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泽湖骆马湖微山湖低于死水位抗旱水源严重不足

记者4日从江苏省防汛防旱指挥部办公室获悉,受持续干旱,上中游无来水补充,抗旱水源消耗等影响,江苏淮北地区主要湖库水位继续下降。4日8时,洪泽湖,骆马湖,微山湖水位为11.28米,20.33米,31.19米,分别低于死水位0.02米,0.17米,0.31米,江苏淮北地区抗旱水源严重不足,湖区生态遭受威胁。 针对当下严峻形势,江苏省防指继续调度江水北调沿线泵站全力抽引江水北送。目前江都站,淮安站,淮阴站,泗阳站抽水流量分别达480立方米每秒,230立方米每秒,130立方米每秒,160立方米每秒左右。 为增加淮北地区抗旱水源,控制洪泽湖,骆马湖等湖泊水位下降速度,维护湖泊生态水位,江苏省防指今年首次调度宝应站投入抗旱抽水运行,并调度淮安,淮阴两个梯级泵站相应增加翻水流量,以减少洪泽湖出流量。宝应站于1日19时30分开机抽水,4日流量为66立方米每秒。同时,江苏省防指还调度皂河站于1日开机向皂河闸上中运河及骆马湖补水,4......阅读全文

我国学者在植物干旱信号转导领域取得重要进展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7/505057.shtm7月18日,《植物细胞》(The Plant cell)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遗传发育所农业资源研究中心赵美丞研究组的科研成果。在研究中,科研人员以谷子(Setaria italica)

农业资源中心等在植物干旱信号转导方面获进展

  谷子(Setaria italica)起源于我国黄河流域,是最早被驯化和栽培的作物之一。谷子及其野生种青狗尾草因基因组小、易于转化、生育期短且繁殖系数高,正在快速成为禾本科C4作物遗传研究的模式植物。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农业资源研究中心赵美丞研究组以谷子为模式研究体系,揭示了DPY1

合理围封促进干旱草原碳循环并增加碳固存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8/506202.shtm

研究揭示不同树种对干旱的生理适应性存在差异

  广东鼎湖山森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以下简称鼎湖山站)刘菊秀研究团队,研究揭示了亚热带四个树种在干旱处理下的生理特性和响应策略。相关研究发表于《环境与实验植物学》。  干旱导致全球森林树木出现大面积死亡。不同树种对干旱的生理适应性存在差异,这将进一步导致森林群落结构发生改变。  研究人

新疆生地所西北干旱区降水极端事件变化研究取得进展

  西北干旱区地处中亚腹地,是全球变化响应最敏感地区之一。在全球变化大背景下,西北干旱区水循环系统的稳定性和水资源的可再生性降低,不确定性加大,极端水文事件的频度和强度增大、重现期缩短,极端水文事件发生频繁发生。降雨极端事件是造成西北干旱区自然灾害频发,水资源不平衡分配的重要原因。为了阐明西北干旱区

昆明动物所在Science上发表干旱对洞穴生物影响的文章

  在4月19日的Science杂志上,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杨君兴研究团队与野生动植物保护国际 (Fauna & Flora International) Tony Whitten博士一起,发表了题为Drought and China’s cave species的Letter文章,指出

西北干旱区生物土壤结皮养分循环研究获进展

  生物土壤结皮(以下简称结皮)由藻类、地衣和苔藓等孢子植物类群组成,在全球干旱区地表广泛分布,其覆盖度可占地球陆地表面的12%,是干旱生态系统重要的组织构建者。结皮能够固定环境中的碳和氮,固定的氮可转化成不同形态的氮素,不同形态氮素的季节动态将直接影响生态系统可利用氮素的供给能力。结皮中特殊的微生

叶绿素测定仪研究干旱胁迫对苎麻叶绿素a含量的影响

    苎麻,对于生长在农村的朋友再熟悉不过了,等到苎麻长成熟之后,农民就会把它收割回来,然后把它的表皮刮下来,接着去掉麻壳,完了之后把剩下的洗干净,然后晒干,经过加工就成了麻绳。它的作用非常之大,因此,在农村广泛种植。不过该植株在生长过程中,容易受到气候环境的影响,比如干旱,一旦发生干旱,那么其叶

叶绿素测量仪研究干旱胁迫对苎麻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叶绿素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物质基础,叶绿素含量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光合速率的大小,其含量的变化与光合速率的衰减有密切关系。在现代,随着技术的进步,叶绿素的测定可以直接使用叶绿素测量仪来完成,非常方便。干旱胁迫影响作物叶绿素的研究一直以来都比较多,但多是集中在玉米、黄瓜、向日葵等作物的研究中,研究表

极端干旱生境下胡杨克隆水分整合特征及其生态意义

背景介绍克隆水分整合是克隆植物有效利用异质性生境资源的重要对策,也是在恶劣生境下得以定植、存活的重要生存策略。克隆植物分株间通过相互连接的生理结构 (  间隔子 )  传递资源和信号,使具空间异质性的生境资源得以共享,实现资源的生理整合。在水分异质性环境中,具有较好水分条件的分株常常向水分亏

加州遭“百年不遇”干旱-“为中国种草”引争议

  “加州大旱:为什么农民‘出口水给中国’”?英国广播公司(BBC)19日发自洛杉矶的报道称,在美国东部遭遇暴雪侵袭时,西南部的加利福尼亚州农业区却面临着百年不遇的干旱,当地大大小小水库的储量均严重不足,农业生产面临考验。但在南加州帝王谷这一沙漠地带,种植干草的农户可以通过洒水装置灌溉,种植“专门出

地质地球所发现全球增温导致欧洲南部干旱加剧

在全球增温背景下,干旱成为困扰人类社会紧迫问题之一。人类活动导致的持续气候变化没有减弱,在一些地区反而逐渐加剧。近年来,连续的极端干旱事件席卷欧洲大部分区域,给当地农业、环境,甚至人类生命造成影响。欧洲南部分布最广的气候类型是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极易发生干旱事件。与欧洲其他区域相比,欧洲南部的

叶绿素含量仪研究干旱胁迫对小麦品种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叶绿素含量是作物生长的重要生理参数,它与光合特性有着密切的关系。作物的叶绿素含量降低,那么其进行的光合作物产量就会减少,从而影响作物的产量。因此,通过适量施氮肥来提高叶绿素的含量,对提高作物的产量有着一定的好处。本文通过叶绿素含量仪研究干旱胁迫对小麦品种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经过叶绿素含

我国学者证实火山爆发使全球干旱区显著变湿

  全球干旱区占陆地面积的41%,全球38%以上的人口居住于此。作为对气候变化和自然灾害最敏感的地区之一,理解干旱区对辐射强迫的响应具有重要科学和社会意义。前人研究集中于人为外强迫(如温室气体,人为气溶胶等)对干旱区气候变化的影响,对自然外强迫的影响关注较少。火山爆发作为自然外强迫中引起大幅度辐射强

沙坡头站建成国内干旱区最大的水量平衡研究观测场

  为提高监测基地的区域代表性和长期联网观测与数据积累的连续性,沙坡头站于2010年初启动了占地18000m2的水分平衡研究观测场的扩建工程。   沙坡头站原水分平衡观测场建于上世纪80年代末,占地10000m2,栽植柠条和油蒿,配置形成6种固沙植被群落类型,以研究雨养条件下植被演替

合理围封促进干旱草原碳循环并增加碳固存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草原研究所草地土壤健康培育与功能提升团队揭示,合理围封恢复促进了半干旱草原碳循环,并增加了碳固存。该研究为围封恢复在促进草地恢复和固碳减排关键调控机理方面提供理论支持。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总环境科学》(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上。  

中亚干旱区全新世温度和冷事件记录研究取得进展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4/2/517836.shtm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周卫健院士团队在我国西北干旱区获取了两个高分辨率泥炭剖面,并结合近几十年的现代过程分析定量重建了全新世暖季温度变化历史,通过汇总现有的温度重建定量记录,获得了中

荒漠优势植物对干旱区主要生境因子变化响应策略研究

  地下水和其中的养分维持着荒漠深根植物的生存。在种子萌发后立即进行根系的快速伸长是荒漠深根植物获得深层水源和养分以避免水养胁迫的关键。然而,在荒漠深根植物根系到达地下水之前,幼苗对表层土壤中水分和养分的响应策略是怎样的,相关研究较少。荒漠生态系统的氮(N)富集具有施肥效应,而干旱会限制土壤养分的移

干旱胁迫对于植物叶绿素、叶面积及根部的影响因素

在土壤水分含量不足的情况下,对于作物的不同生理机构的影响均是不一样的,从而影响到作物中的个干物质的合成以及累积,土壤中的水分监测可以使用温湿度记录仪来进行实时的监测。土壤水分含量不足是如何来影响植物生长过程中的各生理机构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使用温湿度记录仪来进行测量并进行控制土壤水分含量,在使用叶绿

淮河防洪治污难两全-“三三三”治理或助生态恢复

  冬末春初,淮河难见清澈   冬末春初,是淮河治理难题显现最为直观的一个时段。   “治水”与“治污”两种不同的治理目标、处理手段,在这个季节交织在一起,呈现出错综复杂的局面。   记者曾多次前往淮河采访,冬末春初来到淮河,发现经过秋冬的长时间蓄积,河水不能流动,淮河水质严重下降,呈现黑

土壤养分速测仪对干旱地区小麦种子根系的研究

土壤养分中除了常见的氮磷钾微量元素以外,土壤酸碱度、PH值、盐分等因素也是影响土壤养分肥力的重要因素。土壤养分速测仪可以快速的测定出土壤的PH值,那么土壤PH值对土壤养分有何关系呢?PH值过大或者过小对土壤肥料有什么影响呢? 由图可看出,各治理措施与对照的土壤pH值为4.3~4.8,均小于5.6

通过人工气候培养箱总结甘肃干旱生态环境研究

    我们一般的情况使用人工气候培养箱是为了对种子的发芽生长环境做一个分析和研究的,通过人工气候培养箱来控制植物生长的温度、湿度各个方面的情况进行研究什么样的环境比较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下面给大家介绍的是人工气候培养箱总结甘肃干旱生态环境问题分析:     人工气候培养箱总结了甘肃省科技攻关重大

气象干旱橙色预警继续发布:多地局部将出现特旱

据中央气象台网站消息,中央气象台8月21日18时继续发布气象干旱橙色预警:据8月21日气象干旱监测,江苏南部、安徽南部、河南西南部、湖北西部、浙江大部、福建大部、江西、湖南、贵州大部、重庆、四川大部、甘肃东南部和西藏中东部等地存在中度至重度气象干旱,局部特旱。预计,未来3天,上述旱区大部仍维持高温少

大陆性和干旱区冰川观测研究中取得系列进展

  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新疆天山冰川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简称“天山冰川站”)定位于冰川及其作用区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近期在山地冰川物质平衡、物质平衡模拟和重建、物质平衡观测技术、区域(流域)冰川资源调查、冰川保护试验、雪冰化学、冰川和生态系统脆弱性等方向取得系列研究成果。  冰川物质

干旱“烤”出陈年弊病-农田水利建设革新解困局

   7月以来,河南、吉林、辽宁等多地接连遭遇63年来最严重的干旱。农业灌溉用水频频告急,居民生活用水也危在旦夕,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受到极大威胁。除天灾外,农田水利体制的深层次问题在这次旱情中也得到充分暴露。   中国证券报记者深入河南多地调研发现,农田水利建设已关及农业安危,并再次临近变革关口。水

科学家警告:欧洲或遭遇500年来最严重干旱

  据英国天空新闻网报道,近日,欧盟委员会联合研究中心负责为欧洲干旱观测站收集数据的研究员安德里亚(Andrea Toreti)警告称,欧洲或将遭遇约500年来最严重干旱。  据报道,安德里亚指出,“(欧洲)2018年的旱灾非常严重,至少回顾过去500年没有发生过与2018年干旱类似的事件”,而据其

“西北干旱区水资源形成、转化与未来趋势研究”通过鉴定

  4月29日,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技厅邀请专家,对由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主持,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农业资源研究中心、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共同完成的“西北干旱区水资源形成、转化与未来趋势研究”项目成果进行了科技成果鉴定。  该项目深入研究了西北干旱区水资源形成、转化机制及开发利

干旱区陆表蒸散遥感估算参数化方法研究完成考察工作

“干旱区陆表蒸散遥感估算的参数化方法研究”项目完成第一次野外考察工作   3月23日至27日,由中科院遥感应用研究所农业与生态遥感研究室卢善龙博士带队,在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工程研究所马明国研究员的陪同下,完成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黑河流域重大研究计划重点支持项目“干旱区陆表蒸散遥感估算

硫酸盐气溶胶污染或导致中亚干旱区夏季降水增加

南亚和东亚的人为硫酸盐气溶胶污染导致中亚干旱区夏季降水增加的机制示意图。论文作者供图 包括中亚五国和我国新疆的亚洲中部干旱区,称为“中亚干旱区”,常年干旱少雨,是地球上最大的非地带性干旱区之一,也属于水资源和生态系统最脆弱的地区。据研究文献报道和依据多种观测资料显示,中亚干旱区特别是我国新

版纳园研究揭示转录因子WRKY57调控拟南芥干旱耐受能力

  干旱是限制农作物产量和品质的重要环境因子之一,但是植物对干旱耐受性的潜在分子机制却仍不清楚。据报道,WRKY转录因子在植物适应非生物胁迫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WRKY蛋白质是一个转录调控因子大家族,在拟南芥中有74个成员,大量研究证实,WRKY基因家族各成员参与调控植物的抗逆反应及其信号转导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