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酸的结构信息

化学式:C6H18O24P6分子量:660.04CAS号:83-86-3EINECS号:201-506-6......阅读全文

植酸的结构信息

化学式:C6H18O24P6分子量:660.04CAS号:83-86-3EINECS号:201-506-6

植酸的基本信息

中文名植酸外文名Phytic acid别    名肌醇六磷酸、环己六醇六磷酸化学式C6H18O24P6分子量660.04CAS登录号83-86-3EINECS登录号201-506-6沸    点105 ℃水溶性易溶密    度2.42 g/cm³外    观无色至淡黄色液体闪    点673.9 ℃

植烷酸的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植烷酸英文名称phytanic acid定  义学名:3,7,11,15-四甲基-十六烷酸, 分子式:C19H39COOH。一种支链脂肪酸,是动物体代谢的正常中间产物,只能通过α氧化而代谢。雷夫叙姆(Refsum)病患者因遗传性的α氧化酶系缺陷,不能氧化降解植烷酸,而导致在血和脑中植烷酸堆积

植酸的分子结构数据

1、摩尔折射率:96.962、摩尔体积(cm3/mol):272.73、等张比容(90.2K):982.74、表面张力(dyne/cm):168.65、极化率(10-24cm3):38.43A

植酸的分子结构数据

1、摩尔折射率:96.962、摩尔体积(cm3/mol):272.73、等张比容(90.2K):982.74、表面张力(dyne/cm):168.65、极化率(10-24cm3):38.43A

植烷酸的结构和功能

中文名称植烷酸英文名称phytanic acid定  义学名:3,7,11,15-四甲基-十六烷酸, 分子式:C19H39COOH。一种支链脂肪酸,是动物体代谢的正常中间产物,只能通过α氧化而代谢。雷夫叙姆(Refsum)病患者因遗传性的α氧化酶系缺陷,不能氧化降解植烷酸,而导致在血和脑中植烷酸堆积

关于植酸的基本信息介绍

  植酸(Phytic acid),又名肌醇六磷酸、环己六醇六磷酸,分子式C6H18O24P6,是从植物种籽中提取的一种有机磷类化合物。  化学式:C6H18O24P6  分子量:660.04  CAS号:83-86-3  EINECS号:201-506-6

植酸酶植酸酶的酶学性质

和其他酶类一样,植酸酶活力受温度、环境pH、激活剂、抑制剂、作用时间、底物及产物浓度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根据最适pH值的不同,Oh等(2004)将植酸酶(磷酸酯酶)分为两个亚类:酸性植酸酶和碱性植酸酶。饲料工业中常用的是酸性植酸酶(也称作组氨酸酸性植酸酶)。这种植酸酶催化活性较强,有最适的酸性pH值(

植酸的来源

主要存在于植物的种子、根干和茎中,其中以豆科植物的种子、谷物的麸皮和胚芽中含量最高。

什么是植酸?

植酸(Phytic acid),又名肌醇六磷酸、环己六醇六磷酸,分子式C6H18O24P6,是从植物种籽中提取的一种有机磷类化合物。

植酸的计算化学数据

1、疏水参数计算参考值(XlogP):-10.32、氢键供体数量:123、氢键受体数量:244、可旋转化学键数量:125、互变异构体数量:06、拓扑分子极性表面积:4017、重原子数量:368、表面电荷:09、复杂度:81810、同位素原子数量:011、确定原子立构中心数量:012、不确定原子立构中

植酸的计算化学数据

1、疏水参数计算参考值(XlogP):-10.32、氢键供体数量:123、氢键受体数量:244、可旋转化学键数量:125、互变异构体数量:06、拓扑分子极性表面积:4017、重原子数量:368、表面电荷:09、复杂度:81810、同位素原子数量:011、确定原子立构中心数量:012、不确定原子立构中

植酸的应用领域

植酸作为螯合剂、抗氧化剂、保鲜剂、水的软化剂、发酵促进剂、金属防腐蚀剂等,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油漆涂料、日用化工、金属加工、纺织工业、塑料工业及高分子工业等行业领域。食品工业用于果蔬及水产的保鲜、护色,也用作金属防锈、防蚀剂。

植酸的理化性质

物理性质密度:2.42g/cm3沸点:105°C闪点:673.9°ClogP:-8.47折射率:1.629外观:无色至淡黄色液体溶解性:易溶于水、乙醇和丙酮,难溶于无水乙醇、乙醚、苯、己烷和氯仿化学性质植酸具有强酸性,具有很强的螯合能力,既可与钙、铁、镁、锌等金属离子产生不溶性化合物,也可与蛋白质类

植酸的来源及应用

来源主要存在于植物的种子、根干和茎中,其中以豆科植物的种子、谷物的麸皮和胚芽中含量最高。应用领域植酸作为螯合剂、抗氧化剂、保鲜剂、水的软化剂、发酵促进剂、金属防腐蚀剂等,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油漆涂料、日用化工、金属加工、纺织工业、塑料工业及高分子工业等行业领域。食品工业用于果蔬及水产的保鲜、护色,

植酸的理化性质

物理性质密度:2.42g/cm3沸点:105°C闪点:673.9°ClogP:-8.47折射率:1.629外观:无色至淡黄色液体溶解性:易溶于水、乙醇和丙酮,难溶于无水乙醇、乙醚、苯、己烷和氯仿化学性质植酸具有强酸性,具有很强的螯合能力,既可与钙、铁、镁、锌等金属离子产生不溶性化合物,也可与蛋白质类

植酸酶的应用前景

植酸酶由于具有独特而重要的生理功能,同时作为一种饲料添加剂在动物生产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也日益成为饲料界同行关注和研究的焦点。虽然植酸酶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有大量研究和报道,但不深入、全面,且在水产动物上应用的报道还较少,尚有许多问题没有被认知。对其营养作用机理的研究也鲜见报道。今后应加大其在水产动

植酸的毒理学数据

急性毒性:小鼠经口LC50:500mg/kg兔子经口LDLo:45mg/kg小白鼠经口LC50:4192mg/kg(50%植酸水溶液)

简述植酸的应用领域

  植酸作为螯合剂、抗氧化剂、保鲜剂、水的软化剂、发酵促进剂、金属防腐蚀剂等,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油漆涂料、日用化工、金属加工、纺织工业、塑料工业及高分子工业等行业领域。  食品工业用于果蔬及水产的保鲜、护色,也用作金属防锈、防蚀剂。

植酸的毒理学数据

急性毒性:小鼠经口LC50:500mg/kg兔子经口LDLo:45mg/kg小白鼠经口LC50:4192mg/kg(50%植酸水溶液)

简述植酸的理化性质

  一、物理性质  密度:2.42g/cm3  沸点:105°C  闪点:673.9°C  logP:-8.47  折射率:1.629  外观:无色至淡黄色液体  溶解性:易溶于水、乙醇和丙酮,难溶于无水乙醇、乙醚、苯、己烷和氯仿  二、化学性质  植酸具有强酸性,具有很强的螯合能力,既可与钙、铁、

唾液酸鞘糖脂的结构信息

中文名称唾液酸鞘糖脂英文名称sialoglycosphingolipid定  义糖基部分含有唾液酸的鞘糖脂,其糖基都是寡糖链,含一个或多个唾液酸。应用学科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一级学科),脂质(二级学科)

植酸酶的生物学功能

2.1、促进植酸在机体内的分解,提高营养物质的利用率植酸酶具有水解植酸的功能,在机体内首先通过把植酸分解成肌醇磷酸酯,然后经酸性磷酸酶再将肌醇磷酸酯彻底地分解成肌醇和磷酸。具体的作用过程为将植酸分子上的磷酸基团逐个切下,形成中间产物IP5、IP4、IP3、IP2、IP,最终产物为肌醇和磷酸。植酸酶在

植酸酶的生物学功能

促进植酸在机体内的分解,提高营养物质的利用率植酸酶具有水解植酸的功能,在机体内首先通过把植酸分解成肌醇磷酸酯,然后经酸性磷酸酶再将肌醇磷酸酯彻底地分解成肌醇和磷酸。具体的作用过程为将植酸分子上的磷酸基团逐个切下,形成中间产物IP5、IP4、IP3、IP2、IP,最终产物为肌醇和磷酸。植酸酶在水解植酸

植酸酶的酶学性质介绍

和其他酶类一样,植酸酶活力受温度、环境pH、激活剂、抑制剂、作用时间、底物及产物浓度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根据最适pH值的不同,Oh等(2004)将植酸酶(磷酸酯酶)分为两个亚类:酸性植酸酶和碱性植酸酶。饲料工业中常用的是酸性植酸酶(也称作组氨酸酸性植酸酶)。这种植酸酶催化活性较强,有最适的酸性pH值(

关于植酸的计算化学数据介绍

  一、计算化学数据  1、疏水参数计算参考值(XlogP):-10.3  2、氢键供体数量:12  3、氢键受体数量:24  4、可旋转化学键数量:12  5、互变异构体数量:0  6、拓扑分子极性表面积:401  7、重原子数量:36  8、表面电荷:0  9、复杂度:818  10、同位素原子

中性植酸酶的酶学性质研究

植酸酶是催化植酸及其盐类水解成肌醇和磷酸的一类酶的总称[1]。添加植酸酶能够显著提高植物性饲料中磷的利用率,减少饲料中无机磷的添加量以及动物粪便中无机磷的排出,降低植酸磷的抗营养作用,促进动物生长发育,减轻环境的磷污染,提高畜牧生产和生态效益[2]。随着饲料工业的发展,植酸酶作为一种新型的饲料添加剂

植酸酶对水产动物机体成分的影响

黄可等(2011)通过预处理方式在斑点叉尾鲴饲料中添加植酸酶,与对照组相比,各试验组全鱼粗蛋白质、粗灰分、钙、磷含量显著提高(P

微生物植酸酶的重要作用

  生物工程生产的微生物植酸酶,可以降解植酸盐,释放可利用的磷、钙、能量和蛋白质等,释放的磷、钙和其他养分的数量,在推荐水平下呈线性增加。植酸酶添加水平超过500FTU/kg的添加量时,养分的释放会持续提高,但单位植酸酶的释放量趋于下降。因此超推荐水平添加植酸酶,在经济上是不合算的。β-葡聚糖酶和戊

植酸酶在水产动物营养中的最新应用

植酸酶对水产动物生长性能的影响植酸酶具有水解抗营养因子植酸的生理功能,从而能提高水产动物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率,进而促进水产动物的生长发育,提高其生产性能。陈京华等(2010)在每千克豆粕组牙鲆饲料中添加1,000IU植酸酶, 结果表明,牙鲆的特定生长率、饲料效率、蛋白质效率和氮贮积率与鱼粉对照组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