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早幼粒细胞特点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是以早幼粒细胞增生为主的急性白血病,为FAB分型的M3型。起病多急骤,迅速恶化,出血倾向明显,易发生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外周血白细胞数常不增高,骨髓中早幼粒细胞>30%。这类白血病可通过诱导白血病细胞成熟分化或凋亡使之缓解。......阅读全文

急性早幼粒细胞特点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是以早幼粒细胞增生为主的急性白血病,为FAB分型的M3型。起病多急骤,迅速恶化,出血倾向明显,易发生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外周血白细胞数常不增高,骨髓中早幼粒细胞>30%。这类白血病可通过诱导白血病细胞成熟分化或凋亡使之缓解。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概述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APL)是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的一种特殊类型,被FAB协作组定为急性髓细胞白血病M3型。 APL除具有一般的AML的临床表现外,还具有下列特征:  ①早幼粒细胞浆内充满异常颗粒;  ②常伴有出血倾向,发生率达72

儿童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临床路径

  儿童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儿童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ICD-10:C92.4,M9866/3)。     二、诊断依据     根据《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Classification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检测试验

实验步骤血象:血红蛋白及红细胞数呈轻度到中度减少,部分病例为重度减少,白细胞计数大多病例在15×109/L以下,但也有正常或明显增高或减少.减少者可表现为全血细胞减少,分类以异常早幼粒细胞为主,可高达90%可见少数原粒及其它阶段的粒细胞Auer小体易见.血小板中度到重度减少,多数为(10-3O)×1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病因分析

  原发性APL的病因目前尚未完全清楚,继发者常见于应用化疗和(或)放疗的肿瘤患者,也有应用烷化剂和拓扑异构酶Ⅱ抑制剂引起APL的报道。继发性APL的预后较好,其对治疗的反应和长期生存率与原发者相近,但与化疗相关的AML明显不同。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检测试验

血象:血红蛋白及红细胞数呈轻度到中度减少,部分病例为重度减少,白细胞计数大多病例在15×109/L以下,但也有正常或明显增高或减少.减少者可表现为全血细胞减少,分类以异常早幼粒细胞为主,可高达90%可见少数原粒及其它阶段的粒细胞Auer小体易见.血小板中度到重度减少,多数为(10-3O)×1012/

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介绍

  APL 是急性白血病中病情十分凶险的一种类型,其出血症状健康搜索是十分常见的,发生率达72%~94%鶒,明显高于其他急性白血病,往往是弥散性血管内血(DIC)的表现,尤其是在化疗过程中DIC可以加重,常致患者早期死亡。由于APL有其独特的染色体异常健康搜索即t(15;17),产生融合基因PML-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临床路径(一)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ICD-10:C92.4,M9866/3)    (二)诊断依据。    根据《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Classification of Tumors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临床路径(二)

    (五)化疗开始于诊断第1天。    (六)化疗方案。    1.诱导治疗:可选用下列方案之一进行治疗    (1)ATRA方案:ATRA 25-45mg·m-2·d-1×28-40d。    (2)ATRA + DNR方案:ATRA 25-45mg·m-2·d-1×28-40d,DNR 在A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临床表现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临床表现正常骨髓造血功能衰竭相关的表现,如贫血、出血、感染;白血病细胞的浸润有关的表现,如肝脾和淋巴结肿大、骨痛等。除了这些白血病具有的一般白血病表现外,出血倾向是其主要的临床特点,有10%~20%的患者死于早期出血,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的发生率高,大约60%的患者发

早幼粒细胞的形态特征

胞体直径12~20μm,圆形或椭圆形。胞核大,核染色质较原粒粗糙,核仁可见或消失。胞质量较多,呈淡蓝、蓝或深蓝色,浆内含紫红色非特异性的天青胺蓝颗粒。

悬浮细胞NB4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细胞分离培养

悬浮细胞分离培养对于悬浮的原代细胞,如腹水或者胸水的癌细胞,可以直接低俗离心,将细胞洗涤几次后置于合适培养基中。若是人为的骨髓或者外周血,则需要淋巴细胞分离液分层后再接种培养。具体步骤我们这里不再赘述。若有相关问题,可以给我们留言。悬浮细胞分离的注意事项:分离后,注意抗凝,还要尽快分离后培养。不适合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合并分化综合征的临床特征与防...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合并分化综合征的临床特征与防止策略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以早幼粒细胞增生为主的急性白血病,为FAB分型的M3型。是目前认为唯一可以治愈的白血病亚型。但该病早期死亡率很高,主要是由于早幼粒细胞会释放一种组织因子导致凝血抗凝血失衡最终导致DIC的发生,或是由于分化综合征(DS

急性髓性白血病分型

 1.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未分化型(M1):骨髓原始细胞(I型卡H型)占**C的比例大于/等于90%,原始细胞过氧化酶或苏丹黑染色阳性率大于/等于3%,早幼粒及以下阶段粒细胞、单核细胞小于10%。      2.急性粒细胞白血病部分分化型(M2):骨髓NEC中,原始细胞(Ⅰ型+Ⅱ型)30-89%,早幼粒

急性早幼粒白血病HL--60-细胞动物模型的建立与鉴定

 重度联合免疫缺陷(SCID) 小鼠是美国Bosma证实的属CB - 17 近交系小鼠第16 号常染色体发生隐性突变基因(SCID) 的突变型小鼠1 。纯合的SCID 鼠基因导致小鼠几乎完全丧失T 和B 淋巴细胞的功能, 人们便将这类小鼠广泛用于免疫学、肿瘤学的研究。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

嗜碱粒细胞白血病检测试验

血象:1、急性型:白细胞数正常,增高或减低,嗜碱性粒细胞占明显优势,可达30-80%,伴有一定数量的幼稚型嗜碱性粒细胞,有时可见幼红细胞.2、慢性急变型:白细胞计数明显增高,异常嗜碱性粒细胞显著增多,且可见到幼稚型嗜碱性粒细胞,胞体较大,嗜碱性颗粒明显.骨髓象:1、急性型:骨髓内嗜碱性细胞可高达80

关于白血病m4的临床症状介绍

  急性白血病分为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及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M4作为急性粒细胞白血病的一种,其骨髓特点如下:M4型即急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粒系,单核细胞系增生,红系,巨核细胞系增生受抑。根据粒系,单核细胞系形态不同,又分四种类型:M4a:原始和早幼粒细胞增生为主,单核细胞系≥

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

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nonlymphocytic leukemia,ANLL)约占小儿急性白血病的25%左右,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无明显年龄的发病高峰,男女之间无差异。分 型  1.形态学分型1986年天津召开的白血病分类分型讨论会,将ANLL分为七型,诊断标准如下:  (1)急性粒细胞

嗜碱粒细胞白血病检测试验

实验步骤血象:1、急性型:白细胞数正常,增高或减低,嗜碱性粒细胞占明显优势,可达30-80%,伴有一定数量的幼稚型嗜碱性粒细胞,有时可见幼红细胞.2、慢性急变型:白细胞计数明显增高,异常嗜碱性粒细胞显著增多,且可见到幼稚型嗜碱性粒细胞,胞体较大,嗜碱性颗粒明显.骨髓象:1、急性型:骨髓内嗜碱性细胞可

急性白血病分型

      一、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      1、微小分化急性髓系白血病(M0型) 骨髓有核细胞增生程度较轻,原始细胞大于30%,可达90%以上,核圆形,核仁明显。胞质小,嗜碱性,无颗粒,无Auer小体。      2、急性原始粒细胞白血病未分化型(M1) 骨髓增生极度活跃或明

PNAS:中国治疗急性白血病方案安全可靠

    中国上海血液学研究所等机构专家利用三氧化二砷(俗称砒霜)和全反式维甲酸联合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方法受到国际同行重视,他们的研究报告被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PNAS)接收,并已在印刷版发行前登载在该刊网站上。     这项研究是由中国科学院院士、卫生部部长陈竺,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血液

急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M4型)检测实验

实验方法原理急性粒-单是一种由于粒细胞和单核细胞两系,同时恶性增生的急性白血病,临床上兼有急粒和急单白血病的特征,其中一个独特亚型M4EO发病率占M4的20%,平均发育年龄低,外周白细胞计数高,常伴有肝、脾、淋巴结肿大.除粒单系增生外,伴有异常的嗜酸性粒细胞.实验步骤血象:l. Hb RBC数为中度

急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M4型)检测实验

实验方法原理 急性粒-单是一种由于粒细胞和单核细胞两系,同时恶性增生的急性白血病,临床上兼有急粒和急单白血病的特征,其中一个独特亚型M4EO发病率占M4的20%,平均发育年龄低,外周白细胞计数高,常伴有肝、脾、淋巴结肿大.除粒单系增生外,伴有异常的嗜酸性粒细胞.实验步骤 血象:l. Hb RBC数为

骨髓粒细胞系统的正常值及临床意义

  正常值  原血细胞 0~0.007 (0~0.7%)。  原粒细胞 0~0.0180 (0~1.8%)。  早幼粒细胞 0.004~0.039 (0.4%~3.9%)。  中性粒细胞  中幼 0.022~0.122 (2.2%~12.2%)。  晚幼 0.035~0.132 (3.5%~13.2

酯酶染色临床意义

  通过不同的酯酶染色可进行急性白血病的鉴别诊断。  1. 氯乙酸AS-D萘酚酯酶染色  此染色反应特异性强,急性粒细胞白血病的原始粒细胞多呈阳性,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细胞几乎呈阴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呈阴性,戈谢细胞和曼尼-匹克细胞为阴性,海蓝细胞为阴性或弱阳性,组织嗜碱细胞为阳性,多发性骨髓瘤

概述髓性白血病(绿色瘤)的临床表现

  M1  (急性极微分化型原始粒细胞白血病)以来未分化或低分化原始粒细胞增生为特征,原始粒细胞分Ⅰ型和Ⅱ型。Ⅰ型细胞胞浆内无颗粒;Ⅱ型细胞胞浆内含少数嗜天青颗粒或Aoer小体。原始粒细胞Ⅰ型+Ⅱ型≥90%,早幼粒~成熟粒细胞,单核细胞在10%以下。  M2  (急性部分分化型原始粒细胞白血病)又分

中性粒细胞异常增生性增多分析

粒细胞异常增生性增多为造血干细胞克隆性疾病,造血组织中粒细胞大量增生。见于白血病(如急性白血病、慢性白血病)、骨髓增殖性疾病(如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骨髓纤维化症)。1)白血病:急性白血病,以幼稚白血病细胞增多为主,如急性髓性白血病(AML)和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骨髓中,病

中性粒细胞异常增生性增多

粒细胞异常增生性增多为造血干细胞克隆性疾病,造血组织中粒细胞大量增生。见于白血病(如急性白血病、慢性白血病)、骨髓增殖性疾病(如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骨髓纤维化症)。1)白血病:急性白血病,以幼稚白血病细胞增多为主,如急性髓性白血病(AML)和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骨髓中,病

骨髓象检查在白血病中的应用

典型骨髓象显示有核细胞增生明显活跃或极度活跃,但也有部分骨髓象显示增生活跃或增生低下。其相应的系列原始细胞或幼稚细胞呈明显增高,其中原始细胞数(或原始加幼稚)大于30%。急性白血病原始细胞及幼稚细胞与正常原始细胞及幼稚细胞有区别,这些细胞大小不一,直径在10~30 μm ,核圆形或椭圆形,占

急性白血病的分型标准

中国急性白血病分型标准亚型分型标准M0急性髓细胞白血病微分化型,原始细胞≥30%,无T、B淋巴系标记,至少表达一种髓系抗原,免疫细胞化学或电镜MPO阳性M1原始粒细胞白血病未分化型,骨髓中原始粒细胞≥90%(NEC),早幼粒细胞很少,中幼粒细胞以下阶段不见或罕见POX或SB(+)的原始细胞>3%M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