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发现距今约百万年保存完整直立人头骨化石

9月28日上午,在国家文物局“考古中国”重大项目发布会上,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高星带来了学堂梁子遗址的新消息——“郧县人3号”头骨已被发现,距今约百万年。 学堂梁子遗址位于十堰市郧阳区,是一处旧石器时代早期的大型旷野遗址。1989年、1990年,学堂梁子遗址先后出土2具古人类头骨化石,年代距今80万年至110万年左右,属于直立人,被学术界命名为“郧县人”。经国家文物局批准,2021年以来,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对学堂梁子遗址进行了系统的考古发掘。 新一轮考古发掘前,组成以高星研究员为组长的发掘实施专家工作组,并开展前期论证,制定科学周密的考古发掘方案。 高星分享了头骨化石的发现经过。2022年5月18日上午化石初露,发掘团队按常规化石发掘程序进行初步清理。下午4点30分,项目负责人陆成秋初步确认为这块化石为古人类头骨化石。大家马上停止了发掘清理,保持原状,加强安保,并按程序上报相关领导和专家。经与中......阅读全文

我国发现最古老的具尾锤的新种甲龙——中国缙云甲龙

  2月27日出版的《科学报告》(Scientific Reports)报道了发现于浙江省缙云县壶镇的新种类甲龙类化石研究成果,该种类被正式命名为中国缙云甲龙(Jinyunpelta sinensis)。该研究成果由浙江自然博物馆郑文杰和金幸生、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徐星、缙云县博物馆王

与恐龙一起灭绝这种“天生反骨”的古老鸟类长啥样

   几年前,一种在6600万年前与恐龙一起灭绝的原始鸟类——反鸟,在河南被发掘出一件保存完好的骨骼化石。这件反鸟骨骼化石,距今7000万年。    为纪念反鸟骨骼化石发现者之一、对河南古生物研究作出杰出贡献的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研究员吕君昌,这一化石被命名为君昌豫鸟。    10月9日,在吕君

粪化石研究揭示化石埋藏新机制

  近日,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领衔的科研团队,对产出于南京汤山驼子洞早更新世的粪化石进行了详细研究,揭示了这类特殊类型化石材料的全新埋藏模式,为进一步探索地质历史时期特异埋藏化石库的形成过程特别是软躯体生物的化石形成过程提供了新视角。5月25日,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当代生物学》(Curre

粪化石研究揭示化石埋藏新机制

近日,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领衔的一项研究对产出于南京汤山驼子洞早更新世的粪化石进行了详细研究,揭示了这类特殊类型化石材料的全新埋藏模式,为进一步理解地质历史时期特异埋藏化石库的形成过程,特别是软躯体生物的化石形成过程提供了新视角。相关成果于2023年5月25日发表在国际期刊《当代生物学》(

云南禄丰三列齿兽研究获进展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2/8/484538.shtm  纤弱禄丰兽CVEB12001头骨及右下颌。(研究团队供图)   云南禄丰是世界著名的早侏罗世恐龙化石产地,也产出了大量同一时期的基干哺乳动物化石。三列齿兽科属于哺

古脊椎所在侏罗纪蜥蜴研究中获进展

  鳞龙形类的系统发育学研究显示侏罗纪是有鳞类演化的一个重要时期。在这一时期,有鳞类迅速地演化出它的几个主要的分支类群。但侏罗纪的有鳞类化石记录却十分有限,只在北美和欧亚大陆的少数几个化石点,如美国的Morrison组、德国的Solnhofen灰岩、哈萨克的Karatau组中有记录。  在中国,白垩

侏罗纪蜥蜴研究获进展

  鳞龙形类的系统发育学研究显示侏罗纪是有鳞类演化的一个重要时期。在这一时期,有鳞类迅速地演化出它的几个主要的分支类群。但侏罗纪的有鳞类化石记录却十分有限,只在北美和欧亚大陆的少数几个化石点,如美国的Morrison组、德国的Solnhofen灰岩、哈萨克的Karatau组中有记录。  在中国,白垩

聪明的大脑是“嗜血”的大脑,科学家颠覆传统认知

  过去人们一直认为,人类智力的进化只是简单地与大脑尺寸有关,而最近一项新研究发现,人类智力的进化与大脑血液供应的关系更加密切,颠覆了传统观点。相关结果发表在《Royal Society Open Science》杂志上。  该研究是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大学生物科学学院心血管生理学研究所和南非金山大学大

3.19亿年化石保存最古老脊椎动物大脑

近日,科学家通过扫描3.19亿年前的鱼化石,发现了最古老的脊椎动物完整大脑。该大脑及其脑神经约1英寸长,属于一种已经灭绝的蓝鳃鱼。美国密歇根大学的这项最新发现,为摸清当今主要鱼类“鳍鱼”的神经解剖和早期进化打开了一扇窗。相关研究2月1日发表于《自然》。这一意外发现也为脊椎动物化石中软组织的保存提供了

荷专家在北海发现新种海豚

   荷兰研究人员日前利用在北海发现的化石,确认了一个新的海豚种类Platalearostrum hoekmani。   据台湾“今日新闻网”9日报道,荷兰研究人员日前利用在北海发现的化石,确认了一个新的海豚种类Platalearostrum hoekmani,这种海豚体长6米,鼻子短小呈汤匙

奇特恐龙头骨见证肉食恐龙向草食过渡

北京时间10月26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美国和英国研究人员近日宣称,1.9亿年前一颗幼体恐龙的头骨化石有助于解释什么时期食草类恐龙从食肉恐龙中进化过渡。 科学家发现异齿龙见证了食肉性恐龙向食草性的进化过渡 这颗微型恐龙骨骼属于1.9亿年前一个年幼的异齿龙,它的牙齿结构十分特殊——前端长着锋

古脊椎所揭示罗平强壮鱼关键头骨特征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徐光辉以2.44亿年前罗平强壮鱼为代表综合研究全骨鱼类的早期演化取得新进展,研究成果于6月24日在美国学术期刊PeerJ 上发表。在这篇长达33页的论文中(另有38页的附件文档),徐光辉详细描述了罗平强壮鱼的骨骼形态,揭示了全骨鱼类一些具有重要进化意义的头

中国南方发现最早的中华乳齿象头骨

  10月27日,国际学术刊物《哺乳动物进化》(Journal of Mammalian Evolution)在线发表了中美两国科学家共同研究的题为《中国西南地区最晚中新世发现的最原始的中华乳齿象的头骨》的最新成果。这项成果有望揭示长期以来困扰古生物学界的中华乳齿象的起源和迁徙的谜团。该研究是由云南

古脊椎所等在马坝人头骨研究中取得新进展

  最新一期出版的《美国体质人类学杂志》(American Journal of Physical Anthropology)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吴秀杰与西班牙人类演化中心教授Emiliano Brunner合作完成的“马坝人头骨内部解剖结构”论文。他们采用高分辨率CT技术

虚拟重建皮埃罗古猿头盖骨,原始人类进化关系或揭示

  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布鲁克林学院和西班牙加泰罗尼亚古生物学研究所科学家领导的一项新研究,重建了一种保存完好但有受损的类人猿头骨,该类人猿生活在大约1200万年前。这种被称为皮埃罗古猿的物种,可能对于了解类人猿和人类进化至关重要,研究人员16日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杂志上描述了他们的发现。  皮

首次发现三维翼龙胚胎-“哈密翼龙伊甸园”揭秘翼龙生命史

哈密翼龙生态复原图。科研人员展示哈密翼龙蛋及胚胎化石模型和哈密翼龙复原图。翼龙蛋化石(右)。哈密翼龙复原图。翼龙下颌骨化石。  看到鸟儿在天空飞翔,你会想到在我们生存的地球上,哪种脊椎动物最早在天空飞翔吗?  最新的发现与研究表明,最早在天空飞翔的是我们都知道的一种动物——恐龙。在这个庞大家族里,有

重庆云阳世界级恐龙化石群又有新发现

  记者近日从重庆市国土资源与房屋管理局获悉,经过地质工作者的努力,世界级恐龙化石群“云阳恐龙化石群”化石发掘工作取得新进展——化石连续分布长度延长至15公里,在化石数量、化石门类、骨骼类型等方面也取得新突破。  云阳普安恐龙化石群发现于2015年,是一个世界级的侏罗纪恐龙化石群,因具备涵盖完整侏罗

东亚人30万年前已向现代人演化-科学家复原华龙洞人容貌

  10月8日,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中科院古脊椎所)发布消息说,该所研究员刘武和吴秀杰领导的中外合作团队,通过在安徽省东至县境内华龙洞古人类遗址进行连续8年考察与发掘,最新研究发现30万年前的华龙洞人面部呈现镶嵌性形态特征,除部分眶上部和颧部特征与周口店、南京、大荔、金牛山等更新世中

侏罗纪蜥蜴头骨为爬行动物演化带来见解

美国耶鲁大学的科学家描述了北美晚侏罗纪(约1.45亿年前)两个蜥蜴物种部分保留的头骨。两个化石都属于有鳞类冠群(这一类群包含现生蜥蜴),并为这一演化支中各类群的关系提供了见解。相关成果近日发表于《自然—通讯》。早期有鳞类演化的化石数量有限,而且通常保存不佳,现有最古老未粉碎的骨骼材料约来自白垩纪(约

滤食行为或可追溯至中国古代海洋爬行动物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8/506226.shtm 中新网北京8月8日电 (记者 孙自法)施普林格·自然旗下专业学术期刊《BMC生态学与演化》(BMC Ecology and Evolution)8日在线发表一篇中国科研人员主导完

中国首次发现2.55亿年前真钱伯兽化石-它真能毒杀猎物吗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中科院古脊椎所)科研团队在内蒙古大青山发现的一件“怪物”化石,最新研究确认是已灭绝的、约2.55亿年前的兽头类动物“真钱伯兽”,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这个真钱伯兽可能不具备相关纪录片所描述的毒杀捕食能力。  这是中国境内首次发现真钱伯兽化石,也是真钱伯兽化石发现至

我国发现一新属种有甲类恐龙——科氏玉溪龙

3月16日,云南大学生命科学院的脊椎动物研究团队,在国际生物学著名期刊《eLife》上报道了一件基干有甲类恐龙的化石骨架,依据其头骨、脊椎和肢骨的自近裔特征,认为是一新属种,取名为科氏玉溪龙(Yuxisaurus kopchicki)。从平板式剑龙到坦克式甲龙,有甲类恐龙是地球上最引人注目的一类生物

中国新疆三叠纪阜康鱼研究取得重要成果

  8月30日,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徐光辉与来自英国和美国多家研究机构的研究人员组成的科研团队,在英国《自然》(Nature)杂志在线发表了新疆三叠纪斯堪尼亚鱼目阜康鱼的最新研究成果。  该科研团队运用高分辨率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揭示出阜康鱼头骨内部的一些解剖学特征与多鳍鱼类似,并

热河鸟头骨形态学及生态习性新研究

  热河鸟(Jeholornis)是最原始的鸟类之一,也是化石鸟类中闻名遐迩的“明星物种”。不久前,牛津大学玛丽居里学者胡晗研究团队和中科院古脊椎所周忠和院士研究团队曾对这一重要鸟类支系进行食性研究,并确定了其作为最早的食果鸟类的生态习性。这支研究队伍此后对热河鸟进行了持续的合作研究,并于近日在《Z

中国首次发现2.55亿年前真钱伯兽化石

中新网北京7月14日电 (记者 孙自法)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中科院古脊椎所)科研团队在内蒙古大青山发现的一件“怪物”化石,最新研究确认是已灭绝的、约2.55亿年前的兽头类动物“真钱伯兽”,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这个真钱伯兽可能不具备相关纪录片所描述的毒杀捕食能力。 这是中国境内首次发

亚洲首次发现侏罗纪早期有甲类恐龙

玉溪龙复原图( 陈瑜绘) 玉溪龙化石骨骼保存示意图 (姚熙绘) 3月16日,云南大学生命科学院的脊椎动物研究团队,在eLife期刊报道了一件基干有甲类恐龙的化石骨架,依据其头骨、脊椎和肢骨的自近裔特征,认为是一新属种,取名为科氏玉溪龙 (Yuxisaurus kopchicki)。“本次的发现,首次

古脊椎所等发现真钱伯兽化石

  英国广播公司(BBC)的纪录片《与怪物同行》中,水龙兽被一种叫真钱伯兽(Euchambersia)的兽头类用毒杀死。这种远古动物,头长仅有10厘米。遗憾的是,从第一件标本被发现至今已近百年,在南非仅发现了两个头骨。近日,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刘俊与合作者,在《生物学快报》(Bi

专家解读2017年度中国古生物学十大进展

   近日,中国古生物学会在南京发布“2017年度中国古生物学十大进展”评选结果。《发现翼龙伊甸园,揭秘翼龙生命史——大量3D翼龙蛋和胚胎首次发现》《中国显生宙腕足动物属志》《中国许昌发现的晚更新世古老型人类头骨化石》等十项研究成果上榜。这十大进展,不仅具有重大科学价值、有助于探究生命起源和演化的

琥珀化石藏“小强”

这块琥珀化石中的蟑螂和自己的排泄物困在了一起。图片来源:《自然科学》  琥珀化石中的颗粒状物质很可能是昆虫的排泄物,而倒霉的昆虫有可能为之所困。本月,来自斯洛伐克的科学家在《自然科学》发表了一项研究。他们真的在一块琥珀标本中发现了这一稀有场景,并从昆虫及其排泄物中找到了早期共生作用的证据。  科学家

我国南方古人类与古印第安人基因组相近

记者从中国科学院获悉,中科院昆明动物所专家运用科学手段,对在云南蒙自发现的“马鹿洞人”头骨化石开展古DNA遗传学分析研究。结果发现,中国南方的古人类和最早的美洲土著人类之间存在深度的古老祖源遗传联系。这一科研成果于北京时间7月14日在国际学术期刊《当代生物学》上发表。 在云南蒙自出土的“马鹿洞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