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道的进化起源

消化系统、皮肤、肌肉组织是如何进化的呢?这个问题困扰了科学家一个多世纪。维也纳大学的研究人员对海葵(一种非常古老的动物)胚胎发育的研究结果质疑了150年前提出的形成所有器官和组织的胚层具有同源性的假说。 该假说认为,身体中所有的器官和组织都来源于三个胚层之一,这些胚层在胚胎形成早期出现。这个胚层假说认为,皮肤和神经系统来源于外胚层,消化系统和其他内脏来源于内胚层,比如胰腺,而肌肉和生殖腺来源于中胚层。在早期,研究人员指出,不同动物的胚层数量存在差异。 大部分的动物,包括人类、昆虫和蠕虫,都是由这三个胚层发育而来,而刺胞动物(珊瑚、海葵或水母)缺少中胚层,只有两个细胞层。中胚层的出现被认为是高等动物进化的关键。然而,目前为止,关于中胚层是如何进化的仍然存在争论,也不清楚刺胞动物的两个胚层与其他动物的三个胚层之间的关系如何。维也纳大学分子进化和发育学院的UlrichTechnau发表了一项新研究,该研究提出了关于胚层......阅读全文

肠道的进化起源

  消化系统、皮肤、肌肉组织是如何进化的呢?这个问题困扰了科学家一个多世纪。维也纳大学的研究人员对海葵(一种非常古老的动物)胚胎发育的研究结果质疑了150年前提出的形成所有器官和组织的胚层具有同源性的假说。   该假说认为,身体中所有的器官和组织都来源于三个胚层之一,这些胚层在胚胎形成早期出现。这

分子进化的起源

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生物的 DNA经历了各种各样的变化。包括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易位等。碱基置换突变常导致蛋白质中一个氨基酸的改变。例如正常血红蛋白第 6位的谷氨酸改变为缬氨酸便成为镰形细胞贫血症的血红蛋白 HbS,为赖氨酸替代则成为HbC,前者的碱基是从GAA(谷氨酸)→GUA(缬氨酸),后者

Y染色体的起源与进化

  许多属于变温动物的脊椎动物是没有性染色体的。它们的性别由外界环境因素而不是个体基因型决定。这种动物中的一部分(例如爬行动物)的性别可能取决于孵化时的温度;其他则是雌雄同体的(亦即它们每个个体中同时能产生雄性和雌性的配子)。  某个远古哺乳动物的祖先发生了等位基因的变异(即所谓的“性别基因座”)—

PNAS:miRNA揭示脊椎动物进化起源

美英科学家的一项最新研究表明,脊椎动物这种复杂生命形式的出现源于miRNA。调控基因表达的miRNA的不断进化是早期脊椎动物出现的背后原因。相关论文近日在线发表于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上。 论文高级作者、美国达特茅斯学院的Kevin Peterson表示,“新的研究不仅为认识人类自身的进

麻风病病原体的起源与进化

  麻风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leprae)长久以来一直被认为是麻风病唯一的病原体(神秘的地球配图)  (神秘的地球报道)据EurekAlert!:科研人员报告了第二种导致麻风病的生物体的基因组序列,并且揭示出了这些病原体的起源与进化史。麻风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le

病毒与细胞在起源与进化中的关系

(1)基本观点目前存在 3 种主要观点:(2)观点的比较①由于病毒彻底的寄生性,第一种观点缺乏支持;②由于尚不能发现病毒的化石,第二种观点缺乏充足的证据;③第三种观点得到了更多的实验结果的支持,例如:a.在原核细胞中,环形 DNA 分子的附加体可以以质粒的形式在细胞中复制,也可以整合在细菌的染色体中

JPD:帕金森症的起源——肠道还是大脑?

  近日,在《Journal of Parkinson's Disease》杂志上发表的一项新论文中,科学家们猜测帕金森症可以分为两种亚型:第一种起源于肠道的外周神经系统(PNS)并扩散到大脑;第二种起源于大脑或者通过嗅觉系统进入大脑,然后扩散到脑干和周围神经系统。  来自丹麦奥尔胡斯大学医

细胞焦亡进化起源研究获新进展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9/508150.shtm近日,华东理工大学生物工程学院、生物反应器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刘琴课题组在细胞焦亡进化起源方面取得重要进展,首次在模式动物水螅中解析了动物界中祖先细胞焦亡信号通路并揭示其保守的抗感染

JCI:帕金森病可能起源于肠道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一种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黑质纹状体多巴胺能神经元死亡,多巴胺(DA)分泌减少和路易小体的形成是帕金森病的重要病理特征。最近,科学家的研究频频将这种脑部疾病与肠道联系起来。肠道微生物,或者连接胃和脑的迷走神经似乎都与帕金森病密切相关。  

昆明植物所在进化起源方向最新进展

在植物进化的特定时期,植物获得了生产结构丰富且功能多样的天然产物的能力,呈现出结构相似的天然产物集中于系统发育树上近源物种的分布特征。而部分结构相似的天然产物却零散地分布于系统发育树上远源物种中,如托品烷生物碱、类固醇和环烯醚萜等。当前,科学家主要通过单个酶的独立进化来阐明天然产物零散的分布特征。实

Cell-Rep:测序揭示人类肠道菌群的进化

  与狩猎者相比,西方人的肠道微生物种类较少,但这些微生物群为什么会有此差异,一直都是一个谜。2月25日,在《Cell Reports》发表的一项研究中,研究人员描述了中非共和国班图人群体的肠道微生物,这个传统的人类群体,有一些西化的生活方式。这一发现,对于“什么因素可能会引起我们肠道菌群的差异——

Science:炎症会促使肠道微生物进化

  欧洲的科学家们发现沙门氏菌感染引起的肠道炎症能激活细菌内的噬菌体,从而帮助帮助感染了细菌的病毒传播给其它菌株,并提高它们的增殖成功率。这些发现不仅揭示了病毒中遗传性状的编码特点,如毒力增强,而且也指出了如果用一种疫苗来减轻炎症,也许能帮助治疗某些感染。  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3月16日的Scien

昆明动物所新基因的功能起源和进化研究取得进展

  基因复制是新基因和新功能产生的最主要的方式之一。然而,在分子水平,新产生的复制基因如何通过通路整合而获得生物学功能以及产生适应性性状却并不清楚。   为了回答以上问题,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中德马普进化基因组学青年科学家小组的博士生丁昀等在导师王文研究员的指导下,对黑腹果蝇亚群(Drosophi

海马印太起源及其全球扩散的时空路径与适应进化机制

  近日,由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热带海洋生物资源与生态重点实验室研究员林强团队主导,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德国康斯坦茨大学等团队联合研究,首次明确了印-太交汇区的印-澳群岛是全球海马的起源中心;原创性地发现了在地质、洋流驱动下海马全球扩散路径的时空特征及生态适应与进化机制,提出了印-太海马类群由

研究揭示棘腹蛙染色体易位重排的起源和进化

  染色体重排作为一种重要的突变形式,在物种形成和性染色体的形成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然而对其作用的机制和过程还存在诸多谜团。其中,染色体重排长期被进化学家认为可以引起重组抑制,并导致种群的遗传分化。在三种主要的重排类型中,倒位所引起的重组抑制在很多物种中被验证。但是目前还并不太明确相互易位这种重排类

托品烷生物碱生物合成途径的进化起源方面取得进展

  在植物进化的特定时期,植物获得了生产结构丰富且功能多样的天然产物的能力,呈现出结构相似的天然产物集中于系统发育树上近源物种的分布特征。而部分结构相似的天然产物却零散地分布于系统发育树上远源物种中,如托品烷生物碱、类固醇和环烯醚萜等。当前,科学家主要通过单个酶的独立进化来阐明天然产物零散的分布特征

Nat-Methods:新技术能够准确指征肠道微生物的起源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领导的研究团队已经开发出一种更快,更准确的方法来确定人体中许多细菌的来源。从广义上讲,该工具可以推断出任何微生物组的起源。  与需要数天或数周的工具相比,新的计算工具“FEAST”可以在短短几个小时内分析大量遗传信息。该软件程序可用于医疗保健,公共卫生,环境研究和农业。该研究在

科学家发现细胞进化缺失环节-或填补生命起源研究空白

  发表在《自然》杂志上的一项研究称,新发现的一种微生物极有可能代表着从单细胞到复杂细胞进化过程中所缺失的一环。它的发现填补了生命进化过程中一个空缺已久的“真空地带”,有望为揭示复杂生命的起源和演化带来全新见解。  细胞是地球上所有生命的基本组成部分。细菌和微生物的细胞小而简单,而包括人类在内的,所

研究发现具有癌细胞诱变能力的细菌促进肠道菌群进化

  人体肠道细菌的多样性是一个重要的健康生物标志物,影响着肥胖、炎症性肠病等多种疾病,影响着各种治疗方法的疗效。但如何保持它的多样性仍然是一个谜。由Isabel Gordo领导的科学家们首次实时观察到,微生物群多样性爆发由具有与癌症相似突变率的细菌细胞引起。图片来源:PLOS biology  科学

重要疫源动物的起源、扩散和适应性进化研究中获进展

  第四纪晚期以来,大型哺乳动物的灭绝和种群衰减重塑了全球生态系统,那么谁是如此重大环境变化中的最大受益者呢?已有研究表明,与大型哺乳动物的命运不同,啮齿类、兔形类、蝙蝠类和食虫类等中小型哺乳动物类群的灭绝风险较低——预测显示,未来50年内,啮齿类动物的多样性会持续增加。然而,啮齿类动物是哺乳动物中

水星北极发现有机物或解释地球生命起源与进化

  近日,研究人员在距离太阳最近的一颗行星上有了惊人大发现,根据望远镜观测到的证据表明,在这颗星球的北极存在被冰冻的汞和有机物质。据科学家介绍,它们很可能是一些类似于煤炭的物质,也许是数百万年前彗星在撞击小行星是形成的。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星科学家大卫・佩奇说:“这是我们完全没有想到的结果,

基因组所合作研究揭开两种家养水稻起源进化“篇章”

  6月9日,在最新一期的PLOS Genetics上,来自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的吴仲义研究员和中山大学施苏华教授发表了合作研究文章《水稻基因组两种进化历史:驯化基因的角色》(Two Evolutionary Histories in the Genome of Rice: the R

真菌病原体进化成为机体肠道共生体的分子机制

  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Science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新加坡A*STAR研究所的科学家们通过将致病性酵母转化成为一种免疫共生体,揭开了机体肠道进化和通用性疫苗背后的奥秘。当试图增加酵母对非原生宿主的致病性时,研究者意外地将真菌转化成了共生的肠道菌群,其能支持宿主的生存而不是对抗宿主。图片来源

微生物所揭示驯养酵母菌的起源和适应性进化机制

  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在全世界范围内被广泛应用于酒类酿造和食品发酵等行业,其被人类利用的历史已有近万年,对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因此被称为“第一种家养微生物”。酿酒酵母也是一种在遗传学、分子生物学、基因组学和进化生物学等领域被广泛应用的模式生物。对该

完成玉米B染色体图谱,解析其起源、进化及不分离机制

  早在一个多世纪前发现B染色体在很多植物、动物和真菌基因组中广泛存在。B染色体对于个体的生命活动来说不是必需的,但它们仍然通过不同的机制存在于种群中。例如玉米B染色体不与任何A染色体配对,其传递不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花粉第二次有丝分裂B染色体会发生不分离(nondisjunction),包含B染色

昆明动物所揭示两个重要光合作用酶的起源及其进化机制

  光合作用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生物化学反应。通过光合作用,光合生物吸收太阳光能,将CO2固定,转变成化学能,成为地球上几乎所有有机物和能量的源头。其中CO2固定任务是由卡尔文循环途径来完成的。果糖-1,6-二磷酸酶(FBPase)和景天庚酮糖-1,7-二磷酸酶(SBPase)是真核光合生

质谱仪的起源

分离和检测不同同位素的仪器。仪器的主要装置放在真空中。将物质气化、电离成离子束,经电压加速和聚焦,然后通过磁场电场区,不同质量的离子受到磁场电场的偏转不同,聚焦在不同的位置,从而获得不同同位素的质量谱。质谱方法最早于1913年由J.J.汤姆孙确定,以后经 F.W.阿斯顿等人改进完善。现代质谱仪经过不

PCR-的起源

  聚合酶链式反应(英文: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缩写:PCR,又称多聚酶链式反应),是一项利用 DNA 双链复制的原理,在生物体外复制特定 DNA 片段的核酸合成技术。这项技术可在短时间内大量扩增目的基因,而不必依赖大肠杆菌或酵母菌等生物体。  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凯利·穆

核膜的起源

  根据对核膜比较基因组学、进化、起源的研究,有科学家提出了原始真核生物“前核生物”(prekaryote)假说,认为其与古菌内共生最终触发了核膜产生。  对于核膜的研究则给出了几个核膜来源的观点,包括原核生物祖先的质膜内陷,或在原生宿主中建立原线粒体后形成真正的新膜系统。  至于核膜的适应性功能,

基因组所与昆明动物所在家犬起源进化研究中取得新进展

  5月14日,中科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与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在家犬起源进化合作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相关论文在最新一期《自然·通讯》在线发表。该研究成果从全基因组层面上阐述了狗的起源进化,并首次将其进化历史和人类的近期演化联系了起来。   在昆明动物所张亚平教授和基因组所吴仲义教授的带领下,昆明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