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组装”出高效乙二醇脱水分离膜

乙二醇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工业制备的粗产品中往往含有大量水。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杨维慎、副研究员班宇杰团队制备出致密、稳定的异质晶格共生型金属-有机骨架(MOF)膜,实现多元醇与水的高效分离,获得聚合级乙二醇,与传统减压精馏相比节省约1/3的能耗,具有广阔的工业应用前景。相关研究发表在《德国应用化学》上,并被选为热点文章。 多孔膜分离一直被视为有潜力的分离技术,MOF膜的不断发展为高效分离带来新机遇。目前,MOF膜多用于温和环境下的气体分离。“液相分离要求膜高度致密且具备稳定的微结构,否则将难以实现精确的分子级别筛分。”杨维慎说。 研究中,团队选取两种不同晶格的MOF材料——MIL—53(Al)和amino—MIL—101(Cr),通过分步模块化学策略,首先在氧化铝陶瓷载体表面构筑MIL—53(Al)阵列基层,再通过二次溶液生长,使amino—MI......阅读全文

科学家“组装”出高效乙二醇脱水分离膜

乙二醇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工业制备的粗产品中往往含有大量水。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杨维慎、副研究员班宇杰团队制备出致密、稳定的异质晶格共生型金属-有机骨架(MOF)膜,实现多元醇与水的高效分离,获得聚合级乙二醇,与传统减压精馏相比节省约1/3的能耗,具有广阔的工业应用前景。相关研

乙二醇脱水温度

乙二醇脱水温度为70-90摄氏度。根据查询相关公开信息显示乙二醇沸点197.3摄氏度,水沸点100摄氏度,可采用减压蒸馏的方法,釜真空度-0.09MPa,温度70-90摄氏度,冷凝除水。

乙二醇脱水温度

乙二醇脱水温度为70-90摄氏度。根据查询相关公开信息显示乙二醇沸点197.3摄氏度,水沸点100摄氏度,可采用减压蒸馏的方法,釜真空度-0.09MPa,温度70-90摄氏度,冷凝除水。

广东采用膜内纳米颗粒组装技术设计新型分离膜

近日,广东省科学院生态环境与土壤研究所研究员贺斌团队成功采用膜内纳米颗粒组装技术设计新型分离膜。相关研究发表于《膜科学杂志》(Journal of Membrane Science)。广东省科学院生态环境与土壤研究所博士后马宇及硕士高芳为该论文共同第一作者,贺斌及马宇为通讯作者。作为采用压力驱动的分

溶出仪专用高效脱气膜脱气仪

  溶出仪专用高效脱气膜脱气仪 可以在线加热,操作简便,具有高分辨率液晶屏,可进行触控操作,交互界面简单直观。支持手柄直接操作和控制,单人就可以独立完成溶出介质脱气和加注工作。在线加热:溶出介质在进行脱气前进行预加热(可达45℃),提高了脱气效率。同时节约了溶出介质在溶出仪中的加热等待时间。   

高效MOF分离膜取得新进展

  近日,我所无机膜与催化新材料研究组(504组)杨维慎研究员、班宇杰副研究员团队在金属-有机骨架(Metal-Organic Frameworks,MOFs)膜分离研究中取得新进展,利用原位界面组装策略,构筑了表观厚度为零、高度取向的膜-载体互锁型复合微结构MOF膜,实现H2/CO2高效分离。  

科学家研制出高选择透过性超薄分离层复合离子传导膜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储能技术研究部(DNL17)研究员李先锋、张华民团队研制出高选择透过性超薄分离层复合离子传导膜,该膜兼具高离子传导率与高离子选择性,可大幅提升液流电池性能。  离子传导膜材料是液流电池的关键材料,其作用是阻隔两端活性物质,同时传递载流子形成电池回路。该团队前期突

自组装多孔薄膜用于高效有机小分子分离获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国家纳米科学中心、纳米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研究员唐智勇和副研究员李连山在具有刚性分子骨架的自组装多孔薄膜用于高效有机小分子分离的研究中取得新进展。相关研究成果Microporous membranes comprising conjugated polymers with rigid

具有膜载体互锁型复合微结构的高效MOF分离膜

  近日,我所无机膜与催化新材料研究组(504组)杨维慎研究员、班宇杰副研究员团队在金属-有机骨架(Metal-Organic Frameworks,MOFs)膜分离研究中取得新进展,利用原位界面组装策略,构筑了表观厚度为零、高度取向的膜-载体互锁型复合微结构MOF膜,实现H2/CO2高效分离。  

科学家研发出高导热超柔性石墨烯组装膜

  近日,浙江大学高分子系高超团队研发出一种高导热超柔性石墨烯组装膜,导热率最高达到2053W/mK(瓦特/米开),接近理想单层石墨烯导热率的40%,创造宏观材料导热率的新纪录;同时该材料由微褶皱化大片石墨烯组装而成,具有超柔性,可被反复折叠6000次,承受弯曲十万次。  这一最新成果解决了宏观材料

科学家成功分离出抗埃博拉抗体

  近日,由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与广州医科大学联合共建的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与清华大学等单位密切合作,通过单细胞克隆等技术,成功从猕猴体内分离出我国首例抗埃博拉病毒感染的高效单克隆中和抗体。该研究成果于5月17日在Scientific Reports 在线发表,论文题目为Potent

科学家实现柔性电子器件“乐高式”高效组装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2/494241.shtm 按压10秒,即可组装的新型柔性通用接口 有望应用于下一代智能柔性医疗器件 近年来,柔性电子器件在人体健康检测、分析以及可穿戴设备等生物医学工程领域展现出了广泛的应用前景。

科学家制备出稳定高效有机纳滤膜

  国家纳米科学中心唐智勇和李连山研究团队提出,通过表面引发聚合的方法制出共轭微孔聚合物滤膜(CMP),实现稳定高效有机纳滤膜的制备。该成果于7月24日凌晨在线发表于《自然—化学》。  据介绍,传统分离纯化过程主要依赖高能耗基于热的过程,例如蒸馏、精馏等。化工工业中用于分离和纯化的能源消耗占据了全部

科学家分离出轻薄半导体材料磷烯

  国立澳大利亚大学日前宣布,该校研究人员使用胶带分离出单原子层状磷烯,为制造超薄、超轻的太阳能电池和发光二极管创造了可能。   这一课题的主要研究人员、国立澳大利亚大学工程和计算机科学学院的卢曰瑞博士介绍说,他的研究小组使用胶带分离法,从磷的黑色结晶体上不断剥离出越来越薄的晶体层。磷烯是与硅一样的

微生物“暗物质”中分离出高效抗生素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8/507017.shtm

微生物“暗物质”中分离出高效抗生素

一种从细菌中分离出来的新型强效抗生素似乎能够对抗有害细菌,甚至是具有多重耐药性的“超级细菌”。这种名为Clovibactin的抗生素能以一种不寻常的方式杀死细菌,使细菌更难对其产生耐药性。荷兰乌得勒支大学、德国波恩大学、德国感染研究中心、美国东北大学和诺沃生物制药公司的联合团队22日在《细胞》杂志上

有“横梁”有“立柱”的膜-高效分离水中抗生素

◎本报记者 陈曦具有高度规整结构的柱芳烃—MXene复合膜材料在抗生素污水净化中表现出优异的分离性能、较高的渗透通量、出色的抗污染能力和良好的稳定性,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传统复合膜存在的“渗透性—选择性”权衡难题。抗生素作为一种新型污染物,广泛地出现在多种环境介质中,如污水、土壤和地表水等,不仅可能会对

新型石墨烯膜高效分离盐湖中的锂、钾、镁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9/507762.shtm近日,兰州大学教育部稀有同位素前沿科学中心教授陈熙萌、研究员李湛团队在《纳米快报》上发表题为“涡流剪切力场制备具有牛顿环结构的超平氧化石墨烯膜用于离子筛分”的成果,通过研究氧化石墨烯纳

科学家研制出肿瘤基因表达高效评估芯片

  本报讯(记者潘希)日前,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医工所陈艳带领研究团队,研制了用于肿瘤细胞基因表达水平评估的高通量微流控芯片,这一技术可发展成为癌症的早期诊断和分析的新型技术。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于该领域知名期刊《芯片实验室》上。   微流控技术是在微米级结构中操控纳升至皮升体积流体的技术与科

亚纳米膜可实现同步自组装

  据美国物理学家组织网近日报道,未来学家曾设想过一种分子通道聚合物膜,可用来捕获碳,生产以太阳能为基础的燃料,或进行海水淡化处理,不过前提是这类聚合物膜可以很容易地大规模制造。美国科学家最近开发出一种具有高度均匀亚纳米通道的自组装聚合物膜,首次实现了在宏观尺度上利用有机纳米管制备功能

新型石墨烯膜如何高效分离盐湖中的锂、钾、镁?

  近日,兰州大学教育部稀有同位素前沿科学中心教授陈熙萌、研究员李湛团队在《纳米快报》上发表题为“涡流剪切力场制备具有牛顿环结构的超平氧化石墨烯膜用于离子筛分”的成果,通过研究氧化石墨烯纳米片在涡旋剪切力场中的结构组成的动态变化过程,发展出一种超级简单的涡旋力场拉伸堆积成膜策略,制备出高选择性、低能

高效乳化油水分离膜材料取得阶段性进展

  工业生产及日常生活中产生的废污水对自然环境和生态平衡危害极大,特别是含油废水的排放,严重污染水体资源,使我国日益严重的经济社会发展与水资源短缺及浪费之间的矛盾变得更加突出,因此加大对含油废水的分离利用显得非常重要和急迫。其中乳化油废水排放量大、成分复杂、COD值高,严重危害水体环境和人类健康。乳

科学家成功制备出“薄于蝉翼”的分子筛膜

  12月12日,由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杨维慎研究员和李砚硕研究员带领的研究团队,首次成功制备出一种由1纳米厚的纳米片构成的分子筛膜,其厚度仅为蝉翼厚度的千分之一,远远“薄于蝉翼”。常规分子筛膜的厚度则为蝉翼厚度的十倍以上。该纳米片不仅极薄,而且具有如“筛眼”般高度规整的孔道,可以精确筛分尺

法国科学家分离出芳香分子可使健康食品变好吃

   大家都知道健康食品对身体好,但真正能坚持健康饮食的又有几人?归根到底还是因为口味。不过别急,法国科学家正在着力解决这个问题。位于第戎的味觉与摄食行为中心研究人员扫描了食品的气味混合物,从中分离出自然的芳香分子,然后把这些分子加到低脂、低盐或低糖的食物上,从而欺骗大脑,让它相信这些食物又香又甜

科学家分离出区别人类和猿类的单个基因

  现在,研究人员相信他们已经发现了人类和其它灵长类之间的根本性差异,而且他们认为这种差异都来自于单个基因。苏格兰爱丁堡大学的研究人员把人类从灵长类分离出来的原因归咎为基因miR-941。他们称这种基因在人类发展中扮演了一个完整的角色而且促成了人类使用工具和学习语言的能力。   大多数时间,当一个

法国科学家分离出芳香分子可使健康食品变好吃

  大家都知道健康食品对身体好,但真正能坚持健康饮食的又有几人?归根到底还是因为口味。不过别急,法国科学家正在着力解决这个问题。位于第戎的味觉与摄食行为中心研究人员扫描了食品的气味混合物,从中分离出自然的芳香分子,然后把这些分子加到低脂、低盐或低糖的食物上,从而欺骗大脑,让它相信这些食物又香又甜特别

宁波材料所制备出高效油水分离用纤维素海绵

  近年来,超疏油-超亲水材料由于其特殊的润湿性在油水分离方面备受青睐。由于“油”的表面张力远小于水,故超疏油-超亲水表面较难制备而且超疏油表面大多超疏水,这就限制了其在油水分离方面的应用。此外,表面活性剂稳定的乳化油油滴粒径小(99.94%)、水通量(91 Lm−2 h−1重力作用下)、抗油穿透力

浙大科学家成功研发具有图灵结构的新型分离膜

   斑马的黑白条纹、海螺的旋转螺纹、植物茎叶的回旋卷曲……大自然中这些规则重复的图案是怎么形成的,一直是个令人好奇的问题。早在60多年前,英国科学家图灵就预测:某些重复的自然斑图可能是由两种特定物质(分子、细胞等)相互反应或作用产生的。通过一个被他称为“反应-扩散”的过程,这两种组分将会自发地自组

科学家分离出近八千种人体消化道菌株样本

  人体消化道是成千上万种不同细菌的家园。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和布罗德研究所目前已分离保存了近8000种人体消化道菌株的样本,并揭示了其遗传和代谢背景。相关研究发表在最新一期Nature Medicine上。   研究小组在长达两年的时间里收集了大约90人的粪便样本,深入了解了微生物种群在个

俄科学家分离出可制造纤维素的新型菌株

  据俄罗斯塔斯社近日报道,西伯利亚联邦大学和俄罗斯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克拉斯诺亚尔斯克科学中心生物物理研究所的科学家们合作,分离出能够生产细菌纤维素的乙酸菌株并对其进行编目。   据科学家介绍,与以前分离的同类菌株相比,新菌株的产量更高。 新菌株通过合成大量纤维素能在各种碳源上生长,而不是仅限于葡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