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华大基因同期Nature,Science解析关键基因事件

一般认为基因组热点在不同物种之间差别很大,但是最新一期(11月19日)Science杂志公布的两项研究成果表明,至少在鸟类和酵母中,一些基因组热点区域在很大程度上是重合的,而且即使在几代之后,这种一致性也没有变。这项研究同时也公布了一种分析基因组热点产生的新技术。 随着DNA信息一代传给下一代,个体细胞经历了分裂和复制,DNA也会发生双链断裂DSBs,这些过程都导致了遗传序列的混合,也就是重组。在基因组中重组频率发生的相对来说高的位点就被称为热点hotspots。理论上,热点在不同物种中跨度很大,比如小鼠和猿类,DNA结合蛋白 PRDM9在启动DSBs事件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因此被作为热点。 为了更好的了解更多物种中的基因关键事件,来自哥伦比亚大学,深圳华大基因等处的研究人员分析了澳大利亚两种缺少PRDM9蛋白的物种。 通过绘制遗传图谱,比对基因组序列,研究人员发现这两个物种具有高达70%以上的相同基因组热点,但这两个......阅读全文

于军:人类基因组计划是我的生命

        于军,纽约大学医学院生物医学科学博士,师从台湾中研院院士孙同天教授;博士后研究追随美国“人类基因组计划”的领导者和设计者之一,著名基因组学家、美国科学院院士Maynard V.Olson。  1993年,于军参与“

科学家认为生物体内的基因至少有50%无用

科技日报2007年12月20日讯 人类基因组测序工作的最终完成,花费了全球6个国家的顶尖科学家们10年多的时间和精力以及30亿美元的财力。虽然不断有科学家报道他们关于治病基因的发现成果,但含有30亿碱基对的人类基因组数量太庞大,基因疗法距离实际运用还需要很长时间的等待。几十年来,不断有科学家认为,基

人类胚胎的基因编辑是否有临床价值? | 观点

  在贺建奎事件引发的大讨论中,有两个反复出现的批评热点:选择CCR5基因的不适当和基因编辑技术的不成熟。本文试图从医学遗传学、生殖医学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的角度对这两点提供一些新的看法,也希望这些观点对伦理学的讨论有所帮助。  胚胎基因编辑所涉及的技术  在讨论之前,我们先简单说明一下贺建奎所使用的“

人类DNA仅8.2%有用 其余是进化残余物

人类DNA仅8.2%有用 其余是进化残余物  8月1日消息,根据美国媒体报道,牛津大学的研究人员指出,人类DNA中仅仅有8.2%是“起作用的”的!  伦特还说:“我们发现,8.2%的人类基因是有用的。我们无法知道其中每一个有用基因在基因组中的位置,但我们基本没有采用假设的方法。例如,我们的研究并不依

王文团队发表3篇Science,在生命科学领域取得重大进展

  2019年6月21日,西北工业大学王文团体同时发表了3篇Science 文章,这些研究使用基因组分析来解决主要反刍动物谱系之间的进化关系,确定参与头带进化的基因,并研究驯鹿如何适应北极地区漫长的日夜。这些研究使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熟悉的家养奶牛,绵羊和鹿及其野生近缘种,并深入了解占据世界草原的羚羊

《自然》:重新认识人类基因组

“DNA元件百科全书”首批成果出炉,人类生物学再树里程碑     继“人类基因组计划”后最大的国际合作计划之一——“DNA元件百科全书”计划(Encyclopedia of DNA Elements,简称ENCODE)日前发表了一系列重要文章,挑战了关于人类基因组的传

最新RNAi技术可媲美转基因小鼠模型

  基因编辑技术一直都是生命科学的热门研究领域,近来编辑领域出现了可与转基因小鼠技术相媲美的新RNAi干扰技术,该技术由洛克菲勒大学的研究人员研制出,在全基因组水平上首次对小鼠进行RNAi筛查研究,并在数月内发现了导致表皮肿瘤生长的基因,研究成果发表在《自然》期刊上。   RNAi技术筛查致病基因

长距离PCR

在标准 PCR 反应条件下,PCR 扩增 DNA 片段的长度一般为 1~2 kb,这种扩增能力对许许多多常规的 DNA 分子操作技术要求来说是已经足够了(如 DNA 序列分析和基因突变等),但是对于扩增某些大的完整的哺乳动物基因组基因,这种 PCR 扩增能力还是远未达到实验要求的。本实验来源「分子克

27篇SNC论文!他凭这些学术成就获亿元融资

  基因修饰动物是研究在发育和疾病中基因功能的重要工具。CRISPR/Cas9系统有效的应用于构建基因敲除和敲入小鼠。而杨辉团队正好专注于该领域。  杨辉,30岁时,就成为中科院上海生科院神经所研究员;2015年,入选国家“青年千人计划”;2019年,杨辉博士获得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资助。  由杨辉创办

基因组文库和cDNA文库的构建及筛选

刘芝华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研究所  分子肿瘤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概念: 基因组文库是含有某种生物体全部基因的随机片段的重组DNA克隆群体;cDNA文库是指含有所有重组cDNA的克隆群体。   基因组文库:来源于基因组DNA,反映基因

身负重任的猪:让异体移植离临床更近

  在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赖良学课题组用于研究的养猪场里,生活着一群特别的猪。这里不仅有十几头带有基因剪刀的工具猪,而且拥有六七百头其他在生物医药领域具有重要应用价值的基因修饰猪。而这些猪的用途听起来更加“骇人”,有些基因修饰猪可以模拟人类疾病,如老年痴呆症、渐冻人症和亨廷顿舞蹈症等,

The scientist:2013年度最热基因组

  新的一年即将来临,The scientist杂志盘点了2013年度的高引基因组研究,让我们看看今年又有哪些新解码的基因组受到热捧。   斑马鱼基因组   种属:Zebrafish, Danio rerio   基因组大小:~1.41 billion base pairs   斑马鱼(Da

基因在哺乳动物器官发育中的表达谱竟是这样?!

  研究人员首次破译了控制人类和其他选定哺乳动物(恒河猴、老鼠、大鼠、兔子和负鼠)在出生前后主要器官发育的基因程序。利用下一代测序技术,海德堡大学的分子生物学家分析了大脑、心脏、肝脏、肾脏、睾丸和卵巢。他们的大规模研究表明,所有被研究的器官都显示出基本的和原始的基因活动网络,这些基因活动网络一定起源

中山大学贺雄雷PNAS新文章

  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贺雄雷教授带领的研究小组日前在国际顶尖学术期刊PNAS上发表论文证实在进化过程中哺乳动物X染色体基因表达减少,从而驳斥了Ohno提出的性染色体与常染色体间的剂量补偿假说。   性别的产生是生物进化的重要事件。哺乳动物的性别是由性染色体决定,因此关于性染色体的起源与演化是生物

Nature重要论文:阐析生物学“暗物质”

  在我们的基因组中有一些基因并不编码蛋白质,而是生成长链非编码RNA。近日来自瑞士洛桑大学、洛桑联邦理工学院(EPFL)和瑞士生物信息学研究所(SIB -SIB)的生物学家们,研究了这些知之甚少的基因类型的功能。发现其中一些基因历经进化过程保存下来,存在于从人类到青蛙等11个物种之中。研究结果

身负重任的猪:让异体移植离临床更近

  在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赖良学课题组用于研究的养猪场里,生活着一群特别的猪。这里不仅有十几头带有基因剪刀的工具猪,而且拥有六七百头其他在生物医药领域具有重要应用价值的基因修饰猪。而这些猪的用途听起来更加骇人,有些基因修饰猪可以模拟人类疾病,如老年痴呆症、渐冻人症和亨廷顿舞蹈

首个山羊基因组图谱在《自然•生物技术》杂志发表

  2012年12月24日,由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等单位合作完成的首个山羊全基因组图谱在《自然•生物技术》(Nature Biotechnology)杂志在线发表。本研究采用新一代测序技术(NGS)与全基因组酶切图谱(Whole-genome mapping)技术相结

给地球上最奇怪动物测序

鸭嘴兽 图片来源:Lukas / stock.adobe.com 18世纪末,欧洲人在澳大利亚发现了鸭嘴兽,它长得像海狸,通常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奇怪的哺乳动物。鸭嘴兽表现出一系列奇怪的特征:产卵而不是胎生,分泌乳汁,没有牙齿,有毒刺,有10条性染色体。这种古怪的半水栖动物一直困扰着研究人员。

你的Y染色体丢基因了吗?

  研究发现人和哺乳动物的Y染色体出现多个基因丢失的现象,而关键的Y基因会通过迁到其他染色体上被“救”回来,这可能是识别男性潜在的不育的重要遗传因素。这项研究近期发表在Genome Biology杂志上。  在日本土生土长的Ryukyu刺鼠是一个Y染色体上的基因消失的极端例子。Ryukyu刺鼠的Y染

盘点近期最热门的基因组测序成果

  The scientist杂志对近期最热门的一些基因组测序成果进行了盘点,包括碎米荠、远东豹、中国甘草、光肩星天牛和黑花蝇。  种属:碎米荠(Cardamine hirsuta)  基因组大小:1亿9800万个碱基对  上个月(10月31日),欧洲的研究人员在《Nature Plants》上发表

基因“剪刀”可加速特定基因遗传 在哺乳动物中完成实验

  近日,研究人员首次使用被称为基因“剪刀”的基因组技术CRISPR加快哺乳动物特定基因的遗传。这种极具争议的基因驱动策略几年前在实验室饲养的昆虫中得到证明。因为它能在整个物种中迅速传播一种基因,从而激发了人们利用致命基因消灭疟蚊等害虫的梦想。现在,被消灭的对象或许还有具有破坏作物或能致病的哺乳动物

古代染色体数字化重建揭示哺乳动物进化

  人类有46条染色体,狗有78条,而一种位于南美洲的被称为红兔鼠的小型啮齿类动物,拥有惊人的104条染色体。数十年来,遗传学家们一直对染色体在哺乳类动物之间展现出的多样性感到惊讶,现在他们有可能弄清楚这些差异是如何发生的。  目前,一项针对所有胎盘类哺乳动物祖先的染色体数字重组研究,揭示了这些紧凑

研究人员首次确定基因“剪刀”可加速特定基因遗传

  近日,研究人员首次使用被称为基因“剪刀”的基因组技术CRISPR加快哺乳动物特定基因的遗传。这种极具争议的基因驱动策略几年前在实验室饲养的昆虫中得到证明。因为它能在整个物种中迅速传播一种基因,从而激发了人们利用致命基因消灭疟蚊等害虫的梦想。现在,被消灭的对象或许还有具有破坏作物或能致病的哺乳动物

除了Cas9以外,经改造的Cas12b也加入基因编辑领域

  近年,CRISPR基因编辑技术及其相关应用成为生命科学领域备受关注的热点研究方向。基于这种技术,科学家们可高效、快速、便捷地对感兴趣的基因进行编辑,从而在基础科研、农业和医学的发展中具有重要应用。  目前CRISPR系统中有两类效应蛋白家族(Cas9和Cas12a/Cpf1)被成功改造成哺乳动物

倚天屠龙,谁与争锋——且看基因敲除与RNA干扰的关系

  研究历史   20世纪80年代初,胚胎干细胞分离和体外培养的成功为基因敲除奠定了技术基础。1985年,首次证实的哺乳动物细胞中同源重组(homology recombination, HR)的存在为基因敲除奠定了理论基础[2]。为了编辑基因,传统的靶向特定等位基因的同源重组技术被使用,但是,这

基因克隆技术

一、目的基因的获得 目的基因是指所要研究或应用的基因,也就是将要克隆或表达的基因。获得目的基因是分子克隆过程中最重要的一步。目前用于获得目的基因的方法有几种,如限制性内切酶直接分离法、文库筛选法、体外扩增法和人工合成法等,其中限制性内切酶法直接分离目的基因和多聚酶链式反应(PCR)或逆转录-

GenomeBiology发布基因组测序重要成果

Genome Biology杂志发布了远东豹(Far Eastern Amur leopard)的首个全基因组序列,为人们揭示了肉食对基因多样性和种群规模的影响。“我们将远东豹基因组与其它哺乳动物基因组进行比较,发现肉食似乎是很强的选择压力。这种现象在杂食动物和食草动物中并不明显。举例来说,牛吃肉对

RNAi总结

RNA干涉(RNAi)是指双链RNA分子使基因表达沉寂的现象,是在线虫中发现的,在 1998年的一篇Nature论文中被公诸于众。过去几年中,科研工作者已明确转录后基因沉默现象普遍存在于动、植物中,在机体防御病毒入侵和转座子沉默效应中起着重要作用。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将与mRNA对应的正义RNA和反义

基因敲除与RNA干扰的关系

20世纪80年代初,胚胎干细胞分离和体外培养的成功为基因敲除奠定了技术基础。1985年,首次证实的哺乳动物细胞中同源重组(homology recombination, HR)的存在为基因敲除奠定了理论基础[2]。为了编辑基因,传统的靶向特定等位基因的同源重组技术被使用,但是,这个方法在当年来说,存

下一代测序技术将改变生物学现状

  新一代非基于“桑格技术”的基因测序法以空前的快速测序速度问世了,它为人类带来了重大的科学成果和先进的生物学应用软件。然而,要研发出新一代基因测序法,必须克服30年来以桑格技术为基础的惯性思维。    1977年,Fred Sanger 和Alan R. Coulson发表了两篇关于快速测序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