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篇论文,Science最新研究成果概览!

1.Science:靶向白细胞中的IRE1α–XBP1信号通路抑制前列腺素合成,改善疼痛治疗 doi:10.1126/science.aau6499; doi:10.1126/science.aay2721 组织损伤触发由免疫细胞协调的快速局部反应,这决定了炎症的维持和消退,因而也就决定了是否从功能损伤和疼痛中恢复。这种炎症过程需要高水平的蛋白合成、折叠、修饰和运输,这些 事件都受到内质网(ER)的调节。过量的蛋白合成和处理可导致错误折叠的蛋白在内质网中积累,从而引起一种称为“内质网应激(ER stress)”的细胞状态和随后的未折叠蛋白反应(UPR )的激活。IRE1α–XBP1信号通路是UPR的一个进化上保守的分支,在维持内质网稳态的同时控制着各种免疫代谢过程。然而,在组织损伤和炎症期间,白细胞中IRE1α–XBP1信号转导的生理 学后果仍然在很大程度上未被探索。IRE1α–XBP1信号转导介导骨髓细胞中促炎细胞因子......阅读全文

11篇!Science最新研究成果概览

  1.Science:N-豆蔻酰化蛋白质量控制机制  doi:10.1126/science.aaw4912  人们早就知道蛋白的稳定性受其N-末端氨基酸残基的影响,并且在过去三十年中大量的研究工作已描述了一系列N-端规则(N-end rule)途径,这些途径通过N-末端的蛋白降解子基序让其所在的

《Science》发表中科院研究成果

来自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美国北卡罗琳娜大学的研究人员在Science(317卷)发表了今年夏季太湖蓝藻水华大量暴发的现场报道。 原文检索:Science 31 August 2007:Vol. 317. no. 5842, p. 1166 DOI: 10.1126/science.3

8篇论文,Science最新研究成果概览

  1.Science:揭示哺乳动物卵母细胞中的非中心体纺锤体组装机制  doi:10.1126/science.aat9557  哺乳动物胚胎经常异常发育,从而导致流产和遗传性疾病,如唐氏综合症。胚胎发育异常的主要原因是卵子减数分裂过程中的染色体分离错误。与体细胞和雄性生殖细胞不同的是,卵子通过一

6篇论文,Science最新研究成果概览!

  1.Science:靶向白细胞中的IRE1α–XBP1信号通路抑制前列腺素合成,改善疼痛治疗  doi:10.1126/science.aau6499; doi:10.1126/science.aay2721  组织损伤触发由免疫细胞协调的快速局部反应,这决定了炎症的维持和消退,因而也就决定了是

小RNA领域牛人Science发表重要研究成果

  来自奥地利科学院分子生物技术研究所(IMBA)的研究人员,揭示出了细胞利用来生成一类生殖细胞特异性的小分子调控RNAs——piRNAs的分子机制。他们的研究结果发表在5月15日的《科学》(Science)杂志上。  领导这一研究的是IMBA的分子生物学家Julius Brennecke,这位学者

2篇Science文章公布突破性研究成果

  时至流感高发季节,来自Scripps研究院TSRI的研究人员近期完成了流感病毒研究的一项重大进步――以前所未有的精确度“看”到了流感必需的蛋白复合物之一,这将有助于解析流感病毒如何在感染细胞中复制的分子机理。这项研究采用了先进的分子生物学和电子显微镜技术,获得的图像也有助于找到流感病毒的弱点,从

《Science-Advances》刊发北航教师量子成像领域研究成果

  2017年4月21日,Science子刊《Science Advances》发表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仪器科学与光电工程学院副教授孙鸣捷(通讯作者和第二作者)与英国格拉斯哥大学物理天文学院合作的研究成果“Adaptive foveated single-pixel imaging with dyna

中国科技大学Science发表重要研究成果

  珍珠层也称为珍珠母,是存在于软体动物贝壳内层和珍珠上的有光泽物质。珍珠层不仅色泽亮丽而且具备优良的材料学性能,在生物矿化、仿生材料等领域备受关注。天然珍珠层是经年累月形成的,而人工合成珍珠层只需要几个星期。不过,由于珍珠层结构复杂,其人工合成一直比较困难。  现在,中国科技大学的研究团队在这方面

苏州大学Science子刊发表新研究成果

  来自苏州大学、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的研究人员证实,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通过G蛋白介导刺激T型钙离子通道增强了浅表性疼痛(peripheral pain)。研究结果发表在10月7日的《科学信号》(Science Signaling)杂志上。  苏州大学医学院的陶金(Jin Tao)教

2014年Science杂志耐人寻味的13大亮点研究成果

  不知不觉,2014年马上就要过去了,迎接我们的将是崭新的2015年,2014年三大国际著名杂志Cell、Nature和Science(CNS)依然刊登了很多亮点耐人寻味的研究,本文中小编就盘点了2014年Science杂志及其子刊发表的一些非常有意义的亮点研究。  1.Science:研究揭示共

8篇最新Science研究论文揭示生命科学最新研究成果

  1.Science:我国科学家揭示人类早期胚胎发育中的组蛋白修饰重编程  doi:10.1126/science.aaw5118  组蛋白修饰调节基因表达和发育。在一项新的研究中,为了解决在人类早期发育中组蛋白修饰如何发生重编程,中国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颉伟(Wei Xie)课题组、郑州大学第

中国学者参与发表Science里程碑式研究成果

  当遗传学家Ronald Davis十年前建议他的同事尝试构建一个人工酵母染色体,并将其整合进活细胞中的时候,Jef Boeke其实并没有特别在意,然而时隔多年,Boeke终于完成了这一构想,合成了第一个酵母功能性染色体,这是合成生物学领域的一项里程碑式成果。   研究人员在3月27日Sci

年度巨献:2017年Science杂志重磅级突破性研究成果

  时光总是匆匆而逝,12月份已经开始,2017年也已接近尾声,迎接我们的将是崭新的2018年,2017年三大国际著名杂志Cell、Nature和Science(CNS)依旧刊登了很多突破性耐人寻味的研究,本文中小编首先对2017年Science杂志发表的重磅级亮点研究进行盘点,分享给大家!与各位一

Science杂志在线发表华中农大与中国农大合作研究成果

2022年3月25日,《科学》杂志在线发表了华中农业大学严建兵团队联合中国农业大学李建生和杨小红团队的研究论文“Convergent selection of a WD40 protein that enhances grain yield in maize and rice”。研究发现

南科大物理系两项研究成果在Science重磅刊登

2024年4月5日,国际顶级期刊Science同时上线了两篇来自南方科技大学物理系的研究论文。物理系讲席教授何佳清团队发表了题为“Pseudo-nanostructure and trapped-hole release induce high thermoelectric performance

Science: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研究成果

北京时间1月17日,国际权威期刊《Science》以研究长文的形式在线发表了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所樊隽轩教授、沈树忠院士等的论文“A high-resolution summary of Cambrian to Early Triassic marine invertebrate bi

Science!上海交通大学赵一新教授团队发表最新研究成果

  今天(2019年8月9日),Science(《科学》)在线发表了上海交通大学赵一新团队在CsPbI3全无机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最新研究成果:“Thermodynamically stabilized β-CsPbI3–based perovskite solar cells with efficie

成果盘点丨袁隆平团队在Science,PNAS等发表23项研究成果

  从2002年开始,袁隆平团队在Science,PNAS,Nature Communications ,Genome Research ,PLOS Biology 等杂志发表了23项研究成果,iNature系统介绍一下以袁隆平为通讯作者的典型研究成果,由于版面限制,我们只介绍其中典型的文章:  【

Cell,Nature,Science三大顶级杂志发表功能基因组研究成果

  由华盛顿大学领导的一个研究小组在新研究中确定了控制机体内不同的基因何时、何处及如何开启和关闭的百万DNA“开关”的位置。基因只占人类基因组的2%,且易于识别,然而控制这些基因的on/off开关却被加密保存在余下的98%的基因组中。   然而,当前的技术只允许这样的蛋白一次研究一个。它们也缺

Science子刊: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RVVC)研究成果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研究人员鉴定出一些基因与一种由真菌白色念珠菌(Candida albicans)感染引发的疾病——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recurrent vulvovaginal candidiasis, RVVC)有关。相关研究结果近期发表在Science Translational M

华中科技大学祝雪丰副教授团队Science发表最新研究成果

  4月12日,《科学》(Science)杂志在线发表了华中科技大学物理学院和创新研究院祝雪丰副教授与美国斯坦福大学和新加坡国立大学的合作研究成果:《扩散系统中反宇称时间对称性》(Anti-parity-time symmetry in diffusive systems)。华中科技大学物理学院20

黑洞也有“吃撑”的时候,开学第一天武大天文系研究成果登上Science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9/508000.shtm浩瀚的宇宙空间里有不计其数的天体,黑洞是其中非常特殊的存在。正值开学季,武汉大学一个师生团队又收获了一份与黑洞有关的“开学礼包”。9月1日,武汉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天文学系副教授、小

电子科技大学首次以第一单位在《Science》正刊发表研究成果

  11月14日,国际著名期刊《Science》以“first release”形式刊发《超导-绝缘相变中的玻色金属态》(Intermediate bosonic metallic state in the superconductor-insulator transition),电子科技大学电子薄

生物炭的研究成果

   据《每日科学》网报道,一直以来人们都在寻求固定二氧化碳从而减少其排放的办法。科学家表示,几百年前,亚马逊印第安人用来提高土壤肥力的生物炭(biochar),在现代世界可以帮助减缓全球气候变化,大规模生产生物炭可吸收大量温室气体。相关研究报告发表在《环境科学与技术》周刊上。   进行此项研究的

《Science》VS《Science》:造假or结论不可靠?

  Byrareddy等人报道 [Science 354,197(2016)],在抗逆转录病毒疗法(ART)治疗期间和之后用抗整联蛋白α4β7的抗体治疗猿猴免疫缺陷病毒(SIV)阳性猕猴,之后在停止ART治疗后,可以持续的进行病毒学控制。  然而,这一次有3篇Science 背靠背发表,表明α4β7

非洲爪蟾环状RNA研究成果

作为最新的明星分子,环状RNA的热度与日俱增。环状RNA到底火到了什么程度?从云序客户捷报频传﹑研究成果不断就可见一斑:上期我们刚刚介绍云序客户发表了世界首个小鼠脑创伤模型外泌体环状RNA的研究,整合了外泌体和环状RNA两大科研热点。在探索新物种的环状RNA研究上,云序客户此前更是先后发表了全世界第

Science特刊:疼痛

痛觉是有机体受到伤害性刺激所产生的感觉,具有重要的生物学意义,这也是有机体内部的警戒系统,能引起防御性反应,具有保护作用。但是强烈的疼痛会引起机体生理功能的紊乱,甚至休克。11月3日Science杂志围绕这个主题,深入探讨了我们大脑中这一复杂的神经环路,虽然疼痛的分子机制已经困扰我们许多年,但是近年

对抗耐药细菌的最新研究成果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Osteopathic Association的一篇文章,对于那些无法从艰难梭状芽胞杆菌(C. diff)靶向抗生素治疗中获益的患者来说,将感染C. diff的患者的粪便微生物移植到他们的结肠可能是最好的治疗方法。C. diff是美国最常见的医院获

lncRNA在农业领域的研究成果

  miRNA的好Homie,非编码RNA界的NewStar --没想到在农业上大展身手啦   你没看错!不是标题党。说到miRNA的好Homie,非编码RNA界的NewStar,想必聪明博学的你就已经猜到了是lncRNA。今天大阅哥要给大家挖一挖lncRNA在农业上的研究进展。为了写这篇主题

复旦MOSS团队:研究成果将会开源!

   由美国OpenAI公司开发的ChatGPT模型在全球点燃了新一轮AI革命,海内外关注度陡增。前不久,复旦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邱锡鹏团队发布类ChatGPT模型MOSS,新闻迅速登上微博热搜。  MOSS“火”了。2月20日发布当天就收到大量内测申请、采访、投资、合作邀约——公众对于这项原本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