摸阳光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2/494204.shtm在东亚和澳大利亚森林的树叶下,铅笔长短的红头蜈蚣潜行在黑暗中。这种有毒的节肢动物无法分辨明暗——因为它们没有眼睛。 一只红头蜈蚣沿着原木爬行时,用触角探测阳光的温度。图片来源:

仿生蜈蚣机器人可根据地形自我适应-实现强大的稳定性

技术再一次从大自然中获得了灵感。在研究了蜈蚣如何穿越崎岖的地形之后,研究人员创造了一种多腿机器人,模仿它们弯曲的侧向运动,提供更大的稳定性和可操作性。蜈蚣和千足虫是肌足类动物,这种动物的身体由许多类似的部分组成,几乎所有的部分都有连接的腿。蜈蚣可以在不同的地形中有效地移动,因为它们灵活的身体和肢体的

蜈蚣草的介绍

  蜈蚣草,中药名。为凤尾蕨科凤尾蕨属植物蜈蚣草Pteris vittataL.的全草或根茎。植物蜈蚣草,分布于我国中南、西南及陕西、甘肃、浙江、江西、福建、台湾等地。具有祛风除湿,舒筋活络,解毒杀虫之功效。主治风湿筋骨疼痛,腰痛,肢麻屈伸不利,半身不遂,跌打损伤,感冒,痢疾,乳痈,疮毒,疥疮,蛔虫

蜈蚣草的形态特征

  陆生中型蕨类植物,植株高30-150厘米。根茎短,斜生或横卧,密生黄棕色条形鳞片。叶薄革质,一型,密生;叶柄长5-25厘米,禾秆色,有时带紫色,基部被线形黄棕色鳞片;叶片阔倒披针形或狭椭圆形,长20-94厘米,宽5-25厘米,基部渐狭,先端尾状,单数一回羽状;羽片30-50对,对生或互生,无柄,

蜈蚣毒液含大量药用候选分子

  从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获悉,该所科学家通过研究首次证明蜈蚣毒液中含有大量的离子通道,并含有多种药用候选分子。这也对两栖类、昆虫类药用动物的蛋白质组学研究有重要意义。   众多天然药物以蛋白质或多肽发挥药效。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赖仞研究员带领的研究团队以蛋白质组学结合药理学手段研究天然药物活性蛋

90后博士首发Science:受到妻子启发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5/500987.shtm种八喜很难说清灵感是什么时候爆发的,也许是在观察蜥蜴的时候,也许是在和妻子散步的时候,又或者是在洗澡的时候。传感器赋予了机器人视、力、触、嗅、味等感知能力,对机器人来说至关重要。种八喜

90后博士首发《科学》:受妻子启发,实验2个月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5/501010.shtm种八喜很难说清灵感是什么时候爆发的,也许是在观察蜥蜴的时候,也许是在和妻子散步的时候,又或者是在洗澡的时候。传感器赋予了机器人视、力、触、嗅、味等感知能力,对机器人来说至关重要。种八喜

蜈蚣草“拔”出土壤之“毒”

土壤污染具有隐蔽性,看不见也摸不着。此外,由于土壤环境复杂,重金属一旦进入很难出来,治理难度大、成本高。“国外的淋洗、焚烧等土壤污染治理技术,不但成本高,且在去除污染物的同时土壤中的有机质和营养物质随之流失,土壤丧失生产农产品的功能。”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环境修复研究中心主任陈同斌在接

中国科学家破解蜈蚣毒液的秘密

  中国科学家1月22日在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上发表论文说,他们破解了蜈蚣毒液毒倒大型猎物的秘密。这项发现将有助于临床救治蜈蚣叮咬中毒导致的心肌衰竭等严重症状。  论文共同通讯作者之一、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杨仕隆告诉记者:“蜈蚣是优秀的捕食者,一只重3克的金头蜈蚣可以在30秒内捕杀一只体重45

中国科学家破解蜈蚣毒液的秘密

  中国科学家22日在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上发表论文说,他们破解了蜈蚣毒液毒倒大型猎物的秘密。这项发现将有助于临床救治蜈蚣叮咬中毒导致的心肌衰竭等严重症状。  论文共同通讯作者之一、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杨仕隆告诉记者:“蜈蚣是优秀的捕食者,一只重3克的金头蜈蚣可以在30秒内捕杀一只体重45克的

科学家首次完成蜈蚣基因序列测定

  日前,科学家完成了蜈蚣的基因组测序的测定。结果表明,它们的基因数量比人类大约少三分之一。科学家以生活在西北欧沿海的一种常见蜈蚣物种作为测序对象。参与该项研究的106名科学家来自10多个国家和地区。  研究表明,蜈蚣的基因组大小是人类基因组的十分之一,含有的基因数量是人类的三分之二,共1.5万个,

厉害了!合肥科学岛破解蜈蚣“毒液密码”

  科学岛破解蜈蚣“毒液密码”为治疗蜈蚣中毒导致的心肌衰竭提供理论支持   金头蜈蚣可以在30秒钟内快速制服并捕食比自己体重大30倍以上的猎物,这一惊人的捕食效率让人震惊。近日,由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强磁场科学中心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以及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组成的联合研究团队发现了金头蜈蚣毒

蜈蚣草砷超富集机理获揭示

  记者日前从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获悉,该所副研究员何振艳研究组利用多种分子生物学手段,在转录水平上揭示了砷超富集植物蜈蚣草的砷超富集机理及其调控分子网络,对于利用植物修复治理砷污染土壤具有重要意义。相关成果近日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危险材料杂志》。  研究发现,蜈蚣草水通道家族、主要协助转运蛋白超家

蜈蚣草的形态特征及生长环境

  形态特征  陆生中型蕨类植,植株高30-150厘米。根茎短,斜生或横卧,密生黄棕色条形鳞片。叶薄革质,一型,密生;叶柄长5-25厘米,禾秆色,有时带紫色,基部被线形黄棕色鳞片;叶片阔倒披针形或狭椭圆形,长20-94厘米,宽5-25厘米,基部渐狭,先端尾状,单数一回羽状;羽片30-50对,对生或互

PNAS:蜈蚣毒液或可作为新型镇痛药

  中国-澳大利亚科学家共同研究发现在中国红头蜈蚣(Chinese red-headed centipede)毒液中的一种蛋白或能开发为治疗慢性痛的药物,该蛋白和吗啡一样有效,但是无副作用。相关报道发表在近期的PNAS上。   该蛋白称之为μ-SLPTX-Ssm6a,能够特异性的影响离子通道N

科学家揭秘蜈蚣药理药效学基础

  中科院昆明动物所研究员张云、李文辉带领课题组,采用先进的现代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研究技术,对蜈蚣的药效分子群和药理学活性进行了最全面系统的揭秘。相关成果日前在线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蛋白质组研究》。   据介绍,蜈蚣是一味传统的重要动物药材,具有祛风止痉、通络止痛、攻毒散结的功效,可用于惊风、癫

浙江舟山检验检疫局助力海蜈蚣出口

  在浙江舟山,一条条其貌不扬的海虫子给当地企业和村民带来了源源不断的商机,靠养殖海蜈蚣出口致富逐渐打开了门路。    水产企业遍布舟山各个角落的大背景下,新明舟水产公司主动转型,瞄准冷门产业,试水沙蚕养殖,通过不断摸索,在舟山检验检疫部门积极帮扶和指导下,该公司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发展之路。   

俄罗斯发现新型蜈蚣:750条腿刷新纪录

   蜈蚣为陆生节肢动物,身体由许多体节组成,每一节上均长有步足,故为多足生物。我国民间将其和蛇、蝎、壁虎、蟾蜍并称“五毒”,并位居五毒首位 。  一般常见的蜈蚣足数为几十对,南欧学名Himantarum gabrielis的成年蜈蚣有171-177对,一度被认为是足最多的蜈蚣 。  现在,这项纪录

国际团队完成蜈蚣基因组测序-具有重要研究价值

  一个国际研究小组日前宣布完成了对第一种蜈蚣基因组的测序工作。研究发现蜈蚣基因组大小只有人类基因组的十分之一,其中含有的基因数量共有15000个,只有人类的约三分之二。来自12个国家的106名研究人员参与了该项目。相关论文在线发表在美国《科学公共图书馆·生物卷》上。  节肢动物是科学研究中一个非常

2014RoboGame机器人大赛-厨师机器人和助残机器人各显神通

  清炒虾仁、烤羊肉串、做汉堡包、导盲、帮助渐冻症患者吃饭……9月27日,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举办的2014RoboGame机器人大赛上,来自不同院系的36支队伍带着自己的机器人宝贝,逐一展示绝活。  本届大赛分为厨师机器人和助残机器人。厨师机器人比赛,要求参赛机器人能够真实地完成一项或多项厨师的工作

科学家发现生吃蜈蚣存在感染鼠肺线虫的危险

  根据发表在《美国热带医学与卫生杂志》上的一则病例,吃生蜈蚣是一个非常糟糕的主意。在世界上的大部分地区,这是不言而喻的。但是蜈蚣在中国传统医学中是一种公认的药物。作为一种治疗癫痫、中风、癌症、破伤风或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古老秘方,这种两英寸长的节肢动物应该被晒干、磨成粉末或浸泡在酒精中后食用——而不是

科学家发现生吃蜈蚣存在感染鼠肺线虫的危险

  根据发表在《美国热带医学与卫生杂志》上的一则病例,吃生蜈蚣是一个非常糟糕的主意。在世界上的大部分地区,这是不言而喻的。但是蜈蚣在中国传统医学中是一种公认的药物。作为一种治疗癫痫、中风、癌症、破伤风或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古老秘方,这种两英寸长的节肢动物应该被晒干、磨成粉末或浸泡在酒精中后食用——而不是

科学家以蜈蚣毒素作为探针揭示疼痛疾病机理

  蜈蚣是现存最古老的节肢动物之一,发现的蜈蚣化石可以追溯到4亿3千万年之前。它们的捕食范围很广,包括昆虫、鱼类、软体动物、两栖类、爬行类甚至是哺乳类动物。蜈蚣的毒液承担着为蜈蚣提供捕食、防御和竞争的重要责任。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研究员赖仞团队前期对蜈蚣毒液的研究已经证实,蜈蚣毒液中存在大量作用

中科院植物所揭示蜈蚣草砷超富集机理

  记者日前从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获悉,该所副研究员何振艳研究组利用多种分子生物学手段,在转录水平上揭示了砷超富集植物蜈蚣草的砷超富集机理及其调控分子网络,对于利用植物修复治理砷污染土壤具有重要意义。相关成果近日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危险材料杂志》。  研究发现,蜈蚣草水通道家族、主要协助转运蛋白超家

腿更多,步更稳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5/500268.shtm蜈蚣以弯弯曲曲的步态而闻名。它们有几十到几百条腿,可以不停穿越任何地形。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一个由物理学家、工程师和数学家组成的团队很想知道,在这个世界上,多肢体是否有助于运动,并利用这

研究揭示蜈蚣草砷超富集机理及其调控分子网络

  蜈蚣草是一种砷超富集的蕨类植物,可在短时间内将砷迅速从土壤中转移并积累到地上部分,富集的砷可达地上部生物量干重的2.3%,远高于一般植物。因此,阐明蜈蚣草砷超富集机理及其调控机制对于利用植物修复治理砷污染土壤具有重要意义。然而,蜈蚣草组学背景的缺失为相关研究工作带来很大挑战。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

“章鱼机器人”:开启全球软体机器人新时代

  美国科学家携手研制出了一款外表酷似章鱼的“章鱼机器人(Octobot)”,这款湿软的机器人“身高”不足2厘米,是第一款全部由柔性零件组成的全自动、自带燃料、“自给自足”的机器人。据英国《自然》杂志近日报道,研究人员称,“章鱼机器人”正在软体机器人的海洋中翻起朵朵浪花。   制造出柔性零件是关键 

服务机器人和医用机器人在高交会上备受瞩目

深圳先进院研制的服务机器人和医用机器人在高交会上备受瞩目  在刚刚闭幕的第十二届高交会上,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研制出的多款机器人让全世界都看到国立科研机构在该领域所做的努力与尝试。新华社、中央电视台、凤凰卫视、香港文汇报、人民网等几间一流媒体对机器人均大篇幅报道数次。管家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