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一次污染加二次反应对PM2.5的贡献接近30%

汽车尾气比空气更干净?近日,一位网友通过实验得到的测量数据引爆舆论。测试者在北京重污染的空气环境之下,用霾表对着一辆2006年产国三排放标准汽车的排气管做测试。其理论是“室外测得PM2.5是358,一台3万公里的国产车排气口是281。PM1.0是242vs187,PM10是442vs357。我不懂环保理论,我只是发现尾气好像比空气更干净”。 此言论一出,立即引发公众对机动车尤其是小汽车污染的讨论。那么,这种看似有数据有真相的推论,是否科学?大气污染,机动车真的是无辜的吗?真相是什么? “他只测了尾气中直接排放出的PM,这确实非常少。尾气中污染排放的‘大头儿’并不是直接排放出的颗粒物,而是发生二次反应的NOx和HC。”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博士后李汀在其微信公众号上回应。 机动车对PM2.5的贡献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直接排放出的颗粒物,这部分只占PM2.5的百分之几。另一部分为 “二次反应”后生成的二次颗粒物,这部分才......阅读全文

网友对《穹顶之下》的批评靠谱吗?

  近日,一篇对柴静《穹顶之下》的数据怀疑的帖子在网络流传着,这些对视频中数据的怀疑及批判都靠谱吗?看看各位网友怎么回复:  xiongbear 回答:  抛砖引玉逐条反驳~  1.这个不算科学问题吧,算是咬文嚼字钻牛角尖,pm2.5确实是现在我国雾霾对人体产生危害的主要成分,柴静这么说是

治霾和减排呼唤生物天然气

  所谓“生物天然气”指的是通过厌氧发酵或气化后,以精炼或合成的方式将有机的生物质(沼气)转变成以甲烷成分为主的生物燃气。沼气的原料极其丰富,制成生物天然气后,可以作为尾气污染物及碳排放量极低的汽车燃料。这对那些缺少化石天然气和燃油、又饱受空气污染和雾霾折磨的发展中国家来说,不失为福音。   机动车

吴兑:灰霾笼罩中国东部 恢复蓝天至少需二三十年

  近百年来,全球经历了一次以气候变暖为特征的重大变化,灰霾现象就是其中之一。11月22日,在南方都市报与广东科学中心联合主办的大型科普系列讲坛活动“小谷围科学讲坛 ”上,来自中国气象局广州热带海洋气象研究所的首席研究员吴兑先生做了有关灰霾主题的演讲,为听众揭开个中奥秘。以下为其

王新明等:油品质量如何影响空气质量

  2017年,包括京津冀在内的重点区域将开始实施第五阶段的车用燃油标准和车用排放标准。同时,有媒体报道,被称为“世界最严”的北京市第六阶段机动车排放标准、油品标准相关草案也已基本制定完成。不少科学家认为,我国当前面临的两大空气质量问题——PM2.5(灰霾)污染和臭氧(O3)污染,都与机动车尾气排放

机动车尾气排放不容忽视 雾霾治污手段需更加精细

  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张仁健最近一篇研究论文称汽车尾气对北京PM2.5的贡献不足4%,引起社会热议。来自中科院“大气灰霾追因与控制”专项组的专家们专门对此进行了研讨,认为尽管目前尚没有一个机构能给出PM2.5源解析的确切结论,但“4%”这一数字显然被严重低估了,城市机动车排放对 PM2.

专家称对北京PM2.5贡献被低估 霾源追踪应更精确

  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张仁健最近一篇研究论文称汽车尾气对北京PM2.5的贡献不足4%,引起社会热议。来自中科院“大气灰霾追因与控制”专项组的专家们专门对此进行了研讨,认为尽管目前尚没有一个机构能给出PM2.5源解析的确切结论,但“4%”这一数字显然被严重低估了,城市机动车排放对 PM2.

雾霾是这样形成的

一是地区近地面空气相对湿度比较大,地面灰尘大,地面的人和车流使灰尘搅动起来;二是没有明显冷空气活动,风力较小,大气层比较稳定由于空气的不流动,使空气中的微小颗粒聚集,漂浮在空气中;三是天空晴朗少云,有利于夜间的辐射降温,使得近地面原本湿度比较高的空气饱和凝结形成雾。四是汽车尾气污染物排放,近年来城市

穹顶之下 雾霾天我们究竟应该做些什么?

  雾霾,是雾和霾的组合词。雾霾常见于城市。中国不少地区将雾并入霾一起作为灾害性天气现象进行预警预报,统称为“雾霾天气”。近日,央视前记者柴静的大型空气污染深度公益调查纪录片《穹顶之下》出现在人们面前,引起广泛的讨论,同时也引起的人们对雾霾的重视,面对日益严重的空气污染,我们究竟应该怎么做

中科院权威专家答疑:霾从哪来?今后如何治?

  中国科学院1日发布关于灰霾追因与控制等专项研究成果,该研究主要聚焦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城市群,分析这些典型区域霾形成的原因,为控制霾污染提供科学可行的技术和政策解决方案。  霾究竟从哪来?为何“久治不愈”?今后应如何治理?记者采访中科院权威专家,对此作出解答。  霾从哪来?燃煤等污染扩散上空

上海臭氧污染缘何创纪录? 光化学污染加剧是主因

  近期,上海市在遭遇高温天气的同时,也遭遇到了严重的空气污染。主要污染物臭氧的小时平均浓度一度达到357.8微克/立方米,不但是今夏以来的最高值,还打破了2008年以来的纪录。   臭氧污染缘何创纪录?专家介绍说,光化学污染加剧是“元凶”。   7月有18天臭氧超标   8月7日,随着气温的

中科院权威专家答疑:霾从哪来?今后如何治?

  中国科学院1日发布关于灰霾追因与控制等专项研究成果,该研究主要聚焦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城市群,分析这些典型区域霾形成的原因,为控制霾污染提供科学可行的技术和政策解决方案。  霾究竟从哪来?为何“久治不愈”?今后应如何治理?记者采访中科院权威专家,对此作出解答。  霾从哪来?燃煤等污染扩散上空

柴油车尾气催化净化基础化学问题研究取得进展

  长期以来,柴油车在人们脑海里留下的都是冒着滚滚黑烟、噪音震天的“黑大粗”形象。尽管和汽油车相比,柴油车更省油,但考虑到环保问题,目前在我国烧柴油的轿车还非常少,SUV也屈指可数。柴油车自身存在的问题和政策上的限制让柴油车成为汽车产业发展中的弱势群体。  在能源日趋紧张的今天,如何

环保部征求环境空气细颗粒物污染防治技术意见

  环保部网站28日下发关于征求《环境空气细颗粒物污染防治技术政策(试行)》(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函,其中指出细颗粒物污染防治目标是到2015年,建立有效的排放监控机制和考核机制,构建完善的政府和企业目标责任制,基本建立起重点区域细颗粒物污染防治体系,并逐年减少细颗粒物排放总量;到2020年

北京4年内机动车增量削3成 实施国Ⅵ标准

  随着《北京市2013-2017年清洁空气行动计划重要任务分解》的发布,本市多部门重拳出击,治理包括细颗粒物PM2.5在内的大气污染物。在各项治污措施中,机动车污染防治无疑是重要环节。记者从市环保局了解到,全市PM2.5中超过22%来自于机动车排放。   新公布的清洁空气行动计划显示

环境科学研究:解决现实问题并肩负社会责任

——访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朱彤教授  环境和健康,是当前从国家到每个人都关注的问题。环境科学家究竟在研究什么?他们的研究又如何在国家政策及人民生活中施加影响和发挥作用?北京大学120周年校庆之际,分析测试百科网采访到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朱彤教授。作为研究大气污染问题的专家,他长期

环境科普:光化学烟雾那些事

  在刚刚过去的10月,北京空气在轻污染程度以上的天数为15天。当前,北京大气中颗粒物问题凸现,复合型污染突出。为还百姓一个蓝天,北京市近日出台了清洁空气5年行动计划,其中提出要加强机动车管理。城市大气污染一般分为煤烟型和光化学烟雾型,而光化学烟雾主要是由于汽车尾气和工业废气排放造成的。不断增加的汽

专家:肺癌成北京市民“第一杀手” 或与灰霾无关

  1月29日广州出现严重灰霾天气一位长沙市民戴着口罩在灰霾中骑行  只要是没风的日子,北京的市民就可能遭遇这样的天气:早起出门,楼房、道路罩上了一层灰色的薄纱,模模糊糊的看不清楚。人们呼吸起来带着丝丝的不顺畅,有呼吸道疾病的人甚至会感到难受。这就是经常缠绕在我们城市身边的

臭氧:这个“透明杀手”有点狠

   与一直萦绕在我们耳边的PM2.5相比,臭氧确实并没有太多引起公众的重视,因为它没有前者那般“张牙舞爪”,但却悄悄潜伏在万里晴空,被称为“透明杀手”。  那么,我们该如何监测与防治臭氧呢?近日,《美国科学院院报》刊登了一篇来自哈佛大学的论文,文章称,科研人员根据季节数据开发出一个统计模型,首次可

京津冀雾霾检出大量危险含氮有机颗粒物

  据中国青年报报道,中国科学院近日公布了该院“大气灰霾追因与控制”专项组的最新研究结果,研究认为,最近的强雾霾事件,是异常天气形势造成中东部大气稳定、人为污染排放、浮尘和丰富水汽共同作用的结果,是一次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共同作用的事件。   污染物遇水汽发生灰霾事件   研究认为,人类污染物排放

专家建议重点控制工业与燃煤应对雾霾含危险物

  据中国青年报报道,中国科学院近日公布了该院“大气灰霾追因与控制”专项组的最新研究结果,研究认为,最近的强雾霾事件,是异常天气形势造成中东部大气稳定、人为污染排放、浮尘和丰富水汽共同作用的结果,是一次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共同作用的事件。   污染物遇水汽发生灰霾事件   研究认

我国大气污染祸首是燃煤还是机动

  11日的北京,天蓝云白。根据环境保护部公布的《空气质量日报》,当日北京空气质量为良,达二级标准,首要污染物是可吸入颗粒物;当日113个重点城市空气质量监测结果显示,34.88%的城市为一级天,61.63%为二级天,3.49%为非蓝天。  环境保护部科技标准司副司长刘志全日前指出,目前全国约1/5

环保部门曝光“2016年度十大雾霾谣言”

  12月30日,环境保护部宣传教育中心和北京市环境保护宣传中心联合曝光“2016年度十大雾霾谣言”,并一一对谣言做出真相解读。  以下为环保部门曝光的“2016年度十大雾霾谣言”  谣言一:微距镜头中的北京雾霾?  网传视频用4000流明灯光微距镜头下显示出的北京雾霾。视频中,一些细小颗粒四处飘散

王庚辰:PM2.5组成成分比浓度更关键

  大气物理专家、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王庚辰在8月13日北京科技记者编辑协会与北京科技报社《科技生活》周刊联合举办的“空气与健康”科学传播沙龙上指出,衡量空气中PM2.5危害性高低的主要因素还是PM2.5的组成成分。   王庚辰介绍,目前我国对检测PM2.5的浓度已经确立了标准,计算方法

臭氧污染看不见却比PM2.5更可怕 可能对人体造成多种危害

 图表制作:阎天雷  本报记者李牧鸣  与“张牙舞爪”的雾霾相比,臭氧要“低调”得多,悄悄地“隐藏”在万里晴空中,却成为近几年夏天列入监控指标以来众多城市的大气环境污染元凶。全国74个城市空气质量统计显示:2015年6月所有超标天数中,以臭氧为首要污染物的天数最多,超过了以

臭氧污染看不见却比PM2.5更可怕

  与“张牙舞爪”的雾霾相比,臭氧要“低调”得多,悄悄地“隐藏”在万里晴空中,却成为近几年夏天列入监控指标以来众多城市的大气环境污染元凶。全国74个城市空气质量统计显示:2015年6月所有超标天数中,以臭氧为首要污染物的天数最多,超过了以PM2.5为首要污染物的天数。与之呼应,7月23日广东省公布2

城市雾霾从哪里来?生产生活皆产生PM2.5

  “城市雾霾天气和污染物排放、气象条件都有关系。”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贺克斌介绍说。  今年秋冬以来,随着灰霾天气频繁来袭,PM2.5逐渐进入公众视线。作为灰霾天气能见度降低的罪魁祸首,PM2.5来自何处?减少PM2.5,应采取怎样的措施?  生产生活皆产生PM2.5  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严控PM2.5 《汽车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拟出台

  全国范围内汽车保有量快速增加,其污染物排放也不断增加,对环境的影响日趋严重,给城市和区域空气质量带来巨大压力。汽车直接排放的颗粒物,以及排放的氮氧化物和碳氢化合物反应形成的二次颗粒物,均是环境空气中PM2.5 的组成部分;同时,氮氧化物和碳氢化合物也是

城市黑肺

  据2005年中国致死和致残率、2007年中国全国性N C D风险因素等调查数据估算,2030年前慢阻肺的发病率在6种高发疾病中增长速度最快。   加热,烧杯中一小团绵软的小白鼠的肺逐渐升温,燃烧,直到有机物消耗不见。此时,烧杯底部剩下的一小堆无机物,用肉眼都能看见,它们是吸附在肺里面的

大气污染现状令人堪忧 碳氧化物减排目标成问题

  环保部政策法规司司长李庆瑞5月17日表示,“十二五”规划的前三年,氮氧化物排放量下降率只完成五年总任务的20%,今后两年的减排任务十分艰巨。  李庆瑞说,“十二五”规划提出氮氧化物减排10%的目标。三年下来,氮氧化物实际减排2%,意味着2014年、2015年,氮氧化物排放量须年均下降4.2%以上

PM2.5源自何方?武汉源解析报告给您解释

  武汉为什么会遭遇雾霾天?空气中的PM2.5和PM10从何而来?历时3年,采集、分析样本1300余套,经过6位国家级专家充分讨论通过,4月21日,武汉市大气颗粒物来源研究结论正式向社会发布。这也是武汉市历年来首次对灰霾的成因和特征进行全方位的深入解析。  源解析结论显示,工业生产、机动车、燃煤和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