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系统性红斑狼疮性肾炎的病理改变

狼疮肾炎病变既可累及肾小球,也可累及肾小管以及肾血管及间质。其病变程度、范围、类型因人而异,至今尚缺乏一种完善的病理分类形式。儿童狼疮肾炎多使用WHO分类法及国际小儿肾脏病科研协作组(ISKDC)分类法并用Pirani积分法作为补充,且Pirani积分法较病理分型更能反映肾病变的严重性和活动性也能反映狼疮肾炎的治疗效果。 (1)WHO病理分型:括弧中为国际小儿肾脏病科研协作组(ISKDC)分类法。 ①WHOⅠ型(ISKDC1a,1b):本型罕见为正常肾小球或轻微病变,极少部分患儿免疫荧光或电镜下可见肾小球有少许沉积物。 ②WHOⅡ型(ISKDC2a,2b):系膜增殖型肾小球肾炎,病变局限于系膜区,表现为程度不等的系膜细胞和基质增多系膜区免疫沉积物阳性仅有轻度节段性系膜增生者为2a型,系膜和系膜细胞增生为2b型。本型多表现为轻度血尿或蛋白尿,很少发生肾功能不全。 ③WHOⅢ型(ISKDC3a,3b和4a):局灶节段增殖......阅读全文

概述系统性红斑狼疮性肾炎的病理改变

  狼疮肾炎病变既可累及肾小球,也可累及肾小管以及肾血管及间质。其病变程度、范围、类型因人而异,至今尚缺乏一种完善的病理分类形式。儿童狼疮肾炎多使用WHO分类法及国际小儿肾脏病科研协作组(ISKDC)分类法并用Pirani积分法作为补充,且Pirani积分法较病理分型更能反映肾病变的严重性和活动性也

紫癜性肾炎的病理改变

  病理改变以肾小球系膜增生性病变为主,常伴节段性肾小球毛细血管袢坏死、新月体形成等血管炎表现。免疫病理以IgA 在系膜区、系膜旁区呈弥漫性或节段性分布为主,除IgA 沉积外,多数病例可伴有其他免疫球蛋白和补体成分的沉积, IgG和IgM分布与IgA 分布相类似。部分毛细血管壁可有IgA 沉积,经常

概述快速进行性肾小球肾炎的病理改变

  1.肉眼观  双侧肾脏肿大,色苍白,皮质表面有点状出血。  2.镜下  肾小球可分别出现坏死、增生或其他各种改变。特征性病变为多数肾小球内大量新月体的形成。新月体主要由增生的壁层上皮细胞和渗出的单核细胞构成,还可有嗜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以上成分在球囊壁层在毛细血管球外侧呈新月状或环状分布。肾小

紫癜性肾炎的发病机制及病理改变

  发病机制  1.HSP是一种由免疫复合物介导的系统性小血管炎,HSPN也属免疫复合物性肾炎,其发病主要通过体液免疫,但也涉及细胞免疫,一些细胞因子和炎症介质,凝血机制均参与本病发病。  2.本病发病有种族倾向,有一些研究提示本病与遗传有一定关系.  病理改变  病理改变以肾小球系膜增生性病变为主

简述IgA肾炎的病理改变

  本病的典型病理表现在光镜下常见系膜细胞增生、基质增多,常呈局灶节段性分布。轻微者则只有轻微系膜增生,亦可呈弥漫增生(常有局灶节段性加重)。约20%病例可出现新月体,通常不超过30%肾小球。若新月体超过50%肾小球,则为急进性IgA肾病。免疫荧光镜下,可见在肾小球系膜中呈弥漫分布的颗粒或团块状Ig

概述肾性高血压的病理改变

  肾性高血压是继发性高血压的一种,主要是由于肾脏实质性病变和肾动脉病变引起的血压升高。  本病的发生主要是由于肾小球玻璃样变性、间质组织和结缔组织增生、肾小管萎缩、肾细小动脉狭窄,造成了肾脏既有实质性损害,也有血液供应不足;肾动脉壁的中层粘液性肌纤维增生,形成多数小动脉瘤,使肾小动脉内壁呈串珠样突

概述系统性红斑狼疮性肾炎的发病机制

  有关SLE发病机制尚无一致结论,多数学者认为发病环节可能是多元性的。较为一致的结论是具有一定遗传趋向的个体,在某些触发因素作用下,发生以自身组织为靶目标的异常免疫反应。其最终免疫损伤的机制是T细胞功能紊乱,B细胞多克隆活化,自身抗体与自身组织抗原结合后发生免疫复合物性疾病,LN更具有免疫复合物性

概述遗传性进行性肾炎的病理生理介绍

  遗传性肾炎是一基底膜病,而胶原Ⅳ是构成基底膜的主要成分,因此在讨论本病发病机制前,先简要复习一下现代对胶原Ⅳ结构的认识。  胶原Ⅳ分子由3条α(Ⅳ)肽链组成,为三股螺旋结构。除中央螺旋区外,其氨基端为TS区,羧基端为终端膨大的非胶原NC1区。四个胶原Ⅳ分子的氨基端相连,两个胶原Ⅳ分子的羧基端相接

概述系统性红斑狼疮性肾炎的临床表现

  1、全身性表现  多种多样,80%以上有发热,热型多样高热、低热间歇或持续发热。均有不同程度食欲不振、乏力和体重下降。  2、皮肤黏膜症状  70%~80%狼疮患儿有皮肤黏膜损害,典型的蝶形红斑仅见于50%病例,皮疹位于两颊和鼻梁为鲜红色边缘清晰,呈轻度水肿性红斑可见毛细血管扩张和鳞屑。炎症重时

分流性肾炎的病理

  1.光镜 多数为系膜增生性或I型系膜毛细血管性肾小球肾炎,部分为毛细血管内增生或局灶增生性贤淑小球肾炎,偶见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  2.电镜可见毛细血管内皮下有电子致密物沉积,在肾小球沉积物中可找到感染菌的抗原。  3.免疫荧光显示IgG、IgM及C3呈颗粒状或团块状沉积于毛细血管壁和系膜区。

概述阿米巴感染的病理改变

  结肠病变以局限性粘膜下小脓肿开始,其孤立散在分布。组织破坏逐步向纵深发展,自粘膜下层直至肌层,形成口小底大的典型烧瓶样溃疡。早期病变仅可见粘膜小溃疡,表面周围略上翻,但边缘不整齐,溃疡表面可见深黄色或灰黑色坏死组织,在其深部可找到滋养体。溃疡与溃疡之间的粘膜一般正常,如无继发细菌感染,则无炎症反

肝性昏迷的病理改变

  急性肝功能衰竭所致的肝性脑病患者的脑部常无明显的解剖异常,但38~50%有脑水肿,可能是本症的继发性改变。慢性肝性脑病患者可能出现大脑和小脑灰质以及皮层下组织的原浆性星形细胞肥大和增多,病程较长者则大脑皮层变薄,神经元及神经纤维消失,皮层深部有片状坏死,甚至小脑和基底部也可累及。

畸形性骨炎的病理改变

  Mirra提出本病的发生原因是由于破骨细胞活性增加,发生严重的局限性骨质吸收,并在病变骨内慢慢扩展所致,故建议本病称为破骨细胞炎。早期病变因破骨细胞的骨吸收作用而出现骨小梁稀疏和骨皮质变薄,随即破骨细胞数目开始减少,成骨细胞相应增多,骨皮质及骨小梁均为松质骨所取代,最后无论是皮质骨还是松质骨均呈

急进性肾炎的概述

  急进性肾炎为急性快速进展性肾小球肾炎(acuterapidly progressive glomerulonephritisAPG)的简称。它起病急骤,可在数日数周或数月内肾功能急剧恶化,以少尿(无尿)性急性肾功能衰竭为多见。

分流性肾炎的概述

  分流性肾炎(shunt nephritis)是指 脑积水患者应用Hotervalve做脑室一心房(或颈静脉)分流术后,在分流部位发生继发感染而导致的肾小球肾炎,发生率约为4%。本病多见于小儿,可于分流术后3周至14年发病,平均发病时间为4.4年,发病前都有前驱感染。病原菌大多为白色葡萄球菌(凝固

概述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的病理改变

  ADEM的主要病理改变为大脑、脑干、小脑、脊髓有播散性的脱髓鞘改变,脑室周围的白质、颞叶、视神经较著,脱髓鞘改变往往以小静脉为中心,小静脉有炎性细胞浸润,其外层有以单个核细胞为主的围管性浸润,即血管袖套,静脉周围白质髓鞘脱失,并有散在胶质细胞增生 。ADEM与MS病理上的区别:ADEM的炎性病灶

紫癜性肾炎的病理生理介绍

  病理改变  病理改变以肾小球系膜增生性病变为主,常伴节段性肾小球毛细血管袢坏死、新月体形成等血管炎表现。免疫病理以IgA 在系膜区、系膜旁区呈弥漫性或节段性分布为主,除IgA 沉积外,多数病例可伴有其他免疫球蛋白和补体成分的沉积, IgG和IgM分布与IgA 分布相类似。部分毛细血管壁可有IgA

狼疮性肾炎的病理生理

  肾小球病变:可见免疫复合物沉着,固有细胞(系膜、内皮及上皮细胞)肿胀、增生,多核及单核细胞浸润,以及节段性毛细血管拌坏死。重要的是肾小球内免疫复合物沉着是本病的基本病变,可沉积于上皮下、内皮下、基底膜内及系膜区,免疫病理IgG呈强染色,常伴IgM及IgA,补体C3、Clq及C4也多强阳性,25%

急进性肾炎的病理分型

  I型:为抗肾小球基膜抗体型肾炎,表现为IgG和补体c,沿肾小球毛细血管壁呈线条样沉积;Ⅱ型:为免疫复合物型肾炎,表现为IgG和C3沿系膜及毛细血管壁呈颗粒样沉积,Ⅲ型:为肾小球无IgG沉积,或沉积在肾小球的IgG是一不规则稀疏的局灶性沉积,与前两者不同。本病预后差,病死率较高,5年存活率约25%

关于小儿肺结核的病理改变概述

  结核杆菌侵入人体后,在组织中引起特异性与非特异性的组织反应。结核性炎症的基本组织改变为渗出、增殖与变质。在渗出性改变中渗出物系由炎症细胞、浆液与纤维蛋白所组成,单核细胞与纤维蛋白是其中主要成分。增殖性改变以结核结节结核性肉工作肿为主,渗出及变质次之,上皮样细胞结节的形成及朗罕巨细胞的存在是结核性

关于系统性红斑狼疮性肾炎的简介

  系统性红斑狼疮性肾炎(systemic lupus erythenlatosus nephritis,SLEN)是指有肾病临床表现和肾功能异常,或仅在肾活检时发现有肾小球肾炎病变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公认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病变大多累及数个系统或器官。儿童LN病变往往严重,难

怎样预防系统性红斑狼疮性肾炎?

  预防红斑狼疮性肾炎复发预防复发的主要措施:  1.早期明确诊断,及时正确治疗,长期定期随访,根据病情变化,调整用药剂量。  2.避免诱发因素  (1)日光曝晒、紫外线照射。  (2)寒冷刺激可导致本病复发避免寒冷刺激以防受凉。  (3)有的药物与发病明显有关如青霉素、磺胺类、保泰松、肼屈嗪(肼苯

梗阻性肾病的病理改变

  早期主要为肾小管管腔扩张,以集合小管及其他远端小管为主。其原因主要是管腔内压力增高而致。随着时间的延长,肾小管上皮细胞变为扁平并渐萎缩,病变由远端部分肾小管渐渐迁延到近端肾小管。肾小球在早期病变不明显,鲍曼囊可以扩张,以及肾小球周围渐渐出现炎症细胞浸润,纤维化形成。随着病变时间继续延长,肾脏病变

酒精性肝病的病理改变

  酒精性肝病在病理上表现为三部曲:脂肪肝→酒精性肝炎→肝硬化,且三者常有重叠存在。酒精性肝炎的组织学特点为急性或慢性肝脏炎性病变,有肝细胞空泡样变性、坏死、乙醇性透明小体(Mallory小体)、小叶内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浸润、纤维组织增生和胆汁淤积。终末肝微静脉周围纤维化或硬化性玻璃样坏死可发生在

分流性肾炎的发病机制及病理

  发病机制  发病机制曾有栓塞、微血管病等学说,但认为是免疫复合物介导的 肾小球肾炎。  病理  1.光镜 多数为系膜增生性或I型系膜毛细血管性肾小球肾炎,部分为毛细血管内增生或局灶增生性贤淑小球肾炎,偶见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  2.电镜可见毛细血管内皮下有电子致密物沉积,在肾小球沉积物中可找到感

狼疮性肾炎的病理分型

  ①正常或轻微病变型(Ⅰ型);②系膜病变型(Ⅱ型);③局灶增殖型(Ⅲ型);④弥漫增殖型(Ⅳ型);⑤膜性病变型(Ⅴ型);⑥肾小球硬化型(Ⅵ型)。  活动性与慢性病变的判断  活动性病变已公认是指导积极强化治疗的指标,如:①肾小球节段性坏死;②肾小球细胞明显增生,②基底膜铁丝图样改变;④电镜发现内皮下

驼峰性肾小球肾炎的病理

  急性肾小球肾炎的病理变化随病程及病变的轻重而有所不同,轻者肾脏活组织检查仅见肾小球毛细血管充血,内皮细胞和系膜细胞轻度增殖,肾小球基底膜上免疫复合物沉积不显著,在电镜下无致密物沉着。典型病例在光学显微镜下可见弥漫性肾小球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增殖、肿胀,使毛细血管管腔发生程度不等的阻塞。系膜细胞也增殖

胰腺囊性纤维性变的病理改变

  (1)胰腺:胰腺纤维化、变硬 表面不规则。胰腺腺泡及腺管被不定形的富含钙质的嗜伊红性物质所堵塞 腺泡周围有慢性炎症反应 间质广泛纤维化逐渐取代胰腺小叶,导管呈囊性扩张,实质细胞萎缩或消失,胰岛细胞基本正常 但胰腺病变程度并非与病情成比例。  (2)肺:由于气管、支气管内大量黏稠的黏液滞留,其黏膜

胰腺囊性纤维性变的病理改变

  (1)胰腺:胰腺纤维化、变硬 表面不规则。胰腺腺泡及腺管被不定形的富含钙质的嗜伊红性物质所堵塞 腺泡周围有慢性炎症反应 间质广泛纤维化逐渐取代胰腺小叶,导管呈囊性扩张,实质细胞萎缩或消失,胰岛细胞基本正常 但胰腺病变程度并非与病情成比例。  (2)肺:由于气管、支气管内大量黏稠的黏液滞留,其黏膜

关于系统性红斑狼疮性肾炎的病因分析

  SLE病因尚未阐明,多数学者认为是有一定遗传特征的个体。在多种触发因素(如感染理化环境因素)作用下,发生免疫紊乱所致的自身免疫性损伤,LN具有明显的免疫复合物性肾炎特征。  1.内分泌因素 SLE患者多数为女性,且不论男女患者雌激素水平均增高雄激素水平降低。推测高水平雌激素可直接作用B细胞,使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