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A修复体系摧毁HIV病毒机理揭开

据物理学家组织网1月21日报道,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通过实验,详细揭示了一种细胞机制是如何保护一种免疫细胞不受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的。研究人员认为,这一发现为从体内根除HIV提供了一条新途径。相关论文发表在1月21日的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上。 这一机制有两个关键部分:高浓度的dUTP分子和一种叫做hUNG2的酶。dUTP分子能嵌入到病毒DNA中去,就像一段用隐形墨水写的代码;而hUNG2酶是一种DNA修复酶,一旦读到这段代码就会将DNA切成小碎片而无法再用。 构成DNA代码的4种基本核苷酸分别是腺嘌呤(A)、鸟嘌呤(G)、胸腺嘧啶(T)和胞嘧啶(C)。在细胞分裂前,DNA复制酶按已有模板将这些核苷酸串连在一起,使每个新细胞都得到一套属于自己的基因组副本。但还有第五种核苷酸——尿嘧啶(U)并不属于 DNA,它和DNA中的T非常相似。复制酶有时会出错,把一个U放在了原本该是T的位置,如把dTTP变成......阅读全文

DNA修复体系摧毁HIV病毒机理揭开

  据物理学家组织网1月21日报道,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通过实验,详细揭示了一种细胞机制是如何保护一种免疫细胞不受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的。研究人员认为,这一发现为从体内根除HIV提供了一条新途径。相关论文发表在1月21日的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上。   这一机制有两个关键部分:高浓度的

JCB:胚胎损伤修复的分子机理

  延时摄影就好像一部科幻电影一样,可以帮助揭示果蝇胚胎的伤口如何自我愈合,但是观察到的图像并不是真的,因此研究者就提出问题,是否这种方式可以改善人类机体的伤口愈合呢?近日,一篇发表在国际杂志Journal of Cell Biology上的研究论文中,来自多伦多大学等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揭开了细

DNA修复机制的分子机理

当DNA双链发生断裂时,细胞启动DNA破坏反应(DNA-damage response, DDR)。DDR的一个重要方面是被破坏的DNA位点的信号的反馈和修复因子的聚集。这项研究表明,在高等的真核生物中,DDR机制中向双链破坏位点不断的积聚作用依赖于组蛋白变体(histone varia

《科学》:受损DNA修复机理被揭示

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日前说,他们研究发现了受损DNA(脱氧核糖核酸)的修复机理,这将有助于癌症研究。 卡罗林斯卡医学院的卡米拉·肖格伦在7月14日向记者提供的资料中说,细胞分裂前,一个DNA分子将会被复制成两个,并通过一种叫做Cohesin的物质黏合在一起。一旦两个DNA分子分开太早,新生成的细胞中

埃博拉病毒致病机理

  埃博拉病毒粒子的直径为80纳米,长度为970纳米,属丝状病毒科。较长的奇形怪状的病毒粒子相关结构可呈分枝状或盘绕状,长达10微米。来自扎伊尔、象牙海岸和苏丹的埃波拉毒株其抗原性和生物学特性不同。第4个埃博拉毒株(Reston)能引起人以外的灵长目动物致命性的出血性疾病;文献报导有极少数人感染此病

EB病毒的致病机理

EB病毒在口咽部上皮细胞内增殖,然后感染B淋巴细胞,这些细胞大量进入血液循环而造成全身性感染,并可长期潜伏在人体淋巴组织中。EBV感染可表现为增殖性感染和潜伏性感染。不同感染状态表达不同的抗原,增殖性感染期表达的抗原有EBV早期抗原、EBV衣壳蛋白和EBV膜抗原,潜伏感染期表达的抗原有EBV核抗原和

打通从污染机理到修复产业的全链条

  一边是迫在眉睫的污染现状,一边是高昂的治理费用,土壤污染治理陷入困境,如何冲出重围?近日,科技部联合国土资源部、环保部、农业部、中科院制定《落实土壤污染防治科技支撑工作方案》(简称《工作方案》),旨在落实此前国务院印发的《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土壤污染防治的现状、成效和攻坚方向等问题,科技部副

瑞典科学家发现受损DNA修复机理

    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日前说,他们研究发现了受损DNA(脱氧核糖核酸)的修复机理,这将有助于癌症研究。     卡罗林斯卡医学院的卡米拉·肖格伦在14日向记者提供的资料中说,细胞分裂前,一个DNA分子将会被复制成两个,并通过一种叫做Cohesin的物质黏合在一起。一旦两个DNA分子分开太早,

灭活病毒疫苗的免疫机理

灭活疫苗使受种者产生以体液免疫为主的免疫反应,它产生的抗体有中和、清除病原微生物及其产生的毒素作用,对细胞外感染的病原微生物有较好的保护效果。灭活疫苗对病毒、细胞内寄生的细菌和寄生虫的保护效果较差或无效。

HIV病毒结构特征和致病机理

HIV病毒的结构特征:1、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直径约120纳米,大致呈球形。2、病毒外膜是类脂包膜,来自宿主细胞,并嵌有病毒的蛋白gp120与gp41;gp41是跨膜蛋白,gp120位于表面,并与gp41通过非共价作用结合。3、向内是由蛋白p17形成的球形基质(Matrix),以及蛋白p24形成的半锥形

HIV病毒结构特征和致病机理

HIV病毒的结构特征:1、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直径约120纳米,大致呈球形。2、病毒外膜是类脂包膜,来自宿主细胞,并嵌有病毒的蛋白gp120与gp41;gp41是跨膜蛋白,gp120位于表面,并与gp41通过非共价作用结合。3、向内是由蛋白p17形成的球形基质(Matrix),以及蛋白p24形成的半锥形

简述病毒性疱疹的发病机理

  单纯疱疹由单纯疱疹病毒(分为Ⅰ型和Ⅱ型)引起,人体是其唯一自然宿主,当机体抵抗力下降时,促进本病发生,病理上表现为表皮内水疱、表皮坏死、多核上皮巨细胞、嗜酸性核内包涵体和显著中性白细胞及淋巴细胞炎症浸润。带状疱疹是由于体内潜伏的水痘-带状疱疹病毒被激活,这种病毒自首次感染患者后,长期潜伏于机体神

简述丁型肝炎病毒的致病机理

  HDV 的致病机理与免疫性还不清楚。一般认为HDV对肝细胞有直接的致细胞病变作用。在HDV感染黑猩猩的动物实验中,HDV—RNA的消长与肝脏损害的程度相关。丁型肝炎的收藏,HDAg主要存在于肝细胞核内,随后出现HDAg血症,可用免疫荧光、放射免疫或酶联免疫吸附试验以及核酸杂交技术进行检测。但患者

概述乙型病毒肝炎症的发病机理

  乙型肝炎症的发病机制很复杂,研究资料不少,但迄今尚未完全阐明。目前认为其肝细胞损伤不是HBV在肝细胞内复制的结果,而是由T细胞毒反应所介导。人感染HBV后,可引起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应答,并激发自身免疫反应及免疫调节功能紊乱。这些免疫反应对乙型肝炎的临床表现及转归有重要意义。  一.急性肝炎当免疫

甲型肝炎病毒的致病机理与免疫

  根据临床和流行病学观察,甲型肝炎病毒多侵犯儿童及青年。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递减。临床表现多从发热、疲乏和食欲不振开始,继而出现肝肿大、压痛、肝功能损害,部份患者可出现黄疸。多数情况下,无黄疸病例发生率要比黄疸型高许多倍,但大流行时黄疸型比例增高。40岁上成人中,80%左右均有抗HAV抗体。甲型肝炎

斑疹伤寒病毒的发病机理

  伤寒杆菌随污染的水或食物进入消化道后,一般可被胃酸杀灭,若入侵病菌数量较多,或胃酸缺乏时,致病菌可进入小肠,侵入肠粘膜,此时部分病菌即被巨噬细胞吞噬并在其胞浆内繁殖,部分则经淋巴管进入回肠集合淋巴结,孤立淋巴滤泡及肠系膜淋巴结中生长繁殖,然后再由胸导管进入血流而引起短暂的菌血症,即原发菌血症期,

病毒性德国麻疹的发病机理

  患者感染病毒性德国麻疹后,病毒性德国麻疹病毒首先在上呼吸道粘膜及颈淋巴结生长增殖,然后进入血循环引起病毒血症,播散至全身淋巴组织引起淋巴结肿大,病毒直接损害血管内皮细胞发生皮疹。目前多认为皮疹是由于病毒性德国麻疹病毒引起的抗原抗体复合物造成真皮上层的毛细血管炎症所致。本病病情比较轻,病理发现不多

沙粒病毒感染的发病机理

  淋巴细胞性脉络丛脑膜炎的尸检结果是:在大脑皮质普尔基涅氏细胞层有广泛的血管周围单核细胞浸润。用免疫荧光法在脑膜和脑皮质的神经细胞中检出病毒抗原,这表明病毒直接侵犯神经细胞。南美的出血热和拉撒热的发病机理还不十分清楚。病毒侵入后,在淋巴样组织增殖,产生病毒血症,然后引起出血和血管通透性增加。  出

简述狂犬病毒的发病机理

  多数动物实验证明,在潜伏期和发病期间并不出现病毒血症,狂犬病的发病过程可分为3个阶段。  (一)局部组织内繁殖期  病毒自咬伤部位侵入后,于伤口的横纹肌肌梭感受器神经纤维处聚集繁殖,以后再侵入附近的末梢神经。从局部伤口至侵入周围神经的间隔时间一般为3日以内,也有认为病毒在入侵处可停留2周之久,甚

概述水疱性口炎病毒的致病机理

  VSV呈嗜上皮性,一般认为,VSV是通过上皮和黏膜侵入机体的。病毒的表面突起与细胞受体结合,然后囊膜与细胞膜融合进入细胞或直接被细胞吞入,形成吞饮泡,在酸性环境或细胞酶的作用下裂解,释放核酸,在细胞浆内依赖逆转录酶进行大量复制,在细胞膜或胞浆空泡膜上出芽,释放成熟的病毒颗粒,常聚集细胞间隙,并以

“阿尔法”新冠变异病毒“逃跑”机理揭示

  国际战“疫”行动  据《纽约时报》8日最新消息,一项新研究揭示了最初在英国发现的变种病毒“阿尔法(α)”是如何逃避人类免疫系统的:α携带的一种突变可使其产生更多Orf9b蛋白,这些蛋白质聚集在人类Tom70蛋白上,抑制干扰素的产生和全面的免疫反应。这使α变种病毒变得“隐形”,不受攻击,自我复制的

抗病毒感染调控机理获揭示

  目前,全世界有超过150万种病毒可引发疾病。被喻为细胞“门神”的环鸟腺苷酸合成酶(cGAS)是抗病毒感染和治疗重大疾病的关键靶点,也是全球科研攻关的热点前沿。2月22日,国际权威学术期刊《细胞》在线发表了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李涛博士和中国科学院院士张学敏团队历时5年的研究成果,他们不仅揭示出

寨卡病毒蛋白酶结构机理揭秘

  伊蚊叮咬是寨卡病毒最主要的传播途径   德国吕贝克大学生物化学研究所所长罗尔夫·希尔根菲尔德教授领导的研究小组,日前揭秘了寨卡病毒蛋白酶结构机理,这项成果被刊登在最新一期的《科学》杂志上,为抗病毒剂的研发奠定了基础。   寨卡病毒是种蚊虫传播的病毒,可通过孕妇传染给胎儿,目前全球已有60个国家超

研究人员发现艾滋病病毒抗药机理

  据美国物理学家组织网9月20日(北京时间)报道,美国拉特格斯大学研究人员发现,一种变异的艾滋病病毒HIV-1能够抵抗AZT(叠氮胸苷或齐多夫定,一种广泛用于治疗艾滋病的防护药物),并在原子水平揭示了变异病毒的抗药机理。科学家认为,这一发现有助于研究人员理解抗艾滋病治疗为什么会无效,

揭示艾滋病毒菌株抗体作用机理

艾滋病令人望而生畏,据《2011年中国艾滋病疫情估计》显示,我国艾滋病历年报告病例数逐年上升,截至2011年底,我国存活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预计在78万人,当年新发病毒感染者4.8万人,死于艾滋病相关疾病者达2.8万人。来自清华大学,艾滋病研究中心著名旅美中国学者、美国洛克菲勒大学艾伦·戴蒙

沙粒病毒感染的病原及发病机理

  病原  沙粒病毒科的病毒,形似沙粒,故名。只有一个属,即沙粒病毒属(Arenavirus),已发现13种,其中对人类致病的有 4种。沙粒病毒由包膜和分节段的单链 RNA组成。易被热(56℃)、紫外线、酸、碱、脂溶剂等灭活。可以用细胞培养(猴肾和地鼠肾)分离病毒。每种病毒有其单独的自然寄主。这些鼠

研究发现RNA病毒逃逸机体天然免疫机理

  中国工程院院士曹雪涛研究团队在最新研究中,获得了RNA病毒如何通过其独特方式逃逸天然免疫细胞监控清除作用的研究结果,并发现了天然免疫识别与调控的新型分子机制。相关研究论文近日发表在Cell(《细胞》)杂志上。   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等天然免疫细胞,是机体感知与识别外源病原体入

研究人员揭三江源湿地退化机理-生态修复精准化

  新华社西宁11月6日电(记者王大千)冬日的鄂陵湖湿地,阳光在已经枯黄的草甸镀上了一层金光。大小湖泊之间,鸟儿倏忽飞过,藏野驴踏过结冰的滩涂低头觅食。  这是记者近日在青海省三江源地区的玛多县黄河源头鄂陵湖湿地看到的美景。得益于青海大学和新西兰奥克兰大学共同完成的国际科技合作计划项目“三江源湿地类

中国科大真核生物DNA损伤修复机理研究取得新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滕脉坤教授、姚雪彪教授带领的研究组揭示了人类范可尼贫血互补群蛋白M (FANCM)与其关联因子蛋白复合物MHF1/MHF2的三元复合物结构,以及此三元复合物之间的分子识别和相互作用新机制,为范可尼贫血的致病机理研究提供了新的线索和思路。此发现将推动人们对人类细胞

生物物理所揭示致瘤疱疹病毒转录调控及病毒复制机理

  2015年5月,病毒学期刊Journal of Virology 以“亮点文章”形式发表了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邓红雨课题组题为Murine Gammaherpesvirus 68 ORF48 Is an RTA-Responsive Gene Product and Functions 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