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安保机器人在橘子洲“上岗”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4/3/519241.shtm近日,由湖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研究员张百达团队自主研发的智能安保机器人在长沙橘子洲景区正式亮相。该机器人集成低速无人驾驶、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物联网等前沿技术,具备自主导航、人脸识别、智能告警等多项功能。在橘子洲景区内,它可24小时不间断智能自主巡逻,实时监测园区的安全状况,并将相关信息传输至管理中心。机器人还能协助景区进行人流管理、游客引导等工作,可提升景区整体运营效率。 团队负责人表示,未来这款智能机器人将在园区、工厂、边防、码头等需要不间断巡视的场景,以及噪声、粉尘、高温等对人体有害的场景发挥重要作用。 ?智能安保机器人在巡逻。 ?机器人集成低速无人驾驶、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 ?智能安保机器人在橘子......阅读全文

本是“高精尖”- 悄然“下凡来”

“高冷”的机器人正放低“姿态”,微笑着向我们走来,并以“机器人+”的方式,不知不觉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这是2022世界机器人大会给人最强烈的感受。今年的大会无论是在论坛策划、展品形式上,还是在赛事举办、服务保障等方面都别出心裁、亮点纷呈。从空中、陆地、水下到矿山;从工厂、商店、学校到家庭;从娱

超4000平方米!天津滨海于家堡双碳创新充电站正式运行

  7月21日,天津市容量最大、桩位最多、场景最全的公共充电场站——天津滨海于家堡双碳创新充电站正式运行。该站位于滨海新区文化中心西南侧,占地面积超4000平方米,共建设77个充电车位,可辐射交通枢纽、商业广场及周围10余个居民住宅区,将进一步织密天津充电设施基础网络,提升京津冀交通圈绿色出行服务保

航天四足机器人打造新一代智慧巡检解决方案

从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二院二部获悉,该部近日正式发布谛听S10工业级四足机器人,提出多类型机器人协同的智慧巡检解决方案,涵盖远程场景监控、实时环境监测、应急事件处置和智能巡检分析等功能。  据介绍,“谛听”的名字来源于中国古典四大名著《西游记》中通晓万物、忠诚机敏的灵兽。谛听S10机器人最高速度超过每秒

人工智能加速期:算法为王还是场景落地优先-?

  人脸识别、语音识别是人工智能应用最为人熟知的两个领域。智能音箱、人脸门禁也已经走进不少人的生活。去年大火的无人货柜,则用到了“物品识别”技术。接下来,人工智能推广应用会怎么走?靠算法的不断提升吗?  海康威视高级副总裁徐习明说:“今天的人工智能还是一种弱人工智能。基于深度学习的算法精度会无限逼近

科学家在智能驾驶场景感知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仿生视觉系统实验室研究员李嘉茂团队与合作者在智能驾驶感知领域取得进展。针对智能驾驶感知的两个关键问题——栅格占据预测和全景分割进行研究,两项成果分别被机器人领域国际学术会议2024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Robot

癌细胞的智能微纳机器人问世,能在复杂环境中精准导航

  科技日报哈尔滨1月16日电 ,癌细胞早期一般藏身隐秘,药物治疗往往难以直达病灶,如今有一种微型智能机器人可以辨识人体癌细胞、红细胞、混合细胞的图像,并自主选择最佳路径,追踪癌细胞。由哈尔滨工业大学80后教授李隆球带领团队发明的这款神奇智能微纳机器人,能在复杂的环境中精准导航,可望在药物传送、生物

医工联手科技攻关-自主研发手术机器人

医疗专家演示三维影像导航技术。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供图11月28日,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华中科技大学机械工程与科学学院、武汉联影医疗科技有限公司三方合作的“三维影像导航手术机器人整机系统研发项目”正式启动。此项目也是2021年度武汉市“卡脖子”技术“揭榜挂帅”攻关项目之一。机器人做手术、“阿尔法狗

中科大自主研发机器人柔性手爪国际获奖

   随着全球机器人产业发展进入高潮,需求驱动的源头技术竞争日趋白热化。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自主研发的一款机器人柔性手爪,可抓握多种形状、尺寸和材质的物体,日前获得第21届RoboCup机器人世界杯及学术大会“最佳操作奖”。  传统机器人是刚性机器人,基于关节-连杆结构,自上世纪60年代起在传统制造业中

中国青年团队研发人形情感交互机器人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4/5/522847.shtm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以下简称“中国科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的机器人实验室内,一个名为“呱呱”的人形情感交互机器人正在展示其独特的“才艺”。它不仅能说相声、讲故事、唱歌,还能根据用户

让海洋机器人学会团队协作

项目群主要负责人 海面上,多个海洋机器人列队出征,它们通过组网通讯共享信息,随着作业局势的不断改变,快速变换着独特的队形,在线执行的观察、调整、决策、行动等动作一气呵成,最终完成协同探测、作业等任务,这些长着“大脑”和“眼睛”的机器人们可以完全自主作业,不需要人的干预。 2月初,由哈尔

物联网平台运用介绍

物联网平台概述一站式设备接入及应用开发使能的物联网平台,可快速支持MQTT、TCP、UDP等主流协议(含私有数据格式)设备的接入,已内置支持部分行业标准协议(如HJ212,JT808),同时支持与第三方物联网云平台对接(如AWS、阿里云,电信NB-IoT等)。对业务提供统一的设备管理、数据推送、指令

首次亮相!中国科学院自动化所人形机器人来了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4/2/517262.shtm记者2月5日从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获悉,由在中国科学院院士、多模态人工智能系统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乔红带领的人形机器人攻关团队,目前已设计出多台“Q系列”人形机器人样机,并初步实现了面

2018世界机器人大会落幕-自主研发机器人格外引人注目

8月17日,奶茶机器人为观众调制奶茶。8月15日,羽毛球机器人正在和人打球。新京报记者 王贵彬 摄观众在观看神经外科手术机器人演示脑部手术。参加机器人比赛的选手们在比赛前调试设备。一名参加机器人足球比赛的小选手获胜后庆祝。小朋友在观看水下机器鱼。时间:2018年8月19日地点:北京亦创国际会展中心事

吴澄院士:中国自主无人系统智能应用的畅想

  近日,在中国天津举行的首届世界智能大会,让公众对人工智能的热情再次高涨起来。那么,中国人工智能的研究究竟是什么水平?实际上,我国科学家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已开始研究人工智能。当前,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下,我国科学家已经向人工智能2.0挺进,希冀在人工智能前沿研究中占据一席之地。国家自然科学

首届特种机器人“四链”融合创新发展论坛举行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1/492686.shtm 四足特种机器人(丰台园供图) 1月16日,首届特种机器人“四链”融合创新发展论坛在中关村丰台园举行。此次论坛由中关村科技园区丰台园管理委员会、中兵智能创新研究院联合主办。来自

我国智能机器人迎大发展-家用机器人需求巨大

  国家物联网协会会长王志良在8月10日召开的2013国际智能物联和机器人产业高峰论坛上表示,物联网技术将会引起现有产业的大洗牌,而智能机器人正是在新一轮发展中极具前景的产业,未来一定是机器人的时代。   与会专家称,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机器人必将成为每户家庭中的智能核心终端。中国机器

上海交大团队研制“导盲六足机器人”

“你好小狗,我要走到学院大厅。”戴着眼罩的测试者手中握着导盲杖,杖的另一头连着一只六足机器小狗。测试者说完,小狗在原地抬起六足,蹬几下地,然后缓缓牵引身后人向前走。测试者若是“心急”推推导盲杆,那小狗便会接收到指令,默默加快步伐。这是一款来自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高峰教授团队研发的“六条腿”

这座城市用场景创新“带货”前沿技术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10/510724.shtm从城市生命线到“号脉”海底地层,从智能远程超声诊断机器人到工业互联网平台,从认知大模型到非接触式产品……在安徽省合肥市,前沿技术不仅存在于实验室,场景创新也不只是企业诉求。2022年

全球首个通用人形机器人母平台“天工”在京发布

  4月27日,由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举办的“天工”发布会在北京亦庄成功召开,现场正式发布了由创新中心自主研发的通用人形机器人母平台“天工”。  北京经开区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孔磊,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苏国斌,北京京城机电控股公司总经理李忠波及副总经理滕明智,中国电子学会副秘书长

多地谋划“施工图”-机器人产业加速前行

  在“黑灯工厂”生产车间,工业机器人24小时不间歇生产;在餐厅,“机器人服务员”帮着点单传菜……进入人工智能时代,机器人正加速应用于更多生产、生活场景。  随着需求激增,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机器人市场和增长最快的新兴市场。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机器人全行业营业收入超过1700亿元,工业机器人产量

学科融合引领机器人突破瓶颈

“未来机器人发展的三大趋势是软硬融合、虚实融合、人机融合。”8月20日下午,在2022世界机器人大会未来峰会上,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南方科技大学机器人研究院院长戴建生的演讲引发共鸣。当天的主题峰会以“学科融合”为主题,除戴建生外,受邀嘉宾还有复旦大学智能机器人研究院院长甘中学,法国索邦大学教授Raj

这座城市用场景创新“带货”前沿技术

  从城市生命线到“号脉”海底地层,从智能远程超声诊断机器人到工业互联网平台,从认知大模型到非接触式产品……  在安徽省合肥市,前沿技术不仅存在于实验室,场景创新也不只是企业诉求。2022年5月,合肥在全国率先组建城市场景创新促进中心。一年多时间里,合肥全市上下努力为产品找场景,为场景找产品,将高成

国产自主水下机器人从追赶到并跑

  “潜龙”系列深海自主水下机器人研发及应用团队  国产自主水下机器人从追赶到并跑    “潜龙三号”(沈阳自动化所供图)  比人还大的“小丑鱼”你见过吗?在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以下简称沈阳自动化所)就有这样一条“小丑鱼”,长3.5米、高1.5米、重1.5吨,它的全称叫“潜龙三号”4500米

我国自主研发世界首台脊柱微创手术机器人

  7月11日,由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与中科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联合研发的、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脊柱微创手术机器人在新桥医院投入前期临床试验。据悉,这是世界首台专门用于脊柱微创手术的机器人系统,同时标志着我国临床脊柱微创手术即将步入全新的国产机器人时代。图为7月12日,医生在演示“机

探秘机器人博览会上的智能生产工具

火灾中的逆行者、轮船上的除锈工、城市排涝小能手、焊接多面手、工业清洁标兵、牲畜疫苗注射机器人、瓜果采摘机器人……在北京亦创国际会展中心举办的2022世界机器人大会上,500余件智能机器人精彩亮相。其中,在工农业生产、特种场景工作的智能生产工具,吸引了一大批业内外参观者驻足。特种机器人“迎危而上”不论

基于深度强化学习的机器人控制的合作研究获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与英国爱丁堡机器人中心合作研究取得新进展,提出了一种在动态、非结构环境下基于深度强化学习的移动机械臂自主作业方法,将最新的人工智能学习理论成功应用于真实的复杂移动机械臂控制。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期刊Sensors。  机器人在空间、陆地和水下等大量动态、非结构环境下

首个通用智能人小女孩“通通”问世:拥有类人价值观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4/1/516888.shtm将互动者挂歪的相框扶正,打翻的牛奶擦拭干净,扔乱的玩具收纳整齐......在不需要任何人提醒的情况下,通用智能人小女孩“通通”(Little Girl)就能根据设定的“整齐”“听话”“

“机器人+”悄然渗透生产生活

  “太白兄,相见恨晚!”“罢了,子美不弃,可愿与白同饮一杯?”在日前举行的2023年中国沈阳国际机器人展览会上,门口的“李白”与“杜甫”仿生机器人吸引了不少孩子和家长的围观。“杜甫”低头沉吟,好友“李白”把酒相劝,神态之逼真,仿佛穿越历史。  展会上,从可穿戴式助行器、VR眼镜,到机械臂、工业清洁

上海自主智能无人系统科学中心揭牌成立

   12月17日,依托同济大学建设的上海自主智能无人系统科学中心在上海推进科技创新建设办公室第八次全体会议上揭牌成立。据悉,该中心将充分发挥多学科优势,集聚上海及全球力量,致力于解决人工智能重大前沿科学难题,培养我国当前紧缺的人工智能高端人才,努力建设人工智能领域的重要创新中心,助力上海具有全球影

人形机器人新政出炉:3年内突破一批关键技术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11/511561.shtm 11月2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简称《指导意见》)。为推动人形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指导意见》提出了到2025年初步建立创新体系、到2027年形