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使我们成为人类的被删除的基因

来自耶鲁大学和布罗德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发现,大约10000个遗传信息片段的缺失使人类与我们最亲近的灵长类亲属有所区别。这些保守的缺失,与认知功能和脑细胞的形成有关,表明了一种进化优势,改变了我们基因的功能,并可能促成了我们独特的人类特征。 根据耶鲁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布罗德研究所的研究人员领导的一项新研究,与其他灵长类动物的基因组相比,人类基因组所缺乏的东西可能对人类的发展至关重要,而在我们的进化史上所增加的东西也是如此。 最近发表在《科学》杂志上的这项新发现,填补了人们对人类基因组历史性变化的认识的一个重要空白。虽然从不同物种的基因组中收集数据的能力的革命使科学家们能够确定人类基因组特有的添加物--例如对人类发展说话能力至关重要的一个基因--但人们对人类基因组中缺少的东西关注得较少。 在新的研究中,研究人员利用对灵长类动物DNA的更深入的基因组研究表明,在我们的进化历史过程中,失去了大约10000比特的遗传信息......阅读全文

遗传发育所等在灵长类疾病模型建立研究中取得进展

  杜氏肌萎缩症疾病(DMD)是一种X染色体连锁隐性遗传疾病,因肌蛋白dystrophin的基因突变造成dystrophin功能丧失而引起。发病率为活产男婴的1/30000。该病随年龄增长而出现持续加重的肌萎缩,最终致死。目前,对于DMD尚无有效疗法。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李晓江研究组

研究探索非人灵长类动物大脑老化的潜在分子遗传机制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发展,大脑衰老成为大家日益关心的话题。大脑衰老会带来记忆力减退,认知能力下降,并且与很多神经退行性疾病密切相关。大脑衰老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依赖于多个脑区的精确调控,而以往的研究通常集中于少数脑区,缺乏一个涵盖多个脑区的转录图谱来解析大脑衰老背后的分子机制。  近期,中国科学院

我国学者发现了非人灵长类大脑老化的潜在分子遗传机制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发展,大脑衰老成为大家日益关心的话题。大脑衰老会带来记忆力减退,认知能力下降,并且与很多神经退行性疾病密切相关。大脑衰老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依赖于多个脑区的精确调控,而以往的研究通常集中于少数脑区,缺乏一个涵盖多个脑区的转录图谱来解析大脑衰老背后的分子机制。  近期,中国科学院昆

新灵长类大脑图谱

  长期以来,科学家们一直难以找到全面绘制灵长类大脑神经元之间连接结构的工具。来自冷泉港实验室的神经科学家在日本进行的新研究重建了狨猴大脑三维立体图像,以及整个大脑的神经连接,这是迄今为止最详细的灵长类大脑图谱,文章发表在《eLife》杂志。  该研究引入了结合实验和计算的新方法,有助于解释个体大脑

遗传发育所等在自闭症的非人灵长类模型研究中获进展

  自闭症谱系障碍(ASD)儿童表现出社交障碍,刻板重复行为和兴趣狭隘等行为学特征。流行病学研究表明,世界范围内大约1%的儿童表现有ASD。大量基础研究使用遗传修饰小鼠深入分析ASD的病理学机制。然而,小鼠和人类在大脑结构和行为学特征上存在巨大差异,严重影响小鼠模型研究的临床转化价值。因此,有必要开

美评估非人灵长类研究政策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将仔细审查由联邦资助的实验室中非人灵长类动物的使用情况。作为对一项国会命令的回应,该机构今年夏季将召开一场研讨会,回顾围绕猴子、狒狒以及其他相关动物研究的伦理政策和程序。在此之前,NIH已决定结束其下属一家实验室存在争议性的猴子实验,并终止了对黑猩猩侵入性实验的经费

复旦学者发现灵长类大脑发育规律

  记者近日从复旦大学获悉,该校脑科学研究院、医学神经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杨振纲率领课题组,在大脑皮质发育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   研究人员发现,同为灵长类的人类和猕猴的大脑皮质的抑制性神经元,均起源于胚胎时期的基底神经节隆起部位,而不是科学界长期以来所认为的来自大脑皮质本身。该成果可能为治疗

人类ABO血型继承自灵长类祖先

    ABO血型是导致输血时溶血反应发生的决定性因素之一,可能造成溶血性贫血、肾衰竭、休克以至死亡,也是人类中最早被发现的遗传多态性。一项新研究表示,人类ABO血型与其他灵长类动物共有,而且在数百万年前首次于一个共同祖先身上出现。   血型是以血液抗原形式表现出来的一种遗传性状。A

灵长类动物结构变异的机制

  2013年度基因组生物学大会(The Biology Of Genomes 2013)于5月7日晚在美国纽约冷泉港实验室召开。这是基因组学领域最大的会议之一,吸引了多个著名研究所的大牛参加。会议主题包括高通量基因组学和遗传学、复杂性状的遗传学、功能和癌症基因组学、计算基因组学、进化基因组学以

“所思同步”或是灵长类神经机制的关键

  英国《自然》杂志旗下《科学报告》近日发表的一项神经科学研究称,美国科学家首次同时测量了两只猴子的脑活动,发现社交可导致猴子的大脑活动同步,而这种“所思同步”或是灵长类动物社交联系和社交学习背后的神经机制的一个关键部分。   脑活动是人类积极探索的重要领域之一。目前大多数脑研究,主要方法都是探

“所思同步”或是灵长类神经机制的关键

  科技日报北京4月1日电 英国《自然》杂志旗下《科学报告》近日发表的一项神经科学研究称,美国科学家首次同时测量了两只猴子的脑活动,发现社交可导致猴子的大脑活动同步,而这种“所思同步”或是灵长类动物社交联系和社交学习背后的神经机制的一个关键部分。   脑活动是人类积极探索的重要领域之一。目前大多数

美或修改灵长类动物豁免条例

  近日,美国渔业和野生动物管理局(FWS)被要求考虑废除一项豁免条例,该条例允许捕捉11种在《濒危物种法案》(ESA)名录中的灵长类动物。如果FWS接受该建议,那么这些被捕获的动物将被视为受到威胁,如此一来,研究人员就必须为相关实验申请许可。目前,相关条例的改变可能会对使用俄勒冈州数百只日本猕猴的

灵长类动物能区分熟人面孔

   近日,研究人员在猕猴大脑中鉴别出两个新区域,似乎能帮助该动物识别“熟人”面孔。  科学界早就知道,由于社会阶层对包括人类在内的灵长类动物的日常生活十分重要,因此它们必须能区分面部差别,并判断敌友。但科学家一直不清楚灵长类动物大脑如何处理面部图像。  鉴于猕猴脑部处理面孔信息的系统与人类相似,美

Science:灵长类动物胚胎发育之谜

  原肠胚形成(gastrulation)是发育中的里程碑事件,它涉及早期胚胎发生中出现的一系列复杂的分子、物理和能量重塑转变。不同物种间的这种转变过程各不相同,导致地球上动物形态的多样性。由于技术和伦理上的限制,灵长类动物原肠胚形成的分子和细胞机制尚不清楚。缺乏处于原肠胚形成阶段的灵长类动物胚胎样

灵长类心脏衰老的驱动因素揭示

  心脏是为人体血液循环提供动力的重要器官,而左心室是心脏将血液泵至全身各处的核心腔室。随着年龄的增长,左心室结构及功能逐渐衰退,心血管疾病的患病风险增加。  心脏是由心肌细胞、成纤维细胞、内皮细胞等多种细胞类型组成的复杂器官,由于不同类型细胞衰老程度存在差异,需要高精度的研究手段加以解析。迄今为止

杨振纲小组发现灵长类大脑发育规律

复旦大学脑科学研究院教授杨振纲课题组,在最新的一项研究中发现同为灵长类的人类和猕猴的大脑皮质抑制性神经元,均起源于胚胎时期的基底神经节隆起部位,而不是科学界长期以来所认为的来源于大脑皮质本身。该成果可能为治疗癫痫和自闭症等脑疾病提供新思路和新手段。日前,相关研究在线发表于《自然—神经科学》。  神经

联合研究揭示灵长类卵巢衰老的分子机制

  卵巢是重要的女性生殖器官,其衰老表现包括卵母细胞数量减少、质量下降,及雌性生殖力降低等。由于伦理及样本来源的限制,将人类正常卵巢组织用于卵巢生理性衰老的研究难度较大,限制了对人类卵巢衰老机制的深入理解,并进一步制约了女性卵巢衰老及相关疾病干预手段的发展。  膜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与北京大学联合,

灵长类早期胚胎发育多能性变化模式揭示

记者4日从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获悉,国际权威期刊《基因组研究》最新在线发表了该所郑萍课题组与中科院上海生科院计算生物所韩敬东课题组合作的研究成果,揭示了灵长类早期胚胎发育多能性的变化模式。 发育多能性是指一种细胞分化为其他细胞类型的潜能。在早期胚胎发育过程中,胚胎细胞的多能性随着发育的推进而逐

灵长类早期胚胎发育多能性变化模式揭示

  从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获悉,国际权威期刊《基因组研究》最新在线发表了该所郑萍课题组与中科院上海生科院计算生物所韩敬东课题组合作的研究成果,揭示了灵长类早期胚胎发育多能性的变化模式。   发育多能性是指一种细胞分化为其他细胞类型的潜能。在早期胚胎发育过程中,胚胎细胞的多能性随着发育的推进而

灵长类早期胚胎发育多能性变化模式揭示

  从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获悉,国际权威期刊《基因组研究》最新在线发表了该所郑萍课题组与中科院上海生科院计算生物所韩敬东课题组合作的研究成果,揭示了灵长类早期胚胎发育多能性的变化模式。  发育多能性是指一种细胞分化为其他细胞类型的潜能。在早期胚胎发育过程中,胚胎细胞的多能性随着发育的推进而逐渐下降,

单碱基编辑首次应用于非人灵长类模型

   5月20日美国遗传学家团队近日首次在非人灵长类模型中,实现了对一种名为PCSK9基因剪接位点的高效精准编辑。这一成功意味着,只需单次注射,便可持久抑制肝脏中PCSK9基因的表达,其为心血管疾病的预防提供了全新的思路,并极大地推动了单碱基编辑技术的临床转化应用。研究报告19日公开于英国《自然》杂

Science:揭开灵长类动物胚胎发育的“魔盒”

  目前我们并不清楚灵长类动物早期胚胎发育过程中所发生的分子和细胞事件,如今,来自中国和美国的科学家们通过联合研究开发了一种新方法,能在实验室中研究灵长类动物胚胎的生长过程,同时也能帮助研究人员首次观察到胚胎关键发育过程中的分子细节,相关研究刊登于国际杂志Science上。图片来源:Weizhi J

灵长类早期胚胎发育多能性变化模式揭示

  从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获悉,国际权威期刊《基因组研究》最新在线发表了该所郑萍课题组与中科院上海生科院计算生物所韩敬东课题组合作的研究成果,揭示了灵长类早期胚胎发育多能性的变化模式。  发育多能性是指一种细胞分化为其他细胞类型的潜能。在早期胚胎发育过程中,胚胎细胞的多能性随着发育的推进而逐渐下降,

“灵长类体细胞克隆猴”科研团队先进事迹

  “位于上海的中国科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孙强团队,经过5年不懈努力,突破了体细胞克隆猴的世界难题,成功培育出世界首个体细胞克隆猴。这标志着中国将率先开启以猕猴作为实验动物模型的时代。该项成果于1月25日以封面文章在线发表在生物学顶尖学术期刊《细胞》上。”  当天,《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等各大中央媒

拿下灵长类基因组“矿藏”挖掘主导权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6/502057.shtm6月2日凌晨,《科学》以研究专刊形式在线发表8篇论文、《科学进展》在线发表2篇论文,集中报道了我国科学家发起并主导的灵长类基因组计划取得的阶段性突破。该计划由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

人类干细胞助灵长类心肌再生相关研究

  美澳两国科研人员利用人类干细胞,在动物实验中成功修复了猴子受损的心脏,实现了心肌再生。这一成果有望推动相关技术早日进入临床试验阶段。这项研究成果在线发表在30日的英国《自然》杂志。    利用干细胞分化出心肌细胞从而修复受损心脏组织、治疗心脏病,是干细胞研究领域一大热点。近年来,科研人员已在老鼠

吃水果的灵长类动物脑容量大

  相较于社会生活的复杂度,灵长类动物的饮食或能更好地预测其脑容量。这项发表于《自然—生态与演化》的研究是同类分析中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并对目前有关人类和一些灵长类动物为什么演化出了比大多数动物更大的脑部的假说提出了质疑。  在此前有关灵长类动物脑量演化的研究中,人们发现群体平均成员数量与该物种脑部

灵长类早期胚胎发育多能性变化模式获揭示

  中科院昆明动物所郑萍团队和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计算生物学所韩敬东团队合作,研究发现猕猴早期胚胎细胞命运决定模式和调控与人类胚胎极其相似,首次揭示了灵长类着床前胚胎中存在发育多能性由原始态向始发态的转变过程。相关成果近日发表于《基因组研究》。 发育多能性是指一种细胞分化为其他细胞类型的潜能。在

我国学者发现调控灵长类衰老的节律分子开关

近日,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刘光慧研究组与中山大学教授项鹏研究组等合作,发现了调控灵长类衰老的节律分子开关BMAL1,揭示了核心节律蛋白BMAL1具有维持基因组稳定性、抑制转座子LINE1活化,并拮抗灵长类组织和细胞衰老的新型功能。这一研究于3月15日在线发表于《核酸研究》(Nucleic Ac

中国科学家实现灵长类动物基因定向敲除

  这是两只运用CRISPRA/Cas9技术成功实现基因靶向修饰的食蟹猴(1月10日摄)。   记者从云南省科技厅获悉,经过近一年的努力,中国科学家在云南昆明成功培育了多只被去除特定基因的猴子,实现了基因靶向修饰技术在灵长类动物身上的应用,并于近期在国际权威学术刊物发表了相关成果,将为人类遗传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