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20项入选!光学又一重要荣誉名单公布!

4月25日,首届光学前沿高峰论坛暨2020年度中国光学十大进展颁奖典礼在杭州市富阳区举行,量子纠缠光源、荧光成像、金属钠等离激元等10项基础研究,激光聚变、光学雷达远距离成像、光谱气体检测等10项应用研究成功入选“2020年中国光学十大进展”。 中国光学十大进展评委会主席、中科院上海光机所范滇元院士,南京大学祝世宁院士,上海理工大学顾敏院士,中国光学十大进展评委会副主席、中科院上海光机所周常河研究员为获奖代表颁奖。 “中国光学十大进展”评选活动由中国激光杂志社发起,至今已成功举办15届,旨在促进中国优秀光学研究成果的广泛传播,推动中国光学事业的发展。凭借高学术水平的候选成果,以及严格公正的评审机制,这一奖项备受业界认可,具有高度的公信力和影响力。 本年度评选活动经过首轮推荐、初评、终评三个环节,48位评审专家综合考虑候选成果的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并以无记名投票方式选出20项优秀的光学成果。2020年中国光学十大进展名单......阅读全文

FluorCam多光谱荧光成像技术应用案例—多光谱荧光成像...

FluorCam多光谱荧光成像技术应用案例—多光谱荧光成像是什么1. 多光谱荧光的发现及特性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植物生理学家对植物活体荧光——主要是叶绿素荧光研究不断深入。激发叶绿素荧光主要是使用红光、蓝光或绿光等可见光。当科学家使用UV紫外光对植物叶片进行激发,发现植物产生了具备4个特征性波峰的荧

植物多光谱荧光成像系统多激发光、多光谱荧光成像技术

  多激发光、多光谱荧光成像技术:通过光学滤波器技术,仅使特定波长的光(激发光)到达样品以激发荧光,同时仅使特定波长的激发荧光到达检测器。不同的荧光发色团(如叶绿素或GFP绿色荧光蛋白等)对不同波长的激发光“敏感”并吸收后激发出不同波长的荧光,根据此原理可以选配2个或2个以上的激发光源、滤波轮及相应

FluorCam多光谱荧光成像技术介绍

FluorCam多光谱荧光成像系统作为FluorCam叶绿素荧光成像系统的最高级型号,是目前唯一有能力实现了一台仪器上同时完成叶绿素荧光、UV-MCF多光谱荧光、NDVI归一化植被指数以及GFP、YFP、BFP、RFP、CFP、DAPI等荧光蛋白与荧光染料的成像分析功能。同时也可以加装RGB真彩成像

活体多光谱荧光成像应用实例(三)

总结 活体多光谱荧光成像可以扣除组织自体荧光和进行多种荧光团成像。这可以增强信噪比并进行先进的多重荧光成像,实现更强大的研究设计。 参考文献 [1] Levenson RM, Lynch DT, Kobayashi H, B

模块式多光谱荧光成像技术方案

其主要特点如下:可选配从紫外光到远红光不同波段的光源板可进行植物对不同波段光源光合作用与生理生态响应实验叶绿素荧光成像分析:可运行Fv/Fm、Kautsky诱导效应、荧光淬灭分析、光响应曲线等protocols多光谱荧光成像分析:包括BG荧光(蓝色波段和绿色波段)成像和RFr荧光(红色荧光和远红荧光

活体多光谱荧光成像应用实例(二)

优化和多光谱建模启始成像和研究设置包括用于优化设置和建模的初始步骤:1- 荧光团成像(体外)2- 生成光谱模型3- 体内模型评估首先,我们建议您使用上文确定的滤光片对稀释后的荧光团进行成像。一旦采集到图像,通过将高斯曲线拟合到荧光团的实验曲线来创建光谱曲线(图7)。应用光谱模型 一旦光谱曲线实现了优

活体多光谱荧光成像应用实例(一)

前言传统的活体光学荧光成像(FLI)采用一个激发滤光片和一个发射滤光片。这对于区分靶向信号、可能存在的报告基因信号以及自体荧光组织信号而言有着诸多局限。多光谱(MS)FLI 采用多个激发滤光片和单个发射滤光片,或单个激发滤光片搭配多个发射滤光片,可以产生独特的荧光区域或材料的光谱曲线。(1)因此,图

植物多光谱荧光成像系统UV紫外光激发多光谱成像技术

  UV紫外光激发多光谱荧光成像技术:长波段UV紫外光(320nm-400nm)对植物叶片激发,可以产生具有4个特征性波峰的荧光光谱,4个波峰的波长为蓝光440nm(F440)、绿光520nm(F520)、红光690nm(F690)和远红外740nm(F740),其中F440和F520统称为BGF,

植物荧光成像仪——荧光成像简介

  荧光是自然界常见的一种发光现象。荧光是光子与分子的相互作用产生的,这种相互过程可以通过雅布隆斯基(Jablonslc)分子能级图描述:大多数分子在常态下,是处于基态的最低振动能级So,当受到能量(光能、电能、化学能等等)激发后,原子核周围的电子从基态能级So跃迁到能量较高的激发态(第一或第二激发

植物荧光成像仪——荧光成像原理

  荧光是自然界常见的一种发光现象。荧光是光子与分子的相互作用产生的,这种相互过程可以通过雅布隆斯基(Jablonslc)分子能级图描述:大多数分子在常态下,是处于基态的最低振动能级So,当受到能量(光能、电能、化学能等等)激发后,原子核周围的电子从基态能级So跃迁到能量较高的激发态(第一或第二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