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极臭氧空洞过去20年间不断扩大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11/512804.shtm 2004-2022年臭氧观测值的变化。图片来源:《自然·通讯》科技日报记者 张梦然《自然·通讯》21日发表的一篇论文认为,南极臭氧层的核心(中平流层)自2004年以来在春季中期减少了26%,与此前报告的整体臭氧层恢复趋势相悖。这些发现突出了随着地球气候的动态变化持续监测和评估臭氧层的重要性。1987年,《蒙特利尔议定书》列出了受控消耗臭氧层物质的清单,禁止未来生产这些物质,人们普遍认为议定书在恢复臭氧层方面取得了成功。但过去3年里(2020—2022),南极在春季中期再次出现了面积大且持续存在的臭氧空洞,然而春季早期仍有轻度的臭氧增加(或臭氧空洞的轻度恢复)。理解臭氧层变化极为重要,因为南极平流层臭氧层在南半球的气候变异中发挥重要作用。为评估南极臭氧层空洞近期实际变化,新西兰......阅读全文

南极臭氧空洞不断扩大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11/513062.shtm

《自然通讯》:火山喷发企鹅遭殃

  气候和海冰覆盖范围的长期变化并非南极帝企鹅面临的唯一问题:一项新研究显示,火山也会让它们伤亡惨重。  巴布亚企鹅在南极半岛离岸水域的Ardley岛上占有广阔的繁殖区域。6700年前,这种长有橙色喙的企鹅最先出现在这座岛上。而且,之前有研究显示,迄今为止,气候和海面温度的变化对巴布亚企鹅有利。  

今年南极臭氧层空洞面积增大

  美国政府研究人员于本月初称,今年南极洲超低温造成的臭氧层空洞面积比过去几年科学家测量的结果增大了近300万平方公里。  据《自然》杂志报道,较低的温度促使南极上空大气层中形成大量的冰晶。这些冰晶会吸附在含有氯的化学物质上,例如含氯氟烃(CFCs),并将其分解,由此产生的氯原子进而侵蚀了臭氧层。这

南极臭氧空洞过去20年间不断扩大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11/512804.shtm 2004-2022年臭氧观测值的变化。图片来源:《自然·通讯》科技日报记者 张梦然《自然·通讯》21日发表的一篇论文认为,南极臭氧层的核心(中平流层)自2004年以来在春季

《自然》:南极海冰变化或很关键

  距今约一万年以来的现代间冰期(全新世)是有一个大暖期还是持续变暖?由于地质记录和气候模拟的差异,这个问题成为“全新世温度谜题”,是古气候学界乃至整个气候学界最为热门的研究课题之一。  12月2日,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研究员、兰州大学教授张旭和陈发虎院士在《自然》发表评论文章指出,南极海冰变化

《自然通讯》——老人为何更易得流感

秋冬季节是流感高发期,尤其对65岁以上人群构成了威胁。为什么老年人更容易感染流感?美国科学家11月9日发表于《自然-通讯》的一项新研究提供了线索。 密歇根大学教授Daniel Goldstein带领的团队调查了为什么肺部的第一道防线——肺泡巨噬细胞,会随着年龄增长而受损。 这些巨噬细胞是免疫

《自然—通讯》——电池传感领域新进展

  近日,南方科技大学深港微电子学院助理教授曾玉强课题组在电池传感领域取得新进展。相关成果发表于《自然—通讯》。  锂离子电池是手机、电动汽车等产品的核心储能器件。极端温度等情况容易造成电池的过早衰减和热安全问题。深入理解电池衰减机制是提升实际应用中电池寿命、安全性及可靠性的关键,这依赖于先进的电池

南极臭氧空洞降至1989年来最小面积

    10月25日电(记者蓝建中)日本气象厅日前发布的信息显示,南极上空臭氧空洞虽已扩至相当于南极大陆面积约1.5倍,但这也是1989年以来的最小面积。   据气象厅介绍,臭氧空洞的面积在今年9月扩大到2080万平方公里,这比2000年时观测到的2960万平方公里大

最新研究显示今年南极臭氧空洞稍小于去年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与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10月26日发布的最新研究成果显示,今年南极上空的臭氧空洞面积稍小于去年。 上述两家机构指出,9月7日至10月13日,南极臭氧空洞平均面积为2320万平方公里,相比去年“略微减小”。从整体来看,空洞面积近年来呈缩小趋势。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戈达德航天中

南极臭氧空洞比北极大,原来太阳在作怪

记者从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获悉,该院安徽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唐超礼博士等人,利用卫星长期观测数据分析了临近空间臭氧的时空分布特性,研究发现中间层顶臭氧分布受太阳活动周期影响。相关研究成果日前发表在美国地球物理协会(AGU)的期刊《地球物理学研究-空间物理》上。 臭氧吸收对人体有害的短波紫

南极臭氧空洞过去20年间不断扩大

  《自然·通讯》21日发表的一篇论文认为,南极臭氧层的核心(中平流层)自2004年以来在春季中期减少了26%,与此前报告的整体臭氧层恢复趋势相悖。这些发现突出了随着地球气候的动态变化持续监测和评估臭氧层的重要性。  1987年,《蒙特利尔议定书》列出了受控消耗臭氧层物质的清单,禁止未来生产这些物质

《自然通讯》:为何有些人更能应对压力?

  有些人比其他人更能应对压力情况,并不完全是因为遗传学因素,即使同卵双胞胎在应对压力方面也存在差异。  最近,研究人员在基因完全相同的小鼠大脑中,发现了一种特殊的电模式,可预测动物如何很好地应对压力情况。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2014年7月29日的《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可

《自然通讯》:研究发现记忆提取新机制

  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研究员徐林带领的学习记忆研究实验室,与多家科研单位密切合作,发现了记忆“快速泛化”的新现象。通过揭示其神经环路机制,提出了记忆提取的“快速泛化理论假说”。12月19日,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自然-通讯》上。图片来源于网络  记忆有编码、储存和提取三个过程。神经科学领域的未来

欧洲航天局:南极臭氧空洞去年末“愈合”

   俄罗斯卫星网报道,欧洲“哨兵-5P”(Sentinel-5P)卫星2017年11月的监测数据显示,南极上空的臭氧空洞“愈合”。       这是“哨兵-5P”卫星得到的第一批公布的数据。臭氧空洞是否会再出现,目前尚不清楚。       南极上空的臭氧空洞是全球生态系统的

《自然—通讯》:南海深部结构研究取得重要进展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7/504051.shtm近日,南方科技大学海洋科学与工程系教授林间团队在南海深部结构研究中取得重要突破。通过海底地震仪台阵探测,该团队首次获得南海南部地幔相对富含水分的地球物理证据,揭示南海深部地震波速度结构

《自然》刊发!南航以通讯作者单位发布最新成果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7/505141.shtm2023年7月19日,国际著名学术期刊《Nature》发表了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国际前沿科学研究院、航空学院郭万林院士团队殷俊教授与英国曼彻斯特大学诺贝尔奖获得者A. Geim团队A. M

《自然通讯》:炎症发生机制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微尺度国家实验室(筹)、医学中心及中国科学院天然免疫和慢性疾病重点实验室教授周荣斌、江维研究组与王均研究组、白丽研究组及中山大学教授崔隽研究组合作,揭示了胞内氯离子通道蛋白CLICs家族在NLRP3炎症小体活化中的重要作用。该项研究成果于8月4日发表在《自然-

研究称南极臭氧空洞降至1989年来最小面积

  日本气象厅日前发布的信息显示,南极上空臭氧空洞虽已扩至相当于南极大陆面积约1.5倍,但这也是1989年以来的最小面积。  据气象厅介绍,臭氧空洞的面积在今年9月扩大到2080万平方公里,这比2000年时观测到的2960万平方公里大幅缩小,2000年的数值是迄今观测到的最高值。  气象厅

《自然通讯》:把干细胞引向受损器官的新策略

  最近,美国洛杉矶Cedars-Sinai心脏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将镶嵌有抗体的铁纳米粒子注入到血液中,来治疗心脏病引起的心肌损伤。该复合纳米粒子可使人体自身干细胞精确地定位于受损的心肌。  这项研究主要集中在实验室大鼠,发表在今天的《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该

《自然通讯》报道多糖人工合成领域获突破

  北京大学天然药物及仿生药物国家重点实验室叶新山教授研究团队经多年的研究积累,近期在多糖人工合成的难题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其研究结果“由92个单糖单元组成的分枝杆菌阿拉伯半乳聚糖的全合成”,近日发表在国际顶级期刊《自然-通讯》杂志上。这一突破在糖合成领域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可望为复杂多糖的合成开启

在胎盘中观察到黑碳颗粒-|《自然通讯》

  本周《自然-通讯》发表了一项覆盖28名女性的观察性研究Ambient black carbon particles reach the fetal side of human placenta,研究显示在孕期暴露于空气污染的女性中,其胎盘靠胎儿一侧可发现黑碳颗粒。不过,还需要开展进一步的研究来明

德国专家经过常年监测发现南极臭氧层空洞在缩小

  德国阿尔弗雷德·韦格纳极地与海洋研究所的气象专家和大气化学家经过长期的常年监测发现,南极臭氧层空洞在缩小。2006年冬天,南极臭氧层空洞达到最高纪录2700万平方公里,而2012年只有约1800万平方公里。依托德国诺伊迈尔III南极科考站,专家们测量到2012年在臭氧层空洞期的臭氧部分压力平均为

德国专家经过常年监测发现南极臭氧层空洞在缩小

  德国阿尔弗雷德·韦格纳极地与海洋研究所的气象专家和大气化学家经过长期的常年监测发现,南极臭氧层空洞在缩小。2006年冬天,南极臭氧层空洞达到最高纪录2700万平方公里,而2012年只有约1800万平方公里。依托德国诺伊迈尔III南极科考站,专家们测量到2012年在臭氧层空洞期的臭氧部分压力平均为

《自然》报告称北极上空首次出现臭氧空洞

 根据美国宇航局出示的图片显示,北极上空的臭氧含量已经达到史上最少。   一个国际研究小组于10月2日发表的报告说,他们对今年春天观测到的北极上空臭氧减少的数据进行了分析,最终确认这次北极臭氧减少幅度打破了观测记录,首次出现了类似南极上空的臭氧空洞。   美国、加拿大、芬兰、丹麦等国研究人员

把自然讲给你听:-如何应对臭氧污染?

到2025年,要实现细颗粒物和臭氧协同控制。调整产业能源、交通运输的结构,实行污染管控、增加新能源使用,才能有效治理臭氧污染 阳光灿烂的晴热天气,天空常常湛蓝如洗。但是,如果你在看似空气清新的户外闻到一种“鱼腥味儿”,这可能是臭氧污染在作祟。日前,生态环境部有关负责人通报,2022年上半年全国生

细胞通讯的通讯方式

1.分泌化学信号进行通讯: 内分泌(endocrine)、旁分泌(paracrine)、自分泌(autocrine)、化学突触(chemical synapse);2.接触性依赖的通讯:细胞间直接接触,信号分子与受体都是细胞的跨膜蛋白的通讯方式;3.间隙连接实现代谢偶联或电偶联。

自然通讯:有可能减缓癌症扩散的新发现

  最近,通过对一个“小分子”库(50,000多个小分子)进行搜索,研究人员已经确定了一种候选分子可抑制癌细胞在全身的扩散。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2014年11月12日的《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这种分子可靶定一种以前被认为“无成药性的(undruggable)”(

《自然—通讯》报道研究发现调控日本血吸虫生殖发育基因

  从复旦大学获悉,该校生命科学学院胡薇团队,绘制了日本血吸虫从合抱至性成熟产卵过程的动态表达谱,解析了整个发育过程的基因表达特征和分子事件,发现了雌虫与雄虫在合抱后的发育过程中功能分化明显,到成熟阶段达到完美的功能互补,并鉴定了调控雄虫合抱的芳香族氨基酸脱羧酶及控制雌虫生殖系统发育的G蛋白偶联受体

迈向开源:学术期刊《自然通讯》将完全开放获取

  9月23日,自然出版集团(NPG)宣布旗下的学术期刊《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成为首个冠名“自然”品牌的纯开放获取刊物。从2014年10月20日起,《自然通讯》将只接受开放获取类型的投稿。  开放获取是不同于传统学术传播的一种全新机制,其核心特征是在尊重作者权益的

江南大学葛明桥团队《自然·通讯》:提出材料触觉逻辑

  近日,江南大学纺织服装学院葛明桥团队在国际权威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发表了题目为“Materials tactile logic via innervated soft thermochromic elastomers”的学术论文(Nature Communicati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