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转衰老新突破:一针改善老年灵长类动物的记忆

《自然·衰老》3日发表的一项研究显示,单次注射寿命蛋白klotho可以改善老年猴子的认知功能。研究人员认为,这一成果或能推动klotho作为一种脑功能恢复疗法的临床转化。 认知是大脑的关键功能,但衰老和年龄相关性疾病(如阿尔茨海默病)会导致认知障碍。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认知障碍已经成为需要有效药物干预的一个生物医学挑战。 klotho是一种由肾脏、大脑组织表达的天然蛋白质,以类似于激素的方式在体内循环。其以希腊命运守护神命名,参与多个重要生理学功能。klotho也是一种会随年龄增长而减少的长寿蛋白,早前研究已被证明能延长小鼠寿命,近期还被发现能增强小鼠的突触功能和认知能力——无论年少还是年老小鼠,klotho蛋白片段治疗都可以改善其大脑功能。 此次,为了探索klotho对于非人灵长类认知功能的类似影响,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神经学家丹纳·杜宝尔及其同事向18只老年恒河猴(平均年龄约22岁)注射了单次低剂量的klotho......阅读全文

逆转衰老新突破:一针改善老年灵长类动物的记忆

  《自然·衰老》3日发表的一项研究显示,单次注射寿命蛋白klotho可以改善老年猴子的认知功能。研究人员认为,这一成果或能推动klotho作为一种脑功能恢复疗法的临床转化。  认知是大脑的关键功能,但衰老和年龄相关性疾病(如阿尔茨海默病)会导致认知障碍。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认知障碍已经成为需要有效

逆转衰老新突破:一针改善老年灵长类动物的记忆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7/504034.shtm

新灵长类大脑图谱

  长期以来,科学家们一直难以找到全面绘制灵长类大脑神经元之间连接结构的工具。来自冷泉港实验室的神经科学家在日本进行的新研究重建了狨猴大脑三维立体图像,以及整个大脑的神经连接,这是迄今为止最详细的灵长类大脑图谱,文章发表在《eLife》杂志。  该研究引入了结合实验和计算的新方法,有助于解释个体大脑

美评估非人灵长类研究政策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将仔细审查由联邦资助的实验室中非人灵长类动物的使用情况。作为对一项国会命令的回应,该机构今年夏季将召开一场研讨会,回顾围绕猴子、狒狒以及其他相关动物研究的伦理政策和程序。在此之前,NIH已决定结束其下属一家实验室存在争议性的猴子实验,并终止了对黑猩猩侵入性实验的经费

灵长类动物结构变异的机制

  2013年度基因组生物学大会(The Biology Of Genomes 2013)于5月7日晚在美国纽约冷泉港实验室召开。这是基因组学领域最大的会议之一,吸引了多个著名研究所的大牛参加。会议主题包括高通量基因组学和遗传学、复杂性状的遗传学、功能和癌症基因组学、计算基因组学、进化基因组学以

复旦学者发现灵长类大脑发育规律

  记者近日从复旦大学获悉,该校脑科学研究院、医学神经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杨振纲率领课题组,在大脑皮质发育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   研究人员发现,同为灵长类的人类和猕猴的大脑皮质的抑制性神经元,均起源于胚胎时期的基底神经节隆起部位,而不是科学界长期以来所认为的来自大脑皮质本身。该成果可能为治疗

人类ABO血型继承自灵长类祖先

    ABO血型是导致输血时溶血反应发生的决定性因素之一,可能造成溶血性贫血、肾衰竭、休克以至死亡,也是人类中最早被发现的遗传多态性。一项新研究表示,人类ABO血型与其他灵长类动物共有,而且在数百万年前首次于一个共同祖先身上出现。   血型是以血液抗原形式表现出来的一种遗传性状。A

“所思同步”或是灵长类神经机制的关键

  英国《自然》杂志旗下《科学报告》近日发表的一项神经科学研究称,美国科学家首次同时测量了两只猴子的脑活动,发现社交可导致猴子的大脑活动同步,而这种“所思同步”或是灵长类动物社交联系和社交学习背后的神经机制的一个关键部分。   脑活动是人类积极探索的重要领域之一。目前大多数脑研究,主要方法都是探

“所思同步”或是灵长类神经机制的关键

  科技日报北京4月1日电 英国《自然》杂志旗下《科学报告》近日发表的一项神经科学研究称,美国科学家首次同时测量了两只猴子的脑活动,发现社交可导致猴子的大脑活动同步,而这种“所思同步”或是灵长类动物社交联系和社交学习背后的神经机制的一个关键部分。   脑活动是人类积极探索的重要领域之一。目前大多数

美或修改灵长类动物豁免条例

  近日,美国渔业和野生动物管理局(FWS)被要求考虑废除一项豁免条例,该条例允许捕捉11种在《濒危物种法案》(ESA)名录中的灵长类动物。如果FWS接受该建议,那么这些被捕获的动物将被视为受到威胁,如此一来,研究人员就必须为相关实验申请许可。目前,相关条例的改变可能会对使用俄勒冈州数百只日本猕猴的

灵长类动物能区分熟人面孔

   近日,研究人员在猕猴大脑中鉴别出两个新区域,似乎能帮助该动物识别“熟人”面孔。  科学界早就知道,由于社会阶层对包括人类在内的灵长类动物的日常生活十分重要,因此它们必须能区分面部差别,并判断敌友。但科学家一直不清楚灵长类动物大脑如何处理面部图像。  鉴于猕猴脑部处理面孔信息的系统与人类相似,美

Science:灵长类动物胚胎发育之谜

  原肠胚形成(gastrulation)是发育中的里程碑事件,它涉及早期胚胎发生中出现的一系列复杂的分子、物理和能量重塑转变。不同物种间的这种转变过程各不相同,导致地球上动物形态的多样性。由于技术和伦理上的限制,灵长类动物原肠胚形成的分子和细胞机制尚不清楚。缺乏处于原肠胚形成阶段的灵长类动物胚胎样

灵长类心脏衰老的驱动因素揭示

  心脏是为人体血液循环提供动力的重要器官,而左心室是心脏将血液泵至全身各处的核心腔室。随着年龄的增长,左心室结构及功能逐渐衰退,心血管疾病的患病风险增加。  心脏是由心肌细胞、成纤维细胞、内皮细胞等多种细胞类型组成的复杂器官,由于不同类型细胞衰老程度存在差异,需要高精度的研究手段加以解析。迄今为止

大脑记忆读取研究揭示记忆突然“卡壳”之谜

  如果不能正确地回想起过去的事情,那会怎样?记忆的形成好比把一个人的面孔和名字等信息联系在一起,然后储存起来;而记忆的读取好比你再次遇到这个人时,能想起来他叫什么。如果你突然想不起来他是谁,这可能是一种暂时性回忆障碍。  人们的各种精神现象离不开生理基础的支持

免疫记忆的记忆T细胞的相关介绍

  大量研究表明,现在很清楚记忆CD4+T细胞和记忆CD8+T细胞可以在缺乏抗原的情况下持续生存。这也表明记忆T细胞不是静态的;他们通过通过自我增生来补充其数量,并且这种增值更新不需要抗原或MHC的刺激。近来工作的焦点集中在细胞浆移动在建立和维护T细胞记忆过程中所担负的角色上。I1-15和I1-7在

免疫记忆概述

   用同一抗原再次免疫时,可引起比初次更强的抗体产生,称之为再次免疫应答或免疫记忆,无论在体液免疫或细胞免疫均可发生免疫记忆现象。在体液免疫时,对TD抗原的再次应答可表现为抗体滴度明显上升,免疫球蛋白类别可由IgM转换为IgG,而且抗体亲和力增强。提示再次应答不仅发生抗体量的变化,而且也发生了质的

杨振纲小组发现灵长类大脑发育规律

复旦大学脑科学研究院教授杨振纲课题组,在最新的一项研究中发现同为灵长类的人类和猕猴的大脑皮质抑制性神经元,均起源于胚胎时期的基底神经节隆起部位,而不是科学界长期以来所认为的来源于大脑皮质本身。该成果可能为治疗癫痫和自闭症等脑疾病提供新思路和新手段。日前,相关研究在线发表于《自然—神经科学》。  神经

联合研究揭示灵长类卵巢衰老的分子机制

  卵巢是重要的女性生殖器官,其衰老表现包括卵母细胞数量减少、质量下降,及雌性生殖力降低等。由于伦理及样本来源的限制,将人类正常卵巢组织用于卵巢生理性衰老的研究难度较大,限制了对人类卵巢衰老机制的深入理解,并进一步制约了女性卵巢衰老及相关疾病干预手段的发展。  膜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与北京大学联合,

人类并非唯一肥胖的灵长类动物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9/508298.shtm

大脑不会储存记忆,因为它本身就是记忆

  据国外媒体报道,你最愉快的回忆是什么:你赢得最爽的一局比赛?你与孩子初次见面的那一刻?你意识到自己坠入爱河的那天?这些都不仅仅是简单的画面,是不是?在回忆的过程中,你还能记起当时的气味、色彩、某人说的趣事、你心中的感觉……等等。  这些片段仅有几毫秒长。大脑收集、联系并创造这些片段的能力便构成了

特殊脑电波可以擦除记忆缓存,帮助新记忆产生

在古希腊神话中,有一位名为墨涅莫辛涅(Mnemosyune)的女神,是十二泰坦神之一,掌管记忆。这位女神有九个美丽的女儿,专司文艺与科学,也是就我们现在常常提到的缪斯女神。古希腊人是把记忆当作文艺与科学之母来看的,没有记忆,就没有文艺和科学。同时,古希腊人也对“能记住事情”感到疑惑。记忆是怎样产生的

免疫记忆的记忆B细胞的相关内容

  人们对在没有抗体的情况下老鼠体内记忆B细胞的寿命存在争议。Gray和Skarvall的独家报告表明,受到辐射的动物体内B细胞会发生变化,因而在缺乏抗原的情况下记忆B细胞的生命周期是很短的(3天左右)。不过,在上述实验之后不久,Rajewsky及其合作者在未被阉割的动物身上做了实验,结果表明记忆B

灵长类早期胚胎发育多能性变化模式揭示

记者4日从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获悉,国际权威期刊《基因组研究》最新在线发表了该所郑萍课题组与中科院上海生科院计算生物所韩敬东课题组合作的研究成果,揭示了灵长类早期胚胎发育多能性的变化模式。 发育多能性是指一种细胞分化为其他细胞类型的潜能。在早期胚胎发育过程中,胚胎细胞的多能性随着发育的推进而逐

灵长类早期胚胎发育多能性变化模式揭示

  从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获悉,国际权威期刊《基因组研究》最新在线发表了该所郑萍课题组与中科院上海生科院计算生物所韩敬东课题组合作的研究成果,揭示了灵长类早期胚胎发育多能性的变化模式。   发育多能性是指一种细胞分化为其他细胞类型的潜能。在早期胚胎发育过程中,胚胎细胞的多能性随着发育的推进而

Science:揭开灵长类动物胚胎发育的“魔盒”

  目前我们并不清楚灵长类动物早期胚胎发育过程中所发生的分子和细胞事件,如今,来自中国和美国的科学家们通过联合研究开发了一种新方法,能在实验室中研究灵长类动物胚胎的生长过程,同时也能帮助研究人员首次观察到胚胎关键发育过程中的分子细节,相关研究刊登于国际杂志Science上。图片来源:Weizhi J

灵长类早期胚胎发育多能性变化模式揭示

  从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获悉,国际权威期刊《基因组研究》最新在线发表了该所郑萍课题组与中科院上海生科院计算生物所韩敬东课题组合作的研究成果,揭示了灵长类早期胚胎发育多能性的变化模式。  发育多能性是指一种细胞分化为其他细胞类型的潜能。在早期胚胎发育过程中,胚胎细胞的多能性随着发育的推进而逐渐下降,

拿下灵长类基因组“矿藏”挖掘主导权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6/502057.shtm6月2日凌晨,《科学》以研究专刊形式在线发表8篇论文、《科学进展》在线发表2篇论文,集中报道了我国科学家发起并主导的灵长类基因组计划取得的阶段性突破。该计划由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

单碱基编辑首次应用于非人灵长类模型

   5月20日美国遗传学家团队近日首次在非人灵长类模型中,实现了对一种名为PCSK9基因剪接位点的高效精准编辑。这一成功意味着,只需单次注射,便可持久抑制肝脏中PCSK9基因的表达,其为心血管疾病的预防提供了全新的思路,并极大地推动了单碱基编辑技术的临床转化应用。研究报告19日公开于英国《自然》杂

中国团队成功竞标国际灵长类学大会举办权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9/507682.shtm8月19日至25日,第29届国际灵长类学大会在马来西亚古晋成功召开,此次会议聚集了来自全球60个国家的600余名从事灵长类研究与保护的参会代表。西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李保国教授、郭松涛教

人类干细胞助灵长类心肌再生相关研究

  美澳两国科研人员利用人类干细胞,在动物实验中成功修复了猴子受损的心脏,实现了心肌再生。这一成果有望推动相关技术早日进入临床试验阶段。这项研究成果在线发表在30日的英国《自然》杂志。    利用干细胞分化出心肌细胞从而修复受损心脏组织、治疗心脏病,是干细胞研究领域一大热点。近年来,科研人员已在老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