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Mater.杨四海课题组双位点分子筛催化生物质制烯烃

低碳烯烃(乙烯、丙烯和丁烯)是世界上产量最大的化学产品,每年全世界产量约为4亿吨,是合成纤维、合成橡胶、合成塑料的基本化工原料,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目前,低碳烯烃主要由工业石油催化裂化制得,而化石能源不可再生,随着人类的不断开采,大部分化石能源本世纪将被开采殆尽。在化石燃料枯竭的未来,可再生的生物质被广泛认为是解决环境问题的关键。植物可以获取阳光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等。近年来,发展探索能将生物质高效转为化学产品、液体燃料的高新技术是能源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生物质通过简单、高效地工业过程可以转化为重要的平台分子γ-戊内酯(GVL),而将γ-戊内酯进一步转化为丁烯则是连接生物质和化石产品的桥梁。 分子筛、杂多酸、SiO2/Al2O3等固体酸可催化转化γ-戊内酯制丁烯,然而其存在副产物多、遇水易失活等重要缺点,不利于工业化生产。而由生物质制得的γ-戊内酯一般含水70%左右,很难直接利用。若将易溶于水......阅读全文

Nature-Mater.-杨四海课题组双位点分子筛催化生物质制烯烃

  低碳烯烃(乙烯、丙烯和丁烯)是世界上产量最大的化学产品,每年全世界产量约为4亿吨,是合成纤维、合成橡胶、合成塑料的基本化工原料,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目前,低碳烯烃主要由工业石油催化裂化制得,而化石能源不可再生,随着人类的不断开采,大部分化石能源本世纪将被开采殆尽。在化石燃料枯竭的未来,可再

Nature-Mater:醌类有机材料大幅提高水系电池寿命

  电动车和电网储能等大规模电池应用是世界关注的焦点,同时电池技术的安全性和可持续发展也对行业提出了重大挑战。时有报道的多例智能手机和电动汽车电池着火事件,突显了当下锂离子电池使用可燃性非水电解液背后存在的安全隐患。而水系电池以不可燃的水溶液作为电解液,与锂离子等非水电池相比,具有明显的安全、廉价、

杨裕生院士谈低速电动车

杨裕生院士谈低速电动车   政府曾制定到2015年新能源汽车要达到50万辆的计划,现在各种新能源汽车加起来还不到10万辆,时间只剩下一年了!我觉得新能源汽车推广迟缓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一是没有把新能源汽车发展的责任加到汽车企业身上,着急的是政府部门,汽车企业不着急,它们不但不着急,而且在看哪种车补

《自然通讯》报道学校生物质催化转化领域研究新进展

  我校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王艳芹教授课题组近期在生物质催化转化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自然-通讯》近日以“Selective production of arenes via direct lignin upgrading over a niobium-based catalyst” (Ru/Nb2O

杨裕生院士:限定品种不利新电池发展

杨裕生■中国工程院院士 杨裕生 锂电池和铅酸电池各有优点,应该允许公平竞争发展。电动汽车的部件品种应该由企业选择,市场来当裁判员。 当前,微小型电动汽车尤其是乘用车优势突出,具有耗电少、用材少、电池少、车身短等特点,随着公众减排意识加强等因素,微小型电动汽车将会风靡全国,相关部门

杨裕生:获取氢能并不那么“轻巧”

杨裕生  今年以来,随着国家及地方对氢能源支持力度的加大,氢能产业的发展前景备受期待,“氢能是终极能源”的声音也在多个场合听到。不过,在笔者看来,氢能的获取,有限度、有难度,并不是那么“轻巧”。科研人员应该在这方面多做些实事求是的分析,而不要炒作和鼓噪,以免误导公众。  原料氢气是不少  但不是规模

杨邦杰:生物质能前景大好

  进入21世纪,随着化石资源消耗迅速,生态环境不断恶化,保障能源安全、应对气候变化等已成为全球的焦点问题,世界各国都加速发展可再生能源,特别是生物质能源。毫无疑问,生物质的资源量十分巨大,是排在化石能源煤、油、气之后的第四位能源。而且,生物质是生物体经光合作用合成的有

杨维清组-Adv.-Funct.-Mater:MXene基柔性多功能微力传感器

  【引言】  柔性可穿戴电子设备在人体健康监测,智能机器人,人机界面等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其中,在体积有限的前提下实现更多信息的感知便是这类设备的一个追求目标。现有的多功能检测的方式一般是将拥有不同传感能力的传感器机械的整合,通过分别检测对应的信号实现的。在电子设备小型化,柔性化,可穿戴的

杨裕生:要果断制定电动汽车发展路线

  去年11月3日温家宝总理在首都科技界大会上说,新能源汽车已成为全球汽车工业发展方向,我国当前紧迫的任务是通过技术经济、市场需求和经济效益三个方面的充分论证,尽快确定技术路线和市场推进措施,推动新能源汽车工业的跨越发展。   温总理要求进行“充分论证”。可见,作为政府的技术路

杨裕生:别藐视铅酸电池微型电动汽车

中国工程院院士 杨裕生  前不久,一位能源部门的负责同志对清华大学一位院士说,你们清华居然也研制用铅酸电池的微型电动汽车,真丢清华的脸。  首先,作为与清华大学沾点边的兼职教授,笔者听了关心爱护清华大学的批评,即使是尖刻的,也应该“闻过则喜”,感谢这位官员。但是,铅酸电池微型电动汽车

杨裕生院士:氢燃料电池拯救不了蓝天

杨裕生   雾霾天气引起各界对机动车尾气排放的共同关注,也让“能源转化率高、无污染零排放”的氢燃料电池电动汽车重新回到人们的视野。   但是,中国工程院院士杨裕生日前接受采访时表示,现在的氢燃料电池电动汽车拯救不了我国当前的空气污染问题。   既娇且贵   在杨裕生看来,

Nature:生男还是生女?古老病毒来决定

  近日,一项刊登在Nature杂志上的研究中,来自耶鲁大学的科学家发表了一项突破性的研究成果,他们发现人类及其他哺乳动物的性别早在150万年前就由“嵌入”哺乳动物基因组中的关键病毒的一种简单修饰所确定了。研究者Andrew Xiao指出,从根本上来说,这些病毒可以促使哺乳动物的基因组不断进化,但同

西北农林科大研究生杨龙:以创新实现创业梦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三年级研究生杨龙,在导师欧阳五庆教授的指导下,与研发团队共同进行纳米乳药物的技术研究,攻克了复方成分及中药提取物纳米化的技术壁垒,形成了完全自主的生产工艺、配方算法及生产设备三位一体的纳米乳药物核心技术,拥有50余项发明专利,并组建了杨凌华翼纳米医药科技有限公司,入住该校创业园

杨腊虎主任药师:化学药物质量标准思虑

  随着我国医药市场的快速发展以及国家对药品质量安全要求的日趋完善,药品监管工作越来越重要。药品作为用于防病治病的特殊商品,其质量之优劣直接关系到每个人的健康乃至生命,因此,确保公众用药安全成为关系国计民生的一大要事。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以下简称“中国药典”)是我国保证药品质量的法典,在药品

Nat.-Mater.:新型MOF材料清除大气污染物二氧化硫

  二氧化硫作为世界卫生组织认定的五大空气污染源之一,主要产生于煤炭燃烧和航海运输中的尾气排放。与此同时,二氧化硫也是一种用于生产硫酸的重要工业原料。传统的石灰石/石灰脱硫工艺会产生大量的废渣废液,带来二次污染,已不能达到日益严苛的环保标准,因此人们一直致力于研究更加高效率低能耗的新型脱硫技术。金属

朝闻道,遨游四海,寻有识之士

项目背景  2018年,分析测试百科网推出了深受土壤从业人员的喜爱的土壤大航海计划。大航海计划帮助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行业从业人员系统性的学习新的土壤政策及相关检测编制。  除了土壤行业外,2018年,我国在食品安全、药品安全、环境等领域推出了多项质量标准和检测标准,他们的推出对相关行业的管理人员、

关于萘普生的物质检查介绍

  1、氯化物  取本品0.50g,加水50mL,振摇10分钟,滤过(滤纸先用稀硝酸湿润),取续滤液25mL,依法检查(通则0801),与标准氯化钠溶液7.5mL制成的对照液比较,不得更浓(0.030%)。  2、有关物质  照高效液相色谱法(通则0512)测定,避光操作。  供试品溶液:取本品适量

杨裕生:不能随心所欲提高电动汽车续航里程

  “电池存在危险性,我们对于电动汽车里程‘随心所欲’的提高应该进行制约。”11月8日,在参加2018第三届动力电池应用国际峰会(CBIS2018)时,中国工程院院士、化学专家杨裕生如此表示。  杨裕生提出:“电动汽车的主要矛盾是安全性和里程的对立。安全性是矛盾的主要方面,里程是次要方面,不可颠倒。

杨裕生:小型短程是发展纯电动汽车突破口

  对于此次国家出台补贴新能源汽车的政策,中国工程院院士杨裕生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这是否就一定说明了政府决策层已经将纯电动汽车而不是混合动力汽车作为优先发展的技术路线,仍有待政府部门明确。   今年年初,杨裕生会同中国工程院院士陈清泉、陈立泉和郑绵平四人联合署名上书国务院,建议优先发展

杨裕生院士:加速锂硫电池发展的三点建议

  2016年6月,清华大学举办“锂硫电池研讨会”。会议快要结束的时候,针对当时媒体上不断出现的锂硫电池技术“突破”“领先”等报道,我以“沉着奋战锂硫电池”为题发言。我的发言主要表达了如下观点:锂硫电池“进门容易”,但会“越做越难”。锂硫电池技术存在“五低”:安全性低,体积比能量低,放电倍率低,能量

杨乐院士:研究生阶段是决定人才水平的关键

  “年轻学子应继承老一辈科学家严谨治学的传统,认真学习,努力创新,遵守规范。”12月13日,中科院院士杨乐在中科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作题为《培养优良学风,做好学位论文》的报告时,反复强调上述内容。   “研究生阶段是决定人才水平的关键。”杨乐认为,研究生阶段有两项主要任务:一是继续打好较为广博

杨崇林、郝小江团队Nature子刊解析重要机制

  溶酶体是细胞的资源回收中心,负责清除受伤或垂死的细胞组分。溶酶体会控制自身的生物合成,对环境线索进行应答。不过,人们对这一过程的具体机制还知之甚少。中科院团队九月十二日在Nature Cell Biology杂志上发表文章,揭示了蛋白激酶C调控溶酶体生物合成的分子机制。这篇文章的通讯作者是中科院

Nature:用微生物“暗物质”治病

  5月4日在《Nature》杂志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中,惠康基金会桑格研究所的科学家们,已经培养和分类了超过130种来自人类肠道的细菌。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开发出一个过程,可培养来自肠道的大部分细菌,这将使得科学家们能够了解:我们的细菌“微生物组”如何可以帮助我们保持健康?我们肠道微生物组的失

中国工程院院士杨裕生:加快推进铅炭电池发展

   铅炭电池是铅酸电池诞生以来的最大技术进步。应在规模储能和低速电动车中加紧推广应用。政府部门应取消铅炭电池的消费税,允许铅炭电池在低速电动车中使用,并资助特种炭材料的生产发展。  中国工程院院士杨裕生  山西去年有两座2兆瓦时的储能电站被烧毁,其使用的是三星公司生产的三元正极材料锂离子电池。虽然

关于潘生丁的有关物质的检查介绍

  1、含氯化合物  取本品约20mg,照氧瓶燃烧法(2010年版药典二部附录ⅦC)进行有机破坏,以0.4%氢氧化钠溶液20mL为吸收液,俟燃烧完毕后,强力振摇15分钟,加稀硝酸10mL,移至50mL纳氏比色管中,照氯化物检查法(2010年版药典二部附录ⅧA)检查,与对照液(与供试品同法操作,但燃烧

Nature最新调查强调研究生压力问题

面对经济困境、时间难题以及不确定的就业前景,不少研究生正在失去对学术生涯之路的信心。 近日,Nature开展了2022年全球研究生调查,这是自2011年以来的六次调查中第一次囊括硕士研究生。此次调查涉及世界各地3253名自愿参与的受访者,其中仅62%的受访者表示他们对目前的学习感到满意,与201

Nature头条文章:鼹鼠不生癌的秘密

  来自罗彻斯特大学的两位研究人员发现了使得裸鼹鼠不会患癌的化学物质。他们的研究报告发表在本周的《自然》(Nature)杂志上。   研究作者Andrei Seluanov和Vera Gorbunova说,这些研究发现有可能最终促使人们开发出新的癌症疗法。   裸鼹鼠是一种生活在地下的啮齿类动物

全球首个!985研究生,一作发Nature

近日,国际顶级期刊Nature在线发表题为“Cell transcriptomic atlas of the non-human primate Macaca fascicularis”的研究论文,发布了全球首个非人灵长类动物(食蟹猕猴)全身器官百万单细胞图谱。该图谱将被用于物种进化、脑科学以及药物

杨向东教授Nature子刊揭示亨廷顿病开始的地方

  亨廷顿舞蹈病的致病基因出现在每个细胞中,但它只杀死两类大脑细胞。加州大学的科学家们使用“遗传学剪刀”在小鼠的特定大脑区域关闭了致病基因,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亨廷顿舞蹈病的具体发病过程。   亨廷顿舞蹈病是huntingtin基因突变引起的,患者会出现脑细胞死亡、大脑萎缩和运动能力的逐步丧失。人们

杨裕生:应制约电动汽车里程“随心所欲”地提高

  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至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也积累了若干问题。11月8日,在参加2018第三届动力电池应用国际峰会(CBIS2018)时,中国工程院院士杨裕生就此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杨裕生提出:“电动汽车的主要矛盾是安全性和里程的对立。安全性是矛盾的主要方面,里程是次要方面,不可颠倒。如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