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张守晟获求是杰出科学家奖七人获集体奖

杨振宁、姚期智为“求是杰出科学家奖”和“杰出科学成就集体奖”颁奖。 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中国科协名誉主席周光召主持颁发“求是杰出科学家奖”和“杰出科学成就集体奖”。教授获“求是杰出科学家奖”,方忠、戴希、张海军、薛其坤、陈曦、贾金峰和马旭村获“求是杰出科学家集体奖”。 2006年,张守晟小组通过理论为分析预言了在量子结构中通过调节智能一体化孔的厚度,有可能实现二维拓扑绝缘体,紧接着德国一所大学小组在实验上证实了这一点。而近年来,物理学的一个重大突破,就是拓扑绝缘体的发现,拓扑绝缘体是一种新的宏观有序的量子物态,其电子结构带有特殊的突破性质,在拓扑绝缘体的边缘会形成导电层,具有奇异的性质。导电离子的有效质量规律,其运动规律类似于过去只在高能物理中出现,由相对论所描述的一种离子,这种离子的出现受到突破对称性的保护。 与二维拓扑绝缘体相比,三维拓扑绝缘体更是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2006年几个国外的理论小组几......阅读全文

百万科技大奖来了!杨振宁、施一公等出席 多科学家获奖

  2018年颁奖典礼15日晚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举行。中科院理化技术研究所江雷教授获2018年度“求是杰出科学家奖”。2018年度“求是科技成就集体奖”则授予上海交通大学张杰教授领导的激光强场物理团队。两者分别获得奖金人民币一百万元。  当晚,求是科技基金会主席查懋声以及顾问杨振宁、孙家栋、韩启德、

大奖揭晓现场|女神颜宁“皮”了一下 自称是他的粉丝

  2019年度求是奖昨晚在清华园揭晓两位“清华系”科学家获得大奖。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杨振宁获“求是终身成就奖”普林斯顿大学终身讲席教授颜宁获“求是杰出科学家奖”  领奖台上 心情大好的两位获奖人 还不忘“皮”一下  97岁的杨振宁自称爱上剪电影  颜宁现场致敬自己心中的"爱豆"

超导“小时代”(29):高温超导新通路

天下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                                    ——《周易·系辞下》

强强联合!西湖大学与求是科技基金会签订合作协议

4个月前,西湖大学与求是科技基金会悄然牵手,秉承同样的科学情怀,双方签订合作协议,将致力于搭建一个深度交流的学术平台,为科学家带来启迪、碰撞、感悟和收获。4个月后的杭州,10月25日,一切如约而至。由西湖大学与求是科技基金会合作举办的2020年度“求是西湖学会”正式落地。曾经的“求是杰出科学家”或“

2017年度“求是奖颁奖典礼”在复旦大学举行

  今晚7点,“2017年度求是奖颁奖典礼”在复旦大学隆重举行。求是基金会主席查懋声先生以及顾问杨振宁、孙家栋、韩启德、施一公,复旦大学校领导、求是奖评委、往届求是奖获得者以及复旦大学师生代表等约400人参加了典礼。颁奖典礼由复旦大学校长许宁生教授和查懋声主席致辞开始,至基金会顾问杨振宁先生演讲落幕

2位女科学家得诺贝尔化学奖,华裔科学家张锋失之交臂

  北京时间10月7日下午5点45分,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将2020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法国生物化学家Emmanuelle Charpentier和美国生物化学家Jennifer Doudna,以表彰其在基因编辑方面做出的杰出贡献。  CRISPR技术自问世以来,就一直被诺奖候选的光环所围绕。为了CRI

砒霜能治白血病?还真有这回事!

  砒霜能治白血病——— 这是确有此事还是危言耸听?2015年度“求是奖”19日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颁发,使用砒霜(三氧化二砷)治疗白血病奠基人,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教授张亭栋获得“求是杰出科学家奖”;厦门大学原核表达类病毒颗粒疫苗研究团队获得 “求是杰出科技成就集体奖”;马明明、焦雷等10人获

百炼“枪杆”战病毒

病原室的“大家庭”。病原室供图 位于北京奥运村中科院生命科学园区的《致微》雕塑是为了纪念中国科学院为核心的科研团队,在全人类抗击流感事业中做出的卓越贡献。雕塑是一个被打开的艺术化处理的流感病毒,动态体现着“格物致知,匠心惟微”的精神。 病原室供图 病原室团队获2019年度求是杰出科技成

2018年度“求是奖”揭晓

9月15日,由香港求是科技基金会主办、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承办的2018年度“求是奖”在合肥揭晓,中科院院士、中科院理化技术研究所研究员江雷获得“求是杰出科学家奖”。求是基金会主席查懋声,顾问杨振宁、孙家栋、韩启德、施一公等出席颁奖典礼。  获得2018年度“求是杰出科学家奖”的江雷师法自然,建立了超浸

两院院士建言创新人才培养

  “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是著名的“钱学森之问”,表达了老一辈科学家对我国教育和人才问题的深深忧虑。  在两院院士大会上,培养创新人才也是很多白发皓首的院士们最为关切的问题之一。他们除了在科研工作中身体力行、提携后进,更对我国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提出了很多思考和建议

两院院士建言人才培养:“放手让年轻人担当大任”

  “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是著名的“钱学森之问”,表达了老一辈科学家对我国教育和人才问题的深深忧虑。   在此间举行的两院院士大会上,培养创新人才也是很多白发皓首的院士们最为关切的问题之一。他们除了在科研工作中身体力行、提携后进,更对我国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提

2018年中国科学院青年科学家奖获奖候选人揭晓

  今天,中国科学院人事局正式公示了2018年度中国科学院青年科学家奖获奖候选人,共有10位青年学者入选。  10位青年学者来自中国科学院各大研究所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基本都在各自领域取得突出成果,多位学者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项目。10位杰出青年学者名单如下:鄢社锋  鄢社锋,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博士

诺贝尔化学奖全收录(1901-2018)

  当地时间10月3日,2018年度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揭晓。瑞典皇家科学院决定将2018年的诺贝尔化学奖授予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科学家Frances H. Arnold在“酶的定向进化(the directed evolution of enzymes)”方面的研究,另一半授予美国密苏里大学科学家Geo

中关村发动科技创新引擎持续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

①梦之墨液态金属打印机和它打印出来的电路。②商汤科技人脸识别技术。③有着“新材料之王”称誉的石墨烯。  北京,五四大街29号,在一片繁华闹市之中,曾为北京大学旧址的红楼傲然屹立。  90多年前,在国家浩劫、民族危亡的时刻,陈独秀、李大钊、蔡元培等先驱们集聚在这里,高喊“德先生”与“赛先生”(民主与科

第十三届中国科协年会在天津开幕

  第十三届中国科协年会9月21日在天津开幕。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出席开幕式并讲话,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天津市委书记张高丽出席开幕式。    刘延东指出,党中央把科技置于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推动各领域科技迅猛发展,取得了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重大成果,培

薛其坤:做真正的科学家,必须把功夫用到

   这是“世界基础研究领域的一项重要科学发现”,“诺奖级的科研成果”。2013年3月15日凌晨,当美国《科学》杂志在线发表我国科学家首次从实验上独立观测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的研究报告时,有科学家这样评价此次发现的重大意义。这时,一个名字也迅速为人熟知,他就是带领科研团队取得这项重大发现成果的科学家—

黄涛: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成功的外部因素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的成长环境及科研实践,对于科技领军人才成长和培养有明显的启发意义:一个科学家的成长成才不仅在于自身努力,还要有配套的合适的外部环境。  ●应大力发展社会经济为人才成长提供物质支撑,努力营造良好家庭氛围为人才成长提供强大基础,强力创造优越的学习条件为人才成

科研特区何去何从——王晓东和北京生命研究所的前世今生

  “他是美国科学院院士,曾分文不取,帮助北京生命研究所站稳脚跟。如今,作为北生所所长的王晓东是否实现了他当初的理想?他和北京生命研究所有着怎样的渊源?如何带领班子走到今天?北生所面临着哪些问题,未来的路在哪里?请看王晓东和北京生命研究所的前世今生。”  2013年9月28日,由香港求是基金会举办的

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在重庆开幕

  踏着北国的风尘,携着南国的花香,9月8日,150名两院院士和6500名科技工作者云聚山城重庆,共商“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之计,共同迎接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这一科技界的年度盛典。   年会现场(宋雷 摄)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专门电贺会议的召开,向全体参会的科技工作者表示

吴健雄:于纷繁复杂中发现简单图景

   吴健雄敬佩居里夫人,但如同对任何先贤和前哲一样,并不盲目崇拜。她们都曾在科学的最前沿作重要的探索,也都取得了重大的成就。  自然科学有理论研究与实验研究两个方面。大多数科学家从理论研究入门,即便没有大学或者实验室支撑,也不妨碍有志者在这样的科学园地中耕耘(进入大科学时代以后,没有系统的科学训练

别在实验室熬着了,“懒虫”更容易成功

    当我们回顾历史上那些最富有创造力的生命时,会发现一条悖论:他们确实将一生奉献给了自己的事业,但并没有在整天不停地工作。  比如查尔斯•狄更斯(Charles Dickens)和亨利•庞加莱(Henri Poincaré),这些不同时期不同领域的人都对工作充满激情和成功的雄心壮志,几乎都抱有超

杰青基金20周年:培育青年才俊 服务创新驱动发展

 2002年度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高自友教授的研究成果“基于行为的城市交通流时空分布规律与数值计算”获2011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997年度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薛其坤教授(左3)团队庆贺发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2009年度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潘建伟教授在

中国海外人才归国潮:不能融入西方主流社会

  人才“争夺战”   150多年来,一波波海外留学大潮兴起,一代代海归学成回国,成为推动中国现代化进程的重要力量。如今,一方面,中国年轻一代“出国潮”热度不减;另一方面,在西方社会经济发展前景不明朗、科技投入有所减弱的情况下,“回国潮”也必然成为大趋势。中国出台的各种人才政策,进一步推动了这一趋

当年被两大国“卡脖子”,中国人靠什么造出了原子弹?

54年前的10月16日,罗布泊的一声巨响,伴随着一团蘑菇云升起,中国第一枚原子弹爆炸成功。  这震惊了世界,因为研制原子弹的技术被认为是当时世界上最难最复杂的技术之一,只有美苏英法这四个大国掌握,也是它们最高的国际机密。对中国而言,已经不是“卡脖子”的问题了。  但是,在各种严密封锁之下,中国那些年

遗传学家、生物统计学家李景均先生其人其书及其精神

今年是遗传学家、生物统计学家李景均先生著作的英文版《群体遗传学导论》一书出版70周年。该书是中国现代史上迄今为止极少数在中国出版但在西方某个科技领域产生重大影响的专业书。绝大多数新中国成立后出生的人可能都不知道李景均是谁。在美留学的大陆学生,除非所学专业和人类遗传学有关,恐怕大多数也不知道李景均是谁

中科院发布改革开放四十年40项标志性重大科技成果

  12月19日,中国科学院发布改革开放四十年40项标志性重大科技成果。  中科院以“三个面向”为线索,在系统梳理改革开放40年来广大科研人员取得的众多重大科技成果基础上,发布面向世界科技前沿成果15项、面向国家重大需求成果15项、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成果10项。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

纪念中国唯一的“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钱学森诞辰105周年

   编者按 2016年是“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钱学森同志诞辰105周年。作为杰出的科学家和思想家,钱学森不仅是中国“两弹一星”元勋,在航天事业上取得了伟大成就,而且开创了系统工程“中国学派”,与国外同行相较,独树一帜,屹立群伦。在2016年4月24日,我国第一个航天日来临之际,纪念钱学森,从他长期

中科院医药学组院士新增12名 包括三名女科学家

  2015年11月13日,两年一次的中科院院士新增名单发布,共计61名杰出科学家入选此次院士榜单。其中,备受生物界瞩目的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院士名单也新鲜出炉,从30位候选名单中历经“终选”机制新增院士12名,包括三名女科学家。12名新增院士中,有5位来自于中国科学院地方研究院,1位(王福生院士)来

王中林院士获2014材料领域“世界技术奖”

   11月14日,世界科技联席组织(World Technology Network,简称WTN)宣布,中国科学院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首席科学家王中林院士当选2014年度材料领域“世界技术奖”(World Technology Awards in Materials)的唯一获奖人。这一奖项专门

科技人才“大龄化”忧思:或影响科研产出效率

  美国近4年投入到基础科研的资金,大部分资金没有分配到年轻科学家手中,而是流入到年龄更大的科学家口袋里。这并非特有现象,在中国、在世界其他国家都有表现。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如果一个科学家在30岁之前还没能有所成就,那么他就再也不会有成就了。这是为了说明,很多早期的伟大科学家,他们的科学创造最佳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