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大舒红兵院士JBC免疫学研究新成果

12月10日,武汉大学的研究人员在《生物化学杂志》(JBC)在线发表了免疫学新成果,证实双特异性磷酸酶14(DUSP14)通过使蛋白激酶TAK1去磷酸化负向调控了TNF和IL-1诱导的NF-κB激活。 领导这一研究的是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舒红兵教授。其主要从事免疫相关的细胞信号传导研究,在抗病毒天然免疫反应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有重要国际影响的成果。曾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201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是生命科学与医学领域最年轻的院士。 炎症反应是机体用以抵御病原微生物侵害的一种常见的病理历程。病原微生物感染宿主会诱发大量促炎细胞因子的产生,其中包括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 TNF)和白介素1(interleukin-1, IL-1)。在静息的细胞中,转录因子NF-κB 和它的抑制蛋白IκB形成复合体,以无活性形式存在于胞浆中。当细胞受到TNF、IL-1等细胞外......阅读全文

研究揭示PRMT7调控抗病毒先天免疫反应机制

   鱼类病毒性疾病,是水产养殖最重要的威胁。其发病率高,死亡率高,严重制约我国水产养殖业的持续健康发展。而对于鱼类病毒性疾病的防治,既缺乏有效药物,又缺乏可生产应用的疫苗。培育抗病毒鱼类新品种或将成为确保我国水产养殖持续健康发展的最有效手段之一。  6月24日,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肖武汉

PRMT7调控抗病毒先天免疫反应机制获揭示

  鱼类病毒性疾病,是水产养殖最重要的威胁。其发病率高,死亡率高,严重制约我国水产养殖业的持续健康发展。而对于鱼类病毒性疾病的防治,既缺乏有效药物,又缺乏可生产应用的疫苗。培育抗病毒鱼类新品种或将成为确保我国水产养殖持续健康发展的最有效手段之一。  6月24日,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肖武汉团

我国研究团队揭示鱼类调控抗病毒天然免疫反应的机制

  鱼类病毒病的爆发与流行是水产养殖尤其是集约化养殖的重要威胁。与哺乳动物类似,鱼类抗病毒感染主要通过天然免疫反应系统和获得性免疫反应系统来行使功能。天然免疫反应系统是在生物体演化出来的、对抗病原体感染的古老防御系统,从低等的无脊椎动物到人类都得到高度发展,是生物体抗病毒感染的第一道重要防线。但是,

抗病毒免疫反应调节机制的发现

  抗病毒免疫  一种抗病毒免疫反应调节新机制,由第二军医大学免疫学研究所、医学免疫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曹雪涛院士和安华章副教授等组成的课题组所揭示。这一新的科学发现,为人类有效调控抗病毒免疫反应增添了新思路,同时有可能提出抗病毒免疫治疗的新靶点。2007年1月05日,国际免疫学领域权威学术期刊《免疫》

曹雪涛提出抗病毒天然免疫表观调控新机制

   《自然—免疫学》杂志8月29日发表了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曹雪涛研究团队的论文,报道了RNA解旋酶DDX46能够通过RNA去甲基化修饰导致抗病毒效应分子mRNA核滞留、进而抑制抗病毒天然免疫应答的研究结果。   干扰素在机体抗病毒天然免疫应答中发挥关键性的作用。在病毒感染过程中

曹雪涛提出抗病毒天然免疫表观调控新机制

   《自然—免疫学》杂志8月29日发表了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曹雪涛研究团队的论文,报道了RNA解旋酶DDX46能够通过RNA去甲基化修饰导致抗病毒效应分子mRNA核滞留、进而抑制抗病毒天然免疫应答的研究结果。  干扰素在机体抗病毒天然免疫应答中发挥关键性的作用。在病毒感染过程中,干扰

调控I型干扰素表达和抗病毒反应的新机制

  病毒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杀手之一,I型干扰素是调节抗病毒免疫的关键因子。Toll样受体TLR3/4、RIG-I样受体和胞内DNA受体cGAS在感知病毒感染后,通过激活TBK1和IRF3,诱导I型干扰素的表达,但I型干扰素表达失调也会引起红斑狼疮等自身免疫性疾病。因此,深入了解机体对I型干扰素表达

曹雪涛等提出抗病毒天然免疫表观调控新机制

  《自然—免疫学》杂志8月29日发表了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曹雪涛研究团队的论文,报道了RNA解旋酶DDX46能够通过RNA去甲基化修饰导致抗病毒效应分子mRNA核滞留、进而抑制抗病毒天然免疫应答的研究结果。   干扰素在机体抗病毒天然免疫应答中发挥关键性的作用。在病毒感染过程中,干

微生物所揭示宿主蛋白CyclophilinA调控抗病毒天然免疫机制

  6月8日,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刘文军课题组在国际期刊elife 在线发表了题为Cyclophilin A-regulated ubiquitination is critical for RIG-I-mediated antiviral immune responses 的最新研究成果,揭示了

-Science:抗病毒免疫机制研究获进展

  美国《科学》杂志10月10日发表了华裔科学家丁守伟教授新的抗病毒免疫机制研究成果,或有助于探寻抗病毒疫苗研制新路。   丁守伟自上世纪80年代起就从事RNA(核糖核酸)干扰研究。此前,他与其他科学家发现,RNA干扰介导的抗病毒免疫机制在植物、果蝇和线虫中发挥了主要作用。丁守伟等研究人员最新研究

蛋白质磷酸化调控基因表达的机制

组蛋白的磷酸化一般导致对应区域基因表达的上调。表观遗传调控包括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磷酸化,乙酰化,甲基化等)和小RNA调节,是在DNA序列的基础上对基因表达的调节,是细胞分化的本质。如果除去表观遗传调控,人体各个细胞应该是一样的,但是组蛋白修饰在DNA复制过程中不但可以被复制,也可以在相应蛋白

Nature:揭示细菌中的泛素转移酶启动抗病毒免疫反应机制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科罗拉多大学博尔德分校的研究人员发现当涉及到抵御入侵者时,细菌的运作方式与人类细胞极为相似,它们拥有开启和关闭免疫途径所需的相同核心分子机制。他们还揭示了这种共享的古老分子机制---一群称为泛素转移酶(泛素转移酶)的酶---是如何运作的。他们说,更好地了解并有可能重新编程这

抗病毒免疫反应中MAVS与TRAF6互作的结构机制

  9月18日,国际学术期刊The 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 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周兆才研究组的最新研究成果:Structural Insights into Mitochondrial Antiviral-Signa

植物所发现环境温度调控植物免疫反应新机制

  植物的生长发育会受到免疫反应的拮抗作用。温度作为重要的环境因子,同时参与了植物的生长发育和免疫反应的调控,环境温度升高能够促进植物生长发育,并伴随植物自身的基础免疫反应抑制。然而,目前人们对环境温度如何调控植物免疫反应的分子机制了解甚少。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胡玉欣研究组与福建农林大学唐定中团

elife:细胞调控分泌蛋白磷酸化新机制

  近日,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的研究人员在国际期刊elife在线发表了他们关于细胞通过分泌途径调控胞外蛋白磷酸化相关分子机制的最新研究进展。  研究人员指出,之前研究已经发现胞外存在大量磷酸化蛋白,但通过分泌途径发挥激酶活性的磷酸激酶直到最近才被发现,目前对此类磷酸激酶调控作用的相关研究仍较少。

Cell揭示免疫调控新机制

  免疫系统时常保持着警惕,以保护机体抵御来自外部的威胁——其中包括我们吃喝下的东西。当消化食物通过肠道时会呈现出一种小心的平衡状态。免疫细胞必须保持警觉以防御沙门氏菌一类的有害病原体,同时也必须适当控制它们的活性,因为过度反应可导致过分的炎症和永久性的组织损伤。  由洛克菲勒大学粘液免疫学实验室主

研究揭示免疫细胞“去向”调控机制

  中科院上海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陈剑峰研究组在最新的一项研究中,揭示了决定免疫细胞去向的一种全新机制。6月19日,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于《发育细胞》。  免疫系统是人体内的一套奇妙的保护系统。它不但负责抵御外界细菌、微生物、病毒等的入侵,还负责清除体内衰老、损伤、死亡以及发生癌变的自身细胞。

研究人员发现环境温度调控植物免疫反应新机制

   记者日前从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获悉,该所研究员胡玉欣团队与福建农林大学合作,发现TCP转录因子参与温度调控的免疫反应的分子机制,揭示了一条环境温度调控植物免疫的分子途径,进一步增进了人们对环境温度调控植物免疫反应的认识。相关成果于1月16日在线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植物、细胞和环境》。  TCP

Cell子刊:表观修饰在抗病毒天然免疫中的作用

  来自浙江大学生科院的研究人员发表了题为“Lck/Hck/Fgr-mediated tyrosine phosphorylation negatively regulates TBK1 to restrain innate antiviral responses”的文章,报道抗病毒天然免疫关键激酶

Cell子刊:表观修饰在抗病毒天然免疫中的作用

  来自浙江大学生科院的研究人员发表了题为“Lck/Hck/Fgr-mediated tyrosine phosphorylation negatively regulates TBK1 to restrain innate antiviral responses”的文章,报道抗病毒天然免疫关键激酶

武汉大学舒红兵教授Cell子刊发表抗病毒免疫反应新机制

  来自武汉大学生生命科学学院,中科院武汉病毒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发表了题为“Human Cytomegalovirus Tegument Protein UL82 Inhibits STING-Mediated Signaling to Evade Antiviral Immunity”的文章,发现人

研究揭示抗病毒免疫应答新型表观遗传机制

  中国工程院院士曹雪涛团队发现,DNA甲基化酶Dnmt3a能使天然免疫细胞针对病毒感染处于一种敏感状态,一旦识别病毒入侵就可以显著产生干扰素和启动抗病毒天然免疫反应,该发现揭示了抗病毒免疫应答新型表观遗传机制,也为病毒感染性疾病防治提出了新的潜在分子靶标。成果近日发表于《自然—免疫学》。  树突状

武汉病毒所发现抗病毒天然免疫重要调控因子

  近期,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王延轶研究团队在抗病毒天然免疫方面取得新进展。该团队发现GPATCH3可以抑制下游信号复合物的形成,负调控RIG-I样受体介导的天然免疫信号通路。相关论文GPATCH3 negatively regulates RLR-mediated innate antivir

Nature:线粒体DNA损伤引发抗病毒固有免疫反应

  近日,来自美国耶鲁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著名国际期刊nature在线发表了他们的一项最新研究成果,他们发现在抗病毒天然免疫过程中,线粒体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正常情况下,每个细胞内的线粒体DNA(mtDNA)有成千上万个拷贝,并且被包装成几百个高级结构,称为类核。大量mtDNA结合蛋白TFA

JEM:免疫细胞增殖的遗传调控机制

  生发中心是淋巴结中生产抗体的B细胞快速增殖以及分化时所停留的暂时性的区域。生发中心可以被分为暗区与亮区。当增殖以及分化发生的时候,B细胞需要在两个区域之间转移。目前,来自日本大阪大学的研究者们找到了调控B细胞转移的关键基因,或许能够帮助解释特定类型淋巴瘤产生的原因。相关结果发表在《Journal

大脑信号调控抗细菌感染免疫反应

  2017年1月7日 /生物谷BIOON/ --人的大脑并不仅仅能够控制思维与生理活动。  最近的研究发现,大脑还能够调控机体对细菌感染的反应。它通过促进一类叫做PCTR1蛋白的表达,从而能够帮助白细胞杀伤入侵的细菌。  我们的机体无时无刻不在与细菌接触,而由于我们进化出了高效的防卫系统,因而能够

武大舒红兵院士JBC免疫学研究新成果

  12月10日,武汉大学的研究人员在《生物化学杂志》(JBC)在线发表了免疫学新成果,证实双特异性磷酸酶14(DUSP14)通过使蛋白激酶TAK1去磷酸化负向调控了TNF和IL-1诱导的NF-κB激活。   领导这一研究的是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舒红兵教授。其主要从事免疫相关的细胞信号

我科学家揭示抑癌基因抗病毒机制

  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与基础医学院郭德银研究组揭示了人类重要抑癌蛋白PTEN不仅具有抗肿瘤功能,还在抗病毒先天免疫中发挥关键作用,相关研究日前在线发表于《自然—免疫学》。  Pten是一种重要的抗肿瘤基因,其突变或功能缺陷与多种肿瘤的发生直接相关,包括乳腺癌、子宫内膜癌、肝癌等,但其在机体抗病毒免

动物所揭示抗病毒天然免疫新机制

  天然免疫系统是机体抵抗病原微生物入侵的第一道防线,它首先通过模式识别受体(PRRs)与病原体相关分子模式(PAMPs)相互识别,进一步激活一系列的免疫反应。与此同时,宿主细胞通过多种方式负调节天然免疫反应的信号通路,以保证信号传导的平衡,从而防止过度免疫反应对宿主细胞造成损伤。在抗RNA病毒天然

增强人体抗病毒免疫反应,帮助清除衰老细胞

  长期以来,衰老一直被认为是不可避免的,但随着抗衰老研究的进展,预防衰老的治疗越来越被认为是可行的。在抗衰老研究中,“衰老细胞”无疑是最引人注目的。衰老细胞会停止分裂,但它们并没有死亡,而是处于生长停滞的休眠状态。  更致命的是,这些衰老细胞会持续存在并在体内集聚,不断分泌许多促炎和组织重塑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