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仙花属植物种子微形态与演化研究获进展

凤仙花属植物隶属于凤仙花科,全球已记载有超过1000种,是被子植物中物种最为丰富的属之一,主要分布于亚欧大陆和非洲。凤仙花属植物因其形态而得名,其花形宛如飞凤,头翅尾足俱全,花瓣五色相杂,有“双子叶中的兰花”的美称。此外,该属植物亦具有药用价值,能祛风除湿,活血化瘀,对毒虫咬伤亦具一定功效。然而,该属植物却是公认的分类学上的困难类群。近日,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东非植物区系和分类学科组研究团队联合湖南师范大学相关团队在Frontiers in Plant Science发表研究论文,通过扫描电镜获取凤仙花属植物种子微形态数据,探讨了其潜在的分类价值,并利用ITS,atpB-rbcL构建系统发育框架,重建种子性状祖先状态,推测了种皮纹饰的演化路线。同时,对该属植物种皮纹饰多样性与种子传播途径和环境适应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和探讨。研究结果为后续凤仙花属植物分类学研究提供了较为全面的种子微形态数据资料,为进一步探讨凤仙花属起源、演化问题及生......阅读全文

上海植物园考察团到武汉植物园交流考察

   上海植物园考察团到武汉植物园交流考察   7月14日,上海植物园考察团在党委书记施俊、副园长陈必胜率领下一行17人赴中科院武汉植物园考察交流。武汉植物园主任助理、园艺中心主任刘宏涛等接待了来宾。   座谈会上,刘宏涛向客人详细介绍了武汉植物园的发展概况以及在引种驯化、园地管理、科

武汉植物园“国家猕猴桃种质资源圃(武汉)项目”获批

  近日,经国家农业部批准,中科院武汉植物园获批“国家猕猴桃种质资源圃(武汉)项目”。项目建设为期两年,总投资400万元。将建成中国科学院首个国家级专科植物资源圃(猕猴桃科),项目建成后将在猕猴桃物种收集、资源保存、品种开发和产业推广方面起到极为重要作用。   作为中科院“三园两所”

武汉植物园等解析菱角的起源驯化

  长江流域是我国农业文明的重要起源地与水稻的起源中心,也是江南“水八仙”的主要产区。“白马湖平秋日光,紫菱如锦彩鸾翔。荡舟游女满中央,采菱不顾马上郎。”“棹动芙蓉落,船移白鹭飞,荷丝傍绕腕,菱角远牵衣。”这些诗句让人联想到秋日里江南女子采菱挖藕的唯美画面。菱角作为“水八仙”之一,在南宋时期已成为江

武汉植物园两个项目通过验收

 验收会现场   3月9日,中国科学院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局组织专家对武汉植物园承担的三期创新“战略生物资源保存与可持续利用”专项“华中植物收集与专类园景观优化” 项目以及“财政部战略生物资源科技支撑运行”专项“华中特色果品资源专类园建设”项目进行了验收。验收会由中科院生物局

武汉植物园发表新物种修大戟

修大戟(武汉植物园供图)  记者4月11日从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了解到,该园通过系统分类学研究,证实一种在福建发现的粉红色苞叶大戟为从未被记载的植物新种,并以其发现者的名字命名为修大戟。研究结果发表在最新一期的国际植物分类学期刊Systematic Botany上。  作为植物界中最大的属之一,大戟

武汉植物园发表重楼属植物新种

  重楼属(Paris)植物,常生于深山老林,叶单轮,生于茎顶,形如伞状,在单轮叶的上方生花1朵,花萼叶状,形似第二轮叶,与其单轮叶组成重叠楼台之状,故得“重楼”之名。由于该属中许多种类的单轮叶常为7枚左右,故常也俗称为“七叶一枝花”。其根茎的干燥品是民众熟知的名贵中药材“重楼”。中医认为,重楼有清

武汉植物园等解析菱角的起源驯化

长江流域是我国农业文明的重要起源地与水稻的起源中心,也是江南“水八仙”的主要产区。“白马湖平秋日光,紫菱如锦彩鸾翔。荡舟游女满中央,采菱不顾马上郎。”“棹动芙蓉落,船移白鹭飞,荷丝傍绕腕,菱角远牵衣。”这些诗句让人联想到秋日里江南女子采菱挖藕的唯美画面。菱角作为“水八仙”之一,在南宋时期已成为江南地

谁是“果王”?武汉植物园举办品鉴会揭秘

日前,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国家猕猴桃种质资源圃举办猕猴桃新品种品鉴会。来自陕西、四川、湖北、广西、云南等全国猕猴桃主产及新兴产区的近30名专业人士担任猕猴桃新品种“考官”,逐一对近年来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选育的15个猕猴桃新品种进行品尝品鉴,为猕猴桃新品种研发“把脉”。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研究员、国

武汉植物园生态工程效应评价研究取得进展

  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与贫困地区存在很大程度上的地理重叠。在这些地区,人类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十分尖锐,贫困加剧与环境恶化之间的相互作用使得社会-生态耦合系统陷入“贫困陷阱”。为了实现贫困消除与环境保护的双重目标,许多国家实施了一系列大型生态工程或生态补偿机制。这些生态工程的有效性评

武汉植物园倍半萜内酯生物合成研究取得进展

  愈创木烷型内酯具有诸多药用活性,很多这类化合物具有较强抗癌功效,该类化合物在植物中通常只有万分之几的含量,如此低含量的合成限制了该类化合物的开发利用,但由于其显著药用价值,部分该类化合物仍被用于临床抗癌实验,比如人们从地中海地区的毒胡萝卜中分离出毒胡萝卜素(Thapsigargin),其衍生物已

武汉植物园莲遗传连锁图谱研究取得进展

  遗传连锁图谱是研究植物基因组结构、进化的有力工具,是基因定位、克隆和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的重要基础。但作为被子植物中起源最早的植物之一,且素有“活化石”之称的莲,其基因组学研究却明显滞后。因此,构建莲遗传连锁图谱有助于莲基因组学研究的快速发展,为莲重要经济性状的分离和克隆提供依据,从

武汉植物园研究发现:昆虫让城市更美好

  看见在花间穿梭的各种传粉昆虫了吗?它们可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食物来源的关键贡献者和美好环境的重要建设者!  据统计,地球上近90%的开花植物的传宗接代以及我们人类食物的三分之一依赖各种各样的传粉动物。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在当前全球环境快速变化的背景下,传粉动物的多样性在生态系统健康运转和粮食供应的稳

中科院武汉植物园牡丹展扮靓江城

  天姿国色、清香四溢、风姿绰约、品冠群芳,牡丹“色、香、姿、韵”皆为上品,素有“花中之王”的美誉。1月29日,中科院武汉植物园新春牡丹展吸引众多游客驻足打卡。从春节前夕开始,武汉植物园推出花王牡丹贺岁迎春,为游客打造一场绚丽多姿、富贵吉祥的赏花之旅。  本届牡丹展以“花开盛世”为主题,将中式风格融

武汉植物园确立陕西羽叶报春的新模式

  近来,美国的分类学期刊Novon 发表了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系统与进化植物学课题组博士李新伟及其合作者发表的文章《陕西羽叶报春的新模式》,这标志着消失100多年的陕西羽叶报春在湖北确立了模式标本新替身。  陕西羽叶报春为德国植物学家 W. Filchner 1904年在我国陕西秦岭南部发现,采集

武汉植物园2011年修购专项项目通过验收

    验收会现场  11月20日上午,中科院计划财务局科研条件处专项管理办公室组织专家对武汉植物园2011年修购专项项目进行了验收。武汉植物园主任李绍华对专项办领导和专家表示欢迎,并希望通过此次项目验收进一步指导武汉植物园修购项目的管理与实施水平。  专项办主任田东生介绍了修购专项

武汉植物园召开药用植物研讨会

  1月22日,武汉植物园就“十二五”期间药用植物研究的规划工作召开了专题研讨会。会议邀请了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所长陈士林研究员和张本刚研究员、北京林业大学戴思兰教授、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研究所陈凡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魏孝义研究员及原武汉植物园植物化学研究室主任屠治本

武汉植物园发现雪胆属新种“反卷雪胆”

  反卷雪胆整体照(武汉植物园供图)雪胆属是重要的药用植物。近日,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联合相关单位在《芬兰植物学报》发表葫芦科雪胆属新种反卷雪胆(Hemsleya revoluta)。据介绍,雪胆属主要分布于亚洲热带和亚热带地区。雪胆属植物对治疗胃肠疾病、冠心病、气管炎等疾病具有重要作用,因而备受关

武汉植物园在莲NAC转录因子研究中获进展

  NAC转录因子是植物特有的一类转录因子,广泛存在于植物界,并参与调节植物的各种生物学过程,例如器官发生、组织发育以及胁迫应答响应等。然而,莲中NAC转录因子家族尚未报道。  近日,Frontiers in genetics发表了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莲种质资源与遗传育种学科组撰写的题为Genome

武汉植物园在莲藕膨大研究中取得新进展

  莲是我国重要的水生经济作物,包含温带型和热带型两种主要生态类型,在我国南北方均有分布。其地下茎俗称为藕,是一种重要的水生蔬菜。通常温带型莲的地下茎会膨大成藕,而热带型莲的地下茎不能膨大成藕。在育种生产过程中,将温带莲和热带莲分别互换生长环境,它们的地下茎仍然保持其在原产地的膨大特点。由此可见,莲

熊立仲教授到武汉植物园作学术报告

   熊立仲教授应邀到武汉植物园作学术报告  12月10日下午,应中国科学院植物种质创新与特色农业重点实验室、武汉植物园生物多样性保护中心研究员杨平仿的邀请,作物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基因组研究与水稻遗传改良”创新团队成员、华中农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副院长熊立仲教授来武汉植物园作

加拿大吴国海博士受聘武汉植物园客座教授

     张全发(右一)为吴国海博士(中)颁发聘书  5月31日下午,加拿大Bioriginal Food & Science Corp吴国海博士客座教授聘仪式在武汉植物园举行,武汉植物园副主任张全发为吴国海颁发聘书,武汉植物园彭俊华、傅金民、韩月彭、章焰生等研究员和华中科技大学杨广

万科公司董事长王石参观武汉植物园

  7月8日,深圳万科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石参观中科院武汉植物园,武汉植物园党委书记、副主任罗志强等陪同参观。   王石介绍了深圳万科股份有限公司在植物与生态景观建设的规划,并详细了解了武汉植物园植物资源特别是水生植物资源收集保存与开发利用方面的进展。   随后,王石一行参观了武汉植物园沉水植物

武汉植物园构建猕猴桃高密度遗传图谱

  猕猴桃富含果实维生素C、膳食纤维和多种矿物营养,被誉为“水果之王”。猕猴桃属具有 54 个种,21 个种下分类群,遗传多样性丰富,而商业栽培品种中主要为中华猕猴桃。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对高品质、新品种猕猴桃的需求显著增加。猕猴桃为功能性雌雄异株多年生果树,在传统育种中面临着占地面积大

武汉植物园外来植物入侵机理研究取得新进展

  入侵植物在入侵地逃逸了与其协同进化的专食性昆虫。与此同时,入侵植物会与入侵地的植物和广食性昆虫建立新的互作关系。这可能导致入侵地种群在同时应对竞争胁迫和昆虫取食时采取与原产地种群不同的策略。传统的天敌假说强调天敌对入侵植物的控制作用,但这种影响并不一定导致入侵植物的竞争力提高。所以

武汉植物园等发表非洲豆腐柴属植物新种

  近日,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与肯尼亚国家博物馆合作,在肯尼亚基利菲县(Kilifi County)查辛巴地区(Cha Simba)的沿海森林中发现唇形科豆腐柴属植物一新种,并予以正式命名。  唇形科是唇形目中最大的一个科,共有200多个属7000多种。豆腐柴属主要分布在旧大陆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分

新年打卡好去处:武汉植物园热带兰花展开幕

热带兰展现场。 武汉植物园供12月29日,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2022热带兰展开幕。本届兰展共展出热带兰和国兰上万株,含20多个品类100多个品种,一些珍贵品种首次在当地亮相。据了解,本届兰展汇聚了热带兰众多热门品类,除了蝴蝶兰、卡特兰、石斛兰、文心兰、领带兰等国际知名兰属兰花,捧心兰、火焰兰、腋唇

武汉植物园河流生态健康评价研究取得新进展

  人类活动对河流生态系统的影响日益加剧,对其生态系统健康的评价方法的探索也应运而生。底栖硅藻是一类对河流生态环境变化极为敏感的指示生物,在发达国家早已是环境监测部门的日常监测指标。并基于硅藻的基础生物学和生态学的研究,建立了多种硅藻指数来评价河流水质健康。然而,在某一地区建立的硅藻指

武汉植物园河流微塑料环境归趋研究获进展

微塑料正逐渐在世界范围内广泛传播,成为水环境中普遍存在的环境污染物。河流可能在微塑料从陆地到海洋的运输中发挥重要作用。在全流域尺度下对微塑料的环境归趋进行研究,对于澄清河流系统在将微塑料运输到海洋中的实际作用至关重要。中科院武汉植物园研究人员运用全流域调查和微塑料群落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探讨了长江流域微

武汉植物园新研究支持将金橘属并入柑橘属

金橘属植物是我国独具特色的水果资源,几乎所有物种在野外个体非常稀少,均为珍稀濒危植物,其资源的保护及分类问题一直受到关注。近期,中科院武汉植物园联合相关单位在金橘属分类学研究获进展,支持将金橘属并入柑橘属。相关成果在Frontiers in Plant Science发表。金橘属隶属芸香科,为常绿灌

武汉植物园揭示生态恢复对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

生态系统退化导致大量温室气体排放,而退化生态系统通常是温室气体排放源。当前,全球尺度上生态恢复影响温室气体排放的方向、程度和机制尚不清楚。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张克荣团队和张全发团队,收集了全球已有的观测数据,建立了生态恢复对温室气体排放影响的全球数据资料库;发现了生态恢复能有效降低全球增温潜势。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