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突破!我国科研团队高效制备生物燃油

近日,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催化与新材料研究室张涛院士、罗文豪副研究员团队和荷兰乌特勒支大学Bert M.Weckhuysen教授合作,设计并构筑具有金属-酸“限域毗邻”结构的分子筛双功能催化剂,实现了无溶剂体系下由纤维素醇解平台分子乙酰丙酸乙酯“一锅法”高效制备戊酸酯类生物燃油的新路线。 非粮生物质是一种优质和丰富的可再生碳质资源,可替代传统化石能源生产燃料和化学品。木质纤维素衍生的戊酸酯类生物燃油因其优异的油品性能和兼容性,被认为是新一代高性能生物燃油。制备该生物燃油对减少传统非可再生化石能源的依赖和落实碳达峰、碳中和战略任务具有重要意义。 双功能催化剂的精准构筑和活性位协同作用机制是生物质催化领域的研究前沿(Nat. Commun.,2015;Green Chem.,2017;Green Chem.,2019;J. Catal.,2019; ACS. Catal.,2021)。其在生物质催化转化领域应用的核心挑战在于:......阅读全文

新突破!我国科研团队高效制备生物燃油

  近日,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催化与新材料研究室张涛院士、罗文豪副研究员团队和荷兰乌特勒支大学Bert M.Weckhuysen教授合作,设计并构筑具有金属-酸“限域毗邻”结构的分子筛双功能催化剂,实现了无溶剂体系下由纤维素醇解平台分子乙酰丙酸乙酯“一锅法”高效制备戊酸酯类生物燃油的新路线。  非粮生

科学家实现液体燃料选择性集成调控

  在目前的能源结构中,源自石油的碳氢液体燃料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石油资源不可再生,而人们对碳氢液体燃料的需求却在日益扩大,石油资源终有消耗殆尽的时刻。因此,充分利用非石油基碳资源(天然气、生物质、煤等)以及探索新的碳氢液体燃料生产方法变得极为迫切。费托合成(Fischer-Tropsch syn

高活性的生物质碳负载Fe/Pt单原子双功能催化剂

  单原子催化剂因具有较大的原子利用效率、量子尺寸效应和活性中心的配位不饱和构型,在催化领域受到广泛关注。近年来,单原子催化剂在燃料电池、电解水和金属-空气电池等可再生能源技术领域快速发展。然而,单原子催化剂的活性位点数量有限,催化剂合成过程相对复杂,且大多数用于合成单原子催化剂载体的化学品价格昂贵

研究人员发现合成气转化中分子筛动态限域作用

近日,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以下简称大化所)包信和院士、研究员潘秀莲、副研究员焦峰团队在合成气催化转化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发现了合成气转化中分子筛动态限域作用,并揭示了其对产物选择性的调控原理。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国家科学评论》。 该团队于2016年提出金属氧化物和分子筛耦合的双功能OXZE

去纠缠——迈向催化反应的高效精准之路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5/500938.shtm化学工业中,85%以上的过程都依赖于催化剂来加速反应速率。但在大多数情况下,决定催化反应效率的两个重要参数——反应物的转化率和目标产物的选择性往往相互纠缠,就像“跷跷板”一样,转化率提

大连化物所包信和院士团队等揭示分子筛动态限域作用

  近日,大连化物所碳基能源纳米材料研究组(DNL2102组)包信和院士、潘秀莲研究员、焦峰副研究员团队在合成气催化转化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发现了合成气转化中分子筛动态限域作用,并揭示了其对产物选择性的调控原理。  该团队于2016年提出金属氧化物和分子筛耦合的双功能OXZEO催化剂设计概念,实现了

去纠缠:迈向催化反应的高效精准之路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5/500930.shtm OXZEO双功能催化剂。大连化物所供图 ■本报见习记者 孙丹宁 化学工业中,85%以上的过程都依赖催化剂加快反应速率。但在大多数情况下,决定催化反应效率的两个重要参

去纠缠:迈向催化反应的高效精准之路

OXZEO双功能催化剂。大连化物所供图化学工业中,85%以上的过程都依赖催化剂加快反应速率。但在大多数情况下,决定催化反应效率的两个重要参数——反应物的转化率和目标产物的选择性,往往相互纠缠,就像跷跷板一样,转化率提高了,选择性就降低,此消彼长,无法兼顾。如何解开这种“纠缠”,破解“跷跷板”效应,实

中科院大连化物所张涛院士新任Gree-Chemistry编委

  近日,英国皇家化学会旗下期刊 Green Chemistry 宣布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张涛院士成为该期刊的编委会成员。Green Chemistry 创办于 1999 年,是绿色化学领域顶级权威学术刊物,2016 年影响因子为 9.125。   张涛院士简介   张涛,男,汉族,1963

原子催化剂应用于生物质转化反应研究取得新进展

近日,中科院大连化物所航天催化与新材料中心的王爱琴研究员、张涛院士团队在长期从事单原子催化剂和生物质转化研究基础上,首次将高金属载量的镍-氮-碳(Ni-N-C)单原子催化剂应用于生物质转化反应中并取得重要进展。相关工作以通讯形式发表在《德国应用化学》(Angew. Chem. Int.

原子催化剂应用于生物质转化反应研究取得新进展

近日,中科院大连化物所航天催化与新材料中心的王爱琴研究员、张涛院士团队在长期从事单原子催化剂和生物质转化研究基础上,首次将高金属载量的镍-氮-碳(Ni-N-C)单原子催化剂应用于生物质转化反应中并取得重要进展。相关工作以通讯形式发表在《德国应用化学》(Angew. C

武汉物数所在金属负载沸石分子筛活性中心研究取得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固体核磁共振与多相催化研究组研究员邓风和徐君团队与浙江大学教授肖丰收课题组合作,在金属负载沸石分子筛活性中心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首次利用固体核磁共振的高效1H检测技术实现了对锡负载Beta沸石分子筛中活性锡物种的直接观测,揭示了不同锡物种间的可逆转化过程。相关

“高密度”纤维素航空煤油来了

  随着现代航空业的快速发展,巨大的碳排放量成为其不得不面对的软肋。随着国际社会对可持续发展以及二氧化碳减排问题的日益关注,发展新型、清洁、可再生的生物质航空燃料已成为能源领域的重点议题。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李宁、中国科学院院士张涛课题组等开发了一条以纤维素为原料制备高密度航

大连化物所张涛院士获首届“中国科学材料·创新奖”

  6月18日,首届“中国科学材料·创新奖(Science China Materials Innovation Award)”揭晓,我所张涛院士因其“在工业催化材料研究领域的突出贡献,特别是在单原子催化方面的开创性研究”成为该奖项的首位获奖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副主任张希教授和Science

减碳、脱碳、碳捕捉,顶尖科学家共谋“碳策”

“中国在气候变化方面扮演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比如,中国在太阳能光伏领域具有非常好的成本优势。但中国人均耕地少,同时缺乏天然气的储备,中国在粮食、能源方面要实现自给自足,就要做出更多努力。”11月3日,第五届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的先导论坛——第二届世界顶尖科学家碳大会(以下简称碳大会)在上海科学会堂举行,

木质纤维素为原料合成可再生航空燃料(JP10燃料)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催化与新材料研究中心研究员李宁、中科院院士张涛团队,开发了两条通过木质纤维素平台化合物——糠醇制备可再生JP-10高密度燃料的新路线。相关工作发表在《德国应用化学》(Angew. Chem. Int. Ed.)上。  以木质纤维素为原料合成可再生航空燃料是国际生

化物所根据OXZEO催化作用将碳资源转化为高值化学品

  近日,大连化物所碳基能源纳米材料研究组(DNL2102组)包信和院士、潘秀莲研究员团队在合成气转化OXZEO反应活性调控机制方面取得新进展,揭示了双功能催化剂金属氧化物表面配位不饱和金属位点对一氧化碳/氢气(CO/H2)的活化转化反应活性及路径的调控原理。  围绕OXZEO催化作用机制,科研人员

我所突破合成气直接转化反应中转化率和选择性的“跷跷板”瓶颈

原文地址:http://www.dicp.cas.cn/xwdt/kyjz/202305/t20230518_6758696.html  近日,我所焦峰副研究员、潘秀莲研究员、包信和院士团队揭示合成气直接转化领域长期存在的“高转化率和高选择性难以兼顾”瓶颈的科学根源,创新催化剂,“解开”主反应与副反

中科院科技支撑“双碳”战略行动计划新闻发布会召开

  3月2日,中国科学院在北京召开新闻发布会,正式公布“中国科学院科技支撑碳达峰碳中和战略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行动计划”),详细介绍了科技战略研究、基础前沿交叉创新、关键核心技术突破、新技术综合示范、人才支持培育、国际合作支撑、创新体系能力提升、“双碳”科普等八大行动,以及面向“双碳”战略重大科技

我所揭示分子筛催化乙烯酮转化制汽油反应机制

近日,我所碳基能源纳米材料研究组(DNL2102组)包信和院士、潘秀莲研究员团队,与固体核磁共振及前沿应用研究组(510组)侯广进研究员团队合作,在分子筛催化乙烯酮制汽油反应机理的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   包信和、潘秀莲团队于2016年提出金属氧化物和分子筛耦合的双功能OXZEO®催化剂设计概念,并

张涛调研地理资源所科技智库和特色研究所建设

  8月30日上午,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党组成员张涛到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调研科技智库和特色研究所建设。  张涛首先实地考察了《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和地理资源所古籍方志馆,听取了《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近年来科学普及和发展情况的工作汇报。随后,张涛与地理资源所领导班子成员、科研骨干和管理支撑人员代

木质纤维素高密度航空生物燃料研究取得新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航天催化与新材料研究室研究员李宁、中科院院士张涛团队,与大连化物所生物能源研究部研究员路芳团队、天津大学化工学院教授邹吉军团队合作,在长期从事生物质转化研究基础上,首次报道了将纤维素两步法转化为高密度液体燃料。相关工作发表在《焦耳》(Joule)上。  木质纤维

纤维素合成甲基环戊二烯获进展

甲基环戊二烯(MCPD)是火箭燃料RJ-4的生产原料,同时还被应用于生产各种产品,例如:医药产品、汽油抗爆剂、环氧树脂固化剂及染料添加剂等。目前,MCPD主要从石油裂解焦油的副产物中制取,收率低且价格高,极大地限制了其应用。因此,探索可再生的生物质合成路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

二氧化碳加氢双功能催化材料调控研究获进展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4/499631.shtm近日,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以下简称广州能源所)生物质能生化转化研究室特别研究助理邢世友联合荷兰乌特勒支大学教授Bert Weckhuysen团队合作,在二氧化碳加氢双功能催化材料

2020加拿大工程院院士名单出炉-张涛院士等16位华人当选

  昨日,加拿大工程院公布了今年新增院士名单,共有52位杰出学者当选。其中华人学者16名,包括联想芮勇、中国科学院院士张涛、华为朱培英、西蒙弗雷泽大学裴健教授等。  今年全球共有52人当选加拿大工程院院士,其中华人院士有16位。相比之下,去年有55位当选。  加拿大工程院院士是加拿大联邦政府授予在工

大连化物所二氧化碳催化加氢合成异构烷烃研究获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碳资源小分子与氢能利用创新特区研究组孙剑和葛庆杰研究团队在CO2催化加氢合成异构烷烃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相关成果以研究论文形式在美国化学会出版的ACS  Catalysis上发表。  以CO2为碳源,与可再生能源电解水产生的H2催化转化为高附加值的烃类化合物,不

我所发展纤维素合成甲基环戊二烯新方法

  近日,我所催化与新材料研究室李宁研究员、张涛院士团队成功实现纤维素基3-甲基-2-环戊烯酮(MCP)直接加氢脱氧合成甲基环戊二烯(MCPD),该工作为不饱和酮直接转化制共轭二烯开辟了一条新路径。  MCPD是火箭燃料RJ-4的生产原料,同时还被应用于生产各种产品,例如医药产品、汽油抗爆剂、环氧树

中科院大化所发表木质素催化转化综述文章

  11月12日,中科院大连化物所张涛院士带领团队在生物质催化转化研究领域取得新进展,系列研究工作受到了国际同行的广泛关注,近日受邀在Chemical Reviews美国化学进展杂志上发表题目为“Catalytic Transformation of Lignin for the Productio

双功能催化剂上金属位性能调控研究取得新进展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2/494251.shtm双功能催化剂在能源及大宗化学品生产过程中具有广泛应用,烷烃加氢异构则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过程之一。其可将直链烷烃转化为异构烷烃,为典型的原子经济性过程,是提高汽油辛烷值、降低柴油凝点和改

大连化物所单原子催化剂应用生物质转化反应研究取进展

  近日,大连化物所航天催化与新材料中心的王爱琴研究员、张涛院士团队在长期从事单原子催化剂和生物质转化研究基础上,首次将高金属载量的Ni-N-C单原子催化剂应用于生物质转化反应中并取得重要进展。相关工作以通讯形式发表在《德国应用化学》(Angew. Chem. Int. Ed.)上,并被选为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