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疟原虫耐药性研究获得新进展疟原虫的耐药性不会扩散

耐药性问题是全球疟疾防治工作面临的重大挑战。美国《科学》杂志14日报告一个好消息:疟原虫不会把对抗疟药物阿托伐醌产生的耐药性传给后代。这是第一次有研究显示疟原虫的耐药性不会扩散。 阿托伐醌2000年正式上市,孕妇与儿童均可安全使用,但很快疟原虫就对这种药物产生耐药性,现在阿托伐醌已基本从市场上消失。 一个国际研究小组对一种感染啮齿类动物的疟原虫进行了研究,发现这种疟原虫在对阿托伐醌产生耐药性后会出现3种基因突变,其中两种基因突变会导致疟原虫的生殖细胞出现发育缺陷,而第三种基因突变会严重损害疟原虫雌性生殖细胞而导致完全不育。 研究人员还发现在感染人类的恶性疟原虫中,所发生的基因突变也导致疟原虫无法把耐药性传给后代。 负责研究的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教授杰夫·麦克法登把这种基因突变称为“基因陷阱”。他说,这些结果让研究人员“很兴奋”,因为耐药性正在破坏人们控制疟疾的能力,而“这项工作为药物研发提供了新标靶”。 这......阅读全文

疟原虫耐药性研究获得新进展 疟原虫的耐药性不会扩散

  耐药性问题是全球疟疾防治工作面临的重大挑战。美国《科学》杂志14日报告一个好消息:疟原虫不会把对抗疟药物阿托伐醌产生的耐药性传给后代。这是第一次有研究显示疟原虫的耐药性不会扩散。   阿托伐醌2000年正式上市,孕妇与儿童均可安全使用,但很快疟原虫就对这种药物产生耐药性,现在阿托伐醌已基本从市场

美国研究发现:11个基因变异与疟原虫耐药性有关

  美国哈佛大学研究人员21日公布研究报告称,他们发现了11个与疟原虫产生耐药性有关的基因变异。  研究人员在美国《公共科学图书馆・遗传学》杂志网络版上报告说,他们分析了来自亚洲、非洲以及南美洲的57个已具有耐药性的恶性疟原虫的脱氧核糖核酸(DNA),筛查了1.7万多个基

德研究人员揭示疟原虫对青蒿素的耐药性机理

  青蒿素是现今治疗疟疾的重要药物,但有些疟原虫逐渐对它产生了耐药性。德国研究人员近日表示,他们找到了恶性疟原虫对青蒿素产生耐药性的机理,这一发现有助于未来改善针对疟疾的药物。  德国伯恩哈德·诺希特热带医学研究所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在新一期美国《科学》杂志上发表论文说,恶性疟原虫体内有一种名为Kelc

新型抗疟疾化合物或有效治疗疟疾并抵御疟原虫的耐药性

  恶性疟原虫对一线抗疟疾药物耐药性的出现和扩散使得识别并开发潜在的具有独特作用方式的强效临床前候选药物成为当务之急;近日,一篇发表在国际杂志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上题为“The antimalarial MMV688533 provides potential

基因突变致青蒿素失效:消灭耐药性疟原虫成防疟重点?

  围绕湄公河三角洲的地区因为疟疾虫泛滥而声名狼藉。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疟原虫已两次对关键药物产生耐药性,其潜在的基因突变无情地席卷全球,迫使公共卫生官员不得不寻找抵抗疟疾的新方法。  现在,耐药性突变再次卷土重来。过去十年,治疗疟疾最有效的药物青蒿素已在柬埔寨、缅甸、越南、老挝以及泰国边境地区越来越

体外筛选 轻松评估耐药性!

  耐药性威胁着全球对疟疾的控制和消除工作,因此有必要发现和开发新的抗疟疾药物。此外,在临床使用中,疟原虫对每种抗疟药都产生了耐药性,这促使人们需要鉴定出介导耐药性的途径。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美国研究人员报道了一种用于评估恶性疟原虫(Plasmodium falciparum)对新型抗疟疾药物产生

抗疟药物耐药性成隐忧

  在针对整个非洲大陆的首个疟原虫基因组研究中,来自赞比亚、加纳、肯尼亚、美国、英国、埃塞俄比亚、马达加斯加、坦桑尼亚、喀麦隆、德国、科特迪瓦、加蓬、尼日利亚和马里的研究人员发现了栖息在这个大陆不同地区的恶性疟原虫的遗传特征,包括赋予抗疟疾药物耐药性的遗传因子。这揭示了耐药性在不同地区出现以及通过非

屠呦呦演讲呼吁提高对青蒿素耐药性的关注

   12月7日,瑞典卡洛琳医学院,2015年诺奖得主、中国女科学家屠呦呦应诺奖委员会邀请作主题演讲。  屠呦呦在演讲中对青蒿素耐药性的担忧,引起媒体关注。她说,在包括柬埔寨、老挝、越南、泰国等地的东南亚大湄公河地区,已经出现对青蒿素具有抗药性的疟原虫。就连非洲少数地区,也出现了青蒿素抗性虫株,“这

如何诊断恶性疟原虫?

  主要靠外周血涂片检查。  间日疟原虫用磷酸氯喹及磷酸伯氨喹治疗,恶性疟原虫用氯喹,对抗氯喹株则宜用青蒿素类药物、奎宁、咯萘啶、磺胺多辛和乙胺嘧啶等联合用药。

寻找疟原虫耐药基因

  对疟原虫(malaria parasites)进行的全基因组测序研究(Whole-genome sequencing)发现了与疟原虫对青蒿素类抗疟药(artemisinin-based drug)耐药机制有关的基因组位点。这一发现有助于科学家们发现疟原虫的耐药机制,以及这种耐药机制的传播

疟原虫检查影响因素

疟原虫检查影响因素,医学|教育网整理相关知识如下: 1.用油镜检查疟原虫,若未检出疟原虫时,镜检视野不少于200个。 2.应在患者发热前后采血为宜。间日疟或三日疟在发作数小时至10h内采血较好,恶性疟则在发作开始时就采血为好。 3.一次阴性不能排除,对高度可疑患者应多次复查,以免漏诊。

疟原虫的形态鉴别

 随着现在医学水平的提高,寄生虫病得到了良好的控制。但由于人们饮食的不注意,各省(尤其沿海城市)感染寄生虫病的案例层出不穷。今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关于疟原虫的各期形态。    四种疟原虫在红细胞内的各期形态不尽相同,是诊断、鉴别各种疟原虫的依据。瑞氏染色或姬氏染色后疟原虫的细胞质呈蓝色,细胞核呈红色,

美开发出新型抗疟药 效果好且不易耐药

  美国研究人员日前报告说,他们开发出一种新型抗疟疾药物,在动物实验中,其效果强于临床抗疟药,且不易产生耐药性。   这种新药名为ELQ-300。在动物实验中,它能以疟原虫的线粒体为标靶发挥作用,杀死处于所有阶段的寄生虫。疟原虫体内线粒体的主要功能是制造DNA所需的构建模块,而新药能阻断这一过程。

恶性疟原虫及间日疟原虫的流行率,发病率报告出炉

  疟疾是经按蚊叮咬或输入带疟原虫者的血液而感染疟原虫所引起的虫媒传染病。寄生于人体的疟原虫共有四种,即间日疟原虫,三日疟原虫,恶性疟原虫和卵形疟原虫。其中恶性疟原虫及间日疟原虫是引起疟疾主要死亡的疟原虫,为了使全球卫生界在2040年之前消灭疟疾的雄心更接近现实,必须更好地了解已知导致人类疟疾的疟原

PLoS Pathog:蛋白酶体抑制剂有望治疗耐药疟疾

  由哥伦比亚大学欧文医疗中心的David Fidock、Caroline Ng、Barbara Stokes和斯坦福大学医学院的Matthew Bogyo 以及他们的同事一起合作在《PLOS Pathogens》上发表了的最新研究:蛋白酶体抑制剂联合其他药物在治疗耐多药的疟疾方面具有潜力。  由原

Nature:寻找疟原虫耐药基因

  对疟原虫(malaria parasites)进行的全基因组测序研究(Whole-genome sequencing)发现了与疟原虫对青蒿素类抗疟药(artemisinin-based drug)耐药机制有关的基因组位点。这一发现有助于科学家们发现疟原虫的耐药机制,以及这种耐药机制的传播

疟原虫发育期形态

(1)滋养体:为疟原虫在红细胞内摄食和生长、发育的阶段。按发育先后,滋养体有早、晚期之分。早期滋养体胞核小,胞质少,中间有空泡,虫体多呈环状,故又称之为环状体。以后虫体长大,胞核亦增大,胞质增多,有时伸出伪足,胞质中开始出现疟色素。间日疟原虫和卵形疟原虫寄生的红细胞可以变大、变形,颜色变浅,常有明显

Nat Chem:开发出可有效抑制疟疾传播的新型药物

  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Nature Chemistry上的研究论文中,来自英国帝国理工学院等处的研究者通过对小鼠模型进行研究揭示了,阻断疟原虫中一种名为NMT的酶类就可以有效抑制小鼠的疾病症状,研究者目前正在设计靶向作用NMT的新型分子,他们期待早日进行临床试验来验证新型分子的有效性。

数千种可能的抗疟药物化合物被发现

这些化合物针对疟原虫表面的新的部位   科学家发现了数千种可能用于应对疟疾的新的药物化合物。  由蚊子携带的疟原虫导致的疟疾每年导致数百万人死亡,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这种疾病的负担最高,而且对现有药物的耐药性可能让它变得更加致命。  但是如今《自然》(Nature)杂志上的两篇论文报告了

与疟原虫耐受青蒿素有关的遗传位点

  一项研究发现了与青蒿素耐药性有关的4个恶性疟原虫的遗传位点。大多数疟疾流行的国家在联合疗法中使用青蒿素作为治疗恶性疟原虫的一线疗法。Christopher V. Plowe及其同事对从最近出现了对青蒿素耐药的恶性疟原虫的柬埔寨西部、孟加拉国和泰国进行的青蒿素疗法有效性临床试验中收集的恶性疟原

一种β-间二羟基苯甲酸大环内酯衍生物获ZL

  β-间二羟基苯甲酸大环内酯  由中科院华南植物园魏孝义研究员等完成的“一种β-间二羟基苯甲酸大环内酯衍生物在制备防治疟疾的药物中的应用”于近日获国家发明ZL授权(ZL号:ZL 200910037638.1)。  该成果涉及一种β-间二羟基苯甲酸大环内酯衍生物的应用,具体

Nat Commun:科学家开发出抵御疟疾的新型改良药物

        近日,刊登在国际杂志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的一篇研究论文中,来自弗莱堡大学的研究人员揭示了抗疟疾药物阿托伐醌与其靶向蛋白结合的分子机制,文章中,研究者利用X射线晶体学技术对携带活性成分的蛋白质进行了三维结构的解析,药物阿托伐醌和氯胍的联合作用常用于在世界范围内预

二合一的抗疟疾药“可以让老药焕发青春”

  这种新药可以逆转对老的抗疟药的耐药性   科学家开发出了一种强有力的抗疟疾药物,它还能够恢复已经失去疗效的抗疟药的活性。   这种“双重功能”药物能阻断疟原虫生存的一个关键过程。此外,它既可以逆转针对更老的抗疟药的耐药性(当联合使用的时候),又可以维持新药的活性。   由美国波特兰退伍

“超级疟疾”肆虐 批评者质疑是“狼来了”

  “超级疟疾”肆虐 批评者质疑是“狼来了”  柬埔寨拜林的儿童在蚊帐里休息,一种“超级疟疾”正在这里肆虐。  今年3月,一种能抵抗广泛使用的药物组合的疟原虫正在东南亚。这个令主流疗法失效的“超级疟疾”正在东南亚传播,它迅速地从柬埔寨西部,穿过泰国东北部,一直延伸到老挝南部;现在它甚至已经降落在越南

揭示青蒿素强力疟原虫杀灭效果的机制

  来自新加坡国立大学(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NUS)的研究团队解开了青蒿素强力疟原虫杀灭效果背后的谜团。青蒿素被认为是抵御疟疾的最后一道防线,鉴于其耐药性的出现,这些发现可能导向新疗法的设计,从而对抗耐药性寄生虫。  该研究领导者之一、NUS理学院生物科

砍伐森林释放致命疟原虫

  在美国新奥尔良召开的热带医学和卫生学年会上发表的研究报告称,猴子身上的寄生虫已成为马来西亚疟疾的主要来源,其灾害源头或应归咎于森林砍伐。人际间传播的诺氏疟原虫曾一度销声匿迹,但该病现已成为马来西亚东北部超过2/3疟疾住院患者的主要致病祸首。  研究人员表示,过去10年,由于伐木和棕榈油生产导致大

绝对干货分享:《疟原虫检测技术》

绝对干货分享:《疟原虫检测技术》

疟原虫病原学诊断方法

厚、薄血膜染色镜检是目前最常用的方法。从受检者外周血液中检出疟原虫是确诊的最可靠依据,最好在服药以前取血检查。取外周血制作厚、薄血膜,经姬氏或瑞氏染液染色后镜检查找疟原虫。薄血膜中疟原虫形态完整、典型,容易识别和鉴别虫种,但原虫密度低时,容易漏检。厚血膜由于原虫比较集中,易检获,但染色过程中红细胞溶

疟疾与疟原虫形态检查鉴别

疟原虫的基本知识 (一)疟疾(Malaria)概况      疟疾(Malaria)是世界六大热带病和我国五大寄生虫病之一,对人类危害极大,非洲每年死于malaria的儿童约100万。      malaria主要分布在热带、亚热带各国,在我国华南、华中的某些地区,特别是云南和海南省尚有不少病例,因

疟原虫抗体的临床意义

  疟原虫抗体阳性提示近期有疟原虫感染。但是疟原虫抗体检测阴性不足以否定疟疾,应做抗原检测或涂片法找疟原虫。此对回顾性分析、流行病学调查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