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化反应储钠的负极材料的进展与挑战

近期,中国科技大学的余彦教授、伍伦贡大学的吴超博士和窦士学教授团队总结分析了当前基于转化反应的储钠的负极材料的最新研究的进展与面临的挑战。 该论文首先分类评述介绍了目前二元金属化合物(氧化物、硫化物、硒化物、磷化物、氮化物等)的研究现状以及它们各自的优缺点。其次,这些金属化合物在电化学反应过程中遭遇一系列挑战性问题,这些问题阻碍了其应用发展。因此文章从可逆容量、电压滞后、首次库伦效率、体积变化、循环稳定性等方面重点讨论了基于转化反应的电极材料普遍存在的问题以及探讨这些问题发生的根源。针对这些挑战性的问题,论文进一步总结讨论了克服或者减轻这些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包括电极材料的纳米结构设计与表面工程、电解液和添加剂的优化、电极材料新的构象设计以及充放电电压范围的设置等,为后续提高基于转化反应的电极材料的性能提供了指导。 多种高容量的非碳新材料被研究作为负极材料用于钠的存储,其中二元过渡金属化合物(MaXb)近年来获得了广泛研究......阅读全文

金属化合物的测定

一、铝铝是自然界中的常量元素,毒性不大,但过量摄入人体,能干扰磷的代谢,对胃蛋白酶的活性有抑制作用。对清洁水中铝的含量,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控制值为0.2mg/L;我国《生活应用水水质卫生规范》中的限值也为此值。铝的测定方法有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ICP-AES)法、间接火焰原子吸收光谱

镁金属二次电池向大规模应用迈进

近日,记者从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以下简称青岛能源所)获悉,该研究所固态能源系统技术中心围绕镁电池中的关键科学问题开展了大量研究工作,在镁金属二次电池关键科学问题和核心材料方面取得系列成果,该系列成果近期发表在国际权威期刊《德国应化》《先进材料》和《先进能源材料》上。极具潜力的镁金属二

“金属及金属基化合物层状结构功能化材料研究”取得突破

  金属及金属基化合物层状结构功能化材料广泛应用于电力、石油化工、海水淡化、海洋工程、船舶工程、航空航天等行业。“十二五”期间,863计划新材料技术领域支持了“金属及金属基化合物层状结构功能化材料研究和应用”主题项目。近日,科技部高新司在北京组织专家对该主题项目进行了验收。   该项目围绕金属及金属

先进铬化合物可替代稀有贵金属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8/506807.shtm贵金属“点亮”显示屏或将太阳能转化为燃料方面往往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瑞士巴塞尔大学化学家已经成功地用一种便宜得多的金属取代了这些稀有元素。这种铬化合物可以替代发光材料和催化剂中的贵金

金属有机骨架化合物(MOF)登上商用舞台

  过去两年中,一些在小城的街道上奔驰的货车和轿车身上藏着一个大秘密:它们的油箱里装的是一种不同寻常的晶体材料,这些材料中充满了直径约1纳米的小孔。甲烷分子整齐地排列在这些小孔中,准备为汽车的内燃机提供燃料。化工巨头巴斯夫(BASF)正准备利用这些物质推出一个里程碑式的事件。  商界正对MOF的应用

金属所等Laves相金属间化合物位错滑移机制研究取得进展

  中科院金属研究所沈阳材料科学国家(联合)实验室固体原子像研究部叶恒强院士、杜奎研究员、博士生章炜与清华大学朱静院士、于荣副教授等合作研究,利用球差校正电镜发现在Laves相金属间化合物中,位错通过反复地在上下两个不同的滑移面间来回跳跃,从而以波浪形状的路径向前滑移。这种位错滑移机

锂电池负极材料金属锡化合物的应用

  锡与硫的化合物——硫化锡,它的颜色与金子相似,常用作金色颜料。锡与氧的化合物——二氧化锡。锡于常温下,在空气中不受氧化,强热之,则变为二氧化锡。二氧化锡是不溶于水的白色粉末,可用于制造搪瓷、白釉与乳白玻璃。1970年以来,人们把它用于防止空气污染——汽车废气中常含有有毒的一氧化碳气体,但在二氧化

金属有机框架化合物将会挑战传统半导体

  二十多年前,有机聚合物进入电子世界,并产生了能够用于射频识别(RFID)标记或有机太阳电池有机半导体材料。现在,巴西圣保罗大学的研究组与英国、法国的研究人员合作,确定了另一类化学化合物,更奇特的金属有机框架(MOF),有望用于电子器件。  MOF是具有多孔结构的有机-无机异质晶体。该研究的论文刚

海洋物种大灭绝原因有新解-大规模缺氧和有害金属或是主因

  比利时科学家日前对畸形浮游生物研究的结果,可能意味着物种大灭绝有其他驱动因素。虽然过去最古老的重大物种灭绝曾与冰川事件联系在一起,但最新的地球科学证据显示,造成物种大灭绝的原因更有可能是海洋中大规模出现的缺氧现象和有害金属。  奥陶纪—志留纪灭绝事件(也称奥陶纪大灭绝)被认为发生在距今4.2亿年

Science:过渡金属硫族化合物中激子凝聚的特征

  伊利诺伊大学Luc Venema(通讯作者)等人利用动量分辨电子能量损失谱仪(M-EELS)研究过渡金属硫族化物半金属1T-TiSe2中的电子集合模式。研究发现接近相变温度后电子模式能量在非零动量处下降为零,标志着等离子体波动变慢,价电子结晶成激子聚体。研究结果为三维固体中激子凝聚现象提供确信证

中性金属羰基化合物中发现碳—碳偶联反应

   近日,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分子反应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大连光源科学研究室研究员江凌团队,与复旦大学教授周鸣飞合作,利用基于大连相干光源自主研制的中性团簇红外光谱实验装置,在中性钛羰基化合物中发现了碳—碳偶联反应,突破了人们对激光溅射只能制备同质金属羰基化合物的认知,从全新的角度诠释了金属

海藻多糖用于过渡金属硫属化合物剥离研究获进展

  海洋覆盖了近四分之三的地表面积,是巨大的资源宝库,人类生产、生活中许多必需品都来源于海洋。比如,主要来源于褐藻的海洋多糖海藻酸盐(钠),具有易溶、增稠、易成膜、易凝胶化、生物相容、可降解等众多优良性能。海藻酸盐产量巨大且成本低廉,在食品、服装、保健、环境修复等领域展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然而,海藻

锂电池的负极材料金属间化合物的制备方法

  自蔓延高温合成  A.G.Merzhanov等发现了自蔓延高温合成(Self-propagatingHigh-temperature Synthesis,SHS)现象。它是利用化学反应产生的反应热自加热和自传导作用合成材料的一种技术。点燃的粉末压坯产生化学反应,其生成热使邻近的粉末温度骤然升高,

新型有机金属“三明治”化合物将创造新材料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9/507918.shtm   ?新合成的21电子茂金属化合物的晶体结构,显示氮(蓝色)、钴(红色)、氢(绿色)和碳(灰色)原子。图片来源:日本冲绳科学技术研究所  科技日报北京9月5日电 (记者张梦然

简述锂电池的负极材料金属间化合物的应用

  金属间化合物具有与原金属不同的结晶结构和原子结构,能形成新的有序超点阵结构,具有许多与众不同的性质,而有别于目前广泛应用的金属或合金。在近几十年里得到了快速发展,应用领域也在逐渐扩大。  (1)高温应用  金属间化合物由于具有优于高温合金的耐热性、高的比强度、高的比寿命、高的导热性和高的抗氧化性

锂电池的负极材料金属间化合物的发展简史

  自从有冶金技术以来,就已经制备了金属间化合物。Westbrook 在1976-1993年间曾相当详细地叙述了金属间化合物的发展史。他提到,人们是从使用低熔点合金系发展到使用某些金属间化合物的。金属间化合物的应用则是由于金属间化合物具有高的硬度,良好的耐磨性,同时还具有金属性,并可以抛光,因而作为

金属材料间化合物对力学试验性能的影响

        金属间化合物在铝合金中起阻碍滑移和位错运动的作用,使强度、硬度提高,塑性、韧性降低。压铸铝合金材料中铁相组成的金属材料间化合物对力学试验性能的影响,并对其机理进行分析。合金中各种铁相影响材料的力学性能,将有助于压铸铝合金的应用。科新品牌试验机型号丰富,包括了各种规格的电子式试验机、电

黄酮类化合物的金属盐类试剂络合反应

黄酮类成分和铝盐、镁盐、铅盐、锆盐等试剂反应,生成有色的络合物,可供某些类型黄酮的鉴别。产生络合作用的条件是黄酮类成分必须具备下列条件之一,如5-羟基、3-羟基或邻二羟基。根据有色络合物的最大吸收波长,可进行定量测定。常用的试剂有三氯化铝、醋酸铅、醋酸镁与二氯氧化锆等试剂。

科学家发现过渡金属硫族化合物新进展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强磁场科学中心与安徽大学量子材料与物理研究所等合作利用低温强磁场扫描隧道显微镜/谱仪(STM/STS)对一种典型的过渡金属硫族元素化合物2H-NbSe2及其微量Ta掺杂单晶样品进行探测研究,研究人员通过对该体系的高分辨隧道谱测量和理论分析,证实了该体系存在非弹性电子隧

大规模质谱法简介

         目前,研究人员们正在通过各种方法使大规模质谱法变得更有效,而且将这一技术工具缩小化。           大规模质谱法对于药物的发现来说是一个无法比拟的有力工具,而且它在定性与定量分析的应用中有着很大的价值。虽然大规模质谱法的应用能力和敏感性被不断的改进,但是在药物发现研究里面的

《nature》关注北理工成果:运用金属有机化合物净化空气

  2017年2月1日出版的国际权威学术期刊《nature》以《金属有机合物在空气过滤领域的应用(Metal–organic mix for air filters)》为题,报道了北京理工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王博教授及其团队将金属有机骨架化合物(MOFs)材料应用于空气过滤净化方面的研究成果。  王博

锂电池的负极材料金属间化合物的发展现状

  纵观国内外金属间化合物结构材料领域研究的成果,其表征主要有一方面:新型材料的发展方面,和有序金属间化合物物理金属学理论方面。  13年来,我国金属间化合物结构材料研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在几个重点材料研究领域可以说达到与国外同步的水平,培养了一批高级研究人才,但金属间化合物理论研究方面的建树不太突

金属有机骨架化合物的合成、表征及其荧光传感性能研究

金属有机骨架化合物是一类通过金属离子/团簇和有机配体自组装而形成的骨架材料。MOFs具备结构稳定、比表面积大、孔道多样性等特点,在储存气体、催化、分离、磁力、荧光传感等方面有广泛的潜在应用。ZIF-8具备常规的沸石结构,不仅表现出良好的储氢性质,其强荧光性也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本文系统地研究了ZIF

锂电池的负极材料金属间化合物的主要特点

  这类化合物虽然也可以用一个 “分子式”表示,但它和普通的化合物相比,具有若干不同的特点:  ①大部分金属间化合物不符合原子价规则。例如,Cu-Zn合金系中有三种金属间化合物CuZn、Cu5Zn8和CuZn3。显然,这三种化合物都不符合化合价的规则。  ②大部分金属间化合物的成分并不确定,也就是说

北京理工大学:运用金属有机骨架化合物净化空气

  2月1日 出版的Nature杂志以《金属有机合物在空气过滤领域的应用(Metal–organic mix for air filters)》为题,关注了北京理工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教授王博及其团队将金属有机骨架化合物(MOFs)材料应用于空气过滤净化方面的研究成果。  据介绍,MOFs材料是一种多

北京理工大学:运用金属有机骨架化合物净化空气

  2月1日 出版的Nature杂志以《金属有机合物在空气过滤领域的应用(Metal–organic mix for air filters)》为题,关注了北京理工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教授王博及其团队将金属有机骨架化合物(MOFs)材料应用于空气过滤净化方面的研究成果。  据介绍,MOFs材料是一种多

研究发现突破传统二价金属离子化合物认知新晶体

自然条件下钙离子的唯一已知价态是+2,相对应的所有种类钙离子晶体都没有磁性且呈现绝缘性。近日,华东理工大学理学院方海平教授课题组基于理论分析,结合冷冻透射电子显微镜及同步辐射等技术,在还原氧化石墨烯(rGO)膜上直接观察到了自然环境下生成的二维CaCl晶体。其中,钙离子的价态为+1。同时,实验证明,

锂电池的负极材料金属间化合物的机械合金化制备

  机械合金化(Mechanical Alloying,MA)是J.S. Banjamin提出的一种制备合金粉末的高能球磨技术,通常为干式球磨。磨球和粉末间的相互碰撞引起塑性粉末的压扁和加工硬化,导致粒子重叠,表面接触。发生冷焊。形成由各组分组成的多层复合粉末粒子,同时加工硬化层及复合粒子发生断裂。

长春应化所成功制备首例全金属三明治化合物

  “三明治化合物”是指由金属原子和两个环多烯形成的“夹心式”化合物。环多烯含离域π键,能作为π电子给予体与金属原子形成配位化合物。二茂铁是1950年代合成的首例具有芳香族性质的有机过渡金属夹心化合物,它的发现展开了环戊二烯基与过渡金属的众多π配合物的化学,也为有机金属化学掀开新的帷幕,该系列化合物

北京理工大学:运用金属有机骨架化合物净化空气

  2月1日 出版的Nature杂志以《金属有机合物在空气过滤领域的应用(Metal–organic mix for air filters)》为题,关注了北京理工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教授王博及其团队将金属有机骨架化合物(MOFs)材料应用于空气过滤净化方面的研究成果。  据介绍,MOFs材料是一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