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利尿激素等新三联药物疗法或能改善心脏骤停患者预后

一、研究概况: 与院外心脏骤停相比,医院内心脏骤停的发病率更高、且预后更差。由于医院内心脏骤停自主循环恢复(ROSC)的可能性较低,所以,人们一直在进行着各种不同的尝试,希望能找到其更好的治疗方法。 以往的初步研究数据显示,抗利尿激素、类固醇激素、以及肾上腺素合用(VSE),可改善院内心脏骤停患者的ROSC率、及其生存机率。但在一个大型的随机试验中,上述药物组合是否也能改善患者的预后,目前尚不清楚。 为了加深对这一问题的认识,来自希腊雅典大学医学院重症监护医学一科的Spyros D. Mentzelopoulos博士及其同事开展了一项研究,研究结果发表在2013年7月17日出版的《美国医学会杂志》上,结果显示:在心肺复苏(CPR)期间联用抗利尿激素、肾上腺素、和甲基强的松龙,并对复苏后存在休克的患者使用应......阅读全文

抗利尿激素等新三联药物疗法或能改善心脏骤停患者预后

  一、研究概况:    与院外心脏骤停相比,医院内心脏骤停的发病率更高、且预后更差。由于医院内心脏骤停自主循环恢复(ROSC)的可能性较低,所以,人们一直在进行着各种不同的尝试,希望能找到其更好的治疗方法。    以往的初步研究数据显示,抗利尿激素、类固醇激素、以及肾上腺素合用(VSE),可改善院

心脏骤停高危患者的药物治疗预防介绍

   长期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的患者猝死发生率未见显著降低,主要原因在于不正确地选用药物和抗心律失常药物的致心律失常作用。目前多数学者认为器质性心脏病患者伴4级以上室性期前收缩时应积极治疗,最好根据电生理药物试验结果合理选用药物。  ①β受体阻滞药:为第Ⅱ类药物,长期应用该药可减少心绞痛发作,增强患者

目标体温管理不影响心脏骤停患者预后研究概要

  研究显示,血管内降温与基础外部降温两种目标体温管理(TTM)策略对院外心脏骤停患者主要临床预后无明显差异。[Circulation 2015 Jun 19]    Nicolas Deye(法国巴黎Lariboisière医院)表示,ICEREA试验通过在400例患者中比较两种降温测量,结果

“鸡尾酒疗法”改善心脏骤停者出院生存率

  初步数据显示,抗利尿激素、类固醇和肾上腺素(VSE)联用可改善ROSC和生存率。所以,Mentzelopoulos和同事们拟通过一项大型随机试验确定上述联合用药是否能改善预后。研究中共有268例患者接受血管加压素(20IU/心肺复苏周期)或心肺复苏期间输注含生理盐水的标准肾上腺素(即少量肾上腺素

理解心脏骤停的新希望

   英国肯特大学的新的生物科学研究可能为更多地理解导致心脏骤停的心脏突变指出道路。  肥厚型心肌病是一种每500人有1人携带的遗传病,它是青年运动员心脏骤停的首要原因。其中知名的事件包括足球运动员Fabrice Muamba在一场比赛中心脏突然停止跳动而导致他跌倒。尽管他最终被救活了,他如今无法再

心脏骤停患者复苏后的治疗

  心脏骤停患者的评估和管理分为五个阶段:(1)对心脏骤停的最初反应,包括由旁观者和急救人员进行的基本生命支持;(2)由医务人员进行的入院前高级生命支持;(3)到达急诊科后处理的交接;(4)院内的心脏骤停后处理;(5)长期的治疗策略。本文讨论的重点是针对已经到达医院的心脏骤停患者和心脏骤停后的处

非药物治疗心脏骤停高危患者的预防措施介绍

  药物治疗室速无效,不能控制复发又危及生命属猝死高危者宜选用非药物治疗。  ①手术治疗:精确标测室速起源点,进行室速灶或室壁瘤的切除,或室速灶心内膜全部或部分环切等手术治疗。先天性多形性室速伴长QT间期综合征,药物治疗晕厥不能控制时可进行高位左胸交感神经节(胸1~5)切除,术后可明显降低死亡率。 

心脏骤停患者院前低温治疗无额外获益

  研究概述     指南推荐,心脏骤停复苏后昏迷患者可给予低温治疗。但之前小规模研究尚不能证明在院前给予低温治疗有效。因此,研究人员设计了一项随机临床试验,探讨院前低温治疗对患者生存率和出院时神经功能的影响。     研究人员纳入在2007年12月15日至2012年12月7日期间华盛顿州

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综合症的预后预防

  一、预后  确诊SIADH必须注意防止电解质紊乱和充血性心衰外,还必须注意过分纠正低钠血症引起中枢(特别是脑桥)髓磷脂分解,若血钠上升速度

抗利尿激素是什么

抗利尿激素可以理解成不利于尿液排出的激素.实际上抗利尿激素是在下丘脑内合成的,通过垂体释放出来的一种激素.主要作用是提高集合管对水的通透性,促进水的吸收,是尿液浓缩和稀释的关键性调节激素.抗利尿激素分泌的越多,水的重吸收就越多,尿液就越少.当内环境的渗透压升高时,即内环境的浓度过高,此时如果人体还大

抗利尿激素的作用

同学你好 抗利尿激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谁的重吸收,这个当然没错。但是吸收后水的去向你并没有搞清楚。首先从原尿的形成说起, 从肾动脉进入的血液首先经过肾小球,其中部分葡萄糖,氨基酸,水,无机盐,尿素等会进入肾小囊形成所谓的原尿。其次就是原尿通过肾小管,集合管了。 在肾小管和集合管里面 ,正常人的 9

抗利尿激素(ADH)简介

  抗利尿激素:在全身水肿形成中,抗利尿激素(ADH)增多的滞水作用也有一定意义。有效循环血量或心排血量下降,使左心房壁和胸腔大血管壁的容量感受器所受的剌激减弱;加上有效循环血量下降激活了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以致血管紧张素Ⅱ生成增多,均可导致下丘脑-神经垂体分泌和释放ADH增多。此外,有些水肿(肝

心脏骤停与心脏性猝死临床用药分析

  心脏骤停是指心脏射血功能的突然终止。导致心脏骤停的病理生理机制最常见的是室颤,其次为心室停顿,较少见的为无脉性电活动。临床表现是突然意识丧失,心音消失,大动脉(搏动消失,呼吸断续,随后呼吸停止,瞳孔散大,全身发绀。    心脏性猝死是指由于心脏的原因引起的无法预测的自然死亡。患者过去可有或无心脏

心脏骤停后的心电图模式分析2

知识链接:Osborn波简介 1. Osborn波的形成 Osborn波是指QRS波结束和ST段起始的结合点(J点)抬高≥0.1mV,时程≥20ms,圆顶样或驼峰样向上偏离基线的波,是整体心室肌除极结束和复极开始的一个标志点。1938年,Tomashewski在冻伤患者的心电图中首次发现了Osbor

心脏骤停,急救掌握四个“三”

   今年发布的《中国公众心肺复苏卫生健康指南》,对心脏骤停的急救措施进行了重新总结,并提出了“预判三停、施救三法、预警三痛、防控三步”的操作建议。学会它,或许能在关键时刻救人一命。  预判把握“三停”。心脏停搏起病骤急、死亡率高,第一时间识别心跳骤停尤为重要。在确保周围环境安全的前提下,应识别心跳

心脏骤停后的心电图模式分析1

69岁,男性,于家中发生心脏骤停,经急救人员抢救成功后入院行进一步治疗。 入急诊室后,患者仍不省人事,遂入重症监护室进行护理。由于患者仍处于昏迷状态,故被放置在降温毯上,并进行了12导联心电图检查,如图1。 图1 心电图1 患者的心电图显示什么?A 窦性心律伴2:1传导阻滞B 窦性心律伴房性早搏C

抗利尿激素的相关介绍

  抗利尿激素(又称血管升压素)是由下丘脑的视上核和室旁核的神经细胞分泌的9肽激素,经下丘脑—垂体束到达神经垂体后叶后释放出来。其主要作用是提高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通透性,促进水的吸收,是尿液浓缩和稀释的关键性调节激素。此外,该激素还能增强内髓部集合管对尿素的通透性。

抗利尿激素的结构特点

ADH主要由下丘脑视上核,少量由室旁核合成,再由下丘脑神经核与一种特异性蛋白质结合,而以神经分泌颗粒的形式沿着神经轴突向垂体后叶移动,并储存于后叶。这种结合蛋白质称为神经垂体激素载体蛋白(NP)。抗利尿激素与催产素二者不同,抗利尿激素由9个氨基酸组成 ,分子量约为9,500~10,000,其功能为下

抗利尿激素的生理作用

①抗利尿:ADH与肾远曲小管和集合管的特异性受体结合成为激素-受体复合物,激活腺苷酸环化酶,使ATP转变成cAMP,在cAMP的作用下激活蛋白激酶,使膜蛋白磷酸化,肾小管上皮细胞对水的通透性增加,水沿着渗透梯度被动地重吸收。②升血压:ADH使血管和内脏平滑肌收缩,产生加压作用。合成的ADH可用于治疗

抗利尿激素的生理作用

  ①抗利尿:ADH与肾远曲小管和集合管的特异性受体结合成为激素-受体复合物,激活腺苷酸环化酶,使ATP转变成cAMP,在cAMP的作用下激活蛋白激酶,使膜蛋白磷酸化,肾小管上皮细胞对水的通透性增加,水沿着渗透梯度被动地重吸收。  ②升血压:ADH使血管和内脏平滑肌收缩,产生加压作用。合成的ADH可

抗利尿激素的结构简介

  ADH主要由下丘脑视上核,少量由室旁核合成,再由下丘脑神经核与一种特异性蛋白质结合,而以神经分泌颗粒的形式沿着神经轴突向垂体后叶移动,并储存于后叶。这种结合蛋白质称为神经垂体激素载体蛋白(NP)。抗利尿激素与催产素二者不同,抗利尿激素由18个氨基酸组成,分子量约为9,500~10,000,其功能

关于抗利尿激素的简介

  (ADH)抗利尿激素也叫加压素,抗利尿激素的第一个作用是管理肾脏的排尿量。肾脏内部有肾小球和肾小管,血液流经肾脏时先从肾小球滤过,把血液中的水分、葡萄糖、盐类和废物滤到肾小管中,肾小管很长,在流动过程中能选择性地重吸收对身体还有用的水分、葡萄糖及盐类等,最后仍末被吸收的部分就成为真正的尿液排到体

三联疗法有望为胃癌患者带来新希望

  英国《自然》杂志发表的一项癌症学研究报告显示,将免疫疗法与化疗和靶向药物联用,有望改善被称为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蛋白(HER2)阳性胃肿瘤患者的转归。该研究基于一项对Ⅲ期临床试验开展的中期分析,已经促使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该疗法的临床使用。  约有20%的胃腺癌或胃食管结合部腺癌晚期患者

三联疗法有望改善胃癌患者症状-促获批临床使用

中新网北京12月16日电 (记者 孙自法)国际著名学术期刊《自然》最新发表的一篇癌症研究论文显示,将免疫疗法与化疗和靶向药物联用(三联疗法),有望改善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蛋白(HER2)阳性胃肿瘤患者的转归。这项研究基于一项对III期临床试验开展的中期分析,已经促使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

三联疗法有望改善胃癌患者症状-促获批临床使用

国际著名学术期刊《自然》最新发表的一篇癌症研究论文显示,将免疫疗法与化疗和靶向药物联用(三联疗法),有望改善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蛋白(HER2)阳性胃肿瘤患者的转归。这项研究基于一项对III期临床试验开展的中期分析,已经促使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该疗法的临床使用。    该论文称

三联疗法有望改善胃癌患者症状-促获批临床使用

  国际著名学术期刊《自然》最新发表的一篇癌症研究论文显示,将免疫疗法与化疗和靶向药物联用(三联疗法),有望改善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蛋白(HER2)阳性胃肿瘤患者的转归。这项研究基于一项对III期临床试验开展的中期分析,已经促使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该疗法的临床使用。  该论文称,约

心脏骤停后低温治疗不是越冷越好

  美国心脏协会年会(AHA2013)上,公布了一项随机双盲平行对照研究——心脏骤停患者目标体温管理(TTM),结果显示心脏骤停患者体温降至33°C后的表现并不比那些降温至36°C的患者好,每组约有一半的患者存活。该研究11月17日在线发表于《N Engl J Med》。    研究简介:目前的

研究表明:空气污染加大心脏骤停风险

  近期发表在《美国流行病学杂志》网站上的一项研究显示,悬浮在空气中的微小颗粒污染物会增加突发性心脏骤停的风险。  据美国每日健康新闻(HealthDay News)报道,研究人员们对2002年至2006年间纽约市空气污染程度和8216例非住院病人心脏骤停的资料进行了比

心脏骤停与心肺脑复苏的基本介绍

  心脏骤停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心脏突然停止跳动,有效泵血功能消失,引起全身严重缺氧、缺血,临床表现为扪不到大动脉搏动和心音消失;继之意识丧失,呼吸停止,瞳孔散大,若不及时抢救可引起死亡。一般认为,心脏停搏5~10秒可出现眩晕或晕厥,超过15秒可出现晕厥和抽搐,超过20秒可出现昏迷;若心搏停止超过5分

后叶加压素对心脏骤停的应用

  对复苏困难的心脏骤停病人施以后叶加压素,其成活率是常规肾上腺素复苏法的3倍。这一结论是由奥地利的Insbrunck大学的Wenzel医生领导的44个研究小组对奥地利、德国及瑞士总计1186名病人临床观察后得出的。由于现行的治疗心跳骤停的方法成功率不高,因此上述研究结果被认为有可能导致对传统的心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