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全国政协科技界热议科研经费三个钱沿问题

3月11日下午,科技部副部长徐南平的到场,让全国政协科技界别30组的讨论氛围跟往日有了点不同。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到2020年,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达到2.5%。近年来,国家投到科研领域的钱越来越多,然而,由于体制机制中还有亟待厘清或完善之处,科技领域时刻面临着与钱相关的问题。 趁着科技部副部长在场的机会,30组的政协委员们将科技的“钱”沿问题摆在了副部长的面前。 欢迎徐南平到来的鼓掌声刚落下,坐在徐南平斜对面的全国政协委员宋欣就接过话筒。“最近我看到一份文件,里面说科技人员用科技成果作价入股,所占股份不能超过3%。这个股比太低了。”宋欣看着徐南平说。 自从2月底国务院印发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若干规定,科技成果转化中钱的问题就让不少科研人员头疼。科研成果怎么作价入股,是政协委员关注的第一个“钱”沿问题。 “就我们单位而言,现在是按5%操作的,即便这样都有科研骨干人员认为5%偏低了......阅读全文

“松绑”科研经费 为创新“减负”

  给科研项目经费“松绑”的呼声由来已久。前不久,在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中这一呼声得到回应——“进一步提高基础研究项目间接经费占比,开展项目经费使用‘包干制’改革试点,不设科目比例限制,由科研团队自主决定使用。”  如何既让科研人员从繁琐的报销手续中解放出来,又防止科研经费滥用,再一次成为参加全国

“松绑”科研经费 为创新“减负”

  给科研项目经费“松绑”的呼声由来已久。前不久,在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中这一呼声得到回应——“进一步提高基础研究项目间接经费占比,开展项目经费使用‘包干制’改革试点,不设科目比例限制,由科研团队自主决定使用。”图片来源于网络  如何既让科研人员从繁琐的报销手续中解放出来,又防止科研经费滥用,再一

一年5000亿元科技支出去哪了 中央将整治科研经费乱象

  近日,多名院士、大学教授因陷科研经费腐败丑闻被查,科技投入问题再次成为社会热议话题。几乎与此同时,《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方案》获批,有力地回应了公众关切。有专家称,这一方案的出台,意味着我国科技投入的管理将出现历史性转折。  根据全国政协的一份统计材料:2013年,全

光明日报:用法律堵住科研经费管理漏洞

   科研机构和工作者的头上应该时刻悬着一把法律之剑,让那些非法使用国家科研经费的人受到法律的严惩。唯其如此,才能让宝贵的科研经费“好钢用在刀刃上”。  据媒体报道,全国政协的一份统计材料显示,2013年,全国公共财政科技支出超过5000亿元,而1978年这一数据仅为52亿多元——不到40年,我国的

中青报:别让巨额科研经费流入个人腰包

   近日,包括李宁等院士、大学教授因陷入科研经费腐败丑闻被查,科技投入问题再次成为社会热议话题。据全国政协的一份统计材料:2013年,全国公共财政科技支出超过5000亿元。与巨额投入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我国真正世界级的科研成果和大师级的科学家还鲜有出现。与此同时,由科技部、财政部共同起草的《关于深化

年科技支出超5千亿,终止“973”,改革开始?

  近日,多名院士、大学教授因陷科研经费腐败丑闻被查,科技投入问题再次成为社会热议话题。几乎与此同时,《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方案》获批,有力地回应了公众关切。有专家称,这一方案的出台,意味着我国科技投入的管理将出现历史性转折。  根据全国政协的一份统计

科技界政协委员热议科研经费:不患贫而患不均

  全国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开幕在即,记者2日在委员驻地看到,不少科技界政协委员在交流时均谈及“科研经费”问题。全国政协委员李潜直言:“国家科研经费存在着分配不平衡的问题,可谓不患贫而患不均。”  李潜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十一院的专家,主要研究航天空气动力,这个专业在航天领域属于最基础的环

科学时报:全国政协委员谈高教改革热点问题

建言大学学费和研究生教育改革以及高校行政化 两会召开,代表委员齐聚北京,本周刊特别策划了高教热点专访。首批受访的全国政协委员对近来高教界所关注的大学学费、研究生教育改革、高校行政化等热点问题进行了解读,并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日前曾有人提出大学学费应该上涨,因为可以用一部分上涨的资

学术腐败将动摇国本!中国曾经也有世界一流大学……

  抄袭造假、虚假引进、学术乱伦、买卖论文等学术腐败在中国学界盛行,监督约束机制在权力和市场的扭曲下失效,大学没有自由的精神,学者没有独立的思想,反而沉沦堕落,丧失基本的学术道德和伦理,导致学者不重学术重权术,大学不重教学重创收。尽管中国学术经费上升,但由于根本体制不变,成效并不显着。必须防止学术竞

科学家“攻关”首先忙“公关”

  科学家成了“老板”官员成了首席科学家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技大学原校长朱清时委员很怀念自己年轻的时候,没有名气,没有钱,有的就是踏踏实实地做学问。   今天,让他感觉不舒服的是,最近这二三十年,这个价值观颠倒了。现在搞科研的人,钱已经变成目的。研究问题的内涵是什么已无关紧要。  

国家出台政策给科研人员“松绑” 记者寻访

   “要做好科研经费项目管理,促进成果转化,让科研人员能够有获得感。”这是2016年,全国政协副主席、科技部部长万钢在两会新闻发布会上对科研人员的承诺。  一年来,国家出台诸多新政策,给研究人员“松绑”,以激发他们的创新热情。那么,身处其中的科研人员对此有何切身体会呢?近日,记者寻访了多位科研人员

科研体制利益化痼疾尚存 委员建议建科研诚信法规

  在全国政协的小组讨论中,医卫界别、科技界别、福利保障界别都指出我国的科研体制存在不公开、不诚信的症结。对此现状,全国政协委员、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主任葛均波教授提交了两份相关提案。>>问题一 强势专家控制评审  葛均波表示,随着我国综合实力的提升,国家对各类

撬动中国科技潜规则

  最近,一篇文章让中国科技界很“蒙羞”。  9月3日,两位来自中国最高学府的杰出“海归”院长在世界著名杂志《科学》发表了题为“中国的科研文化”(China"s Research Culture)的社论指出,中国现行的科研基金分配更多地是靠关系而非学术水平高低。这是两“海归”第一次通过外媒

中央巡视组:科技部一些科研项目成果弄虚作假

  据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消息,根据中央巡视工作领导小组的部署,中央第十巡视组向科技部反馈巡视情况。中央第十巡视组组长令狐安指出,科技部在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方面,项目评审立项权力过于集中,存在廉政风险;科研经费管理制度不够科学完善,监管不力,违规违法和浪费问题易发多发;一些科研项目成果弄虚作假。  7

北京部署加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

  今天上午,北京市召开科技创新大会,旨在深入学习贯彻全国科技创新大会精神,系统部署加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会议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完善财政科研项目和经费管理的若干政策措施》,聚焦科研项目和经费管理改革,形成5个方面28条改革举措。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北京市委书记郭金龙,全国政协副主席、科学技术

中央第十巡视组科技部专项巡视 干部兼职过多

  7月9日,中央第十巡视组组长令狐安,副组长胡新元、刘实向科技部党组书记、副部长王志刚传达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巡视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并反馈了巡视情况;令狐安代表巡视组向科技部领导班子进行了反馈,全国政协副主席、科技部部长万钢,党组书记、副部长王志刚分别讲话。  根据中央统一部署,2014年3月27

代表委员:布好科技关键子 下好创新先手棋

   万钢委员(全国政协副主席、致公党中央主席、科技部部长)新常态更需要科技创新  近年来,我国的科技实力显著增强,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日益凸显,基础研究和战略性领域涌现出一批世界前沿成果。现在,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增速放缓,经济结构优化升级,要努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技创新是提

代表委员:布好科技关键子 下好创新先手棋

万钢委员(全国政协副主席、致公党中央主席、科技部部长)新常态更需要科技创新  近年来,我国的科技实力显著增强,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日益凸显,基础研究和战略性领域涌现出一批世界前沿成果。现在,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增速放缓,经济结构优化升级,要努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

中国科协调查显示:科研人员职称越高直接科研时间越少

“我们的调查显示,绝大部分的科研人员只能保证30%以上的时间用于从事直接科研活动。而且职称越高,直接科研时间越少。”全国政协科协组小组讨论会上,中国科协副主席、书记处书记齐让委员带来的一组数据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 近年来,许多人心里都有疑问:科研人员到底还有多少时间用于直接科研。针对科研人

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活性“蛋白质” 捕光“梦工厂”

  蛋白质,英文名称“protein”,是生物体中广泛存在的一类生物大分子,也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  时值春暖花开,在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寻访,本报记者在这里看到的“蛋白质”,不仅充满科学的奥妙和神奇,而且彰显出其应有的活泼、活性与活力,恍若走进一所“梦工厂”。那么

创新驱动中国 新一轮科技体制改革向纵深迈进

7月17日,习近平到中国科学院考察工作。这是习近平在实验室了解科研人员利用同步辐射装置开展科研的情况。   ●这一年,习近平总书记足迹遍布广东、河北、湖北、辽宁、湖南等9省(市),考察中多次论及对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思考;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首次将“课堂”搬到红墙外,在中关村“顶层设计”推动创新驱

孙大文:经费拨付方式造成学术垄断

  资深科学家掌控科研基金,年青人资源分配处于劣势   “中国学术研究的发展,需要一个严格的公平公正公开环境,但目前却处在浮躁的氛围中。”全国政协特邀的华侨华人代表孙大文在启程参加全国两会前对笔者说。孙大文身兼欧洲人文和自然科学院院士和爱尔兰皇家科学院院士。祖籍广东潮州的他一直非常关心中国发展,这

万钢痛心科技腐败问题 直言记者太客气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上午(10月11日)10时举行新闻发布会,全国政协副主席、科技部部长万钢介绍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科技经济紧密结合等方面情况,在现场回答记者有关科研经费被滥用等科技界存在的问题时,披露目前正查处两件更严重案件,感慨自己“愤怒、痛心、错愕”的心情,同时陈述其一系列改革设想和措施

人民日报:莫让“零容忍”变成“零作为”

  ■上梁不正下梁歪,如果因为当事人是院士、是校长,就视而不见、不了了之,其危害更大  ■刮骨方能疗毒,惩前才可毖后。在科研经费大幅增加的情况下,更需要把“零容忍”真正落到实处  对学术不端行为“零容忍”,是国际科学界遵循的共同准则。然而,在近来被热议的“王志国论文”事件上,中外有关方面的

建好用好“科研国家队”——聚焦国家实验室建设

  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作出重大部署,强调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国家实验室作为国家级战略性、综合性研究平台,是最重要的“科研国家队”,对于优化科技资源配置、探索体制机制创新、实现创新驱动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经过十余

万钢:鼓励科研人员自己开发仪器

  “每年我都会去中科院研究所进行考察和调研,也确实感受到,我国在基础研究领域和前沿探索方面的能力在不断提升。在国际上,我们已经有一些拿得出手的科研成果,比如,中科院动物所在IPS研究上的突破和化学所在绿色纳米打印等领域的贡献。‘十二五’期间,加强对基础研究支持的方向是不会变的。”1月11

全国各级各类创新人才计划多达近百个

  “帽子”满天飞   创新驱动归根到底是人才驱动,人才是支撑创新发展的第一资源,培养一支潜心科研的高素质青年科技队伍至关重要。  近年来,国家有关部门和各省市纷纷推出各种人才计划,在吸引、培养创新人才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然而,由于“帽子”过多过乱,其引发的负面效应也日益凸显。  科技界的

《科学新闻》:“985”“211”停招之后

  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一直是中国高教界的梦想。   为了实现这一梦想,中国政府先后启动了“211工程”和“985工程”,斥巨资支持一批高校向一流大学的目标冲击,其中大部分高校都属于研究型大学。   如今,在“211工程”实施16年,“985工程”实施13年之后,两个工程都停止接纳新进。这是今年3月

科技部今年将建科研信息部署平台

  10月11日,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全国政协副主席、科技部部长万钢介绍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相关情况,并就科研经费管理、基础研究投入等问题接受记者提问。   中国什么时候能够有科学领域的诺贝尔奖获得者?中国什么时候才能出现一家像苹果这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公司?回答这两个问题时,万钢指出,要更加注

施一公:风一样的男神

   2015年9月19日,在位于安徽合肥的中国科技大学,一场科技奖的颁奖仪式正在举行。在场的有包括杨振宁在内的不少科技界的大腕。当天,施一公作为嘉宾应邀到场,他一直坐在观众席上,并不是这次活动的主角。然而活动一结束,他瞬间被潮水般的人群包围,年轻的学子们一脸兴奋地排队等待与他照相、索要签名。施一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