蠡湖良性草型生态系统重构为浅水湖治理与恢复提供参考

20世纪80年代前,蠡湖是一个水草茂盛、水体清澈的草型湖泊。随着人口大量集聚、经济快速发展和污染物排放入湖,蠡湖的水环境、水生态逐渐遭到破坏,水草越来越少、水质快速恶化。2000年之后,无锡市政府通过外源截留、底泥清淤、景观改造等对蠡湖进行综合整治,尽管氮磷浓度明显下降、水质有较大改善,但整体的生态系统难再回到60、70年代“原貌”,依然属于藻型生境,夏季藻类常常大量生长,局部湖湾甚至时常会出现蓝藻水华现象。 在“十三五”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国家重大科技专项“梅梁湾滨湖城市水体水环境深度改善和生态功能提升技术与工程示范”项目和无锡市支持下,2017年,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联合江苏江达生态科技有限公司、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和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等单位开展联合技术攻关。在水深较深、水体透明度不够且无法进行水位调控的不利条件下,对蠡湖西北角开敞水域......阅读全文

我国东部浅水湖泊沉水植被历史演化模式研究取得进展

  大型水生植被是维持湖泊生态系统健康的关键要素,也是湖泊从“浊水态”到“清水态”修复过程中的核心修复目标之一。而科学地理解大型水生植被,尤其是沉水植被退化的历史演化进程、规律和模式是确立水生植被修复目标及路径的重要前提,可为湖泊生态恢复和管理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目前,对我国东部平原湖泊历史时期大型

我国学者破解浅水湖泊水体中植物残体降解机理

  水生植物是湖泊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分,在净化水质、恢复水体生态功能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湖泊富营养化、沼泽化过程以及生态修复技术的推广运用,促进了湖泊中浅水区域中挺水等高等水生植物的生长。每到秋冬季水生植物大量衰亡,植物残体分解过程对湖泊系统生源要素循环有重要影响,甚至会导致草源性

南京地理所浅水湖泊水生植物卫星遥感监测研究取得进展

  水生植物在浅水湖泊中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和调节机制。浅水湖泊稳态转换理论认为与深水湖泊不同的是:浅水湖泊会突然从沉水植物占优势的水质清澈的状态转变到浮游植物占优势的浊水状态,在一定营养水平条件下,沉水植物存在与否及盖度多少决定着稳态类型。草型湖泊的主要环境问题就是水生植物大量生长而导致的湖泊沼泽化

长江中下游浅水湖泊有机地球化学研究取得进展

  长江中下游地区是中国浅水湖泊最为发育的区域,面积大于1平方千米的浅水湖就达到651个。在过去的几十年中,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大部分湖泊的环境和生态系统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并引起沉积物中有机质的改变。作为全球碳循环的重要一环,湖泊沉积物中埋藏的有机碳已经得到了科学家的广泛关注。已有的研究表明,人类

浅水湖泊有色可溶性有机物与溶解性甲烷内在关联

  湖泊面积仅为除冰盖外陆地表面积的3.7%,却贡献了自然生态系统中近20%的甲烷排放量,因而湖泊等湿地乃全球范围内碳循环重要的枢纽。气候变化及富营养化均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湖泊甲烷释放,而甲烷释放通常认为是甲烷产生及甲烷氧化过程相互作用的结果。尽管传统观点认为厌氧环境下甲烷古菌代谢是湖泊甲烷生成的必

浅水湖泊富营养化对底栖动物多样性的影响研究取得进展

  水体富营养化是全球湖泊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中国多数的浅水湖泊面临着富营养化的威胁。富营养化往往会导致湖泊生态结构和功能发生显著变化,造成生物多样性降低,群落结构同质化。底栖动物作为湖泊生态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受到了严重影响。富营养化驱动下,浅水湖泊底栖动物多样性受到何种影响?底栖动物种类组成

变暖与富营养化影响浅水湖泊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的机制

  近日,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关于全球气候变暖与富营养化协同作用影响浅水湖泊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的研究论文以Synergistic effects of warming and eutrophication alert zooplankton predator-prey interactions a

鲸鲨喜爱温暖浅水区

 近日,英国约克大学研究人员在新一期美国开放期刊《同行评议科学杂志》上发表报告说,他们在分析了17处鲸鲨聚集地后发现,这些聚集地有很多共同特征,比如均在温暖的浅水区,同时靠近通往深水区的海床陡坡。

鲸鲨喜爱温暖浅水区

  近日,英国约克大学研究人员在新一期美国开放期刊《同行评议科学杂志》上发表报告说,他们在分析了17处鲸鲨聚集地后发现,这些聚集地有很多共同特征,比如均在温暖的浅水区,同时靠近通往深水区的海床陡坡。 图片来源于网络   鲸鲨是一种滤食性鱼类。研究人员认为,这类聚集地为鲸鲨提供了理想的觅食

我国学者揭示水深对湖泊内氮磷营养盐迁移转化过程影响

  富营养化与蓝藻水华控制究竟是控磷还是氮磷双控,一直是国际湖沼学界长期争而未决的问题。目前,富营养化控制策略主要基于小水体的营养盐添加模拟外源输入实验,但忽略了营养盐在湖泊内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总结和分析全球湖泊治理案例发现,磷(P)控制成功修复水体富营养化主要是在深水湖泊,如Geneva和Z

POPs富集与传递机制研究获进展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在水环境中广泛且持久存在,对水生态及人体健康构成很大危害。浮游生物处于水生态系统的最底端,了解POPs在浮游生物中的富集及传递是掌握其生态风险的关键。日前,中科院南京地湖所副研究员陶玉强等人在亚热带典型富营养化浅水湖泊多环芳烃在浮游生物网中的富集与传递机制取得进展,

科学家POPs富集与传递机制研究获进展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在水环境中广泛且持久存在,对水生态及人体健康构成很大危害。浮游生物处于水生态系统的最底端,了解POPs在浮游生物中的富集及传递是掌握其生态风险的关键。日前,中科院南京地湖所副研究员陶玉强等人在亚热带典型富营养化浅水湖泊多环芳烃在浮游生物网中的富集与传递机制取得进展,

太湖水生植被消退的作用机制研究获进展

  针对湖泊富营养化和生态系统退化,开展以恢复和重建水生植被为核心的湖泊生态修复被认为是湖泊富营养化治理、水质改善和良性生态系统重构的重要途径。近年来围绕水生植物在浅水湖泊生态系统的作用,国内外学者开展了大量的生理生态学实验和湖泊生态恢复实践,取得大量的研究成果。然而天然浅水湖泊中大范围的湖泊生态恢

我国在沉水植被恢复对湖水影响研究中取得进展

  氮是藻类生长的重要限制营养元素,也是导致湖泊富营养化的关键因子之一。沉水植被恢复是目前治理富营养化湖泊的常用生物修复措施,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研究发现,沉水植被恢复能有效改善湖泊水体透明度,但不能加强底泥的脱氮速率。  硝化-反硝化过程能将氨氮和硝氮还原成N2O和N2,是湖泊生态系统最重要的脱氮

研究发现生物操纵需注意捕食者“内战”

在湖泊生态系统中,鱼、虾等捕食者都能捕食浮游动物,同时某些鱼类也能捕食虾类,这种现象称为集团内捕食,指捕食者之间即存在食物资源的竞争,又存在着捕食关系。集团内捕食作为一种特殊的杂食模块,已有的理论研究认为其会削弱食物网的营养级联效应。因此,在农田生态系统上,集团内捕食相关理论被广泛应用于虫害的生态防

研究发现生物操纵需注意捕食者“内战”

在湖泊生态系统中,鱼、虾等捕食者都能捕食浮游动物,同时某些鱼类也能捕食虾类,这种现象称为集团内捕食,指捕食者之间即存在食物资源的竞争,又存在着捕食关系。 集团内捕食作为一种特殊的杂食模块,已有的理论研究认为其会削弱食物网的营养级联效应。因此,在农田生态系统上,集团

MODIS影像的太湖水体总悬浮物浓度时空变化研究获进展

  研究表明,对于浅水浑浊湖泊,水柱中悬浮颗粒物(TSM)对光吸收和散射决定了真光层深度,并进一步决定了水生植被的空间分布。此外,TSM是水体重金属和营养盐的重要载体,决定着这些物质的迁移和转化。因此,TSM时空变化信息对于湖泊水体,特别是大型浅水湖泊光学、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以及湖泊生态系统演化的研究

湖泊水体污染治理

湖泊水体污染治理  我国工业的高速发展过程中,由于大量未经治理或未达标治理的工农业与生活污水进入河道湖泊,远远超过了它的纳污能力,使得河流湖泊受到严重的污染,氮、磷的超标排放造成了河流湖泊的富营养化,使得水质恶化变黑,动植物大量死亡。  对于湖水处理,常见的湖水处理方法有物理方法(引水换水、循环过滤

武汉出台城区湖泊保护规划-39个湖泊划入保护圈

  湖北省武汉市政府常务会议近日审议通过《武汉市中心城区湖泊“三线一路”保护规划》(以下简称《规划》),中心城区的37个湖泊以及东西湖区金湖、银湖将划入保护圈。  根据《规划》,这39个湖泊将被打造成为功能定位各有特色的公共滨水空间:16个建成区湖泊定位为景观游园,以环境优化

秦伯强:太湖上的守望

  太湖是中国第三大淡水湖。在太湖边上,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常年忍受着孤独,克服着种种困难,从事太湖湖泊研究和水质监测等工作,为科学维护太湖环境奉献自我,太湖湖泊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站站长秦伯强就是他们的带头人。  1963年,秦伯强就出生在太湖的西山岛上,他喝着太湖水长大,继而因求学而离开,直到1995

新研究发现早期鱼类生活在近岸浅水中

  美英两国研究人员发现,4亿多年前的古生代,鱼类的祖先生活在靠近海岸的浅水中,经过漫长进化后才向深海和淡水中扩散。  作为地球上第一种脊椎动物,鱼类已知最早出现在约4.8亿年前的奥陶纪,但鱼类化石直到4.2亿年前才大量出现,这之间的空白期鱼类在何处此前尚不清楚。刊登于新一期美国《科学》杂志上的这项

(浅水)-柱状沉积物采样器-使用方法:

浅水) 柱状沉积物采样器用途:采集河流、湖泊、池塘的水下沉积物(底泥、底质、污泥)、沼泽土、泥碳土。适于水深:5m;采样管:长100cm、直径4cm; 使用方法:1:将活塞杆穿过固定器,再把活塞装在活塞杆上,然后将活塞和活塞杆插入采样管。2套上切割头,然后用钢带将切割头、取样管和固定器固定在一起。3

湖泊水体污染治理方法

我国工业的高速发展过程中,由于大量未经治理或未达标治理的工农业与生活污水进入河道湖泊,远远超过了它的纳污能力,使得河流湖泊受到严重的污染,氮、磷的超标排放造成了河流湖泊的富营养化,使得水质恶化变黑,动植物大量死亡。  对于湖水处理,常见的湖水处理方法有物理方法(引水换水、循环过滤)、化学方法(投加杀

泽泻的生长习性及分布范围

  生长习性  生于湖泊、河湾、溪流、水塘的浅水带,沼泽、沟渠及低洼湿地亦有生长。  分布范围  产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山西、陕西、新疆、云南等省区。原苏联、日本、欧洲、北美洲、大洋洲等均有分布。

蠡湖良性草型生态系统重构为浅水湖治理与恢复提供参考

  20世纪80年代前,蠡湖是一个水草茂盛、水体清澈的草型湖泊。随着人口大量集聚、经济快速发展和污染物排放入湖,蠡湖的水环境、水生态逐渐遭到破坏,水草越来越少、水质快速恶化。2000年之后,无锡市政府通过外源截留、底泥清淤、景观改造等对蠡湖进行综合整治,尽管氮磷浓度明显下降、水质有较大改善,但整体的

小型杂食性鱼类对湖泊生态系统的影响研究获进展

  鱼类在维持湖泊食物网结构与功能稳定中发挥重要作用。杂食性鱼类是指同时以植物性饵料和动物性饵料为食的鱼类,可至少从两个营养级中获取食物来源。例如,鲤可摄食摇蚊幼虫、水蚯蚓和植物碎屑;鲢、鳙可摄食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因此,杂食性鱼类可通过多种途径(多个营养级)影响湖泊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在浅水

人民日报:江豚濒危-应重视长江水系湿地系统生态恢复

  南京人管江豚叫江猪子。去年11月5日,下关江面发现五六头觅食的江猪子,如“重大偶发事件”般一时成了多家媒体争相报道的新闻。此事如在二三十年前则毫无新闻价值,因为那时在南京江面随便把渔船停在哪儿,都会有近百头江猪子围在船边。   江豚濒危,人们多把原因归咎于酷捕滥捞、水上运输、污染物排放、过度采

水源地水质在线监测与蓝藻水华预测预警技术研究通过验收

  中科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承担的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应对太湖蓝藻水华的饮用水质保障应急技术研究及示范”项目子课题“水源地水质在线监测与蓝藻水华预测预警技术研究”验收会3月4日在无锡召开。蔡道基院士担任验收专家组主任,张全兴院士和候立安院士担任副主任。专家听取了课题负责人孔繁翔研究员所

科学家发现两种新的浅水波形

  据美国物理学家组织网近日报道,法国科学家通过精确地摇晃一箱浅水,观察到了两种新形式的驻波,其中一种驻波以前从未在任何媒介中被观察到过。科学家们表示,这两种新形式波背后的形成机制在非线性光学、化学、生物学等领域可能都起着关键的作用;最新研究也有助于科学家更好地理解海面上非线性波的形成

湖泊富营养化区域格局及其驱动机制研究取得系列进展

  富营养化是当前我国湖泊面临的最大环境问题。据初步统计,我国接近75%的湖泊已处于富营养化状态,湖泊富营养化严重威胁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安全和人类健康。在973项目“大中型浅水湖泊蓝藻水华暴发机理研究”的资助下,中科院武汉植物园湿地生态学科组刘文治博士、刘贵华研究员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