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H因子缺陷的基本介绍

I因子(旧称C3bINA)为异源二聚体血清蛋白,呈双球状结构,分子全长13nm。其中小球(L链)4.9nm,具有丝氨酸蛋白酶活性;大球(H链)5.4nm可与C3b结合。I因子的分子量为88kDa,重链50kDa,轻链38kDa,链间以二硫键相连接。I因子的生物学活性是,在C4bp、MCP、H因子和CR1等辅助因子的协同下,将C4b裂解为C4d和C4c;使C3b裂解出C3f形成C3bi,后者再进一步裂解为C3dg和C3c,由此而控制补体系统的活化。......阅读全文

关于H因子缺陷的基本介绍

  I因子(旧称C3bINA)为异源二聚体血清蛋白,呈双球状结构,分子全长13nm。其中小球(L链)4.9nm,具有丝氨酸蛋白酶活性;大球(H链)5.4nm可与C3b结合。I因子的分子量为88kDa,重链50kDa,轻链38kDa,链间以二硫键相连接。I因子的生物学活性是,在C4bp、MCP、H因子

关于H因子缺陷的功能特点介绍

  H因子缺陷免疫耐受和自身免疫功能低下等原因,人体的免疫系统有时不能有效地清除恶变的肿瘤细胞和入侵人体的病毒等微生物。细胞治疗是当今医学前沿正在迅猛发展的全新治疗技术,在肿瘤、病毒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等治疗中显现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H因子缺陷免疫耐受和自身免疫功能低下等原因,人体的免疫系统有

关于H因子的基本信息介绍

  H因子由Nilson等(1965)发现,根据电泳位将其命名为β 1 H,而Whaley和Ruddy则将其命名为C3b灭活剂加速因子。现已确定其为由1213个氨基酸组成的单链糖蛋白,分子量155kDa,既有长杆状部分,也有球形区域。新近用透射电镜检查发现,H因子的影象为一长而柔顺的分子。伸长型分子

H因子缺陷的临床特征

中文名称H因子缺陷英文名称factor H deficiency定  义罕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原发性补体缺陷病。患者血清H因子水平低于正常值的1%。应用学科免疫学(一级学科),免疫病理、临床免疫(二级学科),免疫缺陷病(三级学科)

关于H因子的功能介绍

  (1)为Ⅰ因子的辅助因子,可增加C4b对Ⅰ因子的敏感性。在无H因子时,Ⅰ因子与C3b的结合呈丝状;而在有H因子存在时,I因子与C3b的结合变为弯丝状,同时与C3b的结合亲和力增强(较无H因子时至少高15倍)。H因子强化I因子的机理,可能是H因子与C3b结合后,使C3b出现某些构象变化,增加了与I

关于H因子的定义介绍

  H因子又称H指数是美国物理学家Hirsch于2005年提出用于“评价科学家的科研绩效”。虽然 其原始论文的题目及Hirsch对H因子的含义描述值得讨论,但H因子在短短几年时间内就全球风靡,很快被扩展用于期刊、研究团队、大学、科研院所、学科、国家、基金和研究热点等不同领域。下面以科学家个人H因子进

关于补体缺陷的基本介绍

  补体在炎症及免疫反应中起着重要作用,常见的补体缺陷有  ①C3缺乏或C3抑制物缺乏,后者使C3过度消耗同样使血清中C3水平下降,导致反复细菌感染。  ②C1抑制物缺陷,C1抑制物是血清中的一种糖蛋白,除对Cis有抑制作用外,尚可抑制纤溶酶原、激肽等炎症介质的激活,因此C1抑制物的缺陷,可导致血管

关于H因子的组成部分介绍

  现已确定其为由1213个氨基酸组成的单链糖蛋白,分子量155kDa,既有长杆状部分,也有球形区域。新近用透射电镜检查发现,H因子的影象为一长而柔顺的分子。伸长型分子长49.5nn,横截直径为3.4mm但大多数不呈线型而呈折叠状,因此分子的实际长度仅为伸展型的一半,但其构象则呈多样化。通过园二色谱

关于阿斯匹林样缺陷的基本介绍

  (aspirin-like def-ects) 又称轻型血小板病。为一种先天性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由花生四烯酸代谢缺陷而致。血小板颗粒内含的内源性ADP、ATP、血小板第3因子、第4因子均正常,但血小板释放ADP功能障碍。可能因环-氧化酶(cyclo-oxygenase)先天缺陷而致血栓烷(TX

关于免疫缺陷性肺炎的基本介绍

  免疫缺陷性肺炎是指先天性、遗传性等原因所致免疫防御机制损害的综合征,有人将免疫器官免疫性疾病,如淋巴瘤引起的免疫损害,划为免疫缺陷性肺炎是欠妥当的。本综合征临床上表现为反复感染,尤其是呼吸道感染为其特征,于儿童期发病,偶有至成年发病才被识别者。

关于小儿免疫缺陷疾病的基本介绍

  儿童先天性免疫缺陷病常并有各种先天畸形和合并自身免疫性疾病。  家族中曾有在婴幼儿期因感染而死亡的病例,或有反复感染史提示有原发性免疫缺陷病的可能。感染发生于生后者,应疑为联合免疫缺陷病,生后6个月才发生反复化脓性感染者,可能为抗体缺陷。奈瑟菌易感者可能与补体缺陷有关。慢性肉芽肿形成则是中性粒细

关于复制缺陷型疫苗的基本介绍

  EBOV 利用反向遗传技术,可 对 EBOV 基因组进行改造。通过将转录激活物额外病毒结构蛋白(VP30)的基因去除,获得没有复制能力的 EBOV (rEBOVΔVP30)。将 rEBOVΔVP30 接种可稳定表达 VP30 的细胞系后,病毒可感染细胞产生子代病毒, 但由于基因组缺少 VP30,

关于F因子的基本介绍

  供体菌细胞中含有一种致育因子,称为F因子,其在细菌的接合中起重要作用。它可以自主状态存在于细胞质中,或整合到细菌的染色体上。F因子若游离于胞质中则为 F+ ,它和 F-进行结合杂交,结果是供、受体各含一个F因子均成为F+ ;F因子若结合在供体染色体基因中,则称做高频重组菌株Hfr,它和F-进行杂

关于转座因子的基本介绍

  转座因子(又叫可移,可动因子),是一类在很多后生动物中(包括线虫、昆虫和人)发现的可移动的遗传因子。 一段DNA顺序可以从原位上单独复制或断裂下来,环化后插入另一位点,并对其后的基因起调控作用,此过程称转座。这段序列称跳跃基因或转座子分插入序列(Is因子),转座(Tn),转座phage。转座子是

关于H型高血压的基本介绍

  H型高血压为伴有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简称高血同(homocysteine,Hcy≥10umol/L)的原发性高血压 [1]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李建平教授等在一项6城市(北京、上海、南京、沈阳、哈尔滨、西安)的研究数据显示,中国成年高血压患者中,H型高血压约占75%(男性占91%,女性占60%)

关于维生素H的基本介绍

  生物素又称维生素H、辅酶R,是水溶性维生素,也属于维生素B族,B7。它是合成维生素C的必要物质,是脂肪和蛋白质正常代谢不可或缺的物质。是一种维持人体自然生长、发育和正常人体机能健康必要的营养素。  生物素(Biotin)为B族维生素之一,又称维生素H、维生素B7、辅酶R(Coenzyme R)等

关于免疫缺陷病的基本信息介绍

  免疫缺陷病(IDD)是一组由于免疫系统发育不全或遭受损害所致的免疫功能缺陷引起的疾病。有二种类型:  ①原发性免疫缺陷病,又称先天性免疫缺陷病,与遗传有关,多发生在婴幼儿。  ②继发性免疫缺陷病,又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病,可发生在任何年龄,多因严重感染,尤其是直接侵犯免疫系统的感染、恶性肿瘤、应用免

关于溶酶体酶缺陷的基本信息介绍

  溶酶体为细胞浆内由单层脂蛋白膜包绕的内含一系列酸性水解酶的小体。是细胞内具有单层膜囊状结构的细胞器,溶酶体内含有许多种水解酶类,能够分解很多种物质,溶酶体被比喻为细胞内的酶仓库消化系统。溶酶体内的酶都是水解酶,而且一般最适pH为5,所以都是酸性水解酶。溶酶体内的酶如果释放会把整个细胞消化掉。一般

关于维生素H检查的基本介绍

  维生素H是生物素、辅酶R,是水溶性维生素,也属于维生素B族。它是合成维生素C的必要物质,是脂肪和蛋白质正常代谢不可或缺的物质。是一种维持人体自然生长和正常人体机能所必须的水溶性维生素;是代谢脂肪及蛋白质不可或缺的物质,也是维持正常成长、发育及健康必要的营养素,无法经由人工合成。

关于转移因子的基本介绍

  (TF) ,又称传输因子,国际翻译上习惯译为传输因子,由具有细胞性免疫功能的淋巴细胞产生。它们运送父淋巴细胞的抗原特异细胞性免疫 (迟发性过敏反应) 到未暴露或原生的淋巴细胞。  传输因子是免疫系统用来标记受感染的细胞用的,被标记的细胞会受到T细胞攻击。理论上,可以通过消灭受感染组织的方式治疗的

关于类风湿因子的基本介绍

  类风湿因子(rheumatoid factor, RF)是以变性IgG的Fc片段为靶抗原的自身抗体。类风湿关节炎相关自身抗体之一。可分为IgA-RF、IgG-RF、IgM-RF和IgE-RF。其中IgA-RF和lgM-RF易检测,lgG-RF难检测,约有50%的IgG-RF被漏检,是“隐匿性类风

关于ρ因子的基本信息介绍

  ρ因子(ρ factor)是一种与转录终止相关的蛋白质。1969年,Roberts J在T4噬菌体感染的大肠杆菌中发现了能控制转录终止的蛋白质,命名为ρ因子。ρ因子是由相同亚基组成的六聚体蛋白质,亚基分子量为46kD 。ρ因子能结合RNA,又以对poly C的结合能力最强。它能识别终止信号,使得

关于σ因子的基本信息介绍

  σ因子是一种非专一性蛋白,作为所有RNA聚合酶的辅助因子起作用。 σ因子是 DNA依赖的RNA聚合酶的固有组分,它识别启动子共有序列且与RNA聚合酶结合转变为聚合酶全酶。σ因子本身并不能与 DNA结合,但是与核心酶的相互作用会激活它的DNA结合区段。

关于凝血因子的基本介绍

  凝血因子是参与血液凝固过程的各种蛋白质组分。它的生理作用是,在血管出血时被激活,和血小板粘连在一起并且补塞血管上的漏口。这个过程被称为凝血。整个凝血过程大致上可分为两个阶段,凝血酶原的激活及凝胶状纤维蛋白的形成。它们部分由肝生成。可以为香豆素所抑制。为统一命名,世界卫生组织按其被发现的先后次序用

关于致育因子的基本介绍

  主要见于革兰氏阴性菌。在电镜下可观察到细菌间借伸长的性菌毛进行接合。细菌能在接合中作为基因传递供体取决于致育因子(Fertilityfactor)又称F因子。这是最早发现的一种质粒。其在细菌的接合中起重要作用。F因子若游离于胞质中则为 F+ ,它和 F-进行结合杂交,结果是给、受体各含一个F因子

H因子

五、H因子  H因子由Nilson等(1965)发现,根据电泳位将其命名为β 1 H,而Whaley和Ruddy则将其命名为C3b灭活剂加速因子。现已确定其为由1213个氨基酸组成的单链糖蛋白,分子量155kDa,既有长杆状部分,也有球形区域。新近用透射电镜检查发现,H因子的影象为一长而柔顺的分子。

关于抗体免疫缺陷病的基本信息介绍

  抗体免疫缺陷病包括一组疾病,特征为抗体生成及抗体功能缺陷。本组疾病一般均有血清免疫球蛋白的减少或缺乏。抗体免疫缺陷病分类包括:  ①Bruton免疫球蛋白缺乏症,又称先天性免疫球蛋白缺乏症。  ②常见的可变异型免疫球蛋白缺乏症,又称特发性晚发免疫球蛋白缺乏症、可变异型免疫球蛋白缺乏。  ③选择性

关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HIV的基本介绍

  艾滋病是一种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引起的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一般HIV抗体呈现阴性。而检查HIV抗体阳性,应结合临床分析判定。  正常范围:HIV抗体阴性。 检查介绍:艾滋病是一种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即逆转录酶病毒引起的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 临床意义:检测到体内HIV抗体,可

关于H2受体的基本信息介绍

  组胺(H)脑内组胺的分布很不均匀,以下丘脑和网状结构含量较高,受体分H1及H2型。有调节精神活动、降低体温、增加水摄入和引起呕吐等作用,脑内H1受体激动呈现兴奋,H2受体激动呈现抑制,抗组胺药的嗜睡副作用可能与阻断H1受体有关。

关于h2受体阻断药的基本介绍

  H2受体阻断药,主要用于十二指肠溃疡,胃溃疡,应用6~8周,愈合率较高,延长用药可减少复发。卓-艾(Zollinger-Ellison)综合征需用较大剂量。其他胃酸分泌过多的疾病如胃肠吻合溃疡,反流性食道炎等及消化性溃疡和急性胃炎引起的出血也可用。  H2受体阻断药主要是通过阻断胃壁细胞的H2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