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提出聚集态蛋白质相互作用组的交联解析新方法

近日,我所蛋白质折叠化学生物学创新特区研究组(02T5组)刘宇研究员团队、生物分子高效分离与表征研究组(1810组)张丽华研究员团队,以及西湖大学张鑫教授团队等合作,通过系统性调控绿色荧光蛋白发色团的骨架结构,实现分子的三重态化学活性,并用于活细胞内聚集态蛋白质的靶向交联,获得了聚集态蛋白质的相互作用信息。蛋白质的错误折叠、变性与聚集会引发多种蛋白质构型疾病,如阿尔兹海默症、帕金森症、渐冻人症和淀粉样心肌病等。目前,聚集态蛋白的研究主要停留在发展荧光探针观察其位置形貌并示踪聚集过程,用于疾病的早期发现和临床诊断。然而,用于解析细胞内聚集态的蛋白质组成成分和相互作用信息的分析工具鲜有报道。聚集态蛋白质的组分和互作信息对于揭示上述疾病的发病机制,寻找新的诊疗靶点具有积极的科学和临床意义。 近年来,刘宇团队针对细胞内聚集态蛋白质缺乏完整三维结构信息、难以实现靶向探测这一领域难点,提出靶向聚集态蛋白质内部孔道特征微环境的探针设计思路(......阅读全文

我所提出聚集态蛋白质相互作用组的交联解析新方法

近日,我所蛋白质折叠化学生物学创新特区研究组(02T5组)刘宇研究员团队、生物分子高效分离与表征研究组(1810组)张丽华研究员团队,以及西湖大学张鑫教授团队等合作,通过系统性调控绿色荧光蛋白发色团的骨架结构,实现分子的三重态化学活性,并用于活细胞内聚集态蛋白质的靶向交联,获得了聚集态蛋白质的相互作

聚集态蛋白质相互作用组的交联解析方法获揭示

近日,我所蛋白质折叠化学生物学创新特区研究组(02T5组)刘宇研究员团队、生物分子高效分离与表征研究组(1810组)张丽华研究员团队,以及西湖大学张鑫教授团队等合作,通过系统性调控绿色荧光蛋白发色团的骨架结构,实现分子的三重态化学活性,并用于活细胞内聚集态蛋白质的靶向交联,获得了聚集态蛋白质的相互作

我所发展聚集态蛋白质组邻近标记分析新方法

原文地址:http://www.dicp.cas.cn/xwdt/kyjz/202403/t20240311_7022478.html近日,我所精细化工研究室蛋白质折叠与聚集研究组(212组)刘宇研究员和生物技术研究部生物分子高效分离与表征研究组(1810组)张丽华研究员团队合作,通过对有机小分子光

科学家发展聚集态蛋白质组邻近标记分析新方法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4/3/519687.shtm

我所提出基于交联剂载体靶向递送的活细胞内线粒体蛋白质原位构象和相互作用解析新技术

原文地址:http://www.dicp.cas.cn/xwdt/kyjz/202307/t20230714_6810001.html  近日,我所生物技术研究部生物分子高效分离与表征研究组(1810组)杨开广研究员和张丽华研究员在基于交联剂载体靶向递送的活细胞内线粒体蛋白质原位构象和相互作用解析方

我所实现反应性金属—载体相互作用的原位结构解析

原文地址:http://www.dicp.cas.cn/xwdt/kyjz/202303/t20230328_6718304.html  近日,我所催化与新材料研究室杨冰副研究员等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路军岭教授团队合作,在低温反应性金属—载体相互作用(RMSI)的原位结构解析及高性能合金相结构创制方面

韩提出检测量子叠加态新方法

  据美国物理学家组织网6月29日报道,韩国首尔大学最近提出一种数量方法,能测量各种不同类型的量子叠加态,也称为“薛定谔猫态”,根据叠加的大小和相干程度来比较不同的“薛定谔猫”。该方法有助于在宏观条件下严格实验量子力学,对研究宏观量子现象、制造非传统物理状态以及各系统的量子态相干都具有

我学者提出DNA纳米自组装新方法

  科技日报合肥5月22日电 记者从合肥工业大学获悉,该校化学与化工学院李育林研究员课题组提出了一种全新的调控方法,使DNA纳米自组装不再依赖特殊结构设计即可实现动态控制,进一步拓宽了DNA纳米材料的应用前景。相关成果日前发表于国际著名学术期刊《德国应用化学》,并被评选为热点论文。   由于其精巧

我所揭示热加工过程海参蛋白质组变化机制

  近日,我所生物分子结构表征新方法研究组(1822组)王方军研究员团队与大连海洋大学赵前程教授团队合作,在HPLC-MS/MS法对热加工海参(Stichopus Japonicus)的蛋白质组学系统分析研究中取得新进展,在蛋白质水平上揭示了热加工过程中海参蛋白质的非特异水解机制,发现了高压蒸制加工

亚纳米尺度物质聚集态及相互作用调控项目指南

物质在不同尺度的聚集状态是决定其性质的关键因素。亚纳米尺度是由原子分子到传统意义纳米尺寸的过渡区域,与高分子链/ DNA直径、团簇及无机晶体晶胞尺寸相当。在该尺度对材料形成进行精准控制并以此为基础系统研究其构效关系,有助于深入理解由原子/分子到聚集态材料的形成过程、性能突变,有望发现若干重要的尺寸效

新方法可全局性解析“修饰调控酶—底物”互作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4/3/519752.shtm近日,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陈小华课题组与谭敏佳课题组合作,利用前期开发的PANAC光点击化学,发展了一种在活细胞内直接捕捉“修饰调控酶—底物”相互作用的时空可分辨解析新方法,为蛋白

新方法可全局性解析“修饰调控酶—底物”互作

近日,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陈小华课题组与谭敏佳课题组合作,利用前期开发的PANAC光点击化学,发展了一种在活细胞内直接捕捉“修饰调控酶—底物”相互作用的时空可分辨解析新方法,为蛋白质相互作用和蛋白质翻译后修饰研究提供了新工具。相关研究发表于《自然—通讯》。 精确解析“修饰调控酶—底物”的动态互作

新方法可全局性解析“修饰调控酶—底物”互作

近日,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陈小华课题组与谭敏佳课题组合作,利用前期开发的PANAC光点击化学,发展了一种在活细胞内直接捕捉“修饰调控酶—底物”相互作用的时空可分辨解析新方法,为蛋白质相互作用和蛋白质翻译后修饰研究提供了新工具。相关研究发表于《自然—通讯》。 精确解析“修饰调控酶—底物”的动态互作

我所提出从代谢视角评价疫苗免疫效果的新方法

近日,我所生物技术研究部高分辨分离分析及代谢组学研究组(1808组)许国旺研究员团队与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中国医科大学盛京医院附属大连医院、鞍山传染病医院和杭州汉库医学检验所等多家单位合作,在不依赖抗体检测进行疫苗免疫效果评价的研究中取得新进展,提出了从代谢视角评价疫苗免疫效果的新理念,并从代

研究揭示胞内致病聚集态蛋白质的极性异质性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蛋白质折叠化学生物学创新特区研究组研究员刘宇团队,与山东大学教授刘晓静、中科院生物物理所研究员王磊、大连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教授高振明合作,通过发展对蛋白质错误折叠与聚集敏感的溶剂致变色荧光探针,定量测量了胞内多种致病蛋白质的内部极性微环境。该工作揭示了聚集态蛋

我所实现木质素基聚集诱导发光分子的定向制备

原文地址:http://www.dicp.cas.cn/xwdt/kyjz/202310/t20231011_6897080.html  近日,我所催化与新材料研究中心(1500组群)张涛院士、张波副研究员团队与南京林业大学蔡旭敏副教授和天津大学黄跟平教授合作,发展了催化解聚木质素β-O-4模型化合

北京生科院提出微生物组解析新技术

  1月23日,国际学术期刊《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北京生命科学研究院计算基因组学实验室赵方庆团队题为MetaSort untangles metagenome assembly by reducing microbial community

我所发展表征组氨酸亲核反应活性的蛋白质组学分析新方法

原文地址:http://www.dicp.cas.cn/xwdt/kyjz/202303/t20230307_6689519.html  近日,我所生物技术研究部生物分离分析新材料与新技术研究组(1809组)叶明亮研究员、秦洪强研究员团队开发了表征蛋白质中组氨酸残基反应活性的蛋白质组学分析新方法。该

我所提出基于纳米孔解析中性糖链精确结构的方法

近日,我所生物技术研究部生物分离与界面分子机制研究组(1824组)卿光焱研究员团队与中药科学研究中心(2800组群)梁鑫淼研究员团队合作,在中性糖链结构解析方面取得新进展。合作团队通过对糖链进行衍生化标记的策略,利用纳米孔的突变,实现了对基于蛋白纳米孔的糖链精确结构的解析,并揭示了糖链分子与纳米孔界

CNCP2018在京开幕-计算蛋白质组学——小人物的学术盛会

  分析测试百科网讯 2018年08月22日,“第五届中国计算蛋白质组学研讨会(CNCP-2018)”在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举行。CNCP-2018由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中国人类蛋白质组学会(CNHUPO)、北京蛋白质组研究中心徐平实验室、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董梦秋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

我所提出优化光电离离子迁移谱技术性能的新方法

原文地址:http://www.dicp.cas.cn/xwdt/kyjz/202403/t20240307_7019814.html近日,我所仪器分析化学研究室质谱与快速检测研究中心(102组群)李海洋研究员团队基于自主研发的光电离迁移时间离子迁移谱(PI-IMS),通过理论建模研究了PI-IMS

我所发布蛋白质—纳米材料界面相互作用的结构质谱表征实验手册

原文地址:http://www.dicp.cas.cn/xwdt/kyjz/202307/t20230720_6813663.html  近日,我所生物技术研究部生物分子结构表征新方法研究组(1822组)王方军研究员团队发布了表征蛋白质—纳米材料界面相互作用精细结构的赖氨酸反应性分析—质谱(LRP-

我所开发出精氨酸二甲基化蛋白质组分析新方法

近日,我所生物分离分析新材料与新技术研究组(1809组)叶明亮研究员团队和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生物与化学交叉研究中心刘聪研究员团队合作,将硼酸化学引入到甲基化蛋白质组分析方法中,并巧妙利用了精氨酸残基上不同修饰基团的位阻差异,实现了高效的精氨酸二甲基化肽段富集,显著提高了蛋白质甲基化的分析能力;利用此

发展双光热迁移分析法解析多重致病蛋白质共沉积机制

  近日,我所蛋白质折叠化学生物学创新特区研究组(02T5组)刘宇研究员团队和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高占明教授团队合作,基于多色相变蛋白质荧光探针发展了双光热迁移分析法,实现了对两种不同蛋白质共聚集过程的实时监控与分析,定量解析了多重致病蛋白质共沉积的作用机制。  蛋白质在人体内的相变过程会诱发多

什么是蛋白质交联

蛋白质在食品加工和贮藏过程中发生的物理、化学和营养变化:   (1)在加热条件下的变化:   有利的方面:1)蛋白质变性,肽链松散,容易受到消化的作用,提高了消化率 和氨基酸的生物有效性;2)钝化蛋白酶、酯酶、多酚氧化酶等,防止食品在保藏期间不发生色泽和风味变化; 3)抑制外源凝集素和消除蛋白酶抑制

我所揭示吸热电荷分离态介导的三线态能量转移新机制

  近日,我所光电材料动力学特区研究组(11T6组)吴凯丰研究员团队在无机/有机界面三线态能量转移动力学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首次提出并在实验上论证了吸热电荷分离态介导的三线态能量转移新机制。  无机纳米晶到有机分子的三线态能量转移(TET)是一个新兴的动力学研究领域,对基础研究和光化学应用都具有重要

杭州质谱学术大会系列:Astral突破质谱组学新极限

  ——2020-2023杭州质谱学术大会系列报导  6月11日,中国质谱学术大会 “新方法与新技术”专场报告中,来自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董梦秋研究员、中科院大连化物所张丽华研究员、南京大学鞠幌先教授、赛默飞应用主管范自全等专家、学者和企业代表带来了关于蛋白质相互作用、结构分析的最新质谱检测方法与应用

蛋白质相互作用组研究获进展

  蛋白质相互作用组是指蛋白质之间的基本相互作用,对于大多数物种而言,其在很大程度上都是未知的。因而,研究探索膜蛋白潜在的相互作用组必然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工作。  美国斯坦福大学卡耐基科学研究所Jones等研究人员,使用构建好的分裂泛素化酵母试验系统,从拟南芥中筛选鉴定出超过3000个膜蛋白之间的相

我科学家完成棘球绦虫基因组解析

  包虫病威胁着我国约5000万人口,其元凶――细粒棘球绦虫的遗传密码最近被科学家“破译”。昨天,记者从国家人类基因组南方研究中心获悉,经过中外科学家长达三年的协同努力,解析出了细粒棘球绦虫的基因组合转录组,英国《自然・遗传学》杂志前天在线发布了这一成果。   由棘球绦虫所引起的包虫病是人和家畜

张丽华:搭建蛋白质组学研究平台

  分析测试百科网讯 自然科学研究,原则上应该是理性思辨能力更强的男性占优;而从屠呦呦获得了诺贝尔奖可以推断,女性从事科学研究同样可以做得出色。在分析化学领域,有这样一位女性。她曾荣获2015年“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在和男性同台竞争的舞台上,她2014年入选了中组部“万人计划”; 2017年获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