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抗生素、免疫力和肥胖研究

研究表明,幼年时给予小鼠低剂量的抗生素会导致成年后肥胖。小鼠出生后不久给予一个短期的,低剂量的抗生素用量,对其肠道微生物具有持久的后果,而且啮齿类动物一到中年便会导致肥胖。这些研究结果,于今天(8月14日)发表在细胞学杂志上,表明肠道微生物在早期生命过程中是一个关键的时间窗口,可能影响代谢途径的发展。几十年来,低剂量的抗生素用于在农业上促进动物生长,虽然药物增肥的机制还不清楚。美国纽约大学Langone医学中心Martin Blaser和他的同事在2012年一篇自然杂志上的文章显示,小鼠生命早期的抗生素治疗会改变小鼠体内激素水平和参与碳水化合物和脂质代谢有关基因活动的改变。Blaser告诉科学杂志说,最新的这项研究,他和他的同事们的目的是更好地了解这些治疗的机制怎样介导了微生物对宿主代谢的影响。研究者利用两组低剂量青霉素处理的小鼠,一组是即将出生的小鼠,另一组是断奶时期的小鼠。第三组是在小鼠已经断奶后,给予抗生素。这些实......阅读全文

出生前和早年间抗生素的使用或会影响机体长期健康状况

  目前一半的澳大利亚婴儿在一岁之前至少都接受过一个疗程的抗生素,澳大利亚是全世界抗生素使用率最高的国家之一,尽管抗生素能够有效并且潜在地治疗儿童的细菌性感染,但很多时候患儿常常会因病毒感染而被开具抗生素的处方,很显然这种治疗或许是无效的。  不必要的抗生素常常会使得儿童暴露于潜在的副作用之中,包括

母乳喂养竟影响“孩子基因“?Nature子刊放出重要证据!

  研究显示,用母乳喂养的婴儿发展更为健康,包括增强免疫力、提升智力、减少婴儿猝死症的发生、减少儿童期肥胖等等。在过去的几十年中,越来越多的证据证明了母乳喂养的益处,对此付诸于实践的建议也在持续增加。近日,赫尔辛基大学完成的一项研究表明,母乳喂养可以保护婴儿免受肠道中耐药细菌的侵害,再次论证母乳喂养

Cell重磅!个体对流感疫苗的反应受肠道微生物的影响

  作为当下最热门的研究领域,肠道微生物被报道发现和多种人类疾病有关,如肥胖,糖尿病,癌症等。近年来有研究证明,肠道微生物在免疫反应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但是大多相关研究都使用动物模型,针对人类群体的研究结果相对较少。  近日,斯坦福大学的研究团队通过对健康成年人注射广谱抗生素,以改变其体内肠道微生物

肠道微生物究竟有什么可研究的?

   人体的肠道内寄居着大量微生物,数量超过10万亿个,而其中99%为细菌,是人体真核细胞数目的10倍以上。这些共生的细菌可以影响人体免疫系统功能,营养的吸收过程,物质的代谢过程等,肠道微生物的组合以及菌群间的互相制约、互相依存使其形成一种生态平衡。在漫长的协同进化过程之中,肠道微生物与宿主之间形成

多篇文章共同解读母乳喂养到底有多重要!

  一直以来,科学家们都非常提倡母乳喂养,他们认为这不光有益于后代健康,而且对于目前本身而言也非常重要,有研究人员表示,与有母乳喂养女性相比,没有母乳喂养的女性高血压患病风险增加1.18倍,糖尿病患病风险增加1.30倍。目前,母乳喂养在中国引起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而且很多城市,如北京、青岛和福州等地

炎症反应相关研究进展一览

  1. Sci Sig:炎症机制研究新突破  炎症反应是机体应对损伤或者感染时发生的免疫反应,然而这一过程如果失控之后将导致疾病的发生。最近,来自莫纳什生物医学研发研究所的研究者们发现了炎症反应过程中的关键生物学事件。该发现或许能够促进新的治疗炎症疾病的疗法的开发,例如动脉粥样硬化、中风以及II型

养宠物有望降低婴儿的炎症和肥胖风险

  如果需要一种理由成为爱狗人士,那么狗能够有助让小孩免受过敏症和肥胖,这个理由如何?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的研究人员证实来自养宠物(它们当中的70%是狗)家庭的婴儿具有更高水平的与更低过敏症和肥胖风险相关联的两种细菌。相关研究结果于2017年4月6日发表在Microbiome

小菌株酝酿大产业

  近年来,一家英国公司和一家中国公司频繁到访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以下简称遗传发育所),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目标——枯草芽胞杆菌HF1。  日前,枯草芽胞杆菌HF1成果研发及转化项目负责人、遗传发育所分子农业中心研究员胡赞民和高级工程师陈宇红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解释了被两家企业

Nature杂志12月不得不看的亮点研究

  不知不觉,再过天2016年就离我们远去了,迎接我们的将是崭新的2017年,那么即将过去的12月里Nature杂志又有哪些亮点研究值得学习呢?小编对此进行了整理,与各位一起学习。  【1】Nature:首次揭示RNA剪接与衰老存在因果关联  doi:10.1038/nature20789  衰老是

肠道微生物最新研究进展

  肠道是人体最大的消化和排毒器官,其回旋盘转的结构被形象地称为人体第二大脑。肠道中寄生着数以计亿的细菌,它们是人体内最重要的一种外环境,各种微生物按一定比例组合,相互制约,相互依存,在质和量上形成一种生态平衡。然而肠道菌群并不都是人类的朋友,按特性来讲,它们可分为3大类,即好菌、坏菌和中性菌。当人

求解肠道微生物产业化:粪菌移植研究步入正轨

  捐血、捐器官,还能捐粪治病,目前,与粪便相关的肠道微生物研究在全球掀起热潮,虽然理论基础和临床实践极为有限,但产业早已迫不及待地走上了最前沿。“广州可以捐屎了,每次赚200元”。一纸“捐屎”志愿者征集公告,再度引发业内外对粪菌移植的热议。 公告发布者是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下称“市一院”),素来以

7月4日《自然》杂志精选

  “肾透明细胞癌”综合分析成果发布   “癌症基因组图谱”联合课题组报告了对超过400个“肾透明细胞癌”样本所作的一项基于基因组、DNA甲基化、RNA和蛋白质组定性的综合分析。这些数据显示了PI(3)K/AKT通道中的频发突变,说明该通道也许是一个潜在的治疗目标;同时也显示了与“染色质相关蛋白”

北京生科院揭示孕期健康可以塑造新生儿初始菌群

   近年来,研究人员发现人类生命活动早期的菌群构成不仅对新生儿的生理发育至关重要,也对他们未来的健康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异常菌群可以通过引起免疫和代谢系统紊乱导致新生儿疾病,同时也会增大儿童和成年时患相关疾病的概率。新生儿菌群异常会通过分娩(自然分娩或剖宫产)、喂养(母乳或配方奶)、抗生素摄入、饮

近期肠道菌群领域重要研究成果一览

  近年来,科学家们在肠道菌群研究领域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同时他们发现肠道菌群与机体多方面的健康都有着密切的关联,那么近期肠道菌群领域又有哪些重要的研究成果呢?本文中,小编就对此进行了整理,分享给大家!  【1】Nat Med:肠道微生物能够预防食物过敏  doi:10.1038/s41591-018

善待人类后天获得的“第二个基因组”

  你相信吗,不仅是你,地球上的哺乳动物都在变胖,其中一个原因可能与微生物种类和数量大幅减少有关。  美国医学院院士、纽约大学朗格尼医学中心医学教授马丁·布莱泽指出,在我们生活的地球上,真正的主宰是肉眼看不见的微生物。在近30亿年时间里,它们占据了陆地、天空、水体的每一个角落,推动着化学反应、创造了

过量服用维生素C引发不育、肾结石等健康危害

  维生素C,又名抗坏血酸,其是人类和其它少数生物体的必需营养素,很多动物能利用葡萄糖合成维生素C,而人类却只能从食物中获得;在所有维生素中,维生素C是机体每日需要量最大的一种,对于普通成年人而言维生素C的推荐摄入量是100毫克/天。维生素C通常只存在于植物性食物中,动物性食物基本不含维生素C,各类

解读人类机体如何与肠道微生物组共生共荣

  长期以来,我们一直认为“良好”的免疫细胞能够帮助识别并且抵御外来入侵者,这就是为何很大一部分药物能够直接靶向杀灭致病微生物并且抵御这些微生物引发的感染。对机体免疫力的理解往往能够反映20世纪的文化,同时,适者生存也是促进进化和竞争发生的驱动子,但理解人类和微生物之间的根本改变往往始于体内50%的

FCIM:1918年大流感对我们的启示

  今年是1918年流感大疫情的百年纪念,这是有史以来最严重的流感疫情。根据最近发表在《Frontiers in Cellular and Infection Microbiology》的综述性文章,通过关注并分析其严重性背后的人体,病毒和社会因素的新研究,提供经验用于未来疫情中生命的挽救。作者称,

全面解读:益生菌、益生元、合生元

  在我们的皮肤表面、胃肠道、口腔、呼吸道、泌尿生殖道、粪便等部位分布着大量的细菌,尤其胃肠道细菌的种类最为繁多、数目最为巨大,占人体微生物总量的约80%。健康成人肠道内的菌有1000多种,数量高达一百万亿,是我们人体表细胞总数的10倍;人体胃肠道共有超过1014个细菌,每克干粪中就有4000亿个共

肠道菌群已成为科研界最为火爆的领域之一

  5月19日是世界炎症性肠病日,在2010年此日设立之初,和此病密切相关的肠道菌群在大多数人眼里还很陌生,可以说是人体中“被遗忘的器官”。然而,短短6年下来,肠道菌群已成为科研界最为火暴的领域之一。其相关研究成果经常占据《自然》《科学》和《细胞》杂志封面,而这些顶级杂志也不免专门为其编发增刊,比如

肠道菌群从被忽略到备受关注

  5月19日是世界炎症性肠病日,在2010年此日设立之初,和此病密切相关的肠道菌群在大多数人眼里还很陌生,可以说是人体中“被遗忘的器官”。然而,短短6年下来,肠道菌群已成为科研界最为火暴的领域之一。其相关研究成果经常占据《自然》《科学》和《细胞》杂志封面,而这些顶级杂志也不免专门为其编发增刊,比如

肠道菌群已成为科研界最为火爆的领域之一

5月19日是世界炎症性肠病日,在2010年此日设立之初,和此病密切相关的肠道菌群在大多数人眼里还很陌生,可以说是人体中“被遗忘的器官”。然而,短短6年下来,肠道菌群已成为科研界最为火暴的领域之一。其相关研究成果经常占据《自然》《科学》和《细胞》杂志封面,而这些顶级杂志也不免专门为

全面回顾:2014年全球生物医学突破进展

  美 国  遗传研究更深入掌控基因;细胞学攻克检测与治疗多项难题;脑科学研究记忆刺激技术帮助恢复记忆,发现大脑存在“意识开关”和“信息交换台”。  遗传学方面,杜克大学绘制出综合酵母菌基因脆弱位点图,而脆弱位点所在区域正是DNA复制机变慢或停顿的地方,揭示了许多固体肿瘤中基因异常的源头;冷泉港实验

2014年世界生物医学科技发展回顾

  生物 医学  美 国  遗传研究更深入掌控基因;细胞学攻克检测与治疗多项难题;脑科学研究记忆刺激技术帮助恢复记忆,发现大脑存在“意识开关”和“信息交换台”。  田学科(本报驻美国记者)遗传学方面,杜克大学绘制出综合酵母菌基因脆弱位点图,而脆弱位点所在区域正是DNA复制机变慢或停顿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