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7月7日《自然》杂志内容精选

封面故事:土星的第六个“大白斑” 自1876年以来,已在土星大气层中观测到六个“大白斑”(GWS)事件。这些巨大的对流风暴大约每土星年(等于29.5个地球年)出现一次。第六个GWS在2010年12月爆发,并且一直是人们深入观测的对象。本期Nature上两篇论文介绍了这些观测工作的一些详细情况。Sanchez-Lavega等人报告,这个风暴是在土星北半球春天早期当一个弱的西向喷射流处在峰值时在土星北纬度区域形成的。该风暴的头部运动速度快于喷射流,触发了一个围绕土星的扰动。数值模拟表明,土星的风向“天气层”的深层延伸而不发生衰减。Fischer等人报告,该风暴在三个星期内达到10000公里的宽度。 乙醛在“范科尼贫血”中的损害作用 “范科尼贫血”患者有发育缺陷、干细胞失败和易患白血病的强烈倾向等特征。来自“范科尼贫血”患者的细胞易发生由DNA交联药物如“顺铂”(cisplatin)和“丝裂霉素-C”等所造成......阅读全文

上海张江数个课题组解析出多个B类GPCR精细结构

  从昨晚17时到今天凌晨1时,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上海科技大学、复旦大学药学院的科学家连续在《自然》和《自然·通讯》上发表了三篇G蛋白偶联受体(GPCR)研究论文。重量级的研究成果,显示出上海作为世界三大GPCR研究中心之一的强劲科研实力。从昨天的新闻发布会上,记者获悉,这是一场长达六年之久的激

两院院士评选中国世界十大科技进展新闻揭晓

   由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主办,中国科学院学部工作局、中国工程院办公厅、中国科学报社承办,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投票评选的2015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世界十大科技进展新闻,2016年1月19日在京揭晓。  此项年度评选活动至今已举办了22次。评选结果经新闻媒体广泛报道后,在社会上产生

上海药物所破解GPCR信号转导的磷酸化密码

  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研究员、国家“千人计划”特聘教授徐华强领衔的国际交叉团队经过联合攻关,再次利用世界上最强X射线激光,成功解析磷酸化视紫红质(Rhodopsin)与阻遏蛋白(Arrestin)复合物的晶体结构,攻克了细胞信号传导领域的重大科学难题。该项突破性成果于7月28日以封面文章形式发

上海药物所破解GPCR信号转导的磷酸化密码

  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研究员、国家“千人计划”特聘教授徐华强领衔的国际交叉团队经过联合攻关,再次利用世界上最强X射线激光,成功解析磷酸化视紫红质(Rhodopsin)与阻遏蛋白(Arrestin)复合物的晶体结构,攻克了细胞信号传导领域的重大科学难题。该项突破性成果于7月28日以封面文章形式发

我国成功解析视紫红质与抑制型G蛋白复合物的结构

  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徐华强研究员领衔的交叉团队,联合攻关,利用冷冻电镜技术成功解析视紫红质(Rhodopsin)与抑制型G蛋白(Gi)复合物的近原子分辨率结构,攻克了细胞信号转导领域的重大科学难题。该项突破性成果于北京时间2018年6月14日以长文形式在线发表于国际顶级学术期刊《自然》(Na

科学家攻克G蛋白偶联受体信号转导重大科学难题

  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研究员徐华强领衔的交叉团队,利用冷冻电镜技术成功解析视紫红质与抑制型G蛋白(Gi)复合物的近原子分辨率结构,攻克了细胞信号转导领域的重大科学难题。6月14日,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于《自然》。  GPCR是最大的一类细胞跨膜信号转导受体家族和最重要的药物靶标,其通过偶联下游G蛋

科学家攻克G蛋白偶联受体信号转导重大科学难题

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研究员徐华强领衔的交叉团队,利用冷冻电镜技术成功解析视紫红质与抑制型G蛋白(Gi)复合物的近原子分辨率结构,攻克了细胞信号转导领域的重大科学难题。6月14日,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于《自然》。 GPCR是最大的一类细胞跨膜信号转导受体家族和最重要的药物靶标,其通过偶联下游G蛋白

人体最大蛋白质家族研究获重要成果

  5月18日,国际学术期刊《自然》(Nature)同时在线发表两篇两项G蛋白偶联受体(GPCR)重大科研成果,分别由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上海科技大学领衔,联合复旦大学药学院共同完成。  中科院上海药物所领衔的科研团队成功解析人源胰高血糖素受体(GCGR)全长蛋白的三维结构,揭示了该受体蛋白不

浙江大学发表7篇CNS,在材料,生命科学等领域取进展

  截止2019年10月10日,浙江大学在Cell,Nature及Science上发表了7篇重要研究成果,iNature系统总结了这些成果:  【1】高熵合金是一类材料,其中包含五个或更多近似等原子比例的元素。它们非常规的成分和化学结构有望实现前所未有的机械性能组合。这类合金的合理设计取决于对几乎无

Neuron:饶毅等提出脑研究的“化学连接组”新概念

  “化学连接组是一个新概念,化学连接组学是一个新途径,应用于果蝇的相关工具是强有力的资源”。  2019年2月21日,重要国际学术期刊《神经元》发表北京大学饶毅教授实验室的论文:“化学连接组学:绘制果蝇的化学传递图谱”。 其摘要中明确提出“化学连接组是一个新概念,化学连接组学是一个新途径,应用于果

2018年中国科学院青年科学家奖获奖候选人揭晓

  今天,中国科学院人事局正式公示了2018年度中国科学院青年科学家奖获奖候选人,共有10位青年学者入选。  10位青年学者来自中国科学院各大研究所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基本都在各自领域取得突出成果,多位学者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项目。10位杰出青年学者名单如下:鄢社锋  鄢社锋,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博士

吴蓓丽研究员获第八届“上海青年科技英才”称号

   2017年5月30日,第八届上海青年科技英才奖颁奖典礼在科学会堂举行。中科院上海药物所吴蓓丽研究员获“上海青年科技英才(基础研究类)”称号。  吴蓓丽研究员自2011年回国以来,长期从事G蛋白偶联受体(GPCR)结构生物学研究。解析了艾滋病病毒(HIV)共受体CXCR4和CCR5的结构,揭示了

Nature在线发表4篇华人研究

  对于华人学者在学术界做出的突破性研究,我们总是倍感亲切。今日,在顶尖学术期刊《自然》在线发表的多篇文章中,我们很高兴地看到,有4篇生物医药领域的研究来自于华人学者的课题组。在这篇文章里,我们也将为各位读者介绍这4篇论文。  Yueh-hsiu Chien课题组  A multi-cohort s

胰高血糖素受体晶体结构揭示B型GPCR信号转导机制

  近日,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在B型G蛋白偶联受体(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 GPCR)结构与功能研究方面取得又一项重要进展:首次测定了胰高血糖素受体(Glucagon receptor, GCGR)全长蛋白与多肽配体复合物的三维结构,揭示了该受体对细胞信号分子的特

中外科学家用最强激光照亮人体未知信号通路

  图片说明:视紫红质和阻遏蛋白复合物的高分辨率三维结构。蓝色所示为视紫红质的结构;黄色所示为阻遏蛋白的结构。视紫红质感受外界光信号,并将光信号传导到细胞内,产生视觉。阻遏蛋白参与调控视觉的产生过程。(图片来源:徐华强课题组)  人民网北京7月22日电(赵竹青)记者从中国科学院获悉,中科院上海药物研

最强激光照亮细胞信号通路

视紫红质和阻遏蛋白复合物的高分辨率三维结构。蓝色所示为视紫红质的结构;黄色所示为阻遏蛋白的结构。视紫红质感受外界光信号,并将光信号传导到细胞内,产生视觉。阻遏蛋白参与调控视觉的产生过程。  中科院上海药物所研究员徐华强带领国际团队,利用世界上最强X射线激光,成功解析视紫红质与阻遏

胰高血糖素受体晶体结构揭示B型GPCR信号转导机制

  近日,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在B型G蛋白偶联受体(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 GPCR)结构与功能研究方面取得又一项重要进展:首次测定了胰高血糖素受体(Glucagon receptor, GCGR)全长蛋白与多肽配体复合物的三维结构,揭示了该受体对细胞信号分子的特

我国学者首次解析非视觉阻遏蛋白复合物冷冻电镜结构

  近日,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徐华强课题组、余学奎课题组和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国家蛋白质科学中心(上海)丛尧课题组合作在GPCR跨膜信号转导领域取得新进展——首次解析了非视觉阻遏蛋白(Arrestin2)与神经降压素受体(NTSR1)复合物冷冻电镜结构,

生物物理所等在大麻素受体结构生物学研究中获重要成果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刘志杰课题组与合作者成功解析了人源大麻素受体CB1(human Cannabinoid Receptor 1, CB1)与激动剂——四氢大麻酚(THC)类似物复合物的三维精细结构,揭示了大麻素受体在激动剂调控下的结构特征和激活机制。北京时间7月6日凌晨,该项成果以Crys

炎症和疼痛药物研发获重大突破

  大麻素受体是人体中枢神经系统表达量最高的G蛋白偶联受体(GPCR)之一,它对人的精神和情绪调节至关重要。上海科技大学iHuman研究所团队近日成功解析了人源大麻素受体与激动剂复合物的三维精细结构,揭示了大麻素受体在激动剂调控下的结构特征和激活机制,对于炎症、疼痛和多发性硬化症的药物研发具有重要的

徐华强教授Nature发布十年研究里程碑成果

  利用最明亮的X-射线激光,科学家们确定了负责调控至关重要的生理功能,可作为重要药物靶点的一个分子复合物的结构。新研究结果为科学家们提供了更具选择性的药物治疗靶向信号通路路线图,这有可能促使开发出副作用更小、更有效的疗法来治疗心脏病、神经退行性疾病和癌症等疾病。这项研究在线发布在《自然》(Natu

用BRET方法研究活细胞中GPCR蛋白相互作用的基本注意事项1

简介: BRET已经成功的应用于研究哺乳动物细胞中GPCR同源和异源二聚体以及涉及到受体脱敏作用和交易的受体/β-arrestin相互作用(综述,1)。BRET的显著优势是可以在活细胞中,正确的的位置实时的监测蛋白质和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由于GPCR高度的疏水性和细胞本地化,测量蛋白质之间相互作用

世界最强X射线激光成功解析神秘蛋白第二条路径结构

  人体感知外部世界是一种跨膜蛋白受体传递信号穿过细胞膜的结果。这种蛋白通过两条路径传递细胞信号。一条已被发现,另一条还不清楚。记者从中科院获悉,我国科学家领导的国际团队,利用世界上最强的X射线激光,解析了第二条路径(复合物)的晶体结构。这不仅为看清路径提供了可能,也为未来寻找有效的药物靶标提供了理

新成果 GCGR促进糖尿病新药开发

  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吴蓓丽课题组和赵强课题组在B型G蛋白偶联受体(GPCR)结构与功能研究领域又获重要突破,首次测定了胰高血糖素受体(GCGR)全长蛋白与多肽配体复合物的三维结构,揭示了该受体对细胞信号分子的特异性识别及其活化调控机制。该成果1月4日发表于《自然》杂志。  GPCR是人体内最大的

温故知新揭秘蛋白“关闭”信号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对于科学数据的“温故知新”,也会收获新发现。最近,国家“千人计划”获得者、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徐华强研究员领衔的国际交叉团队,将两年前所获得的一套高精度蛋白质数据,用新方法进行“升级版”解析,获得了重要发现。北京时间7月28日凌晨,国际著名学术期刊《细胞》以封面

上科大团队获重大突破 有望为眼部疾病治疗提供新思路

  近日,上海科技大学iHuman研究所的科研团队在人体细胞信号转导研究领域再获重大突破,成功解析了首个人源卷曲受体三维精细结构,揭示了卷曲受体在无配体结合情况下特有的“空口袋”结构特征,及其有别于以往解析的G蛋白偶联受体的激活机制。这一成果于今天凌晨在国际顶尖学术期刊《自然》(《Nature》)上

蛋白质3D照片有望为眼部治疗绘制新“战略图”

  上海科技大学iHuman研究所的科研团队在人体细胞信号转导研究领域再获重大突破,成功解析了首个人源卷曲受体(Frizzled-4)三维精细结构,揭示了卷曲受体在无配体结合情况下特有的“空口袋”结构特征,及其有别于以往解析的GPCR的激活机制。北京时间8月23日凌晨,这项重要研究成果在线发表于《自

80后结构生物学家赵强:因为很酷,我选择了结构生物学

赵强在实验室工作。(中科院上海药物所供图)  “为什么会选择生物?因为高考的时候觉得,数理化的体系已经很完整了,但生命科学还有那么多说不清楚的东西。”  “为什么会选择结构生物学?那是因为觉得它很酷啊!完全不能想象,蛋白质结构可以看到……长出的晶体那么漂亮。”  科学是理性的,可选择自己的科研道路却

1月13日《自然》杂志内容精选

 杂志封面  封面故事:  给企鹅戴标记物的研究方法不可靠  几十年来,研究企鹅(已被确定为最能反映气候变化的动物)的研究人员的标准做法是,用被称为“flipper bands”的标记物来标记企鹅。然而这种做法是有争议的,因为关于标记物本身是否会改变企鹅的行为有相互冲突的报告。  现

一博士生一年内发表《细胞》《自然》两篇论文

  破解三年困境、一举收到了高精度数据后,华甜说,从此碰到任何情况,她都不会再放弃希望,“永远不要放弃希望,因为你不知道有怎样的惊喜在等着你”  每天沉浸在查阅文献、设计实验、做实验中,从早上七点多到第二天凌晨一两点,华甜没有觉得辛苦,反倒是会因为一幅从未见过的蛋白质拼图逐渐清晰而乐此不疲  北京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