疟疾肾病的辅助检查

急性可逆性肾损害肾活检见肾小球系膜增厚,内皮细胞增殖及肥大,基膜不规则增厚。在免疫荧光下,可见IgM(为主)、IgG及C3在基膜内皮下及系膜区沉积。电镜下见电子致密沉积物,部分可找到疟原虫抗原。三日疟肾脏的病理改变,以肾小球毛细血管壁局灶性(约30%)或弥漫性增厚,毛细血管襻周围及系膜细胞内呈节段性硬化(30%~75%)为主。基膜增厚,部分病例有少量新月体形成。病变进行性发展为整个肾小球硬化(约占75%),并继发肾小管萎缩。其特征为毛细血管壁增厚,管腔狭窄及闭塞,肾小管萎缩及显著间质浸润。免疫荧光镜检主要在系膜区有IgM沉积,另外,有少量IgG、C3,偶可发现IgA。免疫球蛋白多在发病后1周出现,持续时间长达半年。认为沉积物颗粒粗细与IgG亚型有关,粗糙颗粒常含有IgG3,细小颗粒常含有IgG2,电镜下见到肾小球内皮下有基膜样物质沉积,基膜内有电子致密沉积物。......阅读全文

膜性肾病合并IgA肾病病例分析

膜性肾病(Membranousnephropathy,MN)与IgA肾病(ImmunoglobulinAnephropathy,IgAN)共同发生于同一患者极为少见,其发病率约占肾脏穿刺病例的0.1%[1]。近年来国内文献陆续有报道。现回顾我科确诊的1例膜性肾病合并IgA肾病病例的临床和病理特点以及

世界防治疟疾日:消除疟疾-“中国神草”青蒿素功不可没

  4月25日是世界防治疟疾日。说起疟疾,人们自然会想到青蒿素和它的发现者屠呦呦。  今年恰逢青蒿素问世50周年。曾经,人们谈“疟”色变,有数字显示,在青蒿素被发现前,全世界每年约有4亿人次感染疟疾,至少有100万人死于该病。  2021年6月30日,世界卫生组织宣布中国通过消除疟疾认证。从20世纪

WHO发布《2015年世界疟疾报告》,回顾各国抗疟疾进展

  根据今天发布的《2015年世界疟疾报告》,全世界106个在2000年时存在疟疾的国家中,一半以上(57国)到2015年已经实现疟疾新发病例降低至少75%。在同样的时间框架内,还有18个国家实现疟疾发病率降低50-75%。  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预防出现新疟疾病例的努力使流行国节省了大量资金。世

怎样治疗疟疾病症?

  1、基础治疗  (1)发作期及退热后24小时应卧床休息。  (2)要注意水分的补给,对食欲不佳者给予流质或半流质饮食,至恢复期给高蛋白饮食;吐泻不能进食者,则适当补液;有贫血者可辅以铁剂  (3)寒战时注意保暖;大汗应及时用干毛巾或温湿毛巾擦干,并随时更换汗湿的衣被,以免受凉;高热时采用物理降温

疟疾的实验室检查

 1.除贫血外,白细胞总数减少。   2.确诊:需要血液涂片找到疟原虫。疟原虫在急性发作前和发作期间易于找到。厚滴血片较薄血涂片检出率高。对疑似患者多次未能检到疟原虫者,可用0.1%肾上腺素(O.Olmg/kg)皮下注射,于注射后15、30分钟采厚滴血片再进一步找疟原虫。必要时可在髂骨嵴做骨髓穿刺作

激光扫描20秒诊断疟疾

  它是对抗疟疾的武器—— 一次激光扫描便能在数秒内给出准确的诊断,并且无须划破皮肤,就像电影《星际迷航》中虚幻的三录仪。  它通过将能量以脉冲的形式注入一个人的手腕或耳垂中的血管而发挥作用。激光的波长不会伤害人体器官,但会被恶性疟原虫以血液为食所产生的废弃晶体——疟原虫色素吸收。  当晶体吸收这种

疟疾的临床诊断及治疗

 常见有间日疟和恶性疟,三日疟和卵形疟,后者数量很少。主要通过感染蚊虫的叮咬,在疟疾流行区有通过输血传播的,疟疾一般认为带虫免疫,具有株的特异性,抗体有一定的保护力,但作用不强。    (一)临床表现    1.间日疟    典型的发作为每48h一个周期,所以是隔天发热一次,如有双重间日疟感染也

Science专访:基因驱动,消除疟疾

  基因驱动,渐成生物界“新宠”  近年来,“基因驱动”成为生物学界的新兴热门研究领域之一,它指的是特定基因有偏向性地遗传给下一代的一种自然现象。借助被誉为“基因剪刀”的CRISPR基因编辑技术,科学家研发出人工“基因驱动”系统,并在酵母、果蝇和蚊子中证实可实现外部引入的基因多代遗传。  作为一种可

新研究首次揭秘疟疾成因

疟疾(malaria)又名打摆子,是由疟原虫经按蚊叮咬传播的污染病。现在,德国汉堡伯恩哈德·诺奇热带医学研究所的研究人员首次解密了人类患疟疾的原因。这一发现将有助于人们找到能够拦截疟原虫的方法或药物。 德国的研究人员运用活体成像技术在被感染小鼠的肝脏中追踪疟原虫的游走路线。他们发现,疟原虫可以杀

基因突变还能预防疟疾?

  《Cell》文章报道,一个曾被认为会导致罕见疾病的突变,被认定为“防疟基因”。这项研究由Scripps研究所(TSRI)领导,从长远来看,它将改变人类对传染性疾病的防御认知。  PIEZO1基因突变,编码一个使红细胞脱水的压力传感蛋白。在小鼠模型中,PIEZO1突变使疟原虫难以感染红细胞,从而避

间歇性寒颤的发病机制

  疟原虫生活史的致病阶段主要是红细胞内期。疟疾的一切临床症状和体征,包括典型疟疾周期性发作、继发贫血及脾大,严重者还可引起的凶险型疟疾、疟性肾病、黑尿热等,均由红内期裂体增殖的疟原虫及其引起的病理生理改变所致。红细胞外期对肝细胞虽有损害,但无明显临床症状,然而它与疟疾的潜伏期及复发有关。从疟疾发病

对“老蚊子”下手有望剿灭疟疾

  一种对老年蚊子起作用的杀虫剂或许能够同抗性作斗争。   快点儿杀死它们,并且越早越好。在过去的50年中,这句话一直是消灭害虫的非官方座右铭。然而一项新的研究表明,至少对疟疾来说,这种策略是错误的。通过选择见效更缓慢的杀虫剂,或者将更年老的蚊子作为目标,研究人员将能够防止杀虫剂抗性

转基因细菌阻止蚊子传播疟疾

  成团泛菌是蚊子肠道中的常见细菌,美国研究人员日前通过转基因改造使其成为蚊子体内疟原虫的“克星”。这一成果为遏制疟疾提供了新思路。   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转基因改造,令成团泛菌分泌一种对疟原虫有毒但对蚊子和人体却无害的蛋白质。携带这种转基因细菌的蚊子,其体内恶性疟原虫和

新疟疾疫苗:奇迹还是泡影?

  发烧、寒战、呕吐、头痛甚至意识模糊,这些都是疟疾每年带给两亿新增患者的痛苦症状。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仅2015年全世界就有2.14亿人感染疟疾,其中43.8万人因此丧命。虽然疟疾疫苗研究已经持续一个世纪,但大多数只含有病原虫单个分子,不能提供足够免疫力,至今仍无高效疫苗问世。  大部分疟疾病例由

海藻或为治疗疟疾提供线索

  美国研究人员2月21日说,他们发现一类特殊海藻。这类海藻可释放某种天然物质,以化学方法抵御菌类感染。这一发现有助于研发抗疟药物。  疟疾,这种由疟原虫引起的虫媒传染病每年在全球致死逾百万人。由于疟原虫对传统抗疟药物逐渐产生抗药性,新型抗虐药物研发提上日程。  研究人员在华盛顿举行的一场

Cell-Rep:疟疾是这样发生的

  澳大利亚科学家近日研究揭示了疟原虫如何引发机体的炎性反应,相关研究刊登在国际杂志Cell Reports上,文章中研究者揭示了疟原虫如何破坏机体抵御疾病的能力,为后期科学家们通过增强机体关键的免疫力来开发新型疟疾疫苗提供了新的思路。  来自沃尔特与伊丽莎-霍尔研究所(Walter and Eli

新疟疾疫苗:奇迹还是泡影?

  发烧、寒战、呕吐、头痛甚至意识模糊,这些都是疟疾每年带给两亿新增患者的痛苦症状。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仅2015年全世界就有2.14亿人感染疟疾,其中43.8万人因此丧命。虽然疟疾疫苗研究已经持续一个世纪,但大多数只含有病原虫单个分子,不能提供足够免疫力,至今仍无高效疫苗问世。  大部分疟疾病例由

《自然》:全球变暖不会导致疟疾横行

1900年的疟疾全球发病区域(上)与近几年的发病区域(中),而发病率增加的地区仅占全球很小的区域(下)。  气候变暖潜在负面效应的名单中或许可以删去一条了。新的研究表明,即便温度计的读数依旧上升,由此导致的疟疾暴发所造成的影响也是有限的。研究人员将20世纪初的疟疾暴发情况和最近几年的

帮助某些蚊虫散播疟疾的基因

  两项比较蚊虫基因组的研究开始为一个百年之谜提供了答案:为什么只有某些吸血的按蚊属会传播人类的疟疾。按蚊有400多种,但只有大约60种会传播在人类中引起疟疾的寄生虫。因为科学家们在1个多世纪之前就发现了这一选择性能力,因此其生物学基础受到人们积极的探索。为了调查其背后的基因组学,一个由Daniel

输血传播疟疾的情况如何?

输全血或血液成分均有传播疟疾的危险,因传入人体的疟原虫,不仅寄生在红细胞中,还存在于浓缩血小板、浓缩红细胞和冷沉淀中。疟原虫在冰冻血浆中可存活数年。 

Science-:疟疾可能会使骨骼变弱

  疟疾寄生虫在受感染者身上留下破坏痕迹。 微型寄生虫会损害红细胞,产生有害化学物质,并且有时会损伤大脑。一项新的小鼠研究表明寄生虫可以使骨骼变弱。如果这项研究用于人类身上,他们能抑制儿童感染这种疾病发生。但这项研究也提供了一些好消息,发现一种潜在的方法用维生素D类似物防止骨骼的弱化。  亚特兰大埃

疟疾仍是非洲主要健康问题

  世界卫生组织官员近日在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召开的抗击疟疾高层峰会上说,疟疾仍是非洲面临的主要健康问题。与会代表对非洲疟疾疫情表示关切。  世卫组织全球疟疾项目主任佩德罗·阿隆索介绍说,疟疾是非洲国家普遍面临的健康问题,其中尼日利亚等国疟疾发病人数最多。根据世卫组织“2017年世界疟疾报告”

人疟疾抗原酶联免疫分析

人疟疾抗原酶联免疫分析(ELISA)试剂盒使用说明书本试剂仅供研究使用       目的:本试剂盒用于测定人血清,血浆及相关液体样本中疟疾抗原。实验原理:  本试剂盒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标本中人疟疾抗原。用纯化的疟疾抗体包被微孔板,制成固相抗体,可与样品中疟疾相结合,经洗涤除去

疟疾与疟原虫形态检查鉴别

疟原虫的基本知识 (一)疟疾(Malaria)概况      疟疾(Malaria)是世界六大热带病和我国五大寄生虫病之一,对人类危害极大,非洲每年死于malaria的儿童约100万。      malaria主要分布在热带、亚热带各国,在我国华南、华中的某些地区,特别是云南和海南省尚有不少病例,因

转基因蚊子的使命——消灭疟疾

冈比亚按蚊可以携带疟疾病原虫。图片来源:RealityImages/Shutterstock英国帝国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发现,对携带疟疾病原虫的蚊子进行基因改造,可以减缓其体内疟疾寄生虫的发育,也可以缩短蚊子的寿命。最后,经过基因改造的蚊子在传播疟疾之前就会死亡。相关研究结果发表于9月21日《科学进展

研究发现非洲狗能抗疟疾

  新华社昆明10月13日电(记者 岳冉冉)历时三年的一项研究成果表明:非洲狗能有效抵抗疟疾,为治疗人类疟疾提供了新的思路。该成果近日发表在国际期刊《分子生物和进化》上。   据论文通讯作者、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副研究员王国栋介绍,狗长期与人类共同生活,经历了相似的进化。据统计,狗与人类共享360

青蒿素的应用抗疟疾

疟疾(俗称:打摆子寒热病)属于虫媒传染病,是受疟原虫感染的按虫叮咬人体后而引起的一种传染病,长时间多次发作后出现可肝脾肿大,且伴随贫血等症状。疟疾能够得到一定程度的治疗,青蒿素功不可没。青蒿素结构中过氧键具有氧化性,是抗疟的必需基团。作用机理是青蒿素在体内产生的自由基团与疟原蛋白结合,改变疟原虫的细

世界疟疾地图可以指导控制政策

非洲首当其冲,98%的高风险地区在该大陆   科学家绘制了据称是40多年来首幅关于全球疟疾感染率的地图,这是为了在防控这种疾病的过程中为政策提供信息并监测进展。   今天(3月24日)出版的《公共科学图书馆•医学》杂志发表了恶性疟原虫范围地图,恶性疟原虫是最致命的一种疟疾寄生虫。该地图是由2

高效疟疾疫苗首次获批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4/498841.shtm 2019年,加纳一名护士正在为一名儿童接种疫苗。图片来源:AFP via Getty Images近日,加纳成为全球首个批准新型高效疟疾疫苗R21/Matrix-M的国家。2

病例思考:酷似疟疾的脓毒症

病例思考:酷似疟疾的脓毒症 脓毒症是指由感染因素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2012年首次倡导并确立的每年的9月13日是世界脓毒症日。为我们打开了解脓毒症的一个窗口。脓毒症可以由任何部位的感染引起,隐匿部位感染易于漏诊。下面从1例临床病例说开去。 病例介绍一、寒热往来似疟疾,中毒症状恶寒起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